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魅力西部
  • /

    话传统 忆初心 奋进新时代 德阳举行电视访谈讲述发展历程 分享奋斗故事

    2019-09-24 16:02:00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近日,一场以“话传统、忆初心,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电视访谈节目在四川德阳市演艺中心举行,并在德阳全市进行直播。当天的活动采取对德阳解放之初的老党员、三线建设者、农村改革亲历者、德阳建市见证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群体进行电视访谈的形式,通过他们讲述德阳的发展历程,分享奋斗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线建设者:

      振兴工业经济挺起城市脊梁

      1958年开始的三线建设对于德阳来说,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从此,这个曾经的川西小县城神奇般地崛起,变成了一座工业城市,到现在着力打造装备智造之都。走进那段历史,你会发现,这离不开三线建设者们的初心。

      1958年下半年,刚结束一项重要建设任务的曹子义和同事们,在国家的号召下来到了德阳。那时候的德阳还是一个小县城,曹子义和同事们住的是建在水稻田边的竹坯房,不仅抵御不了寒冷,地面还渗水。

      条件艰苦,一些建设者陆续回去。“好多人请假回老家探亲,有些人没再回来。我没有走,我想的是,到这里来就是搞建设的。新中国成立,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我才学会了机械修理技术,慢慢成长起来。我要是走了,就对不起党的培养,我不仅没走,还把家从东北安到了德阳。”曹子义说。

      二重厂建起来后,曹子义还参加了西藏邦达机场的建设。1969年,曹子义听从组织安排,参加了西藏邦达机场的修建,这一去就是10年,中间只回过3次家。曹子义说,从四川去的11个人,最后走得只剩下他一个,修好机场回家时,孩子都不认识他了。但曹子义从来没有后悔过,他只认一个道理,国家需要他,国家机械工业建设需要他。这些年,曹子义带了无数个徒弟,曹子义告诉他们,不管在哪里,不管干什么,都要对得起党的培养。

      农村改革见证人:

      改革就是为民谋利益

      1980年9月,向阳公社大门上“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被一块“向阳乡人民政府”的匾牌替换。当年这冒着巨大风险的一摘一挂,拉开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向阳成就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当时的广汉县向阳公社党委书记名叫叶文志。

      为什么要摘公社的牌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叶文志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要起好先锋带头的作用,那时候文革已经结束了,经济有了一些发展。但是,向阳公社的情况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经济发展和制度不相符,群众想干事,但制度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动力,叶文志他们就想要换一种方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叶文志称,摘公社牌子也是有底气的。当时摘公社牌子的想法得到了省委的认可,可以搞试点。

      叶文志说,也有顾虑,他们几个人在一个小旅馆里开的会,决定要摘掉公社的牌子。当时定了一个基调:不宣传,不登报,悄悄地干。要是不成功,大不了就回家种地,如果能成功,就能为老百姓谋福利,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叶文志称,最大的勇气来自于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我是党员,是干部,不能只想着自己利益,要一心想在人民身上。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叶文志他们不是为自己考虑,更没有想要去当改革先行者,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改变现状,让经济发展,让农民有干劲。叶志文觉得,这就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

      建市亲历者:

      齐心协力建设新德阳

      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德阳市。将绵阳地区的德阳、中江、绵竹三县和成都市的广汉、什邡两县划归德阳市管辖。”德阳第一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国俊是德阳建市的亲历者和创业者。

      沈国俊回忆,德阳建市时,省政府给的开办费只有50万元,加上德阳的资金,总共只有250余万元,德阳市就是从这250余万元开始起家创业的。当时的桌椅板凳都是同志们从原来单位搬来的,没有住房,吃住办公都是在原来南街的一个招待所里。

      沈国俊称,德阳建市,是一个创业的过程。万事开头难,“首先该怎么干?该从哪里干起?”成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关注焦点。经过多方收集意见和讨论,市委市政府决定先从德阳的规划建设开始。最早的东西干道和现在的西小区住宅楼就是从那个时候规划建设的,也打开了德阳城市建设的开端。

      沈国俊印象最深的是,德阳建市之初党员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上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至各个局负责人和各界群众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尽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建设新德阳……

      据悉,此次活动是德阳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生动的形式、鲜明的主题,讲好德阳奋斗故事,以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魅力西部
  • /

