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旅游
  • /

    夜经济点亮巴山乡村旅游

    2021-02-26 16:45:54

      泰戈尔说,静悄悄的黑夜具有母亲的美丽。如果把四川宣汉巴山大峡谷比作美丽的母亲,那么《梦回巴国》史诗剧、《夜游巴山》游园会和《天歌地韵》水舞秀,便是她在黑夜中孕育的三个女儿。晚风吹拂,她们翩翩起舞,犹如三颗明珠,在大巴山深处闪耀光芒。


    《梦回巴国》剧照(摄影:张平)


    水雾秀(摄影:张平)


    民俗表演

      承载厚重历史遗存

      大年初二,华灯初上,“梦回巴国”剧场外慕名前来观剧的人潮涌动,大家沉浸在春节的美好氛围中,也期待着更美好的开始。

      “梦回巴国,一场千年的守望,只为等待你,抚去我的风霜……”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梦回巴国》在千呼万唤中拉开了序幕,这场立足于古老巴国文明大型沉浸式巴文化情景史诗剧,让观众恍若穿越时空,梦回巴国。

      “以罗家坝遗址出土的青铜徽章、柳叶剑等珍贵文物作为创作来源,很贴切,很真实,烘托了历史的厚重感。”演出结束,大家仍徜徉于古老巴国和巴文化带来的斑斓余辉中,沉醉不知归路。

      据悉,享有“中国巴文化之乡”美誉的宣汉,巴风土韵源远流长,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年代最久远、规制等级最高的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是距今5300年至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遗存。

      同样承载如此厚重历史遗存的还有《夜游巴山》项目。巴人祈福长廊、巴人画卷、虎啸巴山、巴国人家、巴国巫鬼禁地、巴国百兽森林、巴人洞、巴国之眼等20余个景点,通过全息投影、传感、编程、亮化等数字技术,打造出极具巴国风情的沉浸式全息光影互动夜间项目。

      游客纷纷表示,《夜游巴山》项目神秘而又奇幻,唯美而又刺激,既再现了巴国曾经的多彩和万千,也带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美的体验。



    夜游巴山之虎啸巴山

      唤醒民俗文化记忆

      刚迈出“梦回巴国”剧场,大型音乐灯光水舞秀《天歌地韵》裹挟着激昂的巴国战歌扑面而来,与《梦回巴国》剧目时间上的无缝衔接,视听感官的轮番冲击,让游客直呼过瘾。

      “巴国战歌、巴地恋歌、巴人欢歌、巴山音画”主题环环相扣,依托绚丽梦幻的灯光、多姿多彩的水形、画龙点睛的投影、史诗般写意的手法,呈现了一场典型、灿烂的巴人和土家民俗文化试听盛宴的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巴人土家儿女继往开来的不屈精神和勇立潮头的蓬勃力量。

      “美轮美奂,很精彩,每一次观看总能给人新的震撼,也总能让我们对民俗文化有更进一步生动真切的认识。”不少游客赞叹地发出共鸣。

      与此同时,在与水舞秀隔河相望的中沙坝广场,一场具有浓郁土家民俗风情的演出正热烈上演。车车灯、钱棍舞、摆手舞、嫁幺妹、薅草锣鼓……渡口土家族乡干部群众献上的精彩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他们邀请游客一道,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摆手舞,喜乐的气氛在峡谷上空回荡。

      据悉,近年来宣汉县以打造巴文化阵地、夯实巴文化基础、培育巴文化品牌为着力点,广泛开展了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发掘巴文化,传承土家民俗,唤醒文化记忆。



    渡口风情小镇夜景(摄影:王利)

      助力群众致富奔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巴山大峡谷片区是宣汉县最边远、最贫穷的地方,耕地稀少、土壤贫瘠、发展滞后。2014年,该片区内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达102个、贫困人口9.1万人,分别占全县的48%、43%。

      面对片区内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得到完美传承的土家风情,宣汉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把巴山大峡谷片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经济优势,强力改变该片区内群众“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的现实困境。

      六年攻坚路,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据巴山大峡谷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春节期间在限流的前提下,2月11日至17日,巴山大峡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7830万元。

      朱国富、于涛、闫家轩、蒋明芬、王明珠……一个又一个老乡摆脱贫困,致富奔康,他们都有着自己讲不尽、道不完的感动。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处于巴山大峡谷景区核心区域的中共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委员会被评为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巴族壁画


    罗家坝遗址挖掘现场

      夜色凉如水,霁色如晴昼,林练静,皎月飞光。入夜的巴山大峡谷,承载着历史,唤醒了文化,澎湃着活力,峡谷的光华和着星月的光辉,放肆地把变幻的色彩投向深邃的天空,去迎接明天的朝阳。(唐丰)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旅游
  • /

