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6.56平方公里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 四川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2-10-12 14:59:09

      本网讯(记者 赵蝶)大熊猫被誉为“国宝”和“活化石”,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建立国家公园,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标志性、战略性工程,具有极高的全球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0月12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周年之际,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四川省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关工作,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在成都举行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四川新闻通气会。现场播放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宣传片,介绍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就和下一步重点工作。


      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了解到,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是现今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野生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省份。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唯一以单一物种命名的国家公园,涉及川陕甘三省,总区划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区1.93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87.7%;生活着野生大熊猫1227只,占国家公园内野生大熊猫总数1340只的91.6%。同我国其他正式设立和试点的国家公园相比,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区域极具特殊性。四川片区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110个乡(镇),现有户籍居民4.25万人。自2017年1月启动体制试点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落实中央确立的体制试点任务。正式设立后,四川省迅速从体制试点转入全面建设,着力高质量建设名副其实、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

      强化依法依规管控。四川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出台加强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推动制定《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省十三届人大常务会已初次审议通过。配合国家林草局优化完善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同步编制空间布局、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多地探索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警察大队或片区警务工作站。

      稳妥化解历史问题。按照省政府96次常务会要求,坚持先立后破、顺向改革,实事求是清理退出公园内小水电,加快矿业权清理进度。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自然资源厅印发具体方案,计划2022年底全面清理退出194宗矿业权。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小水电清理退出方案和财政奖补方案,计划分类分阶段退出273座小水电,已退出小水电97座。省级财政专门安排9.56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小水电和矿业权退出。省林草局组织将2363亩集体人工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组织实施核心区居民生态搬迁52人。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加强大熊猫重点生态廊道和野化放归基地建设,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6.56平方公里、新建主食竹0.37平方公里,重点建设7处生态廊道,增强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设置固定巡护线路663条,开展巡护8万余人次,发现大熊猫实体10只和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只,布设红外相机1736台,收集传回红外相机监测信息10万余条,监测到野生大熊猫影像724次。对拟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川藏铁路、绵九高速、夹金山隧道、引大济岷等国省重大项目,强化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督促落实消减措施,努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央省财政资金2.2亿元,储备“十四五”重点项目17个。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建成大熊猫小种群复壮研究开放实验室、放归基地、野外科研观测站等5个,巡护道路168.68公里,新(改)建保护站点41个,已埋设界碑40个、边界桩509个、功能区桩199个。聘请“两院”院士、权威专家等组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文创专家委员会、创新联盟,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等40余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申报实施基础科研项目近300个。先后有5000次数专家参与到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建设、运行、管理、监督等过程。推进数字化管理,启动了“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遗传数据平台,掌握500余只大熊猫的DNA档案信息。

      推进地方协调发展。探索共建共管机制,与辖区内的乡(镇)共组建了40个共建共管委员会,涉及村(社区)125个,组织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局与村集体签订集体所有资源合作保护协议334份,合作保护面积42.8万公顷,占集体土地面积的86%,就地选聘国家公园管护员1893名。年度兑现非国有公益林补偿资金7463万元,14个县(市、区)通过购买商业特色保险补偿社区居民的野生动物致害财产损失。坚持“两业并举”,因地制宜建设入口社区,开展特许经营试点,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与30余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涉及投资700亿元。举办数字国际熊猫节,扶持发展自然教育、康养旅游等产业,年实地生态体验超过100万人次。实施自然教育“千人计划”,评定国家和省级自然教育(研学)基地30处,线上线下自然科普宣教受众达到3亿人次。为持续推进志愿工作机制化,将志愿服务纳入已施行的《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和正在立法的《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推进国家公园志愿服务法制化。《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志愿者管理办法》也在起草中。

      据悉,下一步,四川将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实施“四个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高质量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一是着力实施完整保护,推进栖息地连通成片;二是着力实施规范保护,强化统一保护统一管理;三是着力实施科学保护,切实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四是着力实施协同保护,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此次通气会由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陈宗迁主持,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张绍军、总规划师王鸿加出席。10余家新闻媒体应邀参加通气会。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领导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参加通气会的还有: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规划财务处、林长制工作处、栖息地保护处、科研教育处、社会协调发展处、法规督查处、建设管理处、省林草宣传中心、省林草发展中心、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眉山和阿坝管理分局的主要负责人和代表。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6.56平方公里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 四川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2-10-12 14:59:09

