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植根东坡故里育人才 创建一流涉农高职院校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2022-02-25 11:03:17


    “植根东坡故里深厚文化底蕴,建成高水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农人’,这是我们学校的使命和责任。”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

      地处大文豪苏东坡故乡的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眉山宽厚的农业基础,策应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发展宗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的兴校育人之路,成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优质校,也是莘莘学子笃学精业的理想之地。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学校弘扬“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校风,践行“诚信自强、笃学精业”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奋力服务眉山开放发展,为建设眉山特色高水平现代化职业技术大学不懈奋斗!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和眉州东坡集团就共建“眉州东坡川菜学院”签署战略协议


    学校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政行企校正式启动水稻生产竞赛

      辛勤耕耘育桃李

      实干创新展新姿

      东坡故里春意盎然,乡村振兴教育发力。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圈南部,毗邻国家级天府新区的眉山,农业基础宽厚,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城市、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重要城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至关重要,在四川提出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眉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味在眉山”千亿产业,做强做优生猪、粮油两大战略产业之后,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这背后,处处闪现着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身影。

      “我们始终坚持立足眉山发展,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在技术技能型高等学历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学校负责人表示。

      沧桑砺洗,蕴积涵育。作为四川省眉山全市唯一一所公办高校,历览学校辉煌的历史,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强劲脉动: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27年的四川省眉山国民师范学校和创建于1958年的四川省乐山专区农业学校。其中,两所学校数易其名,更名为眉山农校、眉山师范学校,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2002年,眉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以两所优质中专作为建校基础,合并组建成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并于10余年前,搬迁到岷东新区大学城,成为这里的“桥头堡”,也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期。

      学校的发展,深深植根于眉山这片肥沃的土地,相辅相成。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主线,推动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同向聚力、相融并进,积极应对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充分发挥农业、教育专业的悠久历史,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并围绕“味在眉山”千亿产业组建起味在眉山食品产业学院、东坡烹饪学院、眉州东坡川菜学院等,培养培训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受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是全省唯一高水平建设专业群,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推介的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名单。

      学校负责人表示,在入选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后,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统筹科技教育资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特色谋长远,在出新出彩中书写新的辉煌。


    东坡区“一优两高”启动会暨技术培训会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工作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政行企校深度融合、名师名课名校名生扬名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丰富办学内容;坚持以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打造办学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特色院校。”学校负责人说。

      ——学校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教育系、文化艺术系、农业技术系、商贸旅游系、工程技术系、中等职业教育部、职业培训部和省社科院眉山分院等9个教学科研单位。在专业建设上,形成了以农业技术专业群、教师教育专业群为主,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餐饮服务、建筑装饰、财经、车辆技术等9个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群。现有招生专业2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省级培育建设重点专业4个。

      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耦合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学校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将农学和植物保护两个专业根据区域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整合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耦合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市建设,不断耦合地方“味在眉山” 千亿产业和“583”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始终服务于特色种植业发展。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校舍面积达21万余平方米,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0个,校外实训基地18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

      ——教学名师不断涌现。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93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02人,占专任教师的62.54%;高级职称102人,占20.69%;“双师型”教师148人,占专任教师的45.82%。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拔尖人才、菁英人才、眉州名匠等。2012年至今,学校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位列全国职业院校第35名,入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高职院校获奖排行榜前50强,培育了马建英、李倩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教师。

      学校针对性引进高端人才,坚持教产研学一体化发展,强化生产实践锻炼,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教师先后有5人入选眉山市农业产业专家服务综合指导团队,成为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的行业领军人才;变革育人方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扶智扶贫。主持研发杂交水稻、果树新品种5个,推广面积3000余万亩。五年来,立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87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37项。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128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4部,其中“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获专利9项。

      数载春华秋实,薪火传承,学校上下竭诚尽智,耕耘不辍,在持续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实习实训设施精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和办学成效日益突出,综合实力日渐雄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水稻“两高一优”高产竞赛现场验收

