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绵阳涪城:“大环保”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1-08-18 21:44:14

      本网讯(李怡霄 杨海燕 记者 吕婕 文/图)走在绵阳市涪城区临港经济发展区的木龙河畔,微风徐徐,阳光洒落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到处鸟语花香,走进园区犹如走进了景区。但几年前的木龙河并不是这么美丽:养殖粪便、生活废水直排、臭味扰民……


      木龙河旧貌换新颜是涪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社会发展,以现代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写照。

      近年来,涪城区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做好产业升级转型、科技助力环保、加快环保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产业转型升级治标治本双管齐下

      木龙河流经涪城区新皂、吴家、石塘等镇(街),在环境整治中,涪城区委区政府投入9.8亿元,实施木龙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着力解决沿线群众苦不堪言、亲戚朋友不愿来、企业和项目更不愿来的问题。

      综合整治只是治标,产业转型升级才是治本。解决完木龙河“颜值”的问题,还必须彻底解决木龙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进而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我们注重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着眼先进制造业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带来的广阔发展前景,聚力将临港经济发展区打造成开放、创新、智慧、低碳的现代化园区。”涪城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高质量服务能力建设构建良性的社会经济发展链条,让环保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样板区发展的助推器和优化剂,引来惠科光电、联东U谷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涪城。

      沿木龙河流域,涪城农旅融合区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白鹤起舞的“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正加快建设的“湖光山色”“蔬香绿野”主题公园,持续提升改造的乡村振兴社会化服务中心等,都让农旅融合区变得愈加热闹起来。

      临港经济发展区和农旅融合区,是涪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域。通过标本兼治,木龙河彻底撕掉了多年的“黑臭水体”标签。木龙河的治理也实现了“治理一条河流、串联一线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与此同时,涪城区向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企业开刀,实行“一票否决”,并对不同企业进行分类治理。

      科技手段助力 织密环境监测网

      与省内著名科研院所、大学合作,提升环保工作的科技水平;采用走航扫描技术,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环境质量的全覆盖精准监测……

      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主城区,近年来,涪城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持续加强科学技术在环保领域的运用,不断提高环保工作的科技含量,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面对大气污染治理难题,我们从成研院引进了‘蓝天卫士系统’,一方面利用无人机对秸秆禁烧实时监测,另一方面利用5G基站站点系统布置空气监测传感器,对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涪城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涪城区布下环境污染监管的“天罗地网”,线上数据监测的同时线下执法人员也在行动。以木龙河黑臭水体整治水质检测为例,涪城区每月对木龙河沿线12个水质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并指导沿线乡镇落实相应整治措施。

      据了解,涪城区目前已完成第一、二季度的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3个黑臭水体及轻度污染水体水质监测、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以及10余家“测管协同”监督性监测。

      做优服务配套夯实环保基础

      呵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家园,需要从夯实生态环保领域的基础保障、做优服务配套做起。

      今年6月,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建成,年处置危废规模2.5万吨。该项目填补了全市含铬、铜、锌、镍废物处置的空白,并可为相关企业就近提供危废处置服务,极大降低企业处置成本。

      中科绵投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和二期项目,总处理能力达到1500吨/天。2019年6月,又建成中科绵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承担了全市除江油市、三台县以外所有区域医疗机构产生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

      不同的处置类型,同样的环保责任。两大“巨头”处置中心的并肩前行,让涪城乃至绵阳在产业项目方面的承载力和环保容量大大提升,为涪城区乃至绵阳市重大工业项目引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极大优势。

      水是生命之源。为守护一汪碧水,涪城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所有镇均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健全工作机制 确保长效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蹴而就之事。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卓有成效的长效机制才是呵护好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我们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生态环保工作,推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涪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巩固整改成果的同时,涪城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责任和担当意识。

      首创“生态环保十大长效机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绵阳市涪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多个管长远、管根本的长效机制,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

      如何让长效机制落到实处发挥效应?涪城区建立专门机制,着力解决责任缺位缺失、职能重复交叉、工作推诿扯皮、能力保障薄弱等问题,明晰责任内容、厘清责任边界。

      环境就是民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早已打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涪城正奋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景美业兴的幸福涪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绵阳涪城:“大环保”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1-08-18 21:44:14