    夜经济点亮巴山乡村旅游

    2021-02-26 16:45:54

      泰戈尔说,静悄悄的黑夜具有母亲的美丽。如果把四川宣汉巴山大峡谷比作美丽的母亲,那么《梦回巴国》史诗剧、《夜游巴山》游园会和《天歌地韵》水舞秀,便是她在黑夜中孕育的三个女儿。晚风吹拂,她们翩翩起舞,犹如三颗明珠,在大巴山深处闪耀光芒。


    《梦回巴国》剧照(摄影:张平)


    水雾秀(摄影:张平)


    民俗表演

      承载厚重历史遗存

      大年初二,华灯初上,“梦回巴国”剧场外慕名前来观剧的人潮涌动,大家沉浸在春节的美好氛围中,也期待着更美好的开始。

      “梦回巴国,一场千年的守望,只为等待你,抚去我的风霜……”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梦回巴国》在千呼万唤中拉开了序幕,这场立足于古老巴国文明大型沉浸式巴文化情景史诗剧,让观众恍若穿越时空,梦回巴国。

      “以罗家坝遗址出土的青铜徽章、柳叶剑等珍贵文物作为创作来源,很贴切,很真实,烘托了历史的厚重感。”演出结束,大家仍徜徉于古老巴国和巴文化带来的斑斓余辉中,沉醉不知归路。

      据悉,享有“中国巴文化之乡”美誉的宣汉,巴风土韵源远流长,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年代最久远、规制等级最高的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是距今5300年至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遗存。

      同样承载如此厚重历史遗存的还有《夜游巴山》项目。巴人祈福长廊、巴人画卷、虎啸巴山、巴国人家、巴国巫鬼禁地、巴国百兽森林、巴人洞、巴国之眼等20余个景点,通过全息投影、传感、编程、亮化等数字技术,打造出极具巴国风情的沉浸式全息光影互动夜间项目。

      游客纷纷表示,《夜游巴山》项目神秘而又奇幻,唯美而又刺激,既再现了巴国曾经的多彩和万千,也带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美的体验。



    夜游巴山之虎啸巴山

      唤醒民俗文化记忆

      刚迈出“梦回巴国”剧场,大型音乐灯光水舞秀《天歌地韵》裹挟着激昂的巴国战歌扑面而来,与《梦回巴国》剧目时间上的无缝衔接,视听感官的轮番冲击,让游客直呼过瘾。

      “巴国战歌、巴地恋歌、巴人欢歌、巴山音画”主题环环相扣,依托绚丽梦幻的灯光、多姿多彩的水形、画龙点睛的投影、史诗般写意的手法,呈现了一场典型、灿烂的巴人和土家民俗文化试听盛宴的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巴人土家儿女继往开来的不屈精神和勇立潮头的蓬勃力量。

      “美轮美奂,很精彩,每一次观看总能给人新的震撼,也总能让我们对民俗文化有更进一步生动真切的认识。”不少游客赞叹地发出共鸣。

      与此同时,在与水舞秀隔河相望的中沙坝广场,一场具有浓郁土家民俗风情的演出正热烈上演。车车灯、钱棍舞、摆手舞、嫁幺妹、薅草锣鼓……渡口土家族乡干部群众献上的精彩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他们邀请游客一道,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摆手舞,喜乐的气氛在峡谷上空回荡。

      据悉,近年来宣汉县以打造巴文化阵地、夯实巴文化基础、培育巴文化品牌为着力点,广泛开展了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发掘巴文化,传承土家民俗,唤醒文化记忆。



    渡口风情小镇夜景(摄影:王利)

      助力群众致富奔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巴山大峡谷片区是宣汉县最边远、最贫穷的地方,耕地稀少、土壤贫瘠、发展滞后。2014年,该片区内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达102个、贫困人口9.1万人,分别占全县的48%、43%。

      面对片区内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得到完美传承的土家风情,宣汉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把巴山大峡谷片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经济优势,强力改变该片区内群众“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的现实困境。

      六年攻坚路,穷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据巴山大峡谷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春节期间在限流的前提下,2月11日至17日,巴山大峡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7830万元。

      朱国富、于涛、闫家轩、蒋明芬、王明珠……一个又一个老乡摆脱贫困,致富奔康,他们都有着自己讲不尽、道不完的感动。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处于巴山大峡谷景区核心区域的中共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委员会被评为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巴族壁画


    罗家坝遗址挖掘现场

      夜色凉如水,霁色如晴昼,林练静,皎月飞光。入夜的巴山大峡谷,承载着历史,唤醒了文化,澎湃着活力,峡谷的光华和着星月的光辉,放肆地把变幻的色彩投向深邃的天空,去迎接明天的朝阳。(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