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健康
  • /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2020-11-09 15:48:13

      10万亿产值、5000万从业者,医疗健康产业引爆进博会。

      “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2020年11月7日,上海)在2020年特殊的新冠疫情背景之下,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在进行到第三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堪称最火爆的展区。会内会外,对于健康产业的讨论也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11月7日,一场由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健闻传媒共同主办的“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洲际酒店宴会厅拉开帷幕。

      与会的嘉宾包括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朱世宏二级巡视员,国家卫健委规划司齐贵新一级巡视员,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庄宁副司长,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毓辉副主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Adva Med)中国理事会创始主席邓建民、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刘哲峰副局长、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金勤献院长。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振忠教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邬惊雷主任,健闻传媒创始人张翔为本次大会致辞。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振忠教授介绍称,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下设了13个分支机构,其中健康产业分会成立于2017年,健康产业分会定位于以推动健康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开展与健康产业相关的发展战略研究、政策和管理研究为主要方向。以搭建国家政策研究者、制定者和执行者与健康产业行业间沟通交流桥梁为己任。努力为促进健康产业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作出贡献。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振忠教授

      张振忠强调了医疗服务与健康产业之间的关系,“当国家对医疗服务体系,投入一块钱的时候,就可以在国内拉动不少于六块钱的需求。”也就是说医疗卫生服务的内部改革,在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也有一个很强的外部效应,能够拉动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好比是一块石头扔在水中,一波一波地传导它的力,就使得我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健康产业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

      邬惊雷主任强调对标上海的城市定位,健康产业还大有作为,而过去的实践,也让他意识到了促进健康产业的深远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不仅能为我们贡献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精密制造、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等,是名副其实的龙头引领型产业。”邬惊雷说。


    健闻传媒创始人张翔

      创立于2018年底的健闻传媒,作为健康产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也是这次合作主办方。创始人张翔回溯了其从媒体视角对于健康产业的观察,“从上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三十年,我们看到,医疗健康从一个边缘性的存在,发展为如今中国最大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医疗健康产业的从业机构超过50万家,从业者超过5000万人,产值接近10万亿元。在可见的未来,它将成为中国速度增长和规模扩大很强大的产业。”

      这是近年来难得的一场跨界论坛,来自多个部委的司局级嘉宾做出了权威的政策解读,包括《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的政策解读、展望了“十四五”规划与健康产业发展、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健康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朱世宏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朱世宏解读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新机遇”:“疫情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扩大健康产品的服务需求。疫情使部分境外高端医疗和消费型健康服务需求回流,将强有力拉动国内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齐贵新一级巡视员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齐贵新一级巡视员全方面地解读了“十四五”规划和健康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十四五”期间如何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庄宁副司长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庄宁副司长介绍了医疗卫生体系的供给侧改革和健康产业发展的关系。庄宁副司长重点介绍了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从动员社会参与、强化治理和问责,调整服务模式、加强各方协作,建立支持性环境等方面具体阐述了这一议题。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毓辉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毓辉副主任介绍了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张毓辉副主任分别介绍了瑞典、德国和美国的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以及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AdvaMed)中国理事会创始主席邓建民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AdvaMed)中国理事会创始主席邓建民,介绍了跨国医药企业的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有31家跨国医药企业在中国设有研发中心,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把创新应用于中国。

      “这些创新驱动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时代革新,全球格局发生巨变的后疫情时代,医疗行业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价值医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都更加重要。”邓建民说。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刘哲峰

      作为中国接轨世界医药产业的窗口,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刘哲峰开玩笑称,“乐城干的就是‘违规’的事儿”。在作为自贸港背景下的健康“特区”,新政策、新体制、新立法、新药械、新研发都开展了先行先试,而乐城以容错机制保障了开放的试行环境。过去的一年是乐城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刘哲峰一口气列举了乐城的14个创新做法:包括完成了120例创新药械进入中国的首例应用;未在国内上市的慢性药和肿瘤药不再限制在特区内使用,而是可以被患者带回家服用;引入商业保险以解决老百姓用不起药的问题等。

      而在这块试验田上的新政策已经出现外溢效应,比如国际新药准入的放宽,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金勤献院长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金勤献院长分享了作为一个高校,清华大学如何通过医工结合建设,助力健康产业成果转化。金勤献院长介绍,清华的工科优势明显,而现在,清华大学工科优势已经转化为医药健康领域的技术优势,因为医工交叉是一流大学学科发展的趋势,而医疗器械行业又是医共交叉的重点。清华大学对标全球在该领域做的最好的斯坦福大学,构建校内的医共交叉体系,目前已经有了“眼科OCT”等成果转化的案例。

      在论坛的最后,张振忠教授进行了大会的总结。他强调,健康产业的创新不仅仅 需要科技的创新,更不能缺少政策与制度的创新。而在政策与制度创新的过程中, 需要为创新者提供容错的空间。对于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的未来发展, 张振忠希望其能够成为一个助力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健康
  • /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2020-11-09 15:48:13

