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18:16:1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国华 文/图)“太好了,有了这个‘碳中和小屋’,以后丢那些不要的东西就方便多了,还能拿奖励!”家住成都市锦江区佳宏路的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讲道。而她口中的小屋,就是3月25日刚在社区落地的一座便民服务(碳中和)小屋。
这座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玻璃小屋坐落于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街道菱窠社区。步入这个20余平方米的空间,正对面映入眼前的是用格挡划分的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5个区域,在小屋左侧有一杆带显示屏的秤,工作人员将可回收物放在秤上,并点击显示屏上的物品类别,碳足迹碳中和计量仪就会自动对可回收物进行称重、实时计量、预测碳抵消碳中和数,并生成一个二维码,居民用微信扫二维码即可获得回收奖励金和碳中和积分。
“嬢嬢,你看屏幕确认一下哈,总共是3.23公斤,现金奖励4.56元,获得21积分,可以扫码领取您的奖励了!”开店当日,家住附近比华利国际城的魏阿姨便慕名提着自己旧衣物和纸壳来到新开张的小屋,现场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可回收物放在电子秤上,系统自动显示重量,短短2分钟时间,动动手指,魏阿姨的微信钱包立即收到相应金额的转账。
“之前就听说菱安路那边开了一家,但是离我住的地方还是有点距离,现在总算开到了‘家门口’,垃圾分类方便多了!”魏阿姨告诉记者,曾经家里的旧物要么只能随意丢垃圾桶,要么找到处流动的废品回收商贩变卖,现在有了固定的回收渠道,准备以后每周都过来一趟。
“居民把这些可回收物带到碳中和小屋进行回收,不仅能够获得现金的收益,回收产生的碳积分还可以在APP上面兑换一些日用品,与此同时还有碳惠天府的积分收益,兑换额外的物品。”小屋负责人表示,在开张的第一天便有许多居民来。为提升小屋的回收效能和屋内整洁,每天定时有回收车辆对可回收物进行清运,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再交给相关的企业进行处理和回收。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寄快递可上门取件,点外卖能送到家门口。如今,“垃圾”回收也有了“上门服务”。
“我家里面有一些不要的家电和衣服,但是我一个人拿不过来怎么办呢?”家住嘉和园的李阿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打开了“碳拾光”微信小程序,短短三步——选择回收品类、上门地址、取件时间,便成功预约了上门回收服务。“这也太方便了!淘汰下来的旧家电、不穿的衣服、废旧纸皮等经过回收,还可以二次利用,既便捷又环保。”李阿姨欣喜道。
便捷与环保的背后,更有着一层温暖的底色。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屋旁的小隔间是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的爱心驿站,配置饮水设备、冰箱、微波炉、桌椅、空调、小药箱、手机充电器等设备。不仅如此,爱心驿站还将开展“书香换绿植”“爱牙日·义诊”“血压·健康”等公益活动,惠及城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
小小玻璃屋,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工作与生活,更成为了小朋友们线下科普教育基地。据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家门口的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知识,部分小屋还会定期组织开展公益志愿活动,在进行环保宣讲的同时,还会发动小志愿者们将自己清拾到的垃圾在小屋回收,在实践中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
据四川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郭雪介绍,再生资源领域对双碳贡献率可达30%,关系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与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到2025年,成都市规划智能回收箱或“碳中和”小屋要覆盖到60%社区与单位,四川省规划要建成180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纵观成都全域,“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如繁星点点,镶嵌在成都这座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之中。以“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为“点”,串联街区低碳环保的“线”,使绿色生活风尚的“面”越来越广。点线面交织,空间轴上呈现出的是更多市民知晓并参与到低碳行动中,在社会中形成绿色低碳风尚。
2024-03-25 18:16:1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国华 文/图)“太好了,有了这个‘碳中和小屋’,以后丢那些不要的东西就方便多了,还能拿奖励!”家住成都市锦江区佳宏路的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讲道。而她口中的小屋,就是3月25日刚在社区落地的一座便民服务(碳中和)小屋。
这座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玻璃小屋坐落于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街道菱窠社区。步入这个20余平方米的空间,正对面映入眼前的是用格挡划分的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5个区域,在小屋左侧有一杆带显示屏的秤,工作人员将可回收物放在秤上,并点击显示屏上的物品类别,碳足迹碳中和计量仪就会自动对可回收物进行称重、实时计量、预测碳抵消碳中和数,并生成一个二维码,居民用微信扫二维码即可获得回收奖励金和碳中和积分。
“嬢嬢,你看屏幕确认一下哈,总共是3.23公斤,现金奖励4.56元,获得21积分,可以扫码领取您的奖励了!”开店当日,家住附近比华利国际城的魏阿姨便慕名提着自己旧衣物和纸壳来到新开张的小屋,现场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可回收物放在电子秤上,系统自动显示重量,短短2分钟时间,动动手指,魏阿姨的微信钱包立即收到相应金额的转账。
“之前就听说菱安路那边开了一家,但是离我住的地方还是有点距离,现在总算开到了‘家门口’,垃圾分类方便多了!”魏阿姨告诉记者,曾经家里的旧物要么只能随意丢垃圾桶,要么找到处流动的废品回收商贩变卖,现在有了固定的回收渠道,准备以后每周都过来一趟。
“居民把这些可回收物带到碳中和小屋进行回收,不仅能够获得现金的收益,回收产生的碳积分还可以在APP上面兑换一些日用品,与此同时还有碳惠天府的积分收益,兑换额外的物品。”小屋负责人表示,在开张的第一天便有许多居民来。为提升小屋的回收效能和屋内整洁,每天定时有回收车辆对可回收物进行清运,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再交给相关的企业进行处理和回收。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寄快递可上门取件,点外卖能送到家门口。如今,“垃圾”回收也有了“上门服务”。
“我家里面有一些不要的家电和衣服,但是我一个人拿不过来怎么办呢?”家住嘉和园的李阿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打开了“碳拾光”微信小程序,短短三步——选择回收品类、上门地址、取件时间,便成功预约了上门回收服务。“这也太方便了!淘汰下来的旧家电、不穿的衣服、废旧纸皮等经过回收,还可以二次利用,既便捷又环保。”李阿姨欣喜道。
便捷与环保的背后,更有着一层温暖的底色。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屋旁的小隔间是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的爱心驿站,配置饮水设备、冰箱、微波炉、桌椅、空调、小药箱、手机充电器等设备。不仅如此,爱心驿站还将开展“书香换绿植”“爱牙日·义诊”“血压·健康”等公益活动,惠及城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
小小玻璃屋,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工作与生活,更成为了小朋友们线下科普教育基地。据四川碳拾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家门口的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知识,部分小屋还会定期组织开展公益志愿活动,在进行环保宣讲的同时,还会发动小志愿者们将自己清拾到的垃圾在小屋回收,在实践中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
据四川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郭雪介绍,再生资源领域对双碳贡献率可达30%,关系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与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到2025年,成都市规划智能回收箱或“碳中和”小屋要覆盖到60%社区与单位,四川省规划要建成180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纵观成都全域,“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如繁星点点,镶嵌在成都这座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之中。以“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为“点”,串联街区低碳环保的“线”,使绿色生活风尚的“面”越来越广。点线面交织,空间轴上呈现出的是更多市民知晓并参与到低碳行动中,在社会中形成绿色低碳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