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22:49:07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高林阳 记者 黄韬)美育正其时,艺教当先行。近年来,南充市南部县聚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推出“学校+文艺院、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等艺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培养新时代文艺人才。
该县采取“学校试点、区域推广、全面推进”三步走路径,有序推进文艺院、文艺协会、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通过开设非遗传习班、非遗兴趣班、文艺师培班等3个重点班,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8项融合工作,让中小学生在艺术熏陶下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文艺协会”安家校园
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仅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也能提升个人素养。
“在名家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书法进步了许多,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一名六年级学生高兴地说。近日,记者在南部县幸福小学“福娃书法社”书法室里看到,该县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正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或刚劲有力,或飘逸洒脱,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应运而生。
“想写好字,要先掌握好每个字的笔顺···”当天,来自南部县书法家协会的书法教师高明,他一边示范基本运笔,一边结合笔画、偏旁部首、字的结构由易到难讲解例字。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按照老师的示范一笔一划地临摹起来,亲身感受着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一把书法创作带来的乐趣。
“我们组织书法家到校,每周开展2次的体验式书法课互动活动。”该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何晓平介绍,目前,该协会已组织书法家到校开展90余次教学活动,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青睐。
该校为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院协会进校园,促进艺教深度融合,推动文艺资源和教学资源双向流动。2023年12月,该县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培训合作基地在幸福小学“福娃书法社”基础上挂牌成立,自此,南部“文艺协会”安家落户校园。
“‘文艺协会’安家校园,这不仅促进了文艺资源和教学资源双向流动,为更好地发挥文艺名家在艺教深度融合中的积极作用。”该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主任李小红说,目前,南部嘉陵画院、文艺协会名家及非遗传承人与14所示范学校精准对接,陆续开设非遗课和开展文艺教学活动,为学生们送去丰盛的“文艺大餐”。
据了解,今年六月,该县根据学校艺术教育需求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南部幸福小学、盘龙镇小学等14所中小学率先启动艺教融合试点,积极探索新路子、开创新模式,形成艺教深融示范基地、优秀文艺家的聚集地、各类文艺人才的孵化地、高端文创产品的研发地。
非遗特色课堂进校园
前段时间,南部中学迎来建校100周年,在校园内丰硕成果展上,花灯、剪纸、金钱板、传拓画……各种文艺成果汇聚,最引人注目的是传拓画。“首先要将拓印对象的花纹和文字剔刷清晰,用大小合适的宣纸敷盖,再将纸微微润湿,蒙上一层软性纸,用鬃刷轻轻擦刷。之后除去最上面的纸,待到宣纸干湿适中,用拓包蘸适量的墨在纸上轻轻敲打,最终形成拓片。”活动现场,该校传拓社团青年教师袁文朗耐心地为学生讲解技艺技法,一边动手示范。学生们对传拓艺术兴致高昂,纷纷动手实操起来。
“自从学校有传拓画课,学习其他科目变得轻松起来。”一名参与传拓画课的学生分享感受时说,学习非遗文化,使她受益终身。
近年来,南部中学结合艺教融合工作,聘请县嘉陵画院、非遗传承人与学校美术社团结对帮扶,开设非遗兴趣班。在该画院名家指导下,众多书画传拓艺术作品精彩亮相校园。同时,该校开创性地设立了皮影、花灯、傩戏、剪纸等南部“四绝”社团,邀请非遗传承人在校园里传授技艺,为这所百年名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与活力。
艺教融合,无独有偶。“年轻娃儿都外出(呃),打工(呃)忙(嘛哟)……”南部三中五旬教师向兴斌,每周二和周五下午五时,会准时在学校音乐教室与学生哼唱起南部双峰山歌,师生共同沉浸在山歌的海洋中。
12月10日(星期二),向兴斌所教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里的汉族民歌劳动号子《打硪歌》,这首歌学生从字面理解不易。“让学生弄懂会唱,就要融入本土民歌打夯歌。”向兴斌介绍,课本教材融合南部双峰山歌本地民歌,学生就会掌握南方和北方劳动号子的差异,掌握其节奏特点和演唱形式。
2009年8月,向兴斌考调进入南部三中学校以来,致力于挖掘双峰山歌素材。他在工作之余,常到双峰、升钟等乡镇收集民歌,或赴广安、巴中等地学习和交流地方民歌,结合双峰山歌引入课堂教学。2020年10月,他参加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一首领唱新民歌《吼拐》一举斩获银奖,培养多名学生考取四川音乐学院等专业高校,积极传播了南部本土民歌“好声音”。
“非遗特色课堂进校园,让课堂焕发新活力。”李小红说,近年来,该县为推动文艺院团、文艺协会、非遗传承人和中小学校双向互动,根据协会和非遗传承人特色,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剪纸、武术、书法等非遗兴趣班,持续开展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活动,激发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文艺爱好。同时,该县文化馆开设川剧、金钱板等非遗传习暑期培训班,极大充实了学生文化生活。
人才汇聚兴校园