      本网讯(记者 赵蝶)大熊猫被誉为“国宝”和“活化石”,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建立国家公园,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标志性、战略性工程,具有极高的全球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0月12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周年之际,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四川省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关工作,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在成都举行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四川新闻通气会。现场播放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宣传片,介绍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就和下一步重点工作。


      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了解到,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是现今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野生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省份。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唯一以单一物种命名的国家公园,涉及川陕甘三省,总区划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区1.93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87.7%;生活着野生大熊猫1227只,占国家公园内野生大熊猫总数1340只的91.6%。同我国其他正式设立和试点的国家公园相比,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区域极具特殊性。四川片区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110个乡(镇),现有户籍居民4.25万人。自2017年1月启动体制试点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落实中央确立的体制试点任务。正式设立后,四川省迅速从体制试点转入全面建设,着力高质量建设名副其实、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

      强化依法依规管控。四川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出台加强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推动制定《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省十三届人大常务会已初次审议通过。配合国家林草局优化完善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同步编制空间布局、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多地探索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警察大队或片区警务工作站。

      稳妥化解历史问题。按照省政府96次常务会要求,坚持先立后破、顺向改革,实事求是清理退出公园内小水电,加快矿业权清理进度。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自然资源厅印发具体方案,计划2022年底全面清理退出194宗矿业权。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小水电清理退出方案和财政奖补方案,计划分类分阶段退出273座小水电,已退出小水电97座。省级财政专门安排9.56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小水电和矿业权退出。省林草局组织将2363亩集体人工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组织实施核心区居民生态搬迁52人。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加强大熊猫重点生态廊道和野化放归基地建设,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6.56平方公里、新建主食竹0.37平方公里,重点建设7处生态廊道,增强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设置固定巡护线路663条,开展巡护8万余人次,发现大熊猫实体10只和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只,布设红外相机1736台,收集传回红外相机监测信息10万余条,监测到野生大熊猫影像724次。对拟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川藏铁路、绵九高速、夹金山隧道、引大济岷等国省重大项目,强化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督促落实消减措施,努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央省财政资金2.2亿元,储备“十四五”重点项目17个。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建成大熊猫小种群复壮研究开放实验室、放归基地、野外科研观测站等5个,巡护道路168.68公里,新(改)建保护站点41个,已埋设界碑40个、边界桩509个、功能区桩199个。聘请“两院”院士、权威专家等组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文创专家委员会、创新联盟,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等40余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申报实施基础科研项目近300个。先后有5000次数专家参与到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建设、运行、管理、监督等过程。推进数字化管理,启动了“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遗传数据平台,掌握500余只大熊猫的DNA档案信息。

      推进地方协调发展。探索共建共管机制,与辖区内的乡(镇)共组建了40个共建共管委员会,涉及村(社区)125个,组织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局与村集体签订集体所有资源合作保护协议334份,合作保护面积42.8万公顷,占集体土地面积的86%,就地选聘国家公园管护员1893名。年度兑现非国有公益林补偿资金7463万元,14个县(市、区)通过购买商业特色保险补偿社区居民的野生动物致害财产损失。坚持“两业并举”,因地制宜建设入口社区,开展特许经营试点,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与30余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涉及投资700亿元。举办数字国际熊猫节,扶持发展自然教育、康养旅游等产业,年实地生态体验超过100万人次。实施自然教育“千人计划”,评定国家和省级自然教育(研学)基地30处,线上线下自然科普宣教受众达到3亿人次。为持续推进志愿工作机制化,将志愿服务纳入已施行的《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和正在立法的《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推进国家公园志愿服务法制化。《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志愿者管理办法》也在起草中。

      据悉,下一步,四川将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实施“四个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高质量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一是着力实施完整保护,推进栖息地连通成片;二是着力实施规范保护,强化统一保护统一管理;三是着力实施科学保护,切实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四是着力实施协同保护,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此次通气会由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陈宗迁主持,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张绍军、总规划师王鸿加出席。10余家新闻媒体应邀参加通气会。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领导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参加通气会的还有: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规划财务处、林长制工作处、栖息地保护处、科研教育处、社会协调发展处、法规督查处、建设管理处、省林草宣传中心、省林草发展中心、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眉山和阿坝管理分局的主要负责人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