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14:50:30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都说景美城更美,今年三星堆可实打实地火了一把,走进四川德阳广汉市,处处可见慕名而来的背包客。其实,德阳,不只有三星堆,还有好多的美景也不容忽视。连日来,“四川主干新高地 西部现代化典范城”—2021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正式启动。全国近30家主流媒体,在5天时间内走进德阳24个点位,用镜头和笔对准新时代的大美德阳。
绵竹年画
农忙扛锄头 农闲握笔头
来自全国近30家中央、省级媒体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传承地,有“德孝故里、年画之乡”美誉的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在乡遇画里相遇,遍寻悉堆眼角的乡土情,在文创社区里感受视觉盛飨,品味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年画潮流。
年画团扇、布老虎、镜框画、百寿图……各式各样的年画文创产品陈列在绵竹年画展示馆里,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让大家移不开眼。
“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年画是根植于农耕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农村技艺,有吉祥的名称和喜庆的内容。漫步在年画村巷道里,可以看到门神肃穆可敬,举鞭除黑,挥锏惩恶;仕女拂袖含笑,恰步轻盈等饱含群众美好愿景的上墙年画,让大家直观感受年画内容和绵竹的风土人情。
据介绍,孝德镇年画村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现已发展成为以绵竹年画技艺传承、保护、推广、宣传,文创产品生产、研学体验、艺术培训、主题度假产品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年画村是全国AAAA级景区,先后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四川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
同时,孝德镇年画村以发展年画产业助推农民增收,以传承优秀德孝文化带动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年画文化、年俗文化、德孝文化、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四种文化有机结合,创造了两种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体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景。将年画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目前已形成以乡村美食、特色民宿、非遗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等为代表的特色文旅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年画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
棚花村
大力发展民宿产业 带动乡村振兴
五彩游道、竹篱凉亭、青砖黛瓦……走在九龙镇棚花村的村道上,一幢幢画着绵竹年画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蜿蜒穿过猕猴桃种植基地,环抱着淳朴祥和的村落。
行走在棚花村,可谓一步一景,景景动人。如今的棚花村,新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正变身成为“民宿网红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据了解,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时光的打磨中,这个逐渐走进游客视线的“民宿网红村”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现在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25000元左右,这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笑着介绍,随着乡村产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就业从事民宿相关行业,带动了整村进一步发展。
为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该村将全村的民宿和农家乐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登记、统一服务、统一价格,让游客在总服务台能够快速了解并选择自己心仪的民宿或农家乐。
什邡“红豆幸福里”
感受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在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感受美丽乡村的新气象。师古镇红豆村因一棵1200年的红豆树而得名,距什邡城区9公里,成绵高速复线5公里,交通便利,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7个村民小组,现有1046户,2269人,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传统村落、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省级园林村、四川省卫生村、四川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德阳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红豆村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出“党建联盟、建产业园区、建文化福地、建平安家园”的“一联三建”基层治理新模式。依托“金枝玉叶”进行产业联姻,实践探索村级集体经济“联股本、建景区、富民生”的“红豆幸福里”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
“红豆幸福里”的建设由260户703人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占比42.33%,盘活闲置土地220余亩;村集体以水井、河道等闲置资产入股,折算出资36万元,占比6%;引入云投公司和众亿两家社会资本投资,占比51.67%,共同成立什邡市风情小镇建设有限公司进行管理。通过“红豆幸福里”的发展,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农户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产村融、环境美、民风纯、钱袋鼓”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据悉,下一步,红豆村将逐步推进“红豆幸福里”景区二期建设,拓展景区功能,发展景区餐饮、住宿等新业态。
德阳石刻公园
全国最大的城市现代艺术石刻雕塑群
感受“德阳之魂”
“银杏黄了,这里好美!这里大型的石刻雕像,是不是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啊。”来自全国的主流媒体来到了位于德阳市旌阳区的石刻公园,感受全国最大的城市现代艺术石刻雕塑群。
据了解,石刻公园位于德阳市区旌湖西侧,占地约50公顷,前身叫“石牛公园”,是因为当初安放着清朝同治年前的石牛而得名,后来才改为石刻公园。
1986年秋,德阳市把老川陕公路扩建成泰山北路,为了保护路基,就选择了占用一部分河滩地,筑堡坎挡土墙来保护路基的方案。可是这就留下了一大块光秃秃的高约8米的路基土墙,影响市容,因此引来四川的艺术家与民间艺匠,创造出德阳石刻艺术墙。
德阳石刻全长1100米,平均高度7米,最高达到28米,以自然、生命中华56个民族神话传说为表现主题,运用浮雕、圆雕、建筑以及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托出主体格调,依次展示了“东方魂”和“中华魂”两组大型石雕壁刻。
据悉,近年来,德阳成为了人城和谐、宜业宜居、生态优美的公园城市,石刻公园经历了修复和提档升级也逐渐成为了市民散步运动、溜娃聚会,赏花赏鸟于一体的休闲胜地。
“感觉德阳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正在飞速成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来自荆楚网的张依告诉记者,德阳每个村都根植自身条件实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像年画村,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气息浓厚,很有氛围感。棚花村建设风格独特,风景优美,未来定会成为德阳特色旅游打卡点。
