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2:43:04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何玲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据教育部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800多家,成立各类职教集团1400余个。2019年,完成高职扩招116万人目标任务,各级职业院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约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这些数据表明: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建设职业教育基地的基础及优势
前锋区位于广安市东部、渠江东岸、华蓥山西麓,幅员面积505平方公里,辖8镇、4街道,总人口53万,是世纪伟人邓小平家乡广安市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前锋区虽建区不长,但有着得天独厚的职业教育发展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遇前景可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 政策优势和发展优势明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加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扩招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把职业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为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高位规划打造。2019年9月,前锋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前锋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八件事之一。前锋区在结合区划实际及教育发展现状基础上,在新城区规划千亩职教产业园,成功引进世纪职校和广安技师学院落地建设,成立“前锋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对区域职业学校开展业务指导和承担全区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推动全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区位交通便利。前锋区核心区距离广安市区约30公里,距离达州市大竹县100公里,距离南充市110公里,距离重庆市140公里。纵贯南北的襄渝铁路在前锋设立广安站,镇广渝高速、广安绕城高速连通东西南北,形成西蓉东沪、北陕南渝的公铁水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职业教育基地建成后,可承接全市乃至川东渝北的职业教育培训,为前锋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效益。
职教基础较好。前锋区共有中职学校2所、综合高中1所。其中,广安市世纪职业学校在读中职学生2000余人,累计已为企业输送技能性人才1120人;广安技师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前锋校区)正在建设;前锋中学(拟建综合高中)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2021年春季投入使用。《前锋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已启动前期工作,成功申报2020年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债券资金项目,到位债券资金5000万元。
企业用工需求大。前锋是广安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几年发展,前锋已然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轻工产业群,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渝合作示范城市”两大国家级战略平台。辖区工业企业数量多, “用工难”问题较为突出。截至目前,前锋区规上工业企业83户,吸纳就业人数2.1万人仍不能满足需要。职业教育基地的建立,可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人才,破解用工瓶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基地面临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前锋区职业教育虽取得了较好发展,职教体系雏形已显现,但仍然处在“奋力爬坡”的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观念未及时转变。社会上普遍认为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上升通道狭窄、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只有高考无望的学生才会选择就读职业院校。虽然国家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政策和对中职学生的优惠措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等,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提升社会认同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前锋区现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单一,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艺技术等传统专业,与园区企业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举措还未真正落地实施。
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前锋区职教基地建设尚未建立成熟的体制机制,需加强政府统筹,强化规划引领,有效配置资源。要灵活办学,围绕市场需求,探索多元化、多形式办学路子。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给予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安置、教师聘任、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推动职教实现效益最大化。
公共实训基地缺乏。当前,辖区内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且无专门从事培训的师资力量。全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皆派往广东等沿海地区进行,实训成本高,往返途中安全隐患较大,不利于我们培养理论、实践双方面达标的优秀人才。
用地指标差口大。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四川省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仅给予前锋区3.3平方公里控规范围,职业教育用地指标严重受限,不符合新区发展实际。
建好职业教育基地的对策建议
建好广安市前锋区职业教育基地,可全力发挥各项目社会效益,主要是体现在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产教融合教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加速教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另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可在短时期迅速集聚人气,能够拉动地方产业迅速发展,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把握战略定位。按照“山水林田,学研产城”的理念,立足前锋、着眼全市、面向川东北、放眼川渝双城经济区,建设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到2025年,全区可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就业创业,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到职业教育全日制培养体系衔接,职教与普教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广安市前锋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现代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更落实,制度政策更成熟,发展环境更优,保障水平更高。二是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逐步提高中职学生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比例。三是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职业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新格局。四是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需要。五是实施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实训设备配置与培养目标相匹配,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总体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六是建成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示范职业院校和重点专业,建成功能完善的区级职业教育中心。七是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办学制度。
突出建设重点。一要建好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按照“坚持政府主导、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职教体系、提高整体效益”的要求,加快运行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进一步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全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将相关单位技能培训的职能、编制、经费等全部划转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利用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项目债券资金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到2025年,全区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能力突破1万人,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要提档升级世纪职校。在世纪职校现有办学条件基础上,提档升级四期工程,建成一所集“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维修、网络搭建”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学校。到2021年9月,世纪职校提档升级四期工程完工;到2023年,世纪职校提档升级全面完成,新建校内实训中心2.4万平方米(含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高星级酒店服务管理专业等)、教学楼3万平方米、综合楼1万平方米、教师宿舍1万平方米、学生宿舍3万平方米、膳食中心0.6万平方米,通过提档升级扩规模,申办高职院校;到2025年,世纪职校力争创建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要推动技师学院项目。加快技师学院建设进度,2021年3月,技师学院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驾驶训练场及道路交通施工实训中心、汽车运维实训楼等,办学规模为16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8000人;2023年,启动技师学院二期工程;到2025年,建成集“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产教融合”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学校。
