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一村一幼”拔“穷根” 四川省实施“一村一幼”幼教扶贫工作的探索与成效

    2020-08-28 15:23:29

      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保障中心主任 林波

      2015年8月,四川率先在大小凉山彝区启动“一村一幼”幼教扶贫工程,据统计,截止 2019年底已拓展到全省52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市)的8381个行政村,开办4706个幼教点,招收幼儿20.9万人,实现村级学前教育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着力在补齐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短板上下功夫、抓落实、求实效,创新实施了针对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化解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语言障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村一幼”幼教扶贫工程。近年来,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充分利用省直机关6所婴幼儿园优质幼教资源,持续深入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开展幼教帮扶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立足幼教扶贫实践和特点,融入个人思考,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的时代背景及重要意义

      “一村一幼”计划是四川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之举和长远之计,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脱贫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也是实施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贫困山区幼教水平的最佳方式。

      “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与重要基础,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从学前教育抓起,重点聚焦贫困人口对接受各类教育中最基础、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着力推动学前教育长足发展,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唤醒贫困人群的脱贫志气与脱贫行动,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得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的内源式发展,从源头上帮助民族贫困地区解决脱贫的根本问题。

      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治贫方略的有益尝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对这一基本方略的有益尝试,既践行了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又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靶向治疗”,因地因类施策的原则和方法,聚焦学前教育短板,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能力和水平、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共享优质教育成果。

      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的现实下,教育公平的问题愈发凸显和激化。 “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化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把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困、落后,缺乏教育资源,教育水平较低的民族地区,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师资水平,逐步缩小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步推进教育公平。

      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提高贫困山区幼教水平的最佳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村一幼”建设在数量上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师资力量薄弱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村一幼”项目的实施是突破瓶颈,提高贫困山区幼教水平的最佳方式,充分发挥幼教领域资源优势,与幼教点共创共建,在优化办学环境、提高课程水平、规范教学方式、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助力民族贫困地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一村一幼”幼教扶贫实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的工作部署,2017年以来,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发挥省直机关婴幼儿园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进一步做好幼教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坚持以深入调查研究为重点,在精准对接需求上下功夫。为提升帮扶实效,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带领局服务保障中心和局属6所婴幼儿园以及局相关同志多次深入凉山州开展“一村一幼”调研,实地走访调研11个深度贫困县、45个“一村一幼”教学点,深入了解掌握村级幼教点设备设施、幼儿入托、管理机制和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岗前培训等,基本摸清“一村一幼”发展情况,并建立“一村一幼”培训帮扶信息联系机制,做到随时掌握帮扶需求和困难问题,及时调整帮扶工作方案。

      坚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在制定帮扶规划上下功夫。会同凉山州共同成立了“一村一幼”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局领导多次带队赴凉山、阿坝、甘孜深度贫困地区和南充市高坪区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座谈、走访、交流等形式了解村级幼教点设备设施、幼儿入托、管理机制和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岗前培训等相关情况,结合调研情况,积极对接教育厅,科学制定《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凉山州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规划(2018—2020)》,6所局属婴幼儿园按“一园两县”“一县一策”原则分别制定了相应帮扶培训方案,开展分层、分类、分级培训,探索工作轮换法、研讨法等多种培训形式。2019年,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幼教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将“一园两县”的模式调整为“两园一县”,并拓展到甘孜州、阿坝州等地,确保把幼教帮扶活动做得更加深入、细致、扎实。

      坚持以举办师资培训为基础,在提升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省直机关优质幼教资源优势,帮助“一村一幼”辅导员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水平,为当地学前教育发展培育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大力开展培训。先后组织局服务保障中心和局属6所婴幼儿园优秀幼教骨干到凉山州昭觉、雷波、喜德等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一村一幼” 辅导员培训,共培训辅导员1680人次。另一方面,丰富创新载体。包括幼儿游戏、儿歌、简笔画、绘本等教育教法及实操运用、儿童卫生保健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等。幼教专家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为受训学员介绍新的教育理念,提升其教育技能,促进了幼教人才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建立流动培训和多种形式跟岗训练,录制音视频资料推广教育教学活动,循序延伸了培训深度和广度,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坚持以实施环境创设为亮点,在改善育人环境上下功夫。2015年以来,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先后组织服务保障中心、省直机关实验婴儿园、红星幼儿园、西马棚幼儿园、东府幼儿园分别赴雷波县帕哈乡八合村、八寨乡甲谷村幼教点,昭觉县金曲乡呷多村和乃姐村幼教点重点开展内外部环境打造。帮扶教师克服高原缺氧、天气寒冷等困难,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围绕科学益智、生活互动、艺术创想、体能锻炼等主题,利用收集的自然材料、废旧物品,捐赠物资、生活材料等进行巧妙布置,使幼教点焕然一新,儿童涂鸦区、游戏区、运动区、美工区等凸显生机,帮助实现了图书区、表演区、建构区、益智区等功能拓展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积极联系相关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向帮扶地捐赠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共捐赠智能教学系统20套,捐赠图书及教辅材料13811套(本)、学习用品9145套、玩具2526套、体育用品530件、家具及儿童用品316件,帮助完善幼教点各项功能,优化幼儿的生活游戏条件,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持续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全省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关键阶段,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任务艰巨、形势逼人、任务艰巨。注重处理好幼教扶贫工作的长期性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紧迫性之间的关系,既确保短期内达成目标任务,更要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现结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幼教扶贫实践,提出持续深入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的建议。