      产教融合增活力

      职业教育绽魅力

      “把学生招进来就是要培养好,并能够很好地就业。”这是学校负责人随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表示,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还要紧跟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培养,让毕业生有市场,让学校很好地和专业、市场相对接,和国家、全省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对接,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在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服务眉山市建设“生猪生产基地、粮油保障基地”,对接发展生猪、粮油两大战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在示范建设、创新发展、“双高”建设中把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等涉农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资金优先保障、教师优先配备、设备优先购置、招生计划优先安排。

      在课程改革中,适应种植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提高人才培养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了“两平台三方向三拓展”课程体系,致力于服务水稻、果树和蔬菜产业振兴。

      在教学中,学校与合作社合作,校内教室与田间地头对接,实现人才培养场所融通;以种植生产过程为主线,教学安排与生产季节对接,实现教学时段与季节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教学与生产任务融通;以助产增收为目标,考核评价与增收效果对接,实现师生与农技员身份融通;构建起“院社合作、四接四融” 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还基于种植业生产主体多而散,组织化程度低,鲜有大型种植业生产企业的现实,联合涉农机构、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成立农业产教联盟。政府部门协调指导,行业协会、合作社参与,供需对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形成耦合机制。学校为种植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助产增收,助推产业振兴。合作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助推学校教师操作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现涉农部门工作有创新、行业有发展、合作社效益有增加、学校师生能力有提升。

      近年来,通过“四接四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依托合作育人平台,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要求,使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持续不断地为特色种植业振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发挥基地功能,培训技术推广人才。学校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姻,跨界合作,协同育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双向嵌入,耦合共生,合作共赢。各个专业结合行业特点,专业属性,在基本模式框架下,不断探索更加适合、更加具体、更加细化、更加优化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先后与德康、正大、万家好、科苑等养猪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种植合作社(农户)合作,构建起“院社合作、四接四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教师技术攻关,田间地头写论文;师生技术推广,走村串户解难题;政行社校四方联动,成立农业产教联盟,解决了农技推广路径不畅、推广效果不佳的问题,构建“育才助产兴业”长效机制,为地方特色种植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校建设省级以上优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共9门。学校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信利班”“富生班”等为企业按需定向培养毕业即可用技能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毕业生的称职率达90%以上。五年来,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近200项,参加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近30项,在教育部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全国一等奖。


    “一带一路”国家研修生学习柑橘种植技术

    拓展国际影响力

      砥砺奋进谱新篇

      2018年5月13日,40名四川大学外国籍研究生来到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学校来自尼泊尔农林大学的外国籍研究生开展学习交流联谊会。这40名研究生来自尼泊尔、印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学做川菜、学习茶艺表演、体验青神竹编、观赏大熊猫……内容丰富的东坡文化体验之旅,让留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眉山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不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迎来外国留学生。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校就立足自身优势,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先后有荷兰、尼泊尔等国家学生前来研修学习。通过“一带一路”,东坡故里、东坡文化、“味在眉山”的魅力不断传递出去,散发着强烈的吸引力。

      2021年6月30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集团签订协议,在东坡区落地合作教育项目。项目定位为高端酒店及泛服务业教育培训、餐饮制作品鉴与管理、国际康养人才培养和康养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教育综合园区、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作为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及其“一带一路”联盟的副理事长和理事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借助本土产业、文化、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校先后与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尼泊尔等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学校选派15批41人次出国(境)考察交流和访学进修,学生受邀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展示中国茶艺文化,被授予中华茶文化国际交流大使称号。荷兰诺德温大学和尼泊尔农林大学先后派来交换生、研修生3批13人次。

      眉山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城市、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重要城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至关重要。四川提出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眉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味在眉山”千亿产业,做强做优生猪、粮油两大战略产业。作为地方涉农院校,策应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宗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涉农院校新时代新阶段的重大使命。学校做到专业与产业耦合发展,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这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同学们就业创业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机会。

      风劲帆满海天阔,披肝沥胆足音铿。多少难忘的岁月曾经在这里度过,多少青春的梦想曾经在这里编织,多少激情的脚步曾经从这里迈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蓝图在胸,豪情满怀。在眉山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将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培养德才兼备,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全省一流涉农高职院校阔步向前,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丁盛 文/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植根东坡故里育人才 创建一流涉农高职院校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2022-02-25 11:03:17


