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TA们让科普之翼腾飞 蓉城科普讲解双十佳“新星”诞生

    2023-04-03 13:43:52 来源:西部经济网

    隐形战机究竟“隐”在哪?为什么大熊猫都熬出黑眼圈了却不冬眠?人造太阳是什么?飞机如何刹车?……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秀”在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举行。让我们和蓉城“科普之星”一起用趣味科普揭开科学奥秘,走进这场有趣又有料的科普讲解大赛。

    4月2日,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青成人组决赛在一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来自各行各业的参赛选手们同台竞技、展开精彩角逐,围绕大运会、碳达峰碳中和、天府绿道、生命健康、智慧城市、天文地理、食品安全、自然保护、生活常识等主题,上演了一场内涵丰富、妙趣横生的科普盛宴。

    据了解,本次大赛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旨在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普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科学传播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科普传播能力,推动全市科普事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多元化”成为了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本次大赛共有127家单位选拔的264名选手参赛,此次大赛为历届参赛人数之最,也是年龄跨度最大、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最高的一届。参赛选手不仅有科普讲解员,更有来自中小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以及一线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博士后和各行各业的职工。

    最终,本次大赛产生成人组“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10名、青少年组“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10名,最具人气奖2名(成人组、青少年组各1名)。其中,成年组的第一名职工同时也获得本次大赛的特等奖,将被推荐授予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人组一等奖选手获得“成都市十佳科普使者”称号,青少年组一等奖选手获得“蓉城小小科普使者”称号。TA们是(排名不分先后)——

    争做科普少年

    点燃“科学梦想”

    在4月1日举行的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青少年组)决赛上,来自崇州市学府小学、成都泛美航空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等单位的20位选手一一登场,为公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大餐”。

    来自成都市温江区政通小学的张智怡以酒精第一人称的视角,带来了有趣又有用的酒精知识科普。“过去三年,酒精在我们的生活中派上了‘大用场’,所以我就准备了《神奇的酒精》这个主题,并特别以酒精的‘口吻’来介绍它,希望用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让大家更加了解它。”张智怡表示,自己平时就很喜欢学习各类科学知识,并很愿意动手做科学实验,“我还一直在学校的科技体验馆当讲解员,希望能够把自己了解到的科学知识普及给更多人。”

    “这次参加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不仅给我自己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也让我从其他选手那里了解到了许多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感觉收获满满!”张智怡平时就很喜欢关注自动驾驶方面的新闻,“我这次才了解到,原来自动驾驶技术不仅仅可以用到汽车领域,像我们成都地铁9号线就是全自动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路,这些新技术实在太炫酷了!”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的彭昱钦带来了精彩的《逐日之路》科普讲解。“从三星堆、金沙遗址古蜀人对‘太阳’的向往,到今天‘人造太阳’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太阳能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这条‘逐日之路’也是我们的科技发展之路。”彭昱钦非常喜欢历史类的知识,此次科普讲解大赛就特别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与科技知识结合,带来了一次精彩的太阳能科学知识讲解。

    事实上,争做科普少年,彭昱钦一直坚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做科普讲解员,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我也会坚持下去,做一名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新时代青少年!”

    用趣味揭开科学奥秘

    用体验传递科技魅力

    “摘下‘面具’重新认识这些动物……”“歼-20会隐身……”“你的酒量和‘它’有关……”“人眼的BUG是……”在成人组的决赛中,一个个科普演讲命题来自参赛选手所工作的行业或领域,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生动的解读,加深观众对这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科技前沿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展现了科学魅力与科技的创造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你知道窗户外面还有一层毛玻璃吗?“我们人眼成像系统的设计却如同将窗户外贴上了一层毛玻璃,因为我们的视网膜其实是被贴反了的。”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参赛选手王皆恒,给大家详细讲解了这个人类眼睛“BUG”的由来。那么为什么视网膜会贴反呢?据他介绍,为了保护神经,胚胎发育时会经历一个重要过程,被称为神经板内翻。正是由于神经板内翻,视网膜才会翻转到其他细胞的内侧。

    “这个‘BUG’导致了视网膜中有一块区域无法感光,从而形成盲点。”王皆恒解释道,还好人类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大脑,可以通过“计算”将捕捉到的画面强行变得清晰,并为双眼的视觉盲区进行互补。

