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16:47:49
[摘要]教育行政研究部门全域性的教育思想能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呈现老师好教、学生善学、效果显著的局面,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校本教研。而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强化主题引领式的校本教研管理,能有效指导教学研究。
[关键词]主题;有效;教研
所谓主题引领式校本教研管理就是学校在校本研究目标、方式方法、任务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围绕日常教学问题,由一线教师围绕特定的主题,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讨的一种教研方式。对教学问题总主题和分布主题进行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并进行科学评价,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形成制度和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追问主题引领式
校本教研管理的实质
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在思考:“管理的实质是什么?”“怎样才管得好呢?”
教研管理,要管好,还得要理好,理出主题出来,研究工作就围绕这一主题以图索骥来开展。在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调整并予以评价,达到有效教研。
学校要在开展教学改革大实践的背景下不断强化校本教研的主题引领式引领。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年度规划、章程建设、文化内涵和教学大讨论提炼出学校教学研究和实施的主线。
构建主题引领式
校本教研管理的内容
(一)确保主题引领式校本教研的需求
1. 校本发展与改革需求
在国家鼓励教育创新的今天,校长应该极具敏锐和前瞻性的思想: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改革发展与教师教育素质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密不可分。但是各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仍然会良莠不齐,诸多因素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排在诸多因素之首。
所以,学校要在改革层面上思考教师的校本研究问题,就必须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来进行。
学校要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学校要通过质量监测平台的统计和比较(统计本校抽考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发现教学研究的关键是要改变目前质量不优的态势。学校要以此确定学年总的工作主题,但是不能仓促地布置工作任务,而是要通过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试卷分析、教学大讨论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各自影响成绩的个人因素。同时要了解教师对改变目前质量不优的态势有了多少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具有哪些优势,哪些方面的相应的知识和方法需要补充、提高;同时,结合对学生学业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形成有主题性的校本研究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教师为了解决“改变目前质量不佳的态势”问题而进行的教学行动研究和相关的深入学习。
这样,主题设计的过程、主题解决的任务就是校本教研主题的设计实施、引领管理过程,在这管理过程中,教师既要研究确立主题,又要深入学习理论方法以更好地理解、修订、实施主题。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求
我们明白,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可问题是:如何引领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呢?在学校改革发展项目中,教师的部分需求是在学校改革的主导下的教师需求。另一部分的需求属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要能够真实地了解到教师的各种需求,并设计出每次校本研究的主题和方式设计,以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有效校本研究。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专业素质调查和国家现有的继续教育网上的教师教学方面调查,了解每个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对这些需求的排序,我们要了解学校每个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要了解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改进以及研究的方式和资源的情况。这些信息足以让学校确定间周一整下午的校本研究的主题和方式,设计怎样才能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校本研究的组织实施
1. 校本研究的基本主题
校本研究的主题是从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而来的。研究主题可分为总的研究主题和分步研究主题两种,以一学年或一学期为研究期限的是总的研究主题,是学校或教研组(学科组)的重点任务,以学校课题或项目的形式,由教研组或教师研究团队承担;分布研究主题不要超过两周,属于教师日常的阶段性的研究任务,也以研究项目的形式,由教师个人或教师研究小团队承担。
如某校2017——2018年上期语文总的研究主题就是:低段习惯与书写、高段阅读与习作,由学校语文工作室的三位老师负责指导和考核,各8个分布主题分散到间周研究,由学校年段组长负责落实与评价。
2. 校本研究的团队建设
按照韦伯社会学理论对组织的定义,学校垂直运行的校本教研组织属于典型的 “科层制组织”。韦伯提出的 “科层制组织”有如下特点:“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权力和职位相关联,并且是非人格化的;它是理性组织,通过规章制度来提高效率。科层组织一定是建立在理性—法理权威的基础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理性的组织。”
学校的校本研究,可以按照“科层制组织”下的团队协作方式来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的任务驱动研究团队,是根据学校不定因素所产生的某个特定的问题来组建的,所以“跨界”是很正常的。组合成研究团队,这是围绕共同关注的同一学科/非单一学科的问题解决任务来组建的研究团队,每个老师的研究行为都是团队研究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团队内部要有明确的分工,同时要有具体的协作活动制度,保证每个成员都聚焦于研究任务的目标,通过分享与合作来推进研究项目。
3. 校本研究的实施方式