四要推进普职融通试点。2020年,启动规划建设前锋区普职融通教育学校项目;到2021年,普职融通试点学校招生,校内试点普职融通教育模式;到2025年,将普职融通教育模式运行推广运用,基本形成全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融合贯通的格局。
五要调整职业院校布局。结合全区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差异发展、错立发展和特色发展原则,优化职业院校规划布局,加大职业院校招引力度,到 2021年,引进民办职业教育学校1所,推动组建民办职业教育集团;到2025年,建成民办高职院校1所。深入研究产教关系,完善区职教培训中心与优质职校对口合作机制,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做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夯实工作举措。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全面贯彻国家关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推动职业学校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和调整专业布局,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强化文化基础教育,加强公共艺体课教学。
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在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引导企业主动接纳职业院校师生进行教学实践和顶岗实习,企业接受实习生的合理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支持职业院校深度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实现产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现代学徒制”等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加快职业教育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支持公办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专兼职教师政策。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重点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领军人才和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
推进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重庆、成都等地区学校、企业合作共建,力争与四川音乐学院尽快达成合作,规划建设川东北艺术教育培训中心、艺术教育考级点等。鼓励职业院校与重庆长安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区域产教融合水平。鼓励职业院校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开放的职业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合作开发专业、培养人才、培训教师、共享数字化资源、共享教科研成果。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支持,用好用活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职教帮扶资金,在实训设备投入方面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倾斜。全面落实学生助学金配套经费,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捐资、筹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督促指导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有偿服务,积极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增加办学经费及效益。
全面规范日常管理。坚持民办与公办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努力形成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升行政效能;落实职业教育发展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依法保障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科学调控学校布局与规模,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2020-12-18 12:43:04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何玲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据教育部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800多家,成立各类职教集团1400余个。2019年,完成高职扩招116万人目标任务,各级职业院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约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这些数据表明: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建设职业教育基地的基础及优势
前锋区位于广安市东部、渠江东岸、华蓥山西麓,幅员面积505平方公里,辖8镇、4街道,总人口53万,是世纪伟人邓小平家乡广安市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前锋区虽建区不长,但有着得天独厚的职业教育发展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遇前景可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 政策优势和发展优势明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加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扩招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把职业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为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高位规划打造。2019年9月,前锋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前锋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八件事之一。前锋区在结合区划实际及教育发展现状基础上,在新城区规划千亩职教产业园,成功引进世纪职校和广安技师学院落地建设,成立“前锋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对区域职业学校开展业务指导和承担全区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推动全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区位交通便利。前锋区核心区距离广安市区约30公里,距离达州市大竹县100公里,距离南充市110公里,距离重庆市140公里。纵贯南北的襄渝铁路在前锋设立广安站,镇广渝高速、广安绕城高速连通东西南北,形成西蓉东沪、北陕南渝的公铁水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职业教育基地建成后,可承接全市乃至川东渝北的职业教育培训,为前锋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效益。
职教基础较好。前锋区共有中职学校2所、综合高中1所。其中,广安市世纪职业学校在读中职学生2000余人,累计已为企业输送技能性人才1120人;广安技师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前锋校区)正在建设;前锋中学(拟建综合高中)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2021年春季投入使用。《前锋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已启动前期工作,成功申报2020年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债券资金项目,到位债券资金5000万元。
企业用工需求大。前锋是广安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几年发展,前锋已然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轻工产业群,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渝合作示范城市”两大国家级战略平台。辖区工业企业数量多, “用工难”问题较为突出。截至目前,前锋区规上工业企业83户,吸纳就业人数2.1万人仍不能满足需要。职业教育基地的建立,可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人才,破解用工瓶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基地面临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前锋区职业教育虽取得了较好发展,职教体系雏形已显现,但仍然处在“奋力爬坡”的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观念未及时转变。社会上普遍认为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上升通道狭窄、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只有高考无望的学生才会选择就读职业院校。虽然国家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政策和对中职学生的优惠措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等,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提升社会认同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前锋区现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单一,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艺技术等传统专业,与园区企业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举措还未真正落地实施。
