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09:29:55
李露平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往前走三步,请问菜刀属于哪一类垃圾呢?”“是可回收垃圾!” “答对了,继续。”……日前,四川绵竹市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在城北综合市场开展了一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教活动。活动以垃圾分类真人飞行棋这一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内容展现垃圾分类新时尚、新体验。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近年来,绵竹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活垃圾分类当成民生大事来抓,通过“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扔垃圾、“小手拉大手”从娃娃抓起、发动基层广泛参与等方式,不断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升华为现代生活的文明标尺。
当好垃圾分类“管家”
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高
在汉旺镇天池村,有一支由十余名党员组成的“清洁队”,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穿梭在村道和景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监督工作。“西瓜皮不能扔在灰桶里,它是厨余垃圾,得扔在绿桶里。”“污损的塑料不能再回收利用,所以属于其它垃圾。”在“清洁队”的监督宣传下,不少村民都表示跟着志愿者学到知识了。
“扔厨余垃圾时需要‘破袋’,不用的塑料袋请扔到其余垃圾桶内。”上午8点,身穿绿色马甲的志愿者李丽一边指导居民正确扔垃圾一边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李丽是仟坤瑞府小区的一名住户,得知小区要成立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参加了相关培训。“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保护大自然,一举多得。”她告诉记者,自从她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后,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小孙女还和她一起引导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绵竹市各中小学校也根据自身特点,组建各班垃圾分类小志愿者,以制作微电影、创编歌曲、主题绘画、互动游戏、入户宣传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以学生的行为影响家长,将学校教育逐步延伸到社会、家庭,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新时尚”变“新日常”
习惯养成推动垃圾分类质量提升
早上7点至上午9点是仟坤·国际小区定时投放垃圾的时间。上午8点,该小区居民李女士将剩菜打包后,来到楼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厨余垃圾贮存箱前,当感应探头识别到李女士后自动打开了箱盖,随着厨余垃圾破袋进入箱体内,李女士便以“全程与垃圾箱零接触”的方式完成了此次垃圾分类投放。“现在走在小区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宣传垃圾分类的标志,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小区里也有了智能垃圾箱,垃圾分类更方便了。”李女士说道。
单元门口的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区内新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收集点安装的“4+1”感应式垃圾分类箱,箱内按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设置了4个不同颜色的全封闭垃圾贮存箱,提醒市民正确分类投放。而与以往投放不同的是,居民需要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督导员将在固定时间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居民正确进行前端投放,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以末端分类处理倒逼前端分类投放习惯养成。
“在绵竹,共有24个试点小区通过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最初的四分类垃圾桶布设1.0模式步入‘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定人督导’的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行动3.0模式。”绵竹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分为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后端处置三个环节,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就是前端分类。定时定点、智能投放做好分类不仅能够改善小区环境,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引导小区居民提升分类意识,还能促进资源再利用。
据悉,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知易行难”的社会性工作,要让市民从“思想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需要各种力量不断引领,推动质量提升。接下来,绵竹市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引导辖区居民将共识变成行动,将行动变成习惯,并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将垃圾分类工作抓下去,助推垃圾分类成为引领文明的新风尚。
2022-03-30 09:29:55
李露平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往前走三步,请问菜刀属于哪一类垃圾呢?”“是可回收垃圾!” “答对了,继续。”……日前,四川绵竹市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在城北综合市场开展了一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教活动。活动以垃圾分类真人飞行棋这一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内容展现垃圾分类新时尚、新体验。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近年来,绵竹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活垃圾分类当成民生大事来抓,通过“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扔垃圾、“小手拉大手”从娃娃抓起、发动基层广泛参与等方式,不断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升华为现代生活的文明标尺。
当好垃圾分类“管家”
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高
在汉旺镇天池村,有一支由十余名党员组成的“清洁队”,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穿梭在村道和景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监督工作。“西瓜皮不能扔在灰桶里,它是厨余垃圾,得扔在绿桶里。”“污损的塑料不能再回收利用,所以属于其它垃圾。”在“清洁队”的监督宣传下,不少村民都表示跟着志愿者学到知识了。
“扔厨余垃圾时需要‘破袋’,不用的塑料袋请扔到其余垃圾桶内。”上午8点,身穿绿色马甲的志愿者李丽一边指导居民正确扔垃圾一边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李丽是仟坤瑞府小区的一名住户,得知小区要成立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参加了相关培训。“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保护大自然,一举多得。”她告诉记者,自从她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后,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小孙女还和她一起引导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绵竹市各中小学校也根据自身特点,组建各班垃圾分类小志愿者,以制作微电影、创编歌曲、主题绘画、互动游戏、入户宣传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以学生的行为影响家长,将学校教育逐步延伸到社会、家庭,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新时尚”变“新日常”
习惯养成推动垃圾分类质量提升
早上7点至上午9点是仟坤·国际小区定时投放垃圾的时间。上午8点,该小区居民李女士将剩菜打包后,来到楼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厨余垃圾贮存箱前,当感应探头识别到李女士后自动打开了箱盖,随着厨余垃圾破袋进入箱体内,李女士便以“全程与垃圾箱零接触”的方式完成了此次垃圾分类投放。“现在走在小区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宣传垃圾分类的标志,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小区里也有了智能垃圾箱,垃圾分类更方便了。”李女士说道。
单元门口的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区内新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收集点安装的“4+1”感应式垃圾分类箱,箱内按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设置了4个不同颜色的全封闭垃圾贮存箱,提醒市民正确分类投放。而与以往投放不同的是,居民需要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督导员将在固定时间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居民正确进行前端投放,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以末端分类处理倒逼前端分类投放习惯养成。
“在绵竹,共有24个试点小区通过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最初的四分类垃圾桶布设1.0模式步入‘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定人督导’的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行动3.0模式。”绵竹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分为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后端处置三个环节,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就是前端分类。定时定点、智能投放做好分类不仅能够改善小区环境,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引导小区居民提升分类意识,还能促进资源再利用。
据悉,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知易行难”的社会性工作,要让市民从“思想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需要各种力量不断引领,推动质量提升。接下来,绵竹市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引导辖区居民将共识变成行动,将行动变成习惯,并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将垃圾分类工作抓下去,助推垃圾分类成为引领文明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