(1)全校整体式:学校根据学年总的主题组织教师进行学年校本研究,学校从整体出发思考学期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确定研究时间安排、人员确定、研究方式、考评策略。在整体构架上引导全校教师围绕一个中心工作进行主题研究。
如某小学根据区教育局2016年度提出的“聚焦质量·专注改革”这一工作主题,确立了《2017年学校教学管理主题》(1.形成一个共识:抓常规,就是抓质量;2.开展两个创新: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生参与过程管理;3.落实三个措施:完善工作流程,落实过程管理,深化捆绑考核;4.突出四个带头:行政带头、党员带头、骨干带头、班主任带头。)
(2)个人自研式:教师个人独立研究,这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每个老师根据学校的年度主题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读书和教研计划,都应承担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任务或项目。要把日常的“备课”提高到研究的层次上,尽可能多地增加研究含量。
如某小学2016、2017年在学校年度研究的主题下以区级微型课题、主题论文、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个人自研式进行个人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
(3)团队研究式:通常是教研组的集体行动,针对日常的课堂教学或教学问题开展研究。这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方式,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团队攻关能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如某小学通过组建语、数、外学科工作室的形式引导和考核全校语文、数学、外语研究团队的主题校本研究工作。 间周都围绕分布主题对学校学年研究主题进行集中研究。
(4)专家引领式: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下进行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在专家帮助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尝试解决自己的主题研究。
校本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资源和条件支撑和推进:
(1)阅读资源:研究要有主题,同时要进行主题思考和问题解决,这都离不开教师的阅读。不读书,研究者可能就是“井底之蛙”,在问题解决中也会苦思冥想而不得法。所以,校本研究,不是校长一句话:你们去研究吧。首先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印刷的书刊和数码书刊网络文献。学校应建立校本研究知识库,每个老师都应贡献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文献资料。
如某小学在推进年度主题校本研究的同时创设和丰富了全校教学资源,选购了足量的教师阅读书目,开通了知网账号,满足了教师研究的阅读资源需求。
(2)技术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教研工具是开展校本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源,包括信息技术手段和调研统计工具,特别是简易的问卷和问题分析的科学方法。
如某小学经常根据需要通过“智慧云人人通”、QQ群投票等形式提供教师的研究需求。
(3)再生资源:小课题研究是学校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的一个再生资源,可以提供给校本研究最便捷、最有效的例证。
如某小学2016年陆续开展了德育办组织的“家校结合,班级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小课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同时,学校针对教学薄弱环节进行问题式实操研究,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微视频搜集和运用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正式纳入学校实操课题研究体系中,让校本研究中的问题在再生资源中得到实际地解决。
(三)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的制度建设
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研究,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校本研究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用制度来管理,逐步形成规范化。应该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绩效管理,逐渐形成学校文化的一个要素。
其中,教师研究评估制度可以学校部门对包括教师个人、团队优秀研究成果的评选,从问题的针对性、目标的恰切性、任务的合适度、方法的科学性、结果的实用性和成果的规范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涵盖教育教学教研各方面,全面评估教师的专业发展。
思考主题引领式
校本教研管理的疑难
主题引领式校本教研主题设定的准确性难于把控,有待于在研究过程中去发现其对教学改进的契合度;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备与利用是否具有针对性得基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人素养的高低;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的最终目标具有不确定性,给研究带来的不可预测,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发挥教师敏锐的洞察力进行大胆的假定性研究。
2021-05-26 16:47:49
[摘要]教育行政研究部门全域性的教育思想能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呈现老师好教、学生善学、效果显著的局面,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校本教研。而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强化主题引领式的校本教研管理,能有效指导教学研究。
[关键词]主题;有效;教研
所谓主题引领式校本教研管理就是学校在校本研究目标、方式方法、任务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围绕日常教学问题,由一线教师围绕特定的主题,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讨的一种教研方式。对教学问题总主题和分布主题进行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并进行科学评价,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形成制度和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追问主题引领式
校本教研管理的实质
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在思考:“管理的实质是什么?”“怎样才管得好呢?”