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前锋区职教基地建设尚未建立成熟的体制机制,需加强政府统筹,强化规划引领,有效配置资源。要灵活办学,围绕市场需求,探索多元化、多形式办学路子。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给予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安置、教师聘任、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推动职教实现效益最大化。
公共实训基地缺乏。当前,辖区内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且无专门从事培训的师资力量。全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皆派往广东等沿海地区进行,实训成本高,往返途中安全隐患较大,不利于我们培养理论、实践双方面达标的优秀人才。
用地指标差口大。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四川省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仅给予前锋区3.3平方公里控规范围,职业教育用地指标严重受限,不符合新区发展实际。
建好职业教育基地的对策建议
建好广安市前锋区职业教育基地,可全力发挥各项目社会效益,主要是体现在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产教融合教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加速教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另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可在短时期迅速集聚人气,能够拉动地方产业迅速发展,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把握战略定位。按照“山水林田,学研产城”的理念,立足前锋、着眼全市、面向川东北、放眼川渝双城经济区,建设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到2025年,全区可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就业创业,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到职业教育全日制培养体系衔接,职教与普教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广安市前锋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现代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更落实,制度政策更成熟,发展环境更优,保障水平更高。二是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逐步提高中职学生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比例。三是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职业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新格局。四是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需要。五是实施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实训设备配置与培养目标相匹配,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总体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六是建成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示范职业院校和重点专业,建成功能完善的区级职业教育中心。七是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办学制度。
突出建设重点。一要建好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按照“坚持政府主导、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职教体系、提高整体效益”的要求,加快运行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进一步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全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将相关单位技能培训的职能、编制、经费等全部划转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利用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项目债券资金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到2025年,全区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能力突破1万人,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要提档升级世纪职校。在世纪职校现有办学条件基础上,提档升级四期工程,建成一所集“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维修、网络搭建”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学校。到2021年9月,世纪职校提档升级四期工程完工;到2023年,世纪职校提档升级全面完成,新建校内实训中心2.4万平方米(含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高星级酒店服务管理专业等)、教学楼3万平方米、综合楼1万平方米、教师宿舍1万平方米、学生宿舍3万平方米、膳食中心0.6万平方米,通过提档升级扩规模,申办高职院校;到2025年,世纪职校力争创建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要推动技师学院项目。加快技师学院建设进度,2021年3月,技师学院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驾驶训练场及道路交通施工实训中心、汽车运维实训楼等,办学规模为16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8000人;2023年,启动技师学院二期工程;到2025年,建成集“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产教融合”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学校。
四要推进普职融通试点。2020年,启动规划建设前锋区普职融通教育学校项目;到2021年,普职融通试点学校招生,校内试点普职融通教育模式;到2025年,将普职融通教育模式运行推广运用,基本形成全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融合贯通的格局。
五要调整职业院校布局。结合全区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差异发展、错立发展和特色发展原则,优化职业院校规划布局,加大职业院校招引力度,到 2021年,引进民办职业教育学校1所,推动组建民办职业教育集团;到2025年,建成民办高职院校1所。深入研究产教关系,完善区职教培训中心与优质职校对口合作机制,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做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夯实工作举措。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全面贯彻国家关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推动职业学校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和调整专业布局,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强化文化基础教育,加强公共艺体课教学。
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在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引导企业主动接纳职业院校师生进行教学实践和顶岗实习,企业接受实习生的合理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支持职业院校深度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实现产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现代学徒制”等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加快职业教育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支持公办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专兼职教师政策。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重点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领军人才和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
推进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重庆、成都等地区学校、企业合作共建,力争与四川音乐学院尽快达成合作,规划建设川东北艺术教育培训中心、艺术教育考级点等。鼓励职业院校与重庆长安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区域产教融合水平。鼓励职业院校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开放的职业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合作开发专业、培养人才、培训教师、共享数字化资源、共享教科研成果。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支持,用好用活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职教帮扶资金,在实训设备投入方面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倾斜。全面落实学生助学金配套经费,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捐资、筹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督促指导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有偿服务,积极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增加办学经费及效益。
全面规范日常管理。坚持民办与公办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努力形成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升行政效能;落实职业教育发展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依法保障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科学调控学校布局与规模,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