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用脚“走出”来的成效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探索出原住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有效路径

    2023-02-28 15:33:22 来源:西部经济网 作者:赵蝶

    本网讯(记者 赵蝶)生态兴则文明兴,国家公园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为实现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的完整保护,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方案中“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在与范围内全部35个村(社区)签订集体资源管护协议的基础上,以项目化形式探索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机制,率先实现范围内全民所有资源与集体资源统一保护的目标,也带来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中“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的诞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探索出了原住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有效路径。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

    从无到有:

    生态管护岗的“拓荒之路”

    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的基本属性之一,“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是国家公园的功能体现。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融合创新助推原住居民参与资源管护,在对国家公园科学保护的同时,也为周边原住居民生活带来了新变化和新保障,让一部分原住居民实现了从局外人到“守护者”的转变。

    2022年,成都片区制定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社区生态管护员聘任及管理意见(试行)》,规范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与管理,采取村委会推荐、管护站公开选聘等方式,使用国家、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定向聘请了30个村的322名社区生态管护员,针对性开展巡护专题培训15430人次,组建起以原住居民为主体的巡护队伍。所有参与巡护的人员中,原住居民占82%,原住居民逐步成为国家公园巡护管护的重要力量。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开展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试点项目培训

    精准发力,科学开展资源巡护监测。建立了集体林、农耕地、住宅地等8种地类108项的监测指标体系。全年开展各类巡护监测2032人次。

    靶向治弱,实施人为活动监测处置。制定了涵盖生产生活排污、农村垃圾处理等10大类74小类的人为活动监测清单,针对居民生活、企业经营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人为活动监测,发现野生动物肇事危害、户外火源隐患、挖药、采伐、砍柴等问题487项并及时处理,有效制止了对资源环境有影响和破坏的行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生态管护公益岗”的拓荒之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保护打下了成规模、有建制的生态管护基石。

    生态管护

    从纸上到脚下:

    “走出来”的生态保护成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健全以生态环境要素为实施对象的分类补偿制度”“对不同要素的生态保护成本予以适度补偿”。为做好大熊猫国家公园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工作,四川省也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及指导性意见,对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集体所有自然资源合作保护协议书》落地、统筹做好园区内各种所有制性质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做好集体资源和人为活动的巡护监测工作等均指明了方向。

    要使这些工作得以顺利实施,都需当地原住居民们的积极配合和参与。片区内的各管护总站各自组建了原住居民组成的巡护监测队,并开展相关培训和巡护监测工作。自此,“生态保护补偿”或“自然资源巡护监测”得到落实。

    国家公园的入口社区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人类聚居区,作为国家公园的外围和前沿,农村社区与自然保护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保护工作能否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同和支持至关重要。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各片区的社区中,活跃着不同的巡护队伍,这些巡护员们既是当地居民,是森林巡护员,又是生态保护宣传员。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巡护监测项目自查情况的数据显示,通过参与保护工作,属地居民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有较全面的了解,对相关政策有一定的掌握,生态保护意识普遍提升,责任感有了较大增强,山上打猎、采笋、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得到根本制止。

    生态保护宣传员

    在都江堰当地的虹口社区,有一半面积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里,依托当地组建的虹口社区女子巡护队,逐渐成为生态保护战线上的一支骨干队伍。女子巡护队队员梁泽容既是都江堰虹口社区的副主任,也是“女子巡护队”中的大姐,从事社区工作已有14年时间的她,从小就与野生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次,我跟随父母采茶时,一只迷路的野羊慌慌张张闯进茶园......当时我就能够感受到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多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梁泽容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

    都江堰虹口社区

    除了粱泽容,80后女巡护员杨国蓉也一直致力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野外巡护等工作。现任巡护队队长的她经常鼓励身边的队员们要不怕苦、不怕累。她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多年来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己任,积极开展进小区走家串户,向居民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政策和法规和相关知识。她每月至少2次在区域内开展巡山护林行动,每次徒步巡护的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常年的巡山工作,练就了她过硬的业务本领:哪里有陡坡、哪里植物茂密,这些都装在心里。她常说:“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因为热爱,所以作为一个义务森林巡护员,巡护工作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好好干,看好这片山,守护好身边的这片绿。”

    以粱泽容、杨国蓉等为代表的女子巡护员,逐渐建立起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首个“女子巡护队” ,从“居住者”到“守护者”,她们用女性独有的情怀,守护着这一片绿水青山,为片区众多的“山野精灵”们带来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态家园。

    杨国蓉在规划巡护路线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当地则采取通过聘请原住居民分村组建巡护监测队的方式进行栖息地保护。80后原住居民王涛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他曾经也随着父亲上山做过伐木的工作。2022年起,他被择优选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生态巡护队的一名队员。从一个只会用弯刀、油锯伐木的年轻人转变为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社区生态巡护员。改变的不只是他的工作,同时也改变了他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意识。在他看来,现在的工作既照顾了家庭,也对自己热爱的家乡贡献了力量。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生态巡护队队员 王涛