教研管理,要管好,还得要理好,理出主题出来,研究工作就围绕这一主题以图索骥来开展。在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调整并予以评价,达到有效教研。
学校要在开展教学改革大实践的背景下不断强化校本教研的主题引领式引领。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年度规划、章程建设、文化内涵和教学大讨论提炼出学校教学研究和实施的主线。
构建主题引领式
校本教研管理的内容
(一)确保主题引领式校本教研的需求
1. 校本发展与改革需求
在国家鼓励教育创新的今天,校长应该极具敏锐和前瞻性的思想: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改革发展与教师教育素质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密不可分。但是各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仍然会良莠不齐,诸多因素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排在诸多因素之首。
所以,学校要在改革层面上思考教师的校本研究问题,就必须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来进行。
学校要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学校要通过质量监测平台的统计和比较(统计本校抽考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发现教学研究的关键是要改变目前质量不优的态势。学校要以此确定学年总的工作主题,但是不能仓促地布置工作任务,而是要通过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试卷分析、教学大讨论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各自影响成绩的个人因素。同时要了解教师对改变目前质量不优的态势有了多少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具有哪些优势,哪些方面的相应的知识和方法需要补充、提高;同时,结合对学生学业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形成有主题性的校本研究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教师为了解决“改变目前质量不佳的态势”问题而进行的教学行动研究和相关的深入学习。
这样,主题设计的过程、主题解决的任务就是校本教研主题的设计实施、引领管理过程,在这管理过程中,教师既要研究确立主题,又要深入学习理论方法以更好地理解、修订、实施主题。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求
我们明白,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可问题是:如何引领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呢?在学校改革发展项目中,教师的部分需求是在学校改革的主导下的教师需求。另一部分的需求属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要能够真实地了解到教师的各种需求,并设计出每次校本研究的主题和方式设计,以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有效校本研究。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专业素质调查和国家现有的继续教育网上的教师教学方面调查,了解每个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对这些需求的排序,我们要了解学校每个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要了解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改进以及研究的方式和资源的情况。这些信息足以让学校确定间周一整下午的校本研究的主题和方式,设计怎样才能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校本研究的组织实施
1. 校本研究的基本主题
校本研究的主题是从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而来的。研究主题可分为总的研究主题和分步研究主题两种,以一学年或一学期为研究期限的是总的研究主题,是学校或教研组(学科组)的重点任务,以学校课题或项目的形式,由教研组或教师研究团队承担;分布研究主题不要超过两周,属于教师日常的阶段性的研究任务,也以研究项目的形式,由教师个人或教师研究小团队承担。
如某校2017——2018年上期语文总的研究主题就是:低段习惯与书写、高段阅读与习作,由学校语文工作室的三位老师负责指导和考核,各8个分布主题分散到间周研究,由学校年段组长负责落实与评价。
2. 校本研究的团队建设
按照韦伯社会学理论对组织的定义,学校垂直运行的校本教研组织属于典型的 “科层制组织”。韦伯提出的 “科层制组织”有如下特点:“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权力和职位相关联,并且是非人格化的;它是理性组织,通过规章制度来提高效率。科层组织一定是建立在理性—法理权威的基础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理性的组织。”
学校的校本研究,可以按照“科层制组织”下的团队协作方式来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的任务驱动研究团队,是根据学校不定因素所产生的某个特定的问题来组建的,所以“跨界”是很正常的。组合成研究团队,这是围绕共同关注的同一学科/非单一学科的问题解决任务来组建的研究团队,每个老师的研究行为都是团队研究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团队内部要有明确的分工,同时要有具体的协作活动制度,保证每个成员都聚焦于研究任务的目标,通过分享与合作来推进研究项目。
3. 校本研究的实施方式
