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100个妈妈的艺术观:艺术是孩子对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

    2021-10-14 22:30:39

      “毕加索说过,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成为大师,但我们有权利选择让孩子以何种方式接触艺术。”接受采访时,正值蕃茄田艺术下午第一节课开课。目送儿子小希走进教室后,小希妈妈随我们来到休息区,迅速和我们聊了起来。健谈的语风中,能感受到这位上海妈妈育儿的“精明”——一种恪守规则下对于孩子天性的探索。

      小希妈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孩子:6岁,十分敏感,特别在意他人,特别是妈妈对他的看法。喜欢阅读,但需要妈妈和他一起阅读,对共情有这强烈的诉求。

      尽管小希入学蕃茄田不到半年,但小希妈妈并不纠结孩子目前学成果的好坏。对她而言,至今只给六岁的儿子选报了一门艺术课程,既是深思熟虑的决定,也是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一个新起点。

      而这个过程背后,或许代表着同一类家长对子女成长、教育规律甚至时代趋势的自我应对态度。

      艺术教育基本前提:让孩子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

      谈及给小希报读美术培训课程,小希妈妈的理由很简单:儿子在幼儿园要画画,却没有一定的基础技巧,需要家长帮忙找到其他途径。

      “但是,如果仅仅是让孩子学会画好一幅画,这样的课程我们也不会选。”她强调。

      “我知道自己孩子的绘画水平(不高),所以当他在试听课结束后拿出一副漂亮的作品,我没有感到惊讶,而是开始考虑:这个还是不是小希的作品?因为我也画不出。而如果我也画不出的作品让小希画出来了,那其实就是不真实的,这样是不对的。”

      经历一番挑选和思考后,小希妈妈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诉求:“姑且不谈艺术课程对孩子的影响,我首先关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在接触了绘画后,能用作品主动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特别是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到作品中,使作画成为他和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

      “你们可能不理解我这种想法,觉得我的要求比较复杂,但我想表达的是,我从一开始就不想让报班成为孩子的负担,我不在乎应试、考级这些结果,我只希望儿子能高兴地、轻松地进入到绘画艺术的世界,他能有一个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可供他自由探索的空间,这就够了。”她补充说。

      兴趣和技巧,哪个更重要?

      没有具体的学的要求,会不会担心孩子学无所成?对于这样的问题,小希妈妈也有着自己的逻辑。

      “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是不一样的。就拿学绘画来说,有的孩子就是有艺术天赋,他们可以不用专门引导,就能很快进入到高效的学状态,而且还如鱼得水,时刻展现自己的天赋。”

      “但我儿子肯定不属于这一类。我的感受是,他应该首先接受艺术思维或者说艺术兴趣的培养,而这个培养过程不是一上来就硬性教授绘画技巧可以完成的。”

      “我们小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老师传授知识时,其实自带‘必须要听话’这样的威慑,无数孩子正是在这种威慑下,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却不断失去自我表达的机会。我不希望在学绘画这样富有自由度的事情上,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

      “我尝试过那些素描或者技巧类绘画课程,一上来老师和小希说你不要做那样,一定要这样。其实我偷偷发现小希这个时候是不开心的。感觉从一个框框到了另外一个框框里。”

      “所以,我并不是否定理论和技巧的重要性,我只是确定一个流程,让孩子在系统学的技巧之前,从自己对绘画这件事的真实感受出发,先培养起自己的认知和兴趣,最起码也要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氛围。”

    蕃茄田艺术学员作品

      “庆幸的是,这个过程我们完成了。我儿子现在对来这里上课兴致很高,课堂上也很活跃。有了这种状态做基础,我对他以后的表现还是很期待的。”

      尊重,是教育的底色

      “聊了这么多,我突然发现我的想法归总起来,其实是尊重。”采访临近尾声,小希妈妈感慨道。

      “孩子从小慢慢长大,我对亲子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最开始,我也是‘养儿方知娘辛苦’,但很快就觉察到,现在这个时代下,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已经远不是我们小时候那样。直白点说,时代很浮躁,人们都希望释放个性,但当这种风气普遍以后,个性化也就成了大流行,轻易地模仿也变成盲从随大流。这个过程中,人又迷失了自我。”

      “我觉得亲子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这样。不是说大家抢着给孩子报班、比着考级拿奖就是为孩子好,这其中有多少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意愿?往重了说,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无论是人格还是其他方面。”

      “这样的趋势下,外部环境也会跟着变化,来迎合家长的想法。还是那个例子,我在给孩子报绘画班的过程中,好多培训机构都会在试听课结束后热情夸赞我儿子画得有多好、课堂表现多么出色,但知子莫若母,我深知对于美术知识还是一张白纸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二十分钟内画出这样一幅作品。我能理解机构出于招生目的而曲解或者夸大事实的出发点,但他们近乎拔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对教育规律的不尊重。”

      “所以,我所说的尊重,其实是家长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就学事项达成共识。虽然我知道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但我相信,当我没有硬要求儿子成为一名画家时,他才有机会找到适合他释放个性的天地。”

