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全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5年 四川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 将实现各学段全覆盖

    2021-06-23 17:29:41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昨日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2020年以来,四川省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全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阶段性成效。

      推进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四川省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族和教育部门统筹、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实施国家统编教材民族地区全覆盖、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方案,坚持协同推进、分步实施、尊重差异、防控风险的原则,按照“先三科教材、先义务教育、先起始年级”的思路,狠抓使用统编教材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通过书同文、语同音的方式,有效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及享受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教育,起到了以文化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从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和社会长治久安,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2020年9月秋季开学时,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已全部使用三科统编教材,教育教学总体平稳有序。2025年秋季开学起,四川省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将实现各学段全覆盖。

      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大力实施“一村一幼”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着力从源头上解决“语言关”。四川民族地区“一村一幼”最初于2012年在阿坝州探索实施,2013年在乐山市“两县一区”(小凉山彝区)深入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起逐步在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全面推行。到2020年底,全省民族自治地方有“一村一幼”4535个,实现了村级学前教育全覆盖,彻底化解了“入园难”问题,累计惠及55.6万余名农牧区儿童。依托“一村一幼”“一乡一园”在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牧区)全面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多年来,有效解决了农牧区孩子因“听不懂、跟不上”导致没信心学、辍学打工、走不出贫困的恶性循环,“小手拉大手”活动则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整体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实践证明,“学前学会普通话”这项极具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的行动,不仅能帮助农牧民群众的孩子过好语言关、养成好习惯,还有助于他们接受更高层级的教育,为从根本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有利条件。

      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全面加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良好氛围,2021年初,四川省启动实施“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在全省推选14所中小学作为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围绕加强学习多元一体基本国情、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校园文化、理想信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示范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推进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评活动。2021年3月,四川省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心声向党·向祖国敬礼——四川省2021年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评活动”,全省476所学校报送作品,从中择优选取143个作品在网上进行展演,通过网络投票等方式,扩大影响,使活动覆盖到全省中小学。通过校园舞台剧展演,讲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四川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建设新中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创造幸福新生活的奋进史、创业史和团结史,使各族师生在创作、排练、表演中感知、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中华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主动投身“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伟大新征程,成为信念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全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5年 四川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 将实现各学段全覆盖

    2021-06-23 17:29:41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昨日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2020年以来,四川省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全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阶段性成效。

      推进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四川省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族和教育部门统筹、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实施国家统编教材民族地区全覆盖、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方案,坚持协同推进、分步实施、尊重差异、防控风险的原则,按照“先三科教材、先义务教育、先起始年级”的思路,狠抓使用统编教材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通过书同文、语同音的方式,有效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及享受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教育,起到了以文化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从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和社会长治久安,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2020年9月秋季开学时,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已全部使用三科统编教材,教育教学总体平稳有序。2025年秋季开学起,四川省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将实现各学段全覆盖。

      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大力实施“一村一幼”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着力从源头上解决“语言关”。四川民族地区“一村一幼”最初于2012年在阿坝州探索实施,2013年在乐山市“两县一区”(小凉山彝区)深入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起逐步在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全面推行。到2020年底,全省民族自治地方有“一村一幼”4535个,实现了村级学前教育全覆盖,彻底化解了“入园难”问题,累计惠及55.6万余名农牧区儿童。依托“一村一幼”“一乡一园”在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牧区)全面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多年来,有效解决了农牧区孩子因“听不懂、跟不上”导致没信心学、辍学打工、走不出贫困的恶性循环,“小手拉大手”活动则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整体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实践证明,“学前学会普通话”这项极具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的行动,不仅能帮助农牧民群众的孩子过好语言关、养成好习惯,还有助于他们接受更高层级的教育,为从根本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有利条件。

      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全面加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良好氛围,2021年初,四川省启动实施“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在全省推选14所中小学作为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围绕加强学习多元一体基本国情、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校园文化、理想信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示范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推进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评活动。2021年3月,四川省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心声向党·向祖国敬礼——四川省2021年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评活动”,全省476所学校报送作品,从中择优选取143个作品在网上进行展演,通过网络投票等方式,扩大影响,使活动覆盖到全省中小学。通过校园舞台剧展演,讲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四川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建设新中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创造幸福新生活的奋进史、创业史和团结史,使各族师生在创作、排练、表演中感知、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中华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主动投身“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伟大新征程,成为信念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