(1)全校整体式:学校根据学年总的主题组织教师进行学年校本研究,学校从整体出发思考学期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确定研究时间安排、人员确定、研究方式、考评策略。在整体构架上引导全校教师围绕一个中心工作进行主题研究。
如某小学根据区教育局2016年度提出的“聚焦质量·专注改革”这一工作主题,确立了《2017年学校教学管理主题》(1.形成一个共识:抓常规,就是抓质量;2.开展两个创新: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生参与过程管理;3.落实三个措施:完善工作流程,落实过程管理,深化捆绑考核;4.突出四个带头:行政带头、党员带头、骨干带头、班主任带头。)
(2)个人自研式:教师个人独立研究,这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每个老师根据学校的年度主题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读书和教研计划,都应承担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任务或项目。要把日常的“备课”提高到研究的层次上,尽可能多地增加研究含量。
如某小学2016、2017年在学校年度研究的主题下以区级微型课题、主题论文、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个人自研式进行个人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
(3)团队研究式:通常是教研组的集体行动,针对日常的课堂教学或教学问题开展研究。这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方式,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团队攻关能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如某小学通过组建语、数、外学科工作室的形式引导和考核全校语文、数学、外语研究团队的主题校本研究工作。 间周都围绕分布主题对学校学年研究主题进行集中研究。
(4)专家引领式: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下进行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在专家帮助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尝试解决自己的主题研究。
校本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资源和条件支撑和推进:
(1)阅读资源:研究要有主题,同时要进行主题思考和问题解决,这都离不开教师的阅读。不读书,研究者可能就是“井底之蛙”,在问题解决中也会苦思冥想而不得法。所以,校本研究,不是校长一句话:你们去研究吧。首先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印刷的书刊和数码书刊网络文献。学校应建立校本研究知识库,每个老师都应贡献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文献资料。
如某小学在推进年度主题校本研究的同时创设和丰富了全校教学资源,选购了足量的教师阅读书目,开通了知网账号,满足了教师研究的阅读资源需求。
(2)技术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教研工具是开展校本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源,包括信息技术手段和调研统计工具,特别是简易的问卷和问题分析的科学方法。
如某小学经常根据需要通过“智慧云人人通”、QQ群投票等形式提供教师的研究需求。
(3)再生资源:小课题研究是学校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的一个再生资源,可以提供给校本研究最便捷、最有效的例证。
如某小学2016年陆续开展了德育办组织的“家校结合,班级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小课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同时,学校针对教学薄弱环节进行问题式实操研究,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微视频搜集和运用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正式纳入学校实操课题研究体系中,让校本研究中的问题在再生资源中得到实际地解决。
(三)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的制度建设
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研究,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校本研究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用制度来管理,逐步形成规范化。应该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绩效管理,逐渐形成学校文化的一个要素。
其中,教师研究评估制度可以学校部门对包括教师个人、团队优秀研究成果的评选,从问题的针对性、目标的恰切性、任务的合适度、方法的科学性、结果的实用性和成果的规范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涵盖教育教学教研各方面,全面评估教师的专业发展。
思考主题引领式
校本教研管理的疑难
主题引领式校本教研主题设定的准确性难于把控,有待于在研究过程中去发现其对教学改进的契合度;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备与利用是否具有针对性得基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人素养的高低;主题引领式校本研究的最终目标具有不确定性,给研究带来的不可预测,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发挥教师敏锐的洞察力进行大胆的假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