    在大邑片区,作为大邑第一批熊猫巡护队向导杨忠禄的儿子,巡护员杨本江从父亲的肩上接过了守护森林、守护大熊猫的担子,也成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巡护队的一员,延续了杨家两代人与大山的缘分。护林防火、更换红外线触发相机、文明劝导都是他的日常工作。此外,杨本江还和队员们经常到社区、学校去宣传森林消防、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知识。守护山林,早已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成为了刻在杨本江骨子里的使命与职责。 

    杨本江和队员们在野外安装红外线相机并收取卡

    “无感”到可感:

    成都人身边的国家公园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是全球唯一一座既有圈养大熊猫又有野生大熊猫的特大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的220余只大熊猫让全球游客慕名而来“吸猫”,而73只居住在“家门口”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内的野生大熊猫,更是让大家充满了美好遐想……秘境中偶尔传出的关于野生动物们的日常片段,更是这里所为人乐于称道的“动物奇缘”故事。

    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人退猫进”,成都片区小水电被清退,小飞水瀑布、大飞水瀑布恢复水流丰沛之势,飞瀑盛景重现成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频繁出现在红外镜头下的野生国宝们饮水、玩耍的可爱画面,使得这群“网红”们舒适、安逸的野外生活曝光在越来越多人的视野里;身处多种地理要素交汇、过渡地带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因为山大峰高、河谷深切,海拔高差悬殊、地势地表崎岖的地貌特征,使得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特质得以还原,越来越多珍稀动植物被发现、纪录,成为案例走进大人孩子的科普课堂。

    “以前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并不十分了解,也没想到原来自己居住的城市里也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区域,今天我和孩子都长了知识。”“大熊猫国家公园里居然有这么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不说我们都不知道。”“原来我们的国家公园就是一个自然大宝库......”在“守护熊猫家园,共享绿水青山”首届青少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知识竞赛活动的现场,参赛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都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品牌形象宣传及生态价值转化活动的现场,人们则能直接购买到都江堰青城雪芽、彭州宝山古蜀红茶、崇州文井江牛尾笋等多种来自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原生态产品。

     

    恢复水流丰沛之势的小飞水瀑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渐转换成了人们可感可知的生态福利,润物细无声般地融进了每一个成都人的生活日常。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生态保护管理工作还将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令人期待的改变。(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供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用脚“走出”来的成效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探索出原住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有效路径

    2023-02-28 15:33:22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赵蝶)生态兴则文明兴,国家公园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为实现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的完整保护,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方案中“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在与范围内全部35个村(社区)签订集体资源管护协议的基础上,以项目化形式探索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机制,率先实现范围内全民所有资源与集体资源统一保护的目标,也带来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中“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的诞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探索出了原住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有效路径。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

    从无到有:

    生态管护岗的“拓荒之路”

    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的基本属性之一,“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是国家公园的功能体现。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融合创新助推原住居民参与资源管护,在对国家公园科学保护的同时,也为周边原住居民生活带来了新变化和新保障,让一部分原住居民实现了从局外人到“守护者”的转变。

    2022年,成都片区制定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社区生态管护员聘任及管理意见(试行)》,规范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与管理,采取村委会推荐、管护站公开选聘等方式,使用国家、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定向聘请了30个村的322名社区生态管护员,针对性开展巡护专题培训15430人次,组建起以原住居民为主体的巡护队伍。所有参与巡护的人员中,原住居民占82%,原住居民逐步成为国家公园巡护管护的重要力量。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开展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试点项目培训

    精准发力,科学开展资源巡护监测。建立了集体林、农耕地、住宅地等8种地类108项的监测指标体系。全年开展各类巡护监测2032人次。

    靶向治弱,实施人为活动监测处置。制定了涵盖生产生活排污、农村垃圾处理等10大类74小类的人为活动监测清单,针对居民生活、企业经营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人为活动监测,发现野生动物肇事危害、户外火源隐患、挖药、采伐、砍柴等问题487项并及时处理,有效制止了对资源环境有影响和破坏的行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生态管护公益岗”的拓荒之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保护打下了成规模、有建制的生态管护基石。

    生态管护

    从纸上到脚下:

    “走出来”的生态保护成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健全以生态环境要素为实施对象的分类补偿制度”“对不同要素的生态保护成本予以适度补偿”。为做好大熊猫国家公园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工作,四川省也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及指导性意见,对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集体所有自然资源合作保护协议书》落地、统筹做好园区内各种所有制性质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做好集体资源和人为活动的巡护监测工作等均指明了方向。

    要使这些工作得以顺利实施,都需当地原住居民们的积极配合和参与。片区内的各管护总站各自组建了原住居民组成的巡护监测队,并开展相关培训和巡护监测工作。自此,“生态保护补偿”或“自然资源巡护监测”得到落实。