    “植根东坡故里深厚文化底蕴,建成高水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农人’,这是我们学校的使命和责任。”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

      地处大文豪苏东坡故乡的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眉山宽厚的农业基础,策应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发展宗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的兴校育人之路,成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优质校,也是莘莘学子笃学精业的理想之地。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学校弘扬“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校风,践行“诚信自强、笃学精业”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奋力服务眉山开放发展,为建设眉山特色高水平现代化职业技术大学不懈奋斗!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和眉州东坡集团就共建“眉州东坡川菜学院”签署战略协议


    学校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政行企校正式启动水稻生产竞赛

      辛勤耕耘育桃李

      实干创新展新姿

      东坡故里春意盎然,乡村振兴教育发力。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圈南部,毗邻国家级天府新区的眉山,农业基础宽厚,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城市、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重要城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至关重要,在四川提出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眉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味在眉山”千亿产业,做强做优生猪、粮油两大战略产业之后,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这背后,处处闪现着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身影。

      “我们始终坚持立足眉山发展,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在技术技能型高等学历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学校负责人表示。

      沧桑砺洗,蕴积涵育。作为四川省眉山全市唯一一所公办高校,历览学校辉煌的历史,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强劲脉动: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27年的四川省眉山国民师范学校和创建于1958年的四川省乐山专区农业学校。其中,两所学校数易其名,更名为眉山农校、眉山师范学校,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2002年,眉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以两所优质中专作为建校基础,合并组建成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并于10余年前,搬迁到岷东新区大学城,成为这里的“桥头堡”,也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期。

      学校的发展,深深植根于眉山这片肥沃的土地,相辅相成。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主线,推动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同向聚力、相融并进,积极应对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充分发挥农业、教育专业的悠久历史,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并围绕“味在眉山”千亿产业组建起味在眉山食品产业学院、东坡烹饪学院、眉州东坡川菜学院等,培养培训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受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是全省唯一高水平建设专业群,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推介的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名单。

      学校负责人表示,在入选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后,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统筹科技教育资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特色谋长远,在出新出彩中书写新的辉煌。


    东坡区“一优两高”启动会暨技术培训会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工作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政行企校深度融合、名师名课名校名生扬名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丰富办学内容;坚持以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打造办学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特色院校。”学校负责人说。

      ——学校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教育系、文化艺术系、农业技术系、商贸旅游系、工程技术系、中等职业教育部、职业培训部和省社科院眉山分院等9个教学科研单位。在专业建设上,形成了以农业技术专业群、教师教育专业群为主,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餐饮服务、建筑装饰、财经、车辆技术等9个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群。现有招生专业2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省级培育建设重点专业4个。

      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耦合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学校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将农学和植物保护两个专业根据区域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整合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耦合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市建设,不断耦合地方“味在眉山” 千亿产业和“583”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始终服务于特色种植业发展。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校舍面积达21万余平方米,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0个,校外实训基地18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

      ——教学名师不断涌现。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93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02人,占专任教师的62.54%;高级职称102人,占20.69%;“双师型”教师148人,占专任教师的45.82%。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拔尖人才、菁英人才、眉州名匠等。2012年至今,学校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位列全国职业院校第35名,入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高职院校获奖排行榜前50强,培育了马建英、李倩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教师。

      学校针对性引进高端人才,坚持教产研学一体化发展,强化生产实践锻炼,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教师先后有5人入选眉山市农业产业专家服务综合指导团队,成为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的行业领军人才;变革育人方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扶智扶贫。主持研发杂交水稻、果树新品种5个,推广面积3000余万亩。五年来,立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87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37项。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128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4部,其中“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获专利9项。

      数载春华秋实,薪火传承,学校上下竭诚尽智,耕耘不辍,在持续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实习实训设施精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和办学成效日益突出,综合实力日渐雄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水稻“两高一优”高产竞赛现场验收