      本网讯(李怡霄 杨海燕 记者 吕婕 文/图)走在绵阳市涪城区临港经济发展区的木龙河畔,微风徐徐,阳光洒落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到处鸟语花香,走进园区犹如走进了景区。但几年前的木龙河并不是这么美丽:养殖粪便、生活废水直排、臭味扰民……


      木龙河旧貌换新颜是涪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社会发展,以现代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写照。

      近年来,涪城区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做好产业升级转型、科技助力环保、加快环保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产业转型升级治标治本双管齐下

      木龙河流经涪城区新皂、吴家、石塘等镇(街),在环境整治中,涪城区委区政府投入9.8亿元,实施木龙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着力解决沿线群众苦不堪言、亲戚朋友不愿来、企业和项目更不愿来的问题。

      综合整治只是治标,产业转型升级才是治本。解决完木龙河“颜值”的问题,还必须彻底解决木龙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进而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我们注重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着眼先进制造业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带来的广阔发展前景,聚力将临港经济发展区打造成开放、创新、智慧、低碳的现代化园区。”涪城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高质量服务能力建设构建良性的社会经济发展链条,让环保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样板区发展的助推器和优化剂,引来惠科光电、联东U谷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涪城。

      沿木龙河流域,涪城农旅融合区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白鹤起舞的“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正加快建设的“湖光山色”“蔬香绿野”主题公园,持续提升改造的乡村振兴社会化服务中心等,都让农旅融合区变得愈加热闹起来。

      临港经济发展区和农旅融合区,是涪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域。通过标本兼治,木龙河彻底撕掉了多年的“黑臭水体”标签。木龙河的治理也实现了“治理一条河流、串联一线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与此同时,涪城区向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企业开刀,实行“一票否决”,并对不同企业进行分类治理。

      科技手段助力 织密环境监测网

      与省内著名科研院所、大学合作,提升环保工作的科技水平;采用走航扫描技术,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环境质量的全覆盖精准监测……

      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主城区,近年来,涪城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持续加强科学技术在环保领域的运用,不断提高环保工作的科技含量,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面对大气污染治理难题,我们从成研院引进了‘蓝天卫士系统’,一方面利用无人机对秸秆禁烧实时监测,另一方面利用5G基站站点系统布置空气监测传感器,对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涪城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涪城区布下环境污染监管的“天罗地网”,线上数据监测的同时线下执法人员也在行动。以木龙河黑臭水体整治水质检测为例,涪城区每月对木龙河沿线12个水质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并指导沿线乡镇落实相应整治措施。

      据了解,涪城区目前已完成第一、二季度的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3个黑臭水体及轻度污染水体水质监测、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以及10余家“测管协同”监督性监测。

      做优服务配套夯实环保基础

      呵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家园,需要从夯实生态环保领域的基础保障、做优服务配套做起。

      今年6月,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建成,年处置危废规模2.5万吨。该项目填补了全市含铬、铜、锌、镍废物处置的空白,并可为相关企业就近提供危废处置服务,极大降低企业处置成本。

      中科绵投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和二期项目,总处理能力达到1500吨/天。2019年6月,又建成中科绵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承担了全市除江油市、三台县以外所有区域医疗机构产生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

      不同的处置类型,同样的环保责任。两大“巨头”处置中心的并肩前行,让涪城乃至绵阳在产业项目方面的承载力和环保容量大大提升,为涪城区乃至绵阳市重大工业项目引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极大优势。

      水是生命之源。为守护一汪碧水,涪城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所有镇均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健全工作机制 确保长效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蹴而就之事。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卓有成效的长效机制才是呵护好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我们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生态环保工作,推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涪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巩固整改成果的同时,涪城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责任和担当意识。

      首创“生态环保十大长效机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绵阳市涪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多个管长远、管根本的长效机制,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

      如何让长效机制落到实处发挥效应?涪城区建立专门机制,着力解决责任缺位缺失、职能重复交叉、工作推诿扯皮、能力保障薄弱等问题,明晰责任内容、厘清责任边界。

      环境就是民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早已打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涪城正奋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景美业兴的幸福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