作为南部地方非遗“四绝”之一的剪纸,这朵惊艳之花,在南部县第一小学校园内植根且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进该校园,感受到高雅的艺术文化氛围充溢着校园每个角落。
“乐观、乐学、乐成”简单的六个字,是该校办学文化理念,意蕴深长。“学校以文化育人为理念,微型课程为支撑,专业人才为保障,把艺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提供成长必须的营养。”该校党总支书记刘小宁说,学校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好少年。
该校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如何布局?是全体教师思考学校如何发展的大事。“20多年前,学生除了学习主要课程外,课外活动几乎无从谈起,学生学习生活枯燥乏味。”该校教科室主任兼美术教师王克勇介绍,他于2007年8月从乡村学校考调到该校后,目睹南部一小发展的瓶颈,就积极倡导组建5个美术剪纸兴趣小组,吸引了不少学生参加,家长也极力支持。目前,该校发展至今有剪纸、金钱板、泥塑等60多个社团,覆盖在校学生4000余人。
近年来,该校大力推行“非遗文化进校园”行动,注重师资队伍的个性化塑造,组建专班编写校本教材《川北剪纸》,聘请校外3名非遗传承人为兼职教师,开设金钱板、书法、剪纸等7项非遗传承微型课程;创设“常态+选修”教学模式,把非遗文化纳入日常教学,成立非遗微型课程社团,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磨砺技艺。同时,该校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研究和创新,参研的《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研论文获得四川省政府二等奖,主研《兔文化与兔的剪纸技法研究》成果获南充市一等奖等。荣誉满载而来,该校以艺教深融为驱动力,创新体制机制,人才汇聚文艺结硕果,开辟出一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
“目前,南部已推动14所试点学校(校区)与6个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5名非遗产承人,8名艺术教师精准配对,开设皮影、剪纸、折扇等各类非遗传习班和非遗兴趣班17个,累计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该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部将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艺教深融开展情况,发动全县文艺院协会、非遗传承人等走进校园,常态化开展文艺活动指导、文艺专题教育、文化艺术师培、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不断推动艺教深融结出硕果。
艺教融合发展,关键靠人才。为全力推动艺教深融的南部实践,该县建立了文艺专家资源库,推荐来自全县文艺院、协会名家、非遗传承人、艺术教师等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42人进入资源库,深入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积极探索推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符合教学规律的文艺教育新路子。
2024-12-13 22:49:07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高林阳 记者 黄韬)美育正其时,艺教当先行。近年来,南充市南部县聚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推出“学校+文艺院、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等艺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培养新时代文艺人才。
该县采取“学校试点、区域推广、全面推进”三步走路径,有序推进文艺院、文艺协会、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通过开设非遗传习班、非遗兴趣班、文艺师培班等3个重点班,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8项融合工作,让中小学生在艺术熏陶下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文艺协会”安家校园
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仅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也能提升个人素养。
“在名家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书法进步了许多,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一名六年级学生高兴地说。近日,记者在南部县幸福小学“福娃书法社”书法室里看到,该县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正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或刚劲有力,或飘逸洒脱,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应运而生。
“想写好字,要先掌握好每个字的笔顺···”当天,来自南部县书法家协会的书法教师高明,他一边示范基本运笔,一边结合笔画、偏旁部首、字的结构由易到难讲解例字。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按照老师的示范一笔一划地临摹起来,亲身感受着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一把书法创作带来的乐趣。
“我们组织书法家到校,每周开展2次的体验式书法课互动活动。”该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何晓平介绍,目前,该协会已组织书法家到校开展90余次教学活动,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青睐。
该校为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院协会进校园,促进艺教深度融合,推动文艺资源和教学资源双向流动。2023年12月,该县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培训合作基地在幸福小学“福娃书法社”基础上挂牌成立,自此,南部“文艺协会”安家落户校园。