    话传统 忆初心 奋进新时代 德阳举行电视访谈讲述发展历程 分享奋斗故事

    2019-09-24 16:02:00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近日,一场以“话传统、忆初心,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电视访谈节目在四川德阳市演艺中心举行,并在德阳全市进行直播。当天的活动采取对德阳解放之初的老党员、三线建设者、农村改革亲历者、德阳建市见证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群体进行电视访谈的形式,通过他们讲述德阳的发展历程,分享奋斗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线建设者:

      振兴工业经济挺起城市脊梁

      1958年开始的三线建设对于德阳来说,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从此,这个曾经的川西小县城神奇般地崛起,变成了一座工业城市,到现在着力打造装备智造之都。走进那段历史,你会发现,这离不开三线建设者们的初心。

      1958年下半年,刚结束一项重要建设任务的曹子义和同事们,在国家的号召下来到了德阳。那时候的德阳还是一个小县城,曹子义和同事们住的是建在水稻田边的竹坯房,不仅抵御不了寒冷,地面还渗水。

      条件艰苦,一些建设者陆续回去。“好多人请假回老家探亲,有些人没再回来。我没有走,我想的是,到这里来就是搞建设的。新中国成立,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我才学会了机械修理技术,慢慢成长起来。我要是走了,就对不起党的培养,我不仅没走,还把家从东北安到了德阳。”曹子义说。

      二重厂建起来后,曹子义还参加了西藏邦达机场的建设。1969年,曹子义听从组织安排,参加了西藏邦达机场的修建,这一去就是10年,中间只回过3次家。曹子义说,从四川去的11个人,最后走得只剩下他一个,修好机场回家时,孩子都不认识他了。但曹子义从来没有后悔过,他只认一个道理,国家需要他,国家机械工业建设需要他。这些年,曹子义带了无数个徒弟,曹子义告诉他们,不管在哪里,不管干什么,都要对得起党的培养。

      农村改革见证人:

      改革就是为民谋利益

      1980年9月,向阳公社大门上“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被一块“向阳乡人民政府”的匾牌替换。当年这冒着巨大风险的一摘一挂,拉开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向阳成就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当时的广汉县向阳公社党委书记名叫叶文志。

      为什么要摘公社的牌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叶文志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要起好先锋带头的作用,那时候文革已经结束了,经济有了一些发展。但是,向阳公社的情况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经济发展和制度不相符,群众想干事,但制度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动力,叶文志他们就想要换一种方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叶文志称,摘公社牌子也是有底气的。当时摘公社牌子的想法得到了省委的认可,可以搞试点。

      叶文志说,也有顾虑,他们几个人在一个小旅馆里开的会,决定要摘掉公社的牌子。当时定了一个基调:不宣传,不登报,悄悄地干。要是不成功,大不了就回家种地,如果能成功,就能为老百姓谋福利,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叶文志称,最大的勇气来自于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我是党员,是干部,不能只想着自己利益,要一心想在人民身上。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叶文志他们不是为自己考虑,更没有想要去当改革先行者,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改变现状,让经济发展,让农民有干劲。叶志文觉得,这就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

      建市亲历者:

      齐心协力建设新德阳

      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德阳市。将绵阳地区的德阳、中江、绵竹三县和成都市的广汉、什邡两县划归德阳市管辖。”德阳第一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国俊是德阳建市的亲历者和创业者。

      沈国俊回忆,德阳建市时,省政府给的开办费只有50万元,加上德阳的资金,总共只有250余万元,德阳市就是从这250余万元开始起家创业的。当时的桌椅板凳都是同志们从原来单位搬来的,没有住房,吃住办公都是在原来南街的一个招待所里。

      沈国俊称,德阳建市,是一个创业的过程。万事开头难,“首先该怎么干?该从哪里干起?”成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关注焦点。经过多方收集意见和讨论,市委市政府决定先从德阳的规划建设开始。最早的东西干道和现在的西小区住宅楼就是从那个时候规划建设的,也打开了德阳城市建设的开端。

      沈国俊印象最深的是,德阳建市之初党员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上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至各个局负责人和各界群众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尽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建设新德阳……

      据悉,此次活动是德阳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生动的形式、鲜明的主题,讲好德阳奋斗故事,以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