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12:28:31
“不要小看这颗小小的山楂丸,从选材到成丸,都是按照传统工艺来炮制,道地选材,必须是承德的,保证酸度、甜度,打粉、和面、醒面、搓丸都要人工制作。”近日,在安国数字中药都数字药都国医馆负责人宋大勇拿着一颗山楂丸讲解到。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保定安国市被誉为“千年药都”“天下第一药市”,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中药材之乡”。除了药材,这里还有着悠久的中药文化底蕴,早在2006年就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就带大家走近这座千年药都安国,领略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魅力。
炮制一颗山楂丸 从选材到制作都很讲究
“不要小看这颗小小的山楂丸,从选材到成丸,都是按照传统工艺来炮制,道地选材,必须是承德的,保证酸度、甜度,打粉、和面、醒面、搓丸都要人工制作。”近日,在安国数字中药都数字药都国医馆,负责人宋大勇拿着一颗山楂丸讲解到。
记者亲自品尝了一颗人工搓制的山楂丸,入口粘甜,没有较浓的面味儿。“山楂丸的本质是消食,不是充饥的,所以,我们在各个环节都有严格把控。比如,这个用来做山楂丸的山楂,都必须要来自承德,因为,只有道地取材,才能保证山楂的酸度、甜度符合要求。”宋大勇对记者说。
他介绍,传统的山楂丸制作需要九步,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炮制工艺方法逐渐缩减到了五步,并且,每一步都需要人工制作。他说,机器虽然完全可以替代人来制作山楂丸,但是,吃起来口感大打折扣。“中医药传统文化就在于这个药的制作过程中,工业替代人工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会稍逊一筹。”宋大勇说。
“我们一直在做传统工艺的恢复工作,所有中药材的炮制均采用雷公炮炙十七法,包括炮、炙、煨、炒、煅、炼等300多种炮制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减轻药物毒性,增加药效。”宋大勇说。
据了解,该国医馆还是保定市百名中医进药都工作站,政府筛选了百名中医名师,定期在这里坐诊,为百姓寻医问药。
祁州四绝申报“非遗” 传承技艺成安国文化名片
安国药业特色鲜明,是中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药业历史源于汉、起于宋、兴于明、盛于清,迄今已逾千年,素有“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之称。
安国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国务院命名的“中国中药材之乡”。安国药王庙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庙中祭祀唯一皇封药王邳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安国药市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药都史,留下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祁州四绝’为代表的传统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是安国药业长盛不衰的灵魂。”汉草堂创办人刘振法说。随着现代工艺兴起,传统技艺渐渐消失,非常让人痛心。2013年,“祁州四绝”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后,他亲自担起传承重担。
通过重金悬赏,刘振法找到12名老药王,传承了这种技艺。“祁州四绝”技艺非常复杂。以云片鹿茸为例,从选料到加工,要经过分级、泡蒸、晾晒等十几道工序,细腻的刀法没个五六年光景根本练不成。年轻人怕苦不愿学,刘振法采用加薪方式,才组织起20多员工。7年时间,仅有3人掌握这些技艺。如今,“祁州四绝”已成安国一张文化名片。仅去年一年,就有5万多游客来汉草堂参观。
传承振兴中医药文化 中小学设立中医药文化课
据悉,目前安国市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5项,市级24顶、县级44项。为传承好这些中医传统文化,安国实施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振兴工程,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宝库精髓。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活动,对《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进行完善修订,在中小学单独设立中医药文化课程,计划年内创建8所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技法,加快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挖掘整理安国药酒酿制技艺、“八大祁药”炮制加工技艺,争取年内进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计划在卜家大院建设中药材炮制馆,展示安国中药材炮制技艺,传承中药加工的工匠精神。
安国在市文博中心谋划建设新中医药博物馆,展现安国中医药文化历史与传承。此外,安国还将祁州药市改造为安国中医药文化影视城,策划拍摄《身边的中药》、《药王庙》、《大中医》等影视剧,全面展示安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升安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0-09-24 12:28:31