      10万亿产值、5000万从业者,医疗健康产业引爆进博会。

      “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2020年11月7日,上海)在2020年特殊的新冠疫情背景之下,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在进行到第三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堪称最火爆的展区。会内会外,对于健康产业的讨论也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11月7日,一场由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健闻传媒共同主办的“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洲际酒店宴会厅拉开帷幕。

      与会的嘉宾包括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朱世宏二级巡视员,国家卫健委规划司齐贵新一级巡视员,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庄宁副司长,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毓辉副主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Adva Med)中国理事会创始主席邓建民、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刘哲峰副局长、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金勤献院长。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振忠教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邬惊雷主任,健闻传媒创始人张翔为本次大会致辞。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振忠教授介绍称,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下设了13个分支机构,其中健康产业分会成立于2017年,健康产业分会定位于以推动健康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开展与健康产业相关的发展战略研究、政策和管理研究为主要方向。以搭建国家政策研究者、制定者和执行者与健康产业行业间沟通交流桥梁为己任。努力为促进健康产业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作出贡献。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振忠教授

      张振忠强调了医疗服务与健康产业之间的关系,“当国家对医疗服务体系,投入一块钱的时候,就可以在国内拉动不少于六块钱的需求。”也就是说医疗卫生服务的内部改革,在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也有一个很强的外部效应,能够拉动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好比是一块石头扔在水中,一波一波地传导它的力,就使得我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健康产业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

      邬惊雷主任强调对标上海的城市定位,健康产业还大有作为,而过去的实践,也让他意识到了促进健康产业的深远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不仅能为我们贡献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精密制造、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等,是名副其实的龙头引领型产业。”邬惊雷说。


    健闻传媒创始人张翔

      创立于2018年底的健闻传媒,作为健康产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也是这次合作主办方。创始人张翔回溯了其从媒体视角对于健康产业的观察,“从上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三十年,我们看到,医疗健康从一个边缘性的存在,发展为如今中国最大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医疗健康产业的从业机构超过50万家,从业者超过5000万人,产值接近10万亿元。在可见的未来,它将成为中国速度增长和规模扩大很强大的产业。”

      这是近年来难得的一场跨界论坛,来自多个部委的司局级嘉宾做出了权威的政策解读,包括《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的政策解读、展望了“十四五”规划与健康产业发展、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健康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朱世宏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朱世宏解读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新机遇”:“疫情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扩大健康产品的服务需求。疫情使部分境外高端医疗和消费型健康服务需求回流,将强有力拉动国内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齐贵新一级巡视员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齐贵新一级巡视员全方面地解读了“十四五”规划和健康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十四五”期间如何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庄宁副司长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庄宁副司长介绍了医疗卫生体系的供给侧改革和健康产业发展的关系。庄宁副司长重点介绍了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从动员社会参与、强化治理和问责,调整服务模式、加强各方协作,建立支持性环境等方面具体阐述了这一议题。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毓辉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毓辉副主任介绍了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张毓辉副主任分别介绍了瑞典、德国和美国的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以及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AdvaMed)中国理事会创始主席邓建民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AdvaMed)中国理事会创始主席邓建民,介绍了跨国医药企业的创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有31家跨国医药企业在中国设有研发中心,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把创新应用于中国。

      “这些创新驱动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时代革新,全球格局发生巨变的后疫情时代,医疗行业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价值医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都更加重要。”邓建民说。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刘哲峰

      作为中国接轨世界医药产业的窗口,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刘哲峰开玩笑称,“乐城干的就是‘违规’的事儿”。在作为自贸港背景下的健康“特区”,新政策、新体制、新立法、新药械、新研发都开展了先行先试,而乐城以容错机制保障了开放的试行环境。过去的一年是乐城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刘哲峰一口气列举了乐城的14个创新做法:包括完成了120例创新药械进入中国的首例应用;未在国内上市的慢性药和肿瘤药不再限制在特区内使用,而是可以被患者带回家服用;引入商业保险以解决老百姓用不起药的问题等。

      而在这块试验田上的新政策已经出现外溢效应,比如国际新药准入的放宽,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金勤献院长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院金勤献院长分享了作为一个高校,清华大学如何通过医工结合建设,助力健康产业成果转化。金勤献院长介绍,清华的工科优势明显,而现在,清华大学工科优势已经转化为医药健康领域的技术优势,因为医工交叉是一流大学学科发展的趋势,而医疗器械行业又是医共交叉的重点。清华大学对标全球在该领域做的最好的斯坦福大学,构建校内的医共交叉体系,目前已经有了“眼科OCT”等成果转化的案例。

      在论坛的最后,张振忠教授进行了大会的总结。他强调,健康产业的创新不仅仅 需要科技的创新,更不能缺少政策与制度的创新。而在政策与制度创新的过程中, 需要为创新者提供容错的空间。对于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产业分会的未来发展, 张振忠希望其能够成为一个助力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