“‘文艺协会’安家校园,这不仅促进了文艺资源和教学资源双向流动,为更好地发挥文艺名家在艺教深度融合中的积极作用。”该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主任李小红说,目前,南部嘉陵画院、文艺协会名家及非遗传承人与14所示范学校精准对接,陆续开设非遗课和开展文艺教学活动,为学生们送去丰盛的“文艺大餐”。
据了解,今年六月,该县根据学校艺术教育需求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南部幸福小学、盘龙镇小学等14所中小学率先启动艺教融合试点,积极探索新路子、开创新模式,形成艺教深融示范基地、优秀文艺家的聚集地、各类文艺人才的孵化地、高端文创产品的研发地。
非遗特色课堂进校园
前段时间,南部中学迎来建校100周年,在校园内丰硕成果展上,花灯、剪纸、金钱板、传拓画……各种文艺成果汇聚,最引人注目的是传拓画。“首先要将拓印对象的花纹和文字剔刷清晰,用大小合适的宣纸敷盖,再将纸微微润湿,蒙上一层软性纸,用鬃刷轻轻擦刷。之后除去最上面的纸,待到宣纸干湿适中,用拓包蘸适量的墨在纸上轻轻敲打,最终形成拓片。”活动现场,该校传拓社团青年教师袁文朗耐心地为学生讲解技艺技法,一边动手示范。学生们对传拓艺术兴致高昂,纷纷动手实操起来。
“自从学校有传拓画课,学习其他科目变得轻松起来。”一名参与传拓画课的学生分享感受时说,学习非遗文化,使她受益终身。
近年来,南部中学结合艺教融合工作,聘请县嘉陵画院、非遗传承人与学校美术社团结对帮扶,开设非遗兴趣班。在该画院名家指导下,众多书画传拓艺术作品精彩亮相校园。同时,该校开创性地设立了皮影、花灯、傩戏、剪纸等南部“四绝”社团,邀请非遗传承人在校园里传授技艺,为这所百年名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与活力。
艺教融合,无独有偶。“年轻娃儿都外出(呃),打工(呃)忙(嘛哟)……”南部三中五旬教师向兴斌,每周二和周五下午五时,会准时在学校音乐教室与学生哼唱起南部双峰山歌,师生共同沉浸在山歌的海洋中。
12月10日(星期二),向兴斌所教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里的汉族民歌劳动号子《打硪歌》,这首歌学生从字面理解不易。“让学生弄懂会唱,就要融入本土民歌打夯歌。”向兴斌介绍,课本教材融合南部双峰山歌本地民歌,学生就会掌握南方和北方劳动号子的差异,掌握其节奏特点和演唱形式。
2009年8月,向兴斌考调进入南部三中学校以来,致力于挖掘双峰山歌素材。他在工作之余,常到双峰、升钟等乡镇收集民歌,或赴广安、巴中等地学习和交流地方民歌,结合双峰山歌引入课堂教学。2020年10月,他参加第十七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一首领唱新民歌《吼拐》一举斩获银奖,培养多名学生考取四川音乐学院等专业高校,积极传播了南部本土民歌“好声音”。
“非遗特色课堂进校园,让课堂焕发新活力。”李小红说,近年来,该县为推动文艺院团、文艺协会、非遗传承人和中小学校双向互动,根据协会和非遗传承人特色,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剪纸、武术、书法等非遗兴趣班,持续开展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活动,激发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文艺爱好。同时,该县文化馆开设川剧、金钱板等非遗传习暑期培训班,极大充实了学生文化生活。
人才汇聚兴校园
作为南部地方非遗“四绝”之一的剪纸,这朵惊艳之花,在南部县第一小学校园内植根且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进该校园,感受到高雅的艺术文化氛围充溢着校园每个角落。
“乐观、乐学、乐成”简单的六个字,是该校办学文化理念,意蕴深长。“学校以文化育人为理念,微型课程为支撑,专业人才为保障,把艺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提供成长必须的营养。”该校党总支书记刘小宁说,学校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好少年。
该校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如何布局?是全体教师思考学校如何发展的大事。“20多年前,学生除了学习主要课程外,课外活动几乎无从谈起,学生学习生活枯燥乏味。”该校教科室主任兼美术教师王克勇介绍,他于2007年8月从乡村学校考调到该校后,目睹南部一小发展的瓶颈,就积极倡导组建5个美术剪纸兴趣小组,吸引了不少学生参加,家长也极力支持。目前,该校发展至今有剪纸、金钱板、泥塑等60多个社团,覆盖在校学生4000余人。
近年来,该校大力推行“非遗文化进校园”行动,注重师资队伍的个性化塑造,组建专班编写校本教材《川北剪纸》,聘请校外3名非遗传承人为兼职教师,开设金钱板、书法、剪纸等7项非遗传承微型课程;创设“常态+选修”教学模式,把非遗文化纳入日常教学,成立非遗微型课程社团,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磨砺技艺。同时,该校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研究和创新,参研的《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研论文获得四川省政府二等奖,主研《兔文化与兔的剪纸技法研究》成果获南充市一等奖等。荣誉满载而来,该校以艺教深融为驱动力,创新体制机制,人才汇聚文艺结硕果,开辟出一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
“目前,南部已推动14所试点学校(校区)与6个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5名非遗产承人,8名艺术教师精准配对,开设皮影、剪纸、折扇等各类非遗传习班和非遗兴趣班17个,累计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该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部将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艺教深融开展情况,发动全县文艺院协会、非遗传承人等走进校园,常态化开展文艺活动指导、文艺专题教育、文化艺术师培、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不断推动艺教深融结出硕果。
艺教融合发展,关键靠人才。为全力推动艺教深融的南部实践,该县建立了文艺专家资源库,推荐来自全县文艺院、协会名家、非遗传承人、艺术教师等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42人进入资源库,深入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积极探索推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符合教学规律的文艺教育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