    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大火,“能源危机”“核聚变”等概念又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那么核聚变该如何解决我们的能源危机呢?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郑雪在短短4分钟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这样一个让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前仆后继的“世纪工程”。

    “核聚变是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相同,所以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装置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它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建成用于发电的核聚变电站……”除此之外,郑雪还用三个优点解释了为何核聚变能源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最有希望彻底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讲科学 爱科学 学科学

    让科普之翼在蓉城腾飞

    科学精神是探索未知世界和浩瀚星空的“金钥匙”。通过科学普及来提高公众对科学和科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营造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科普氛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的举行为公众架起一座了解科学、走近科技的桥梁,使科技创新成果以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公众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内涵化整为零,用一种通俗的语言讲给大家,让大家在生活中热爱科学,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来自成都市自然博物馆的选手王浩获得成人组的第一名,同时也将被推荐授予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王浩直言道,“这份荣誉会一直激励着我继续在科普之路上不懈奋斗,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将其融会贯通,用更佳的状态和更丰富的底蕴,来让大众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

    “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的举办,一方面是为在蓉科普基地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致力于提升科普讲解员的科普能力,另一方面,大赛为在城市中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谈及大赛给城市带来的积极作用,成都市科普基地联合会秘书长、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龚明霞分析道。

    “本次参赛的选手来自不同的行业,除了有专门的科普讲解员,还有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用自己日常的亲身体验向大众诠释科学知识、科技原理。”龚明霞认为,这样的体验式讲解不仅在形式上更加生动,在传播上也更能影响到普通市民。

    作为此次大赛的评委,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原二级巡视员、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创始人邱成利给予成都选手高度的评价。在他看来,成都选手的水平,不亚于北上广,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本次大赛的选手展现出了科普讲解的科学性、支持性、艺术性、独特性四个显著的特点,并且将成都的文化底蕴与科学底蕴相结合,提高了科学传播在城市的深度和广度。”邱成利说道。

    “科学传播和科学研究是同等重要的。”邱成利建议道,成都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科学传播,让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推进,共同为成都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TA们让科普之翼腾飞 蓉城科普讲解双十佳“新星”诞生

    2023-04-03 13:43:52 来源:西部经济网

    隐形战机究竟“隐”在哪?为什么大熊猫都熬出黑眼圈了却不冬眠?人造太阳是什么?飞机如何刹车?……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秀”在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举行。让我们和蓉城“科普之星”一起用趣味科普揭开科学奥秘,走进这场有趣又有料的科普讲解大赛。

    4月2日,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青成人组决赛在一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来自各行各业的参赛选手们同台竞技、展开精彩角逐,围绕大运会、碳达峰碳中和、天府绿道、生命健康、智慧城市、天文地理、食品安全、自然保护、生活常识等主题,上演了一场内涵丰富、妙趣横生的科普盛宴。

    据了解,本次大赛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旨在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普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科学传播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科普传播能力,推动全市科普事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多元化”成为了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本次大赛共有127家单位选拔的264名选手参赛,此次大赛为历届参赛人数之最,也是年龄跨度最大、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最高的一届。参赛选手不仅有科普讲解员,更有来自中小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以及一线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博士后和各行各业的职工。

    最终,本次大赛产生成人组“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10名、青少年组“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10名,最具人气奖2名(成人组、青少年组各1名)。其中,成年组的第一名职工同时也获得本次大赛的特等奖,将被推荐授予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人组一等奖选手获得“成都市十佳科普使者”称号,青少年组一等奖选手获得“蓉城小小科普使者”称号。TA们是(排名不分先后)——

    争做科普少年

    点燃“科学梦想”

    在4月1日举行的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青少年组)决赛上,来自崇州市学府小学、成都泛美航空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等单位的20位选手一一登场,为公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大餐”。

    来自成都市温江区政通小学的张智怡以酒精第一人称的视角,带来了有趣又有用的酒精知识科普。“过去三年,酒精在我们的生活中派上了‘大用场’,所以我就准备了《神奇的酒精》这个主题,并特别以酒精的‘口吻’来介绍它,希望用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让大家更加了解它。”张智怡表示,自己平时就很喜欢学习各类科学知识,并很愿意动手做科学实验,“我还一直在学校的科技体验馆当讲解员,希望能够把自己了解到的科学知识普及给更多人。”

