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写下“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绿色印记 成都市植物园生物多样性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

    2023-05-22 22:01:23 来源:西部经济网 作者:赵蝶

      本网讯(记者 赵蝶 文/图)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最有活力的成分,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在成都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成都市植物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开展各项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建园40年来,成都市植物园广泛收集植物并对适宜本地气候条件栽培的植物扩大栽培面积、增加引种数量,现保存植物3656种(占成都市的60.5%,四川省的24.81%),分属于209科997属,其中苔藓植物2科2属2种,蕨类植物20科33属55种,裸子植物7科29属82种,被子植物180科 940属 3517种,蔷薇科、菊科、豆科、杜鹃花科、唇形科等植物较多。

      目前,成都市植物园迁地保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3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34种,包括德保苏铁、崖柏、珙桐、普陀鹅耳枥、望天树等,二级保护植物159种,包括连香树、降香、五小叶槭等。先后开展了香果树、距瓣尾囊草、五小叶槭、金花茶等珍稀濒危植物的繁育和栽培研究工作。


      此外,作为四川地区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成都市植物园参与国际植物园联盟(BGCI)“濒危物种峨眉拟单性木兰综合保护2016-2018”项目,同时以西南区域内的珍稀濒危植物为重点,建立了“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对西南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珍稀植物专类园焕新升级

      迁地保护和展示的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达65种

      植物专类园既是植物园从事植物收集保护、发掘利用的重要平台 也是对特定植物类群深入研究的专类植物综合实验基地,对植物迁地保育及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都市植物园专类园收集保育的类群,重点聚焦了本土特有的重要植物类群,如芙蓉园、荚蒾园、山茶园、木兰园等。荚蒾园收集了64种(变种)荚蒾属植物,山茶园收集的川山茶和滇山茶品种为成渝两地开展《川渝地区山茶种质资源收集及园林应用价值评价》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2年,成都市植物园打造了四川省首个珍稀植物专类园,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如珙桐、桫椤、金花茶等百余种珍稀植物以及四川蜡瓣花、阔叶樟、菱叶凤仙花等四川或中国特有植物,凸显了地域特色。


      2022年初,启动珍稀植物专类园景观提升和丰富迁地保护植物多样性工作。经过一年半的精细管理,目前珍稀园内,迁地保护和展示的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有65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19种,如望天树、崖柏、普陀鹅耳枥、华盖木等 ;二级保护植物46种,如金钱松、秤锤树、夏蜡梅、梓叶槭、连香树等。在景观展示方面形成了桫椤及蕨类植物展示区、金花茶迁地保护展示区、苏铁植物迁地保护展示区、保护植物秋景观赏区、金毛狗迁地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展示区域。

      在科普设施方面,及时更新科普画廓、科普解说牌、植物铭牌等。从植物种类和设施上丰富了公众科普教育资源。珍稀植物园不仅是我园收集保存、迁地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公众进行生态康养,身心放松沉浸自然之地,又是学习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场所,还是公众喜爱的摄影打卡场所。

      持续擦亮蓉城生态名片

      成都将增添具有宇宙浪漫气息的“太空之花”

      除了对珍稀植物的保护研究,成都植物园还在其他观赏性植物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资源,特别是市花芙蓉,更是凝聚了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


      在资源收集方面,收集了国内213个(涵盖了11个省、112个市区县、3200余个自然分布点、66个有芙蓉应用的城市)以及国外(韩国、老挝、泰国等)21个地理小种木芙蓉资源,近缘种5个(台湾芙蓉、牧野氏山芙蓉、贵州芙蓉、庐山芙蓉、美丽芙蓉)。目前芙蓉资源保有量为世界第一;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在品种培育方面,已获得有变异的优良木芙蓉资源近40个,其中有7个品种(锦绣紫、百日华彩、锦蕊、彩霞、金秋红、金秋颂、锦碧玉)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2个(百日华彩和醉芙蓉)品种获得四川省林木良种证。依托“醉芙蓉良种认定”成果成功申报并完成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醉芙蓉培育推广应用示范》。


