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魅力西部
  • /

    四川德阳罗江:乡村振兴春风扑面

    2019-12-27 16:30:21


    白马关倒湾古镇  罗萱  摄


    星光村里民宿好风景  罗萱 摄

    本报记者 李晨赵 石文龙 李鹏飞

      12月3日,住建部公布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连片推进村和试点县名单。其中,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和白马关镇万佛村入选精选试点村。作为四川省唯一代表,试点县罗江区究竟如何创新举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美丽乡村展现新活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罗江区,探寻助力乡村振兴的“罗江路径”。

      生态宜居

      “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

      “现在村里的环境好哦,垃圾都是统一收集,厕所也改了,村道全都整成水泥路,走起来方便,也干净整洁,跟城里差不多了。”这是罗江区金山镇大井村7组村民张珍碧眼里村子近两年来的巨大变化。

      大井村的这些改变,源于罗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罗江区各镇以“户户达标”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标准实施乡村振兴,强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彩钢棚整治“四大革命”,注重提升乡村“颜值”,让“清洁”成为罗江“第一印象”。

      大井村属于丘陵地区,地势高低不平,污水处理一直是困扰村里的一大难题,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该村创新开展了“厕污共治”的方式,采用化粪池+微动力小型净化槽的分散式处理设施,把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每天只需要0.7元电费。

      “以前我们最怕的就是污水倒灌,到处都是脏水,特别是夏天那味道难闻得很。现在就好了,直接排放,经过了处理也不污染环境。”村民孙世金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道。

      截至目前,罗江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建2.6万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5%,新(改)建成乡村公厕158座、标准化旅游公厕7座;已建成单户三格式化粪池2.5万户、微动力小型净化槽分散式处理设施500余座、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83座,实现农村“厕污治理”全覆盖,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95个,占比达到87.16%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得到全面治理。

      “出门五步走,进门六个好”,是罗江区推进垃圾革命的法宝,通过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五步走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环卫设施覆盖到户、保洁队伍延伸到组、回收站点设置到村、中转设施覆盖到镇,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日前,罗江区妇联牵头开展了“六个好”(卫生搞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衣被叠好、家具摆好、农具放好)卫生家庭创建活动,通过现场观摩、设置“红黑榜”等引导群众爱清洁、讲卫生,动态评选、挂牌100个幸福院落和1000户星级卫生户。

      产业振兴

      让美丽转化为生产力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改变人居环境是罗江为发展民宿、乡村休闲游等新业态提供的优美环境支撑,罗江区以“黄金十条”为政策“杠杆”,以“五子模式”为助推器,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大力推进“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枣子自然就卖得好了。”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村民尹金华说,村里的民宿打造得干净整洁,有耍的有吃的,每到周末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我们积极推动农旅融合,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万佛村干部向小龙介绍道,从去年7月开始,万佛村将村民闲置的土坯房租来交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打造,采取“五子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发展民宿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1.13万元,占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的20%,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50万元。”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和到城镇购房不断增加,闲置农房日益增多,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如何盘活闲置农房,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罗江区委、区政府将其当作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去年以来,该区将盘活闲置农房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在白马关镇万佛村开展试点,采取“五子模式”实现村组、村民、平台公司、市民“四方共赢”,有效利用农村闲置旧农房来发展民宿农旅产业。

      “五子模式”,当地也称“五子登科”,即镇村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公司找路子、市民凑份子,最后的目标是“打伙挣票子”,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目前,“五子模式”方式正逐步在该区推广,已在白马关镇万佛村、鄢家镇星光村、金山镇大井村建立三个乡村民宿产业核心发展区,全区累计盘活闲置农房21000余平方米,发展民宿、酒店70家,200户农户不同程度参与了闲置农房盘活和民宿旅游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罗江路径”。

      而在星光村,数据显示,2018年,乡村旅游为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9585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20万元。“春节前,我们准备拿出15万元,为全村主路、院落道路安装200多盏太阳能路灯。”星光村党支部书记周华说。

      乡风文明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几年前,以星光村真实故事为原型、在星光村“蹲点”拍摄完成的8集电视剧《岭上花开》登上电视荧幕,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星光村柚田里的爱情故事,获得广泛关注。

      周华说,“尽管摄制组离开了,但乡亲们从电视剧里瞧见了自家的生活,电视剧又极大地提高了星光村、鄢家镇的知名度,大家都很高兴。”

      目前,罗江区正以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构建集“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体活动、乡风引领、法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9月28日,全国各地几十位诗人走进罗江采风,其中“乡村振兴示范点”一线首站便来到被四川省文旅厅命名为“农民诗歌之乡”的鄢家镇星光村。去年,罗江相关部门在星光村规划修建了一处书屋,打造成云峰诗社聚会、读书、论诗的场所。

      其实,在星光村基层治理中,文化为媒、以文化人的事例比比皆是。星光村党支部充分挖掘本地农民诗歌文化、柚子文化,牵头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12支,培养文艺骨干120余人。最近5年来,星光村连续举办“农民春晚”,文艺爱好者上台表演自创的文艺节目,还对本年度“星级文明户”等进行表彰奖励,让全村父老乡亲“同吃一桌饭、同看一台戏”……

      如今,行走在罗江的乡村田野,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宜居新村逐渐成形,乡村振兴的春风正扑面而来。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魅力西部
  • /

