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3 15:27:05
“PM10:26ug/m3,PM2.5:22ug/m3……”11月16日,走进巴山大峡谷巴文化小镇,只见一块镶嵌在墙壁上的空气质量监测仪上循环滚动着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持续监测着巴山大峡谷景区内的空气质量。
据了解,宣汉在巴山大峡谷景区建立了一个空气自动监测点,可实时监测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气温、湿度、PM2.5等数据,用于当地天气气候条件、空气质量的分析论证,为打造巴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度假区提供科技支撑。
多年来,宣汉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红线,全面监管和保护生态环境,打牢生态底色, 把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纵深推进乡村振兴。
合理开发 打牢生态底色
走进巴山大峡谷景区,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勾勒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路径,实现了生态环保、生态旅游、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把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打牢生态底色。
宣汉充分调研论证,合理开发,成功建成大象洞、桃溪谷、画架沟、悬崖栈道、罗盘顶滑雪场、巴部落亲子乐园、桑树坪露营地、巴人山寨、九龙民俗体验一条街等景观,把巴山大峡谷变成了山区百姓幸福美丽新家园,成为辐射川渝陕结合部文旅融合开发扶贫的龙头景区。
多年来,该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将巴山大峡谷特有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度假区。同时,加强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污染源排查整治,清退非法、不合理的人工构筑物,强化景区污水、垃圾常态化监管,实现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双赢”。
自2018年8月开园以来,巴山大峡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16.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33.81亿元,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创造隽永的绿色奇迹。
加强保护 严守生态红线
走进巴山大峡谷生态环境保护展览馆,只见馆内充分展示了序厅、神奇的土地、动物天堂、植物宝库、综合旅游资源、环保科技成果六个部分,明析了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着重保护对象,展示了毗临自然保护区的巴山大峡谷景区。
据了解,200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大巴山南麓独特的山地峡谷生态系统、地质遗迹景观及珍稀动植物,以及生物、景观多样性,同时促进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
通过参观,了解到宣汉县地处中国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自然生态系统丰富,动植物资源多样,全县森林植被覆盖达到 62.09%,野生动植物 34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达54 种,是“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境内野生动植物中有植物药 171种,动物药 39 种,被称为“药物之乡”。
据宣汉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毛华维介绍,该县以主题单元式、生态场景式和分类序列式的新颖思路,打造成景区中的一个兼顾生态、地质、教育、旅游的展示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教,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为加强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宣汉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对保护区开展科学考察、规划工作,并委托科研院所编制完成《四川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016年,宣汉县人民政府再次对百里峡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编制《四川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宣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2017年—2030年)》。 2018年,宣汉县人民政府在百里峡自然保护区外建设瞭望塔、巡山步道、生态博物馆、野外监控系统等,助力更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独特性。
2016年,宣汉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合理开发,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建成了巴山大峡谷景区,并于2018年8月正式开园。
因景区紧邻百里峡自然保护区,且景区里的部分景点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内,为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在2016年,宣汉县专门出台《巴山大峡谷景区管理办法》,并成立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工作站、景区联合执法队和资源保护组,对各类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全方位监管和保护,严守生态红线。2019年以来的监测数据显示,景区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水质达Ⅱ类及以上。
共享红利 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渡口土家族乡,只见街道两旁的酒店、客栈、餐馆、超市密集,往来的各地游客熙熙攘攘,一座由核心景区带动的旅游集镇呈现勃勃生机,共享生态环保、生态旅游“双赢”发展红利。
景区的建设,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周边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渡口土家族乡桃溪村按照“产业围绕旅游布局、交通围绕旅游建设、人才围绕旅游培育”的思路,狠抓民宿发展、旅游商品开发等,带动全村2020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
家住桃溪村的村民于涛,返乡创业,开起土家特色餐馆。如今在旅游旺季,每月可以有数万元营业收入。“不仅挣了钱,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家里人都高兴。”于涛笑着说。
和于涛同村的朱龙美,以前在外务工。景区开园后,她回来办起民宿。她说:“只要逢年过节,生意十分火爆,景区开发给我们农民带来很多好处。”
巴山大峡谷的旅游开发,让于涛、朱龙美实现了梦想,也加速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目前,渡口土家族乡有80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行业。同时,在巴山大峡谷核心区,以村为单位组建了旅游专业合作社21个,民宿客栈243余家,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
近年来,该县以“区域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依托地处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经济圈”、川渝陕结合部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优势,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与万州区、开州区签订《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体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万源市、开州区、城口县建立县、市(区)区域统筹发展联盟,共建旅游合作机制、共搭文旅投资平台、共享旅游客源市场,促进“旅游+文化、交通、农业、生态康养”融合发展,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张平 漆楚良)