“不要小看这颗小小的山楂丸,从选材到成丸,都是按照传统工艺来炮制,道地选材,必须是承德的,保证酸度、甜度,打粉、和面、醒面、搓丸都要人工制作。”近日,在安国数字中药都数字药都国医馆负责人宋大勇拿着一颗山楂丸讲解到。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保定安国市被誉为“千年药都”“天下第一药市”,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中药材之乡”。除了药材,这里还有着悠久的中药文化底蕴,早在2006年就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就带大家走近这座千年药都安国,领略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魅力。
炮制一颗山楂丸 从选材到制作都很讲究
“不要小看这颗小小的山楂丸,从选材到成丸,都是按照传统工艺来炮制,道地选材,必须是承德的,保证酸度、甜度,打粉、和面、醒面、搓丸都要人工制作。”近日,在安国数字中药都数字药都国医馆,负责人宋大勇拿着一颗山楂丸讲解到。
记者亲自品尝了一颗人工搓制的山楂丸,入口粘甜,没有较浓的面味儿。“山楂丸的本质是消食,不是充饥的,所以,我们在各个环节都有严格把控。比如,这个用来做山楂丸的山楂,都必须要来自承德,因为,只有道地取材,才能保证山楂的酸度、甜度符合要求。”宋大勇对记者说。
他介绍,传统的山楂丸制作需要九步,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炮制工艺方法逐渐缩减到了五步,并且,每一步都需要人工制作。他说,机器虽然完全可以替代人来制作山楂丸,但是,吃起来口感大打折扣。“中医药传统文化就在于这个药的制作过程中,工业替代人工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会稍逊一筹。”宋大勇说。
“我们一直在做传统工艺的恢复工作,所有中药材的炮制均采用雷公炮炙十七法,包括炮、炙、煨、炒、煅、炼等300多种炮制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减轻药物毒性,增加药效。”宋大勇说。
据了解,该国医馆还是保定市百名中医进药都工作站,政府筛选了百名中医名师,定期在这里坐诊,为百姓寻医问药。
祁州四绝申报“非遗” 传承技艺成安国文化名片
安国药业特色鲜明,是中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药业历史源于汉、起于宋、兴于明、盛于清,迄今已逾千年,素有“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之称。
安国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国务院命名的“中国中药材之乡”。安国药王庙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庙中祭祀唯一皇封药王邳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安国药市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药都史,留下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祁州四绝’为代表的传统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是安国药业长盛不衰的灵魂。”汉草堂创办人刘振法说。随着现代工艺兴起,传统技艺渐渐消失,非常让人痛心。2013年,“祁州四绝”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后,他亲自担起传承重担。
通过重金悬赏,刘振法找到12名老药王,传承了这种技艺。“祁州四绝”技艺非常复杂。以云片鹿茸为例,从选料到加工,要经过分级、泡蒸、晾晒等十几道工序,细腻的刀法没个五六年光景根本练不成。年轻人怕苦不愿学,刘振法采用加薪方式,才组织起20多员工。7年时间,仅有3人掌握这些技艺。如今,“祁州四绝”已成安国一张文化名片。仅去年一年,就有5万多游客来汉草堂参观。
传承振兴中医药文化 中小学设立中医药文化课
据悉,目前安国市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5项,市级24顶、县级44项。为传承好这些中医传统文化,安国实施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振兴工程,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宝库精髓。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活动,对《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进行完善修订,在中小学单独设立中医药文化课程,计划年内创建8所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技法,加快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挖掘整理安国药酒酿制技艺、“八大祁药”炮制加工技艺,争取年内进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计划在卜家大院建设中药材炮制馆,展示安国中药材炮制技艺,传承中药加工的工匠精神。
安国在市文博中心谋划建设新中医药博物馆,展现安国中医药文化历史与传承。此外,安国还将祁州药市改造为安国中医药文化影视城,策划拍摄《身边的中药》、《药王庙》、《大中医》等影视剧,全面展示安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升安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