    “这次参加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不仅给我自己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也让我从其他选手那里了解到了许多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感觉收获满满!”张智怡平时就很喜欢关注自动驾驶方面的新闻,“我这次才了解到,原来自动驾驶技术不仅仅可以用到汽车领域,像我们成都地铁9号线就是全自动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路,这些新技术实在太炫酷了!”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的彭昱钦带来了精彩的《逐日之路》科普讲解。“从三星堆、金沙遗址古蜀人对‘太阳’的向往,到今天‘人造太阳’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太阳能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这条‘逐日之路’也是我们的科技发展之路。”彭昱钦非常喜欢历史类的知识,此次科普讲解大赛就特别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历史知识与科技知识结合,带来了一次精彩的太阳能科学知识讲解。

    事实上,争做科普少年,彭昱钦一直坚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做科普讲解员,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我也会坚持下去,做一名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新时代青少年!”

    用趣味揭开科学奥秘

    用体验传递科技魅力

    “摘下‘面具’重新认识这些动物……”“歼-20会隐身……”“你的酒量和‘它’有关……”“人眼的BUG是……”在成人组的决赛中,一个个科普演讲命题来自参赛选手所工作的行业或领域,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生动的解读,加深观众对这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科技前沿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展现了科学魅力与科技的创造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你知道窗户外面还有一层毛玻璃吗?“我们人眼成像系统的设计却如同将窗户外贴上了一层毛玻璃,因为我们的视网膜其实是被贴反了的。”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参赛选手王皆恒,给大家详细讲解了这个人类眼睛“BUG”的由来。那么为什么视网膜会贴反呢?据他介绍,为了保护神经,胚胎发育时会经历一个重要过程,被称为神经板内翻。正是由于神经板内翻,视网膜才会翻转到其他细胞的内侧。

    “这个‘BUG’导致了视网膜中有一块区域无法感光,从而形成盲点。”王皆恒解释道,还好人类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大脑,可以通过“计算”将捕捉到的画面强行变得清晰,并为双眼的视觉盲区进行互补。

    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大火,“能源危机”“核聚变”等概念又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那么核聚变该如何解决我们的能源危机呢?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郑雪在短短4分钟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这样一个让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前仆后继的“世纪工程”。

    “核聚变是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相同,所以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装置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它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建成用于发电的核聚变电站……”除此之外,郑雪还用三个优点解释了为何核聚变能源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最有希望彻底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讲科学 爱科学 学科学

    让科普之翼在蓉城腾飞

    科学精神是探索未知世界和浩瀚星空的“金钥匙”。通过科学普及来提高公众对科学和科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营造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科普氛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的举行为公众架起一座了解科学、走近科技的桥梁,使科技创新成果以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公众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内涵化整为零,用一种通俗的语言讲给大家,让大家在生活中热爱科学,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来自成都市自然博物馆的选手王浩获得成人组的第一名,同时也将被推荐授予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王浩直言道,“这份荣誉会一直激励着我继续在科普之路上不懈奋斗,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将其融会贯通,用更佳的状态和更丰富的底蕴,来让大众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

    “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的举办,一方面是为在蓉科普基地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致力于提升科普讲解员的科普能力,另一方面,大赛为在城市中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谈及大赛给城市带来的积极作用,成都市科普基地联合会秘书长、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龚明霞分析道。

    “本次参赛的选手来自不同的行业,除了有专门的科普讲解员,还有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用自己日常的亲身体验向大众诠释科学知识、科技原理。”龚明霞认为,这样的体验式讲解不仅在形式上更加生动,在传播上也更能影响到普通市民。

    作为此次大赛的评委,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原二级巡视员、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创始人邱成利给予成都选手高度的评价。在他看来,成都选手的水平,不亚于北上广,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本次大赛的选手展现出了科普讲解的科学性、支持性、艺术性、独特性四个显著的特点,并且将成都的文化底蕴与科学底蕴相结合,提高了科学传播在城市的深度和广度。”邱成利说道。

    “科学传播和科学研究是同等重要的。”邱成利建议道,成都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科学传播,让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推进,共同为成都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