2021-12-03 15:27:05
“PM10:26ug/m3,PM2.5:22ug/m3……”11月16日,走进巴山大峡谷巴文化小镇,只见一块镶嵌在墙壁上的空气质量监测仪上循环滚动着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持续监测着巴山大峡谷景区内的空气质量。
据了解,宣汉在巴山大峡谷景区建立了一个空气自动监测点,可实时监测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气温、湿度、PM2.5等数据,用于当地天气气候条件、空气质量的分析论证,为打造巴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度假区提供科技支撑。
多年来,宣汉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红线,全面监管和保护生态环境,打牢生态底色, 把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纵深推进乡村振兴。
合理开发 打牢生态底色
走进巴山大峡谷景区,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勾勒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路径,实现了生态环保、生态旅游、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把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打牢生态底色。
宣汉充分调研论证,合理开发,成功建成大象洞、桃溪谷、画架沟、悬崖栈道、罗盘顶滑雪场、巴部落亲子乐园、桑树坪露营地、巴人山寨、九龙民俗体验一条街等景观,把巴山大峡谷变成了山区百姓幸福美丽新家园,成为辐射川渝陕结合部文旅融合开发扶贫的龙头景区。
多年来,该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将巴山大峡谷特有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度假区。同时,加强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污染源排查整治,清退非法、不合理的人工构筑物,强化景区污水、垃圾常态化监管,实现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双赢”。
自2018年8月开园以来,巴山大峡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16.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33.81亿元,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创造隽永的绿色奇迹。
加强保护 严守生态红线
走进巴山大峡谷生态环境保护展览馆,只见馆内充分展示了序厅、神奇的土地、动物天堂、植物宝库、综合旅游资源、环保科技成果六个部分,明析了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着重保护对象,展示了毗临自然保护区的巴山大峡谷景区。
据了解,200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大巴山南麓独特的山地峡谷生态系统、地质遗迹景观及珍稀动植物,以及生物、景观多样性,同时促进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
通过参观,了解到宣汉县地处中国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自然生态系统丰富,动植物资源多样,全县森林植被覆盖达到 62.09%,野生动植物 34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达54 种,是“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境内野生动植物中有植物药 171种,动物药 39 种,被称为“药物之乡”。
据宣汉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毛华维介绍,该县以主题单元式、生态场景式和分类序列式的新颖思路,打造成景区中的一个兼顾生态、地质、教育、旅游的展示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教,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为加强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宣汉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对保护区开展科学考察、规划工作,并委托科研院所编制完成《四川百里峡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016年,宣汉县人民政府再次对百里峡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编制《四川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宣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2017年—2030年)》。 2018年,宣汉县人民政府在百里峡自然保护区外建设瞭望塔、巡山步道、生态博物馆、野外监控系统等,助力更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独特性。
2016年,宣汉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合理开发,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建成了巴山大峡谷景区,并于2018年8月正式开园。
因景区紧邻百里峡自然保护区,且景区里的部分景点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内,为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在2016年,宣汉县专门出台《巴山大峡谷景区管理办法》,并成立百里峡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工作站、景区联合执法队和资源保护组,对各类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全方位监管和保护,严守生态红线。2019年以来的监测数据显示,景区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水质达Ⅱ类及以上。
共享红利 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渡口土家族乡,只见街道两旁的酒店、客栈、餐馆、超市密集,往来的各地游客熙熙攘攘,一座由核心景区带动的旅游集镇呈现勃勃生机,共享生态环保、生态旅游“双赢”发展红利。
景区的建设,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周边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渡口土家族乡桃溪村按照“产业围绕旅游布局、交通围绕旅游建设、人才围绕旅游培育”的思路,狠抓民宿发展、旅游商品开发等,带动全村2020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
家住桃溪村的村民于涛,返乡创业,开起土家特色餐馆。如今在旅游旺季,每月可以有数万元营业收入。“不仅挣了钱,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家里人都高兴。”于涛笑着说。
和于涛同村的朱龙美,以前在外务工。景区开园后,她回来办起民宿。她说:“只要逢年过节,生意十分火爆,景区开发给我们农民带来很多好处。”
巴山大峡谷的旅游开发,让于涛、朱龙美实现了梦想,也加速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目前,渡口土家族乡有80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行业。同时,在巴山大峡谷核心区,以村为单位组建了旅游专业合作社21个,民宿客栈243余家,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
近年来,该县以“区域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依托地处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经济圈”、川渝陕结合部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优势,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与万州区、开州区签订《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体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万源市、开州区、城口县建立县、市(区)区域统筹发展联盟,共建旅游合作机制、共搭文旅投资平台、共享旅游客源市场,促进“旅游+文化、交通、农业、生态康养”融合发展,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张平 漆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