川观新闻记者周玉琴表示,近几年,棚花村的发展让自己眼前一亮,德阳从全域旅游高度统筹协调,规范和引导民宿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良性有序的发展局面。特别是棚花村通过建立总服务台的形式,对村里所有民宿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等,这种模式对推进当地民宿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在行业内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2021-11-09 14:50:30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都说景美城更美,今年三星堆可实打实地火了一把,走进四川德阳广汉市,处处可见慕名而来的背包客。其实,德阳,不只有三星堆,还有好多的美景也不容忽视。连日来,“四川主干新高地 西部现代化典范城”—2021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正式启动。全国近30家主流媒体,在5天时间内走进德阳24个点位,用镜头和笔对准新时代的大美德阳。
绵竹年画
农忙扛锄头 农闲握笔头
来自全国近30家中央、省级媒体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传承地,有“德孝故里、年画之乡”美誉的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在乡遇画里相遇,遍寻悉堆眼角的乡土情,在文创社区里感受视觉盛飨,品味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年画潮流。
年画团扇、布老虎、镜框画、百寿图……各式各样的年画文创产品陈列在绵竹年画展示馆里,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让大家移不开眼。
“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年画是根植于农耕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农村技艺,有吉祥的名称和喜庆的内容。漫步在年画村巷道里,可以看到门神肃穆可敬,举鞭除黑,挥锏惩恶;仕女拂袖含笑,恰步轻盈等饱含群众美好愿景的上墙年画,让大家直观感受年画内容和绵竹的风土人情。
据介绍,孝德镇年画村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现已发展成为以绵竹年画技艺传承、保护、推广、宣传,文创产品生产、研学体验、艺术培训、主题度假产品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年画村是全国AAAA级景区,先后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四川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
同时,孝德镇年画村以发展年画产业助推农民增收,以传承优秀德孝文化带动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年画文化、年俗文化、德孝文化、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四种文化有机结合,创造了两种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体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景。将年画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目前已形成以乡村美食、特色民宿、非遗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等为代表的特色文旅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年画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
棚花村
大力发展民宿产业 带动乡村振兴
五彩游道、竹篱凉亭、青砖黛瓦……走在九龙镇棚花村的村道上,一幢幢画着绵竹年画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蜿蜒穿过猕猴桃种植基地,环抱着淳朴祥和的村落。
行走在棚花村,可谓一步一景,景景动人。如今的棚花村,新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正变身成为“民宿网红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据了解,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时光的打磨中,这个逐渐走进游客视线的“民宿网红村”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现在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25000元左右,这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笑着介绍,随着乡村产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就业从事民宿相关行业,带动了整村进一步发展。
为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该村将全村的民宿和农家乐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登记、统一服务、统一价格,让游客在总服务台能够快速了解并选择自己心仪的民宿或农家乐。
什邡“红豆幸福里”
感受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在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感受美丽乡村的新气象。师古镇红豆村因一棵1200年的红豆树而得名,距什邡城区9公里,成绵高速复线5公里,交通便利,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7个村民小组,现有1046户,2269人,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传统村落、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省级园林村、四川省卫生村、四川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德阳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红豆村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出“党建联盟、建产业园区、建文化福地、建平安家园”的“一联三建”基层治理新模式。依托“金枝玉叶”进行产业联姻,实践探索村级集体经济“联股本、建景区、富民生”的“红豆幸福里”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
“红豆幸福里”的建设由260户703人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占比42.33%,盘活闲置土地220余亩;村集体以水井、河道等闲置资产入股,折算出资36万元,占比6%;引入云投公司和众亿两家社会资本投资,占比51.67%,共同成立什邡市风情小镇建设有限公司进行管理。通过“红豆幸福里”的发展,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农户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产村融、环境美、民风纯、钱袋鼓”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据悉,下一步,红豆村将逐步推进“红豆幸福里”景区二期建设,拓展景区功能,发展景区餐饮、住宿等新业态。
德阳石刻公园
全国最大的城市现代艺术石刻雕塑群
感受“德阳之魂”
“银杏黄了,这里好美!这里大型的石刻雕像,是不是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啊。”来自全国的主流媒体来到了位于德阳市旌阳区的石刻公园,感受全国最大的城市现代艺术石刻雕塑群。
据了解,石刻公园位于德阳市区旌湖西侧,占地约50公顷,前身叫“石牛公园”,是因为当初安放着清朝同治年前的石牛而得名,后来才改为石刻公园。
1986年秋,德阳市把老川陕公路扩建成泰山北路,为了保护路基,就选择了占用一部分河滩地,筑堡坎挡土墙来保护路基的方案。可是这就留下了一大块光秃秃的高约8米的路基土墙,影响市容,因此引来四川的艺术家与民间艺匠,创造出德阳石刻艺术墙。
德阳石刻全长1100米,平均高度7米,最高达到28米,以自然、生命中华56个民族神话传说为表现主题,运用浮雕、圆雕、建筑以及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托出主体格调,依次展示了“东方魂”和“中华魂”两组大型石雕壁刻。
据悉,近年来,德阳成为了人城和谐、宜业宜居、生态优美的公园城市,石刻公园经历了修复和提档升级也逐渐成为了市民散步运动、溜娃聚会,赏花赏鸟于一体的休闲胜地。
“感觉德阳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正在飞速成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来自荆楚网的张依告诉记者,德阳每个村都根植自身条件实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像年画村,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气息浓厚,很有氛围感。棚花村建设风格独特,风景优美,未来定会成为德阳特色旅游打卡点。
川观新闻记者周玉琴表示,近几年,棚花村的发展让自己眼前一亮,德阳从全域旅游高度统筹协调,规范和引导民宿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良性有序的发展局面。特别是棚花村通过建立总服务台的形式,对村里所有民宿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等,这种模式对推进当地民宿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在行业内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