      2022年12月,4000多粒木芙蓉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十五,遨游太空归来。今年3月8日,这些种子在科研工作人员的精细操作下,先“上天”再“入地”,天地共播一粒种、共筑一个梦。目前,“太空种子”的出苗率达到了75%左右,期待它们为我们带来惊喜,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增添具有宇宙浪漫气息的“太空之花”。

      复元生物多样性

      未来将为实现濒危物种野外回归贡献力量

      近年来,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导向的影响,成都市植物园在木槿属、百合属、高山杜鹃、四川特色、乡土植物等植物资源的引种收集、迁地保育上做的工作较多:

      1.目前已收集到国内213个(涵盖了11个省、112个市区县、3200余个自然分布点、66个有芙蓉应用的城市)地理小种木芙蓉资源;四个台湾居群,美丽芙蓉、贵州芙蓉、庐山芙蓉等近缘种;境外如韩国、老挝、泰国等木芙蓉资源、韩国的木槿品种等,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也是省内唯一进入国家资源库的单位。

      2.引种收集25个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和1个“东方系列”园艺品种加州,其中岷江百合、泸定百合、卷丹、湖北百合等7种野生百合有连续2年的物候观察和数据记录,能够为后续的繁育栽培、种质资源创新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3.引种收集高山杜鹃31种4品种,通过改良土壤、喷雾、修剪等一系列养护手段,实现马缨杜鹃、羊踯躅、鹿角杜鹃等多年持续开花。

      4. 收集了120种四川特色、地方模式植物,分属于49科76属。

      5.积极开展乡土植物的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近五年引种乡土植物200多种,如石海椒,尖叶榕,细花泡花树、四川山胡椒等。

      植物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不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以确保人类未来所需植物多样性在人为干预及精细管护下得到充分保护、研究、评价和利用,而且,迁地保护也是珍稀濒危植物重返自然生境的回归引种及野生居群恢复重建的基础和原始材料的保障。


      下一步,成都市植物园将在充分研究迁地植物生物学性状、繁育性状、生态适应性、遗传进化潜力等机理基础上 加强与就地保护的协同计划 为实现濒危物种野外回归、濒危小种群复壮、生境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写下“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绿色印记 成都市植物园生物多样性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

    2023-05-22 22:01:2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赵蝶 文/图)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最有活力的成分,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在成都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成都市植物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开展各项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建园40年来,成都市植物园广泛收集植物并对适宜本地气候条件栽培的植物扩大栽培面积、增加引种数量,现保存植物3656种(占成都市的60.5%,四川省的24.81%),分属于209科997属,其中苔藓植物2科2属2种,蕨类植物20科33属55种,裸子植物7科29属82种,被子植物180科 940属 3517种,蔷薇科、菊科、豆科、杜鹃花科、唇形科等植物较多。

      目前,成都市植物园迁地保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3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34种,包括德保苏铁、崖柏、珙桐、普陀鹅耳枥、望天树等,二级保护植物159种,包括连香树、降香、五小叶槭等。先后开展了香果树、距瓣尾囊草、五小叶槭、金花茶等珍稀濒危植物的繁育和栽培研究工作。


      此外,作为四川地区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成都市植物园参与国际植物园联盟(BGCI)“濒危物种峨眉拟单性木兰综合保护2016-2018”项目,同时以西南区域内的珍稀濒危植物为重点,建立了“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对西南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珍稀植物专类园焕新升级

      迁地保护和展示的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达65种

      植物专类园既是植物园从事植物收集保护、发掘利用的重要平台 也是对特定植物类群深入研究的专类植物综合实验基地,对植物迁地保育及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都市植物园专类园收集保育的类群,重点聚焦了本土特有的重要植物类群,如芙蓉园、荚蒾园、山茶园、木兰园等。荚蒾园收集了64种(变种)荚蒾属植物,山茶园收集的川山茶和滇山茶品种为成渝两地开展《川渝地区山茶种质资源收集及园林应用价值评价》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2年,成都市植物园打造了四川省首个珍稀植物专类园,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如珙桐、桫椤、金花茶等百余种珍稀植物以及四川蜡瓣花、阔叶樟、菱叶凤仙花等四川或中国特有植物,凸显了地域特色。