      产教融合增活力

      职业教育绽魅力

      “把学生招进来就是要培养好,并能够很好地就业。”这是学校负责人随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表示,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还要紧跟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培养,让毕业生有市场,让学校很好地和专业、市场相对接,和国家、全省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对接,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在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服务眉山市建设“生猪生产基地、粮油保障基地”,对接发展生猪、粮油两大战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在示范建设、创新发展、“双高”建设中把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等涉农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资金优先保障、教师优先配备、设备优先购置、招生计划优先安排。

      在课程改革中,适应种植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提高人才培养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了“两平台三方向三拓展”课程体系,致力于服务水稻、果树和蔬菜产业振兴。

      在教学中,学校与合作社合作,校内教室与田间地头对接,实现人才培养场所融通;以种植生产过程为主线,教学安排与生产季节对接,实现教学时段与季节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教学与生产任务融通;以助产增收为目标,考核评价与增收效果对接,实现师生与农技员身份融通;构建起“院社合作、四接四融” 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还基于种植业生产主体多而散,组织化程度低,鲜有大型种植业生产企业的现实,联合涉农机构、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成立农业产教联盟。政府部门协调指导,行业协会、合作社参与,供需对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形成耦合机制。学校为种植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助产增收,助推产业振兴。合作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助推学校教师操作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现涉农部门工作有创新、行业有发展、合作社效益有增加、学校师生能力有提升。

      近年来,通过“四接四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依托合作育人平台,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要求,使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持续不断地为特色种植业振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发挥基地功能,培训技术推广人才。学校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姻,跨界合作,协同育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双向嵌入,耦合共生,合作共赢。各个专业结合行业特点,专业属性,在基本模式框架下,不断探索更加适合、更加具体、更加细化、更加优化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先后与德康、正大、万家好、科苑等养猪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种植合作社(农户)合作,构建起“院社合作、四接四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教师技术攻关,田间地头写论文;师生技术推广,走村串户解难题;政行社校四方联动,成立农业产教联盟,解决了农技推广路径不畅、推广效果不佳的问题,构建“育才助产兴业”长效机制,为地方特色种植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校建设省级以上优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共9门。学校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信利班”“富生班”等为企业按需定向培养毕业即可用技能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毕业生的称职率达90%以上。五年来,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近200项,参加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近30项,在教育部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全国一等奖。


    “一带一路”国家研修生学习柑橘种植技术

    拓展国际影响力

      砥砺奋进谱新篇

      2018年5月13日,40名四川大学外国籍研究生来到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学校来自尼泊尔农林大学的外国籍研究生开展学习交流联谊会。这40名研究生来自尼泊尔、印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学做川菜、学习茶艺表演、体验青神竹编、观赏大熊猫……内容丰富的东坡文化体验之旅,让留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眉山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不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迎来外国留学生。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校就立足自身优势,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先后有荷兰、尼泊尔等国家学生前来研修学习。通过“一带一路”,东坡故里、东坡文化、“味在眉山”的魅力不断传递出去,散发着强烈的吸引力。

      2021年6月30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集团签订协议,在东坡区落地合作教育项目。项目定位为高端酒店及泛服务业教育培训、餐饮制作品鉴与管理、国际康养人才培养和康养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教育综合园区、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作为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及其“一带一路”联盟的副理事长和理事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借助本土产业、文化、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校先后与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尼泊尔等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学校选派15批41人次出国(境)考察交流和访学进修,学生受邀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展示中国茶艺文化,被授予中华茶文化国际交流大使称号。荷兰诺德温大学和尼泊尔农林大学先后派来交换生、研修生3批13人次。

      眉山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城市、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重要城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至关重要。四川提出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眉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味在眉山”千亿产业,做强做优生猪、粮油两大战略产业。作为地方涉农院校,策应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宗旨,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涉农院校新时代新阶段的重大使命。学校做到专业与产业耦合发展,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这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同学们就业创业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机会。

      风劲帆满海天阔,披肝沥胆足音铿。多少难忘的岁月曾经在这里度过,多少青春的梦想曾经在这里编织,多少激情的脚步曾经从这里迈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蓝图在胸,豪情满怀。在眉山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将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培养德才兼备,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全省一流涉农高职院校阔步向前,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丁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