      注:小希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涉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消费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100个妈妈的艺术观:艺术是孩子对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

    2021-10-14 22:30:39

      “毕加索说过,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成为大师,但我们有权利选择让孩子以何种方式接触艺术。”接受采访时,正值蕃茄田艺术下午第一节课开课。目送儿子小希走进教室后,小希妈妈随我们来到休息区,迅速和我们聊了起来。健谈的语风中,能感受到这位上海妈妈育儿的“精明”——一种恪守规则下对于孩子天性的探索。

      小希妈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孩子:6岁,十分敏感,特别在意他人,特别是妈妈对他的看法。喜欢阅读,但需要妈妈和他一起阅读,对共情有这强烈的诉求。

      尽管小希入学蕃茄田不到半年,但小希妈妈并不纠结孩子目前学成果的好坏。对她而言,至今只给六岁的儿子选报了一门艺术课程,既是深思熟虑的决定,也是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一个新起点。

      而这个过程背后,或许代表着同一类家长对子女成长、教育规律甚至时代趋势的自我应对态度。

      艺术教育基本前提:让孩子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

      谈及给小希报读美术培训课程,小希妈妈的理由很简单:儿子在幼儿园要画画,却没有一定的基础技巧,需要家长帮忙找到其他途径。

      “但是,如果仅仅是让孩子学会画好一幅画,这样的课程我们也不会选。”她强调。

      “我知道自己孩子的绘画水平(不高),所以当他在试听课结束后拿出一副漂亮的作品,我没有感到惊讶,而是开始考虑:这个还是不是小希的作品?因为我也画不出。而如果我也画不出的作品让小希画出来了,那其实就是不真实的,这样是不对的。”

      经历一番挑选和思考后,小希妈妈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诉求:“姑且不谈艺术课程对孩子的影响,我首先关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在接触了绘画后,能用作品主动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特别是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到作品中,使作画成为他和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

      “你们可能不理解我这种想法,觉得我的要求比较复杂,但我想表达的是,我从一开始就不想让报班成为孩子的负担,我不在乎应试、考级这些结果,我只希望儿子能高兴地、轻松地进入到绘画艺术的世界,他能有一个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可供他自由探索的空间,这就够了。”她补充说。

      兴趣和技巧,哪个更重要?

      没有具体的学的要求,会不会担心孩子学无所成?对于这样的问题,小希妈妈也有着自己的逻辑。

      “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是不一样的。就拿学绘画来说,有的孩子就是有艺术天赋,他们可以不用专门引导,就能很快进入到高效的学状态,而且还如鱼得水,时刻展现自己的天赋。”

      “但我儿子肯定不属于这一类。我的感受是,他应该首先接受艺术思维或者说艺术兴趣的培养,而这个培养过程不是一上来就硬性教授绘画技巧可以完成的。”

      “我们小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老师传授知识时,其实自带‘必须要听话’这样的威慑,无数孩子正是在这种威慑下,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却不断失去自我表达的机会。我不希望在学绘画这样富有自由度的事情上,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

      “我尝试过那些素描或者技巧类绘画课程,一上来老师和小希说你不要做那样,一定要这样。其实我偷偷发现小希这个时候是不开心的。感觉从一个框框到了另外一个框框里。”

      “所以,我并不是否定理论和技巧的重要性,我只是确定一个流程,让孩子在系统学的技巧之前,从自己对绘画这件事的真实感受出发,先培养起自己的认知和兴趣,最起码也要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氛围。”

    蕃茄田艺术学员作品

      “庆幸的是,这个过程我们完成了。我儿子现在对来这里上课兴致很高,课堂上也很活跃。有了这种状态做基础,我对他以后的表现还是很期待的。”

      尊重,是教育的底色

      “聊了这么多,我突然发现我的想法归总起来,其实是尊重。”采访临近尾声,小希妈妈感慨道。

      “孩子从小慢慢长大,我对亲子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最开始,我也是‘养儿方知娘辛苦’,但很快就觉察到,现在这个时代下,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已经远不是我们小时候那样。直白点说,时代很浮躁,人们都希望释放个性,但当这种风气普遍以后,个性化也就成了大流行,轻易地模仿也变成盲从随大流。这个过程中,人又迷失了自我。”

      “我觉得亲子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这样。不是说大家抢着给孩子报班、比着考级拿奖就是为孩子好,这其中有多少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意愿?往重了说,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无论是人格还是其他方面。”

      “这样的趋势下,外部环境也会跟着变化,来迎合家长的想法。还是那个例子,我在给孩子报绘画班的过程中,好多培训机构都会在试听课结束后热情夸赞我儿子画得有多好、课堂表现多么出色,但知子莫若母,我深知对于美术知识还是一张白纸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二十分钟内画出这样一幅作品。我能理解机构出于招生目的而曲解或者夸大事实的出发点,但他们近乎拔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对教育规律的不尊重。”

      “所以,我所说的尊重,其实是家长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就学事项达成共识。虽然我知道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但我相信,当我没有硬要求儿子成为一名画家时,他才有机会找到适合他释放个性的天地。”

      注:小希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涉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消费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