    四川德阳罗江:乡村振兴春风扑面

    2019-12-27 16:30:21


    白马关倒湾古镇  罗萱  摄


    星光村里民宿好风景  罗萱 摄

    本报记者 李晨赵 石文龙 李鹏飞

      12月3日,住建部公布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连片推进村和试点县名单。其中,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和白马关镇万佛村入选精选试点村。作为四川省唯一代表,试点县罗江区究竟如何创新举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美丽乡村展现新活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罗江区,探寻助力乡村振兴的“罗江路径”。

      生态宜居

      “全域旅游”实施乡村振兴

      “现在村里的环境好哦,垃圾都是统一收集,厕所也改了,村道全都整成水泥路,走起来方便,也干净整洁,跟城里差不多了。”这是罗江区金山镇大井村7组村民张珍碧眼里村子近两年来的巨大变化。

      大井村的这些改变,源于罗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罗江区各镇以“户户达标”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标准实施乡村振兴,强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彩钢棚整治“四大革命”,注重提升乡村“颜值”,让“清洁”成为罗江“第一印象”。

      大井村属于丘陵地区,地势高低不平,污水处理一直是困扰村里的一大难题,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该村创新开展了“厕污共治”的方式,采用化粪池+微动力小型净化槽的分散式处理设施,把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每天只需要0.7元电费。

      “以前我们最怕的就是污水倒灌,到处都是脏水,特别是夏天那味道难闻得很。现在就好了,直接排放,经过了处理也不污染环境。”村民孙世金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道。

      截至目前,罗江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建2.6万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5%,新(改)建成乡村公厕158座、标准化旅游公厕7座;已建成单户三格式化粪池2.5万户、微动力小型净化槽分散式处理设施500余座、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83座,实现农村“厕污治理”全覆盖,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95个,占比达到87.16%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得到全面治理。

      “出门五步走,进门六个好”,是罗江区推进垃圾革命的法宝,通过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五步走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环卫设施覆盖到户、保洁队伍延伸到组、回收站点设置到村、中转设施覆盖到镇,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日前,罗江区妇联牵头开展了“六个好”(卫生搞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衣被叠好、家具摆好、农具放好)卫生家庭创建活动,通过现场观摩、设置“红黑榜”等引导群众爱清洁、讲卫生,动态评选、挂牌100个幸福院落和1000户星级卫生户。

      产业振兴

      让美丽转化为生产力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改变人居环境是罗江为发展民宿、乡村休闲游等新业态提供的优美环境支撑,罗江区以“黄金十条”为政策“杠杆”,以“五子模式”为助推器,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大力推进“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枣子自然就卖得好了。”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村民尹金华说,村里的民宿打造得干净整洁,有耍的有吃的,每到周末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我们积极推动农旅融合,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万佛村干部向小龙介绍道,从去年7月开始,万佛村将村民闲置的土坯房租来交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打造,采取“五子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发展民宿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1.13万元,占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的20%,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50万元。”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和到城镇购房不断增加,闲置农房日益增多,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如何盘活闲置农房,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罗江区委、区政府将其当作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去年以来,该区将盘活闲置农房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在白马关镇万佛村开展试点,采取“五子模式”实现村组、村民、平台公司、市民“四方共赢”,有效利用农村闲置旧农房来发展民宿农旅产业。

      “五子模式”,当地也称“五子登科”,即镇村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公司找路子、市民凑份子,最后的目标是“打伙挣票子”,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目前,“五子模式”方式正逐步在该区推广,已在白马关镇万佛村、鄢家镇星光村、金山镇大井村建立三个乡村民宿产业核心发展区,全区累计盘活闲置农房21000余平方米,发展民宿、酒店70家,200户农户不同程度参与了闲置农房盘活和民宿旅游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罗江路径”。

      而在星光村,数据显示,2018年,乡村旅游为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9585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20万元。“春节前,我们准备拿出15万元,为全村主路、院落道路安装200多盏太阳能路灯。”星光村党支部书记周华说。

      乡风文明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几年前,以星光村真实故事为原型、在星光村“蹲点”拍摄完成的8集电视剧《岭上花开》登上电视荧幕,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星光村柚田里的爱情故事,获得广泛关注。

      周华说,“尽管摄制组离开了,但乡亲们从电视剧里瞧见了自家的生活,电视剧又极大地提高了星光村、鄢家镇的知名度,大家都很高兴。”

      目前,罗江区正以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构建集“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体活动、乡风引领、法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9月28日,全国各地几十位诗人走进罗江采风,其中“乡村振兴示范点”一线首站便来到被四川省文旅厅命名为“农民诗歌之乡”的鄢家镇星光村。去年,罗江相关部门在星光村规划修建了一处书屋,打造成云峰诗社聚会、读书、论诗的场所。

      其实,在星光村基层治理中,文化为媒、以文化人的事例比比皆是。星光村党支部充分挖掘本地农民诗歌文化、柚子文化,牵头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12支,培养文艺骨干120余人。最近5年来,星光村连续举办“农民春晚”,文艺爱好者上台表演自创的文艺节目,还对本年度“星级文明户”等进行表彰奖励,让全村父老乡亲“同吃一桌饭、同看一台戏”……

      如今,行走在罗江的乡村田野,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宜居新村逐渐成形,乡村振兴的春风正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