      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制度的连续性。四川省按照习总书记“怎么扶、扶什么”的要求,结合中央对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从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出发,形成“4+10”工作体系,即4个方案,10大计划,10大计划中包括了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计划及一村一幼项目计划等,在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进一步加强对制度的延续性思考,深化巩固幼教扶贫成果,尽早进行谋划和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方案,为10大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保障,为“一村一幼”幼教扶贫等明确指导方向,持续助推贫困地区幼儿教育发展。

      着力环境创设,推广运用先进成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针对幼教点普遍存在教学环境简陋、教学设施设备不全等问题,因地制宜开展了环境创设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得到各方好评。但省直机关幼教资源有限,打造的幼教点只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仍有很大部分的幼教点需要打造。建议将环境创设这一经验成果在全省推广运用,发挥全省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以“一县帮一县”结对的方式,动员两地教师共同对民族地区幼教点进行一次全覆盖、全方位的创设,推进“一村一幼”项目提档升级,全面改善育人环境。

      加强统筹协调,有序开展中长期培训。近几年,各帮扶单位都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村一幼”师资培训,各种培训聚集民族地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对开阔当地教师视野,提升能力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时间和任务等关系,培训活动往往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规划性、针对性,培训成效有待提升。因此,建议由相关省级部门对各部门的帮扶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确定培训主题和重点,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做到师资培训活动深入、规范、有序,切实提升民族地区师资水平,促进民族地区幼教发展。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教育
  • /

    “一村一幼”拔“穷根” 四川省实施“一村一幼”幼教扶贫工作的探索与成效

    2020-08-28 15:23:29

      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保障中心主任 林波

      2015年8月,四川率先在大小凉山彝区启动“一村一幼”幼教扶贫工程,据统计,截止 2019年底已拓展到全省52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市)的8381个行政村,开办4706个幼教点,招收幼儿20.9万人,实现村级学前教育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着力在补齐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短板上下功夫、抓落实、求实效,创新实施了针对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化解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语言障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村一幼”幼教扶贫工程。近年来,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充分利用省直机关6所婴幼儿园优质幼教资源,持续深入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开展幼教帮扶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立足幼教扶贫实践和特点,融入个人思考,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的时代背景及重要意义

      “一村一幼”计划是四川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之举和长远之计,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脱贫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也是实施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贫困山区幼教水平的最佳方式。

      “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与重要基础,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从学前教育抓起,重点聚焦贫困人口对接受各类教育中最基础、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着力推动学前教育长足发展,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唤醒贫困人群的脱贫志气与脱贫行动,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得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的内源式发展,从源头上帮助民族贫困地区解决脱贫的根本问题。

      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治贫方略的有益尝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对这一基本方略的有益尝试,既践行了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又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靶向治疗”,因地因类施策的原则和方法,聚焦学前教育短板,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能力和水平、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共享优质教育成果。

      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的现实下,教育公平的问题愈发凸显和激化。 “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化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把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困、落后,缺乏教育资源,教育水平较低的民族地区,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师资水平,逐步缩小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步推进教育公平。

      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是提高贫困山区幼教水平的最佳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村一幼”建设在数量上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师资力量薄弱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村一幼”项目的实施是突破瓶颈,提高贫困山区幼教水平的最佳方式,充分发挥幼教领域资源优势,与幼教点共创共建,在优化办学环境、提高课程水平、规范教学方式、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助力民族贫困地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一村一幼”幼教扶贫实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的工作部署,2017年以来,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发挥省直机关婴幼儿园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进一步做好幼教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坚持以深入调查研究为重点,在精准对接需求上下功夫。为提升帮扶实效,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带领局服务保障中心和局属6所婴幼儿园以及局相关同志多次深入凉山州开展“一村一幼”调研,实地走访调研11个深度贫困县、45个“一村一幼”教学点,深入了解掌握村级幼教点设备设施、幼儿入托、管理机制和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岗前培训等,基本摸清“一村一幼”发展情况,并建立“一村一幼”培训帮扶信息联系机制,做到随时掌握帮扶需求和困难问题,及时调整帮扶工作方案。