      2022年初,启动珍稀植物专类园景观提升和丰富迁地保护植物多样性工作。经过一年半的精细管理,目前珍稀园内,迁地保护和展示的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有65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19种,如望天树、崖柏、普陀鹅耳枥、华盖木等 ;二级保护植物46种,如金钱松、秤锤树、夏蜡梅、梓叶槭、连香树等。在景观展示方面形成了桫椤及蕨类植物展示区、金花茶迁地保护展示区、苏铁植物迁地保护展示区、保护植物秋景观赏区、金毛狗迁地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展示区域。

      在科普设施方面,及时更新科普画廓、科普解说牌、植物铭牌等。从植物种类和设施上丰富了公众科普教育资源。珍稀植物园不仅是我园收集保存、迁地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公众进行生态康养,身心放松沉浸自然之地,又是学习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场所,还是公众喜爱的摄影打卡场所。

      持续擦亮蓉城生态名片

      成都将增添具有宇宙浪漫气息的“太空之花”

      除了对珍稀植物的保护研究,成都植物园还在其他观赏性植物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资源,特别是市花芙蓉,更是凝聚了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


      在资源收集方面,收集了国内213个(涵盖了11个省、112个市区县、3200余个自然分布点、66个有芙蓉应用的城市)以及国外(韩国、老挝、泰国等)21个地理小种木芙蓉资源,近缘种5个(台湾芙蓉、牧野氏山芙蓉、贵州芙蓉、庐山芙蓉、美丽芙蓉)。目前芙蓉资源保有量为世界第一;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在品种培育方面,已获得有变异的优良木芙蓉资源近40个,其中有7个品种(锦绣紫、百日华彩、锦蕊、彩霞、金秋红、金秋颂、锦碧玉)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2个(百日华彩和醉芙蓉)品种获得四川省林木良种证。依托“醉芙蓉良种认定”成果成功申报并完成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醉芙蓉培育推广应用示范》。


      2022年12月,4000多粒木芙蓉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十五,遨游太空归来。今年3月8日,这些种子在科研工作人员的精细操作下,先“上天”再“入地”,天地共播一粒种、共筑一个梦。目前,“太空种子”的出苗率达到了75%左右,期待它们为我们带来惊喜,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增添具有宇宙浪漫气息的“太空之花”。

      复元生物多样性

      未来将为实现濒危物种野外回归贡献力量

      近年来,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导向的影响,成都市植物园在木槿属、百合属、高山杜鹃、四川特色、乡土植物等植物资源的引种收集、迁地保育上做的工作较多:

      1.目前已收集到国内213个(涵盖了11个省、112个市区县、3200余个自然分布点、66个有芙蓉应用的城市)地理小种木芙蓉资源;四个台湾居群,美丽芙蓉、贵州芙蓉、庐山芙蓉等近缘种;境外如韩国、老挝、泰国等木芙蓉资源、韩国的木槿品种等,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也是省内唯一进入国家资源库的单位。

      2.引种收集25个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和1个“东方系列”园艺品种加州,其中岷江百合、泸定百合、卷丹、湖北百合等7种野生百合有连续2年的物候观察和数据记录,能够为后续的繁育栽培、种质资源创新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3.引种收集高山杜鹃31种4品种,通过改良土壤、喷雾、修剪等一系列养护手段,实现马缨杜鹃、羊踯躅、鹿角杜鹃等多年持续开花。

      4. 收集了120种四川特色、地方模式植物,分属于49科76属。

      5.积极开展乡土植物的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近五年引种乡土植物200多种,如石海椒,尖叶榕,细花泡花树、四川山胡椒等。

      植物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不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以确保人类未来所需植物多样性在人为干预及精细管护下得到充分保护、研究、评价和利用,而且,迁地保护也是珍稀濒危植物重返自然生境的回归引种及野生居群恢复重建的基础和原始材料的保障。


      下一步,成都市植物园将在充分研究迁地植物生物学性状、繁育性状、生态适应性、遗传进化潜力等机理基础上 加强与就地保护的协同计划 为实现濒危物种野外回归、濒危小种群复壮、生境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