    国家公园的入口社区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人类聚居区,作为国家公园的外围和前沿,农村社区与自然保护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保护工作能否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同和支持至关重要。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各片区的社区中,活跃着不同的巡护队伍,这些巡护员们既是当地居民,是森林巡护员,又是生态保护宣传员。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巡护监测项目自查情况的数据显示,通过参与保护工作,属地居民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有较全面的了解,对相关政策有一定的掌握,生态保护意识普遍提升,责任感有了较大增强,山上打猎、采笋、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得到根本制止。

    生态保护宣传员

    在都江堰当地的虹口社区,有一半面积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里,依托当地组建的虹口社区女子巡护队,逐渐成为生态保护战线上的一支骨干队伍。女子巡护队队员梁泽容既是都江堰虹口社区的副主任,也是“女子巡护队”中的大姐,从事社区工作已有14年时间的她,从小就与野生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次,我跟随父母采茶时,一只迷路的野羊慌慌张张闯进茶园......当时我就能够感受到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多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梁泽容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

    都江堰虹口社区

    除了粱泽容,80后女巡护员杨国蓉也一直致力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野外巡护等工作。现任巡护队队长的她经常鼓励身边的队员们要不怕苦、不怕累。她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多年来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己任,积极开展进小区走家串户,向居民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政策和法规和相关知识。她每月至少2次在区域内开展巡山护林行动,每次徒步巡护的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常年的巡山工作,练就了她过硬的业务本领:哪里有陡坡、哪里植物茂密,这些都装在心里。她常说:“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因为热爱,所以作为一个义务森林巡护员,巡护工作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好好干,看好这片山,守护好身边的这片绿。”

    以粱泽容、杨国蓉等为代表的女子巡护员,逐渐建立起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首个“女子巡护队” ,从“居住者”到“守护者”,她们用女性独有的情怀,守护着这一片绿水青山,为片区众多的“山野精灵”们带来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态家园。

    杨国蓉在规划巡护路线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当地则采取通过聘请原住居民分村组建巡护监测队的方式进行栖息地保护。80后原住居民王涛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他曾经也随着父亲上山做过伐木的工作。2022年起,他被择优选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生态巡护队的一名队员。从一个只会用弯刀、油锯伐木的年轻人转变为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社区生态巡护员。改变的不只是他的工作,同时也改变了他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意识。在他看来,现在的工作既照顾了家庭,也对自己热爱的家乡贡献了力量。

    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生态巡护队队员 王涛

    在大邑片区,作为大邑第一批熊猫巡护队向导杨忠禄的儿子,巡护员杨本江从父亲的肩上接过了守护森林、守护大熊猫的担子,也成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巡护队的一员,延续了杨家两代人与大山的缘分。护林防火、更换红外线触发相机、文明劝导都是他的日常工作。此外,杨本江还和队员们经常到社区、学校去宣传森林消防、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知识。守护山林,早已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成为了刻在杨本江骨子里的使命与职责。 

    杨本江和队员们在野外安装红外线相机并收取卡

    “无感”到可感:

    成都人身边的国家公园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是全球唯一一座既有圈养大熊猫又有野生大熊猫的特大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的220余只大熊猫让全球游客慕名而来“吸猫”,而73只居住在“家门口”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内的野生大熊猫,更是让大家充满了美好遐想……秘境中偶尔传出的关于野生动物们的日常片段,更是这里所为人乐于称道的“动物奇缘”故事。

    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人退猫进”,成都片区小水电被清退,小飞水瀑布、大飞水瀑布恢复水流丰沛之势,飞瀑盛景重现成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频繁出现在红外镜头下的野生国宝们饮水、玩耍的可爱画面,使得这群“网红”们舒适、安逸的野外生活曝光在越来越多人的视野里;身处多种地理要素交汇、过渡地带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因为山大峰高、河谷深切,海拔高差悬殊、地势地表崎岖的地貌特征,使得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特质得以还原,越来越多珍稀动植物被发现、纪录,成为案例走进大人孩子的科普课堂。

    “以前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并不十分了解,也没想到原来自己居住的城市里也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区域,今天我和孩子都长了知识。”“大熊猫国家公园里居然有这么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不说我们都不知道。”“原来我们的国家公园就是一个自然大宝库......”在“守护熊猫家园,共享绿水青山”首届青少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知识竞赛活动的现场,参赛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都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品牌形象宣传及生态价值转化活动的现场,人们则能直接购买到都江堰青城雪芽、彭州宝山古蜀红茶、崇州文井江牛尾笋等多种来自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原生态产品。

     

    恢复水流丰沛之势的小飞水瀑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渐转换成了人们可感可知的生态福利,润物细无声般地融进了每一个成都人的生活日常。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生态保护管理工作还将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令人期待的改变。(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