      坚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在制定帮扶规划上下功夫。会同凉山州共同成立了“一村一幼”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局领导多次带队赴凉山、阿坝、甘孜深度贫困地区和南充市高坪区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座谈、走访、交流等形式了解村级幼教点设备设施、幼儿入托、管理机制和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岗前培训等相关情况,结合调研情况,积极对接教育厅,科学制定《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凉山州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规划(2018—2020)》,6所局属婴幼儿园按“一园两县”“一县一策”原则分别制定了相应帮扶培训方案,开展分层、分类、分级培训,探索工作轮换法、研讨法等多种培训形式。2019年,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幼教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将“一园两县”的模式调整为“两园一县”,并拓展到甘孜州、阿坝州等地,确保把幼教帮扶活动做得更加深入、细致、扎实。

      坚持以举办师资培训为基础,在提升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省直机关优质幼教资源优势,帮助“一村一幼”辅导员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水平,为当地学前教育发展培育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大力开展培训。先后组织局服务保障中心和局属6所婴幼儿园优秀幼教骨干到凉山州昭觉、雷波、喜德等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一村一幼” 辅导员培训,共培训辅导员1680人次。另一方面,丰富创新载体。包括幼儿游戏、儿歌、简笔画、绘本等教育教法及实操运用、儿童卫生保健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等。幼教专家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为受训学员介绍新的教育理念,提升其教育技能,促进了幼教人才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建立流动培训和多种形式跟岗训练,录制音视频资料推广教育教学活动,循序延伸了培训深度和广度,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坚持以实施环境创设为亮点,在改善育人环境上下功夫。2015年以来,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先后组织服务保障中心、省直机关实验婴儿园、红星幼儿园、西马棚幼儿园、东府幼儿园分别赴雷波县帕哈乡八合村、八寨乡甲谷村幼教点,昭觉县金曲乡呷多村和乃姐村幼教点重点开展内外部环境打造。帮扶教师克服高原缺氧、天气寒冷等困难,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围绕科学益智、生活互动、艺术创想、体能锻炼等主题,利用收集的自然材料、废旧物品,捐赠物资、生活材料等进行巧妙布置,使幼教点焕然一新,儿童涂鸦区、游戏区、运动区、美工区等凸显生机,帮助实现了图书区、表演区、建构区、益智区等功能拓展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积极联系相关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向帮扶地捐赠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共捐赠智能教学系统20套,捐赠图书及教辅材料13811套(本)、学习用品9145套、玩具2526套、体育用品530件、家具及儿童用品316件,帮助完善幼教点各项功能,优化幼儿的生活游戏条件,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持续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全省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关键阶段,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任务艰巨、形势逼人、任务艰巨。注重处理好幼教扶贫工作的长期性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紧迫性之间的关系,既确保短期内达成目标任务,更要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现结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幼教扶贫实践,提出持续深入开展“一村一幼”幼教扶贫的建议。

      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制度的连续性。四川省按照习总书记“怎么扶、扶什么”的要求,结合中央对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从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出发,形成“4+10”工作体系,即4个方案,10大计划,10大计划中包括了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计划及一村一幼项目计划等,在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进一步加强对制度的延续性思考,深化巩固幼教扶贫成果,尽早进行谋划和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方案,为10大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保障,为“一村一幼”幼教扶贫等明确指导方向,持续助推贫困地区幼儿教育发展。

      着力环境创设,推广运用先进成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针对幼教点普遍存在教学环境简陋、教学设施设备不全等问题,因地制宜开展了环境创设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得到各方好评。但省直机关幼教资源有限,打造的幼教点只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仍有很大部分的幼教点需要打造。建议将环境创设这一经验成果在全省推广运用,发挥全省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以“一县帮一县”结对的方式,动员两地教师共同对民族地区幼教点进行一次全覆盖、全方位的创设,推进“一村一幼”项目提档升级,全面改善育人环境。

      加强统筹协调,有序开展中长期培训。近几年,各帮扶单位都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村一幼”师资培训,各种培训聚集民族地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对开阔当地教师视野,提升能力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时间和任务等关系,培训活动往往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规划性、针对性,培训成效有待提升。因此,建议由相关省级部门对各部门的帮扶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确定培训主题和重点,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做到师资培训活动深入、规范、有序,切实提升民族地区师资水平,促进民族地区幼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