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益保护“德邻模式” 同守美丽眉山之约
2023-10-20 10:01:49 来源:西部经济网
“又可以在洪雅瓦屋山看到黑颈鹤了……” 近日,在洪雅县“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志愿者徐军指着图片上漫天飞翔的黑颈鹤告诉记者。 洪雅是眉山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的成立是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力眉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法治力量护航“山水眉山”。 据悉,自“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成立以来,最大力度汇聚公益力量,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打造生态修复基地、协助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等开展公益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视频搭建平台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错了,我的行为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影响了生态平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损失,希望大家以我为戒,不要伤害野生动物。”这是出现在洪雅县保护野生动物普法宣教片中的一幕。 “看了这个宣教片之后,我感触颇深,作为“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一份子,应当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该工作室志愿者说道。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益保护的“桥头堡”,到底应该如何去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呢?在与洪雅县检察院、新联会等爱心组织多番交流后,该工作室以宣教片为契机,在拍摄野生动物保护短视频身上打起了主意,以此来呼吁大众保护野生动物,呵护其栖息家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夯实基础。 据了解,“德邻”工作室牵头拍摄《鸟儿多可爱,请您别伤害》《保护生命共同体构筑候鸟好家园》野生动物保护短视频两部,广泛宣传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浓厚氛围。该两部短视频在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中,尤其是在农民群体中,意义深远且反响强烈。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身边的亲朋好友不伤害、不捕杀、不食用野生动物,都去争做保护野生动物的文明使者!”洪雅县致远中学初二学生余某某在看完短视频后激动地说。
创新工作举措打造生态修复基地 “我今后一定将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并引导身边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保护。”补植复绿结束后,郝某表示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表示愿意为保护林地贡献一份力量。 树木林立,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清香,两年前栽种下小树苗,如今大部分都已成活,为洪雅披上了新的绿衣。 “红腹锦鸡、白鹇、中华秋沙鸭……都是我们这里的‘常客’,自我们建立玉屏山补植护绿基地以来,来栖息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该基地占地总面积240余亩,建成后不仅能充分发挥生态司法保护功能,还集警示、教育、引导、宣传、预防于一体,实现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补植复绿基地对于有效落实生态治理责任,助力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玉屏山补植护绿基地只是“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创新工作举措,打造生态修复基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工作室配合检察机关在青衣江建立全市首个增殖放流基地,联合法院及渔政等部门监督案件当事人进行鱼苗人工投放,实现法律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在青衣江河心岛建成全省首个候鸟补食保护基地1000亩,通过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刑事案件当事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将判罚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赔偿金用于基地食料购买,督促案件当事人在基地内进行食料投放、日常巡逻等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劳动。
汇聚公益力量助力环境公益诉讼 “你好,参加完被动进行食料补给公益劳动后,我想以志愿者身份主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事人周某说道。 谈起为什么要加入“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周某表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保公益事业成果的受益者,美丽环境需要社会成员共同维护。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普通人,但每个人就是一份力量,汇聚到一起那将产生无穷大的作用。 如今,看着洪雅的天日益湛蓝、水越发清亮,空气更加清新、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该工作室的志愿者们打心底里高兴,他们纷纷表示,未来继续前行,号召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工作室的队伍,守护绿水青山,共创一个蓝天、碧水、洁净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该工作室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公益诉讼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增强检察机关调查取证能力,还树牢检察监督的刚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志愿者以点至面、以此及彼、以小扩大的作用,带动更多群众义务参与基地工作,提升基地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形成良好的野生动物保护氛围;拓展检察监督外延,让更多的群众自发参与到公益保护工作中,多角度监督公益诉讼案件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特别是对行政执法单位的履职情况、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确保监督工作不留死角;与“两法衔接”线上平台协调互动,最大限度释放线下渠道效应,着力破解案件线索来源难题,形成志愿者提供线索、工作室汇总线索、检察机关筛选线索的良性线索移送机制。 截至目前,该工作室汇总移送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余条,经检察机关筛选立案3件,营造了公益保护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据悉,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正着手逐步建立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至少建有一支服务常态、运行规范、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建有一支常态化服务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重要转变,逐步形成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彭静雅 李田)
探索公益保护“德邻模式” 同守美丽眉山之约
2023-10-20 10:01:49 来源:西部经济网
“又可以在洪雅瓦屋山看到黑颈鹤了……” 近日,在洪雅县“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志愿者徐军指着图片上漫天飞翔的黑颈鹤告诉记者。 洪雅是眉山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的成立是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力眉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法治力量护航“山水眉山”。 据悉,自“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成立以来,最大力度汇聚公益力量,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打造生态修复基地、协助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等开展公益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视频搭建平台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错了,我的行为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影响了生态平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损失,希望大家以我为戒,不要伤害野生动物。”这是出现在洪雅县保护野生动物普法宣教片中的一幕。 “看了这个宣教片之后,我感触颇深,作为“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一份子,应当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该工作室志愿者说道。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益保护的“桥头堡”,到底应该如何去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呢?在与洪雅县检察院、新联会等爱心组织多番交流后,该工作室以宣教片为契机,在拍摄野生动物保护短视频身上打起了主意,以此来呼吁大众保护野生动物,呵护其栖息家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夯实基础。 据了解,“德邻”工作室牵头拍摄《鸟儿多可爱,请您别伤害》《保护生命共同体构筑候鸟好家园》野生动物保护短视频两部,广泛宣传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浓厚氛围。该两部短视频在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中,尤其是在农民群体中,意义深远且反响强烈。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身边的亲朋好友不伤害、不捕杀、不食用野生动物,都去争做保护野生动物的文明使者!”洪雅县致远中学初二学生余某某在看完短视频后激动地说。
创新工作举措打造生态修复基地 “我今后一定将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并引导身边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保护。”补植复绿结束后,郝某表示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表示愿意为保护林地贡献一份力量。 树木林立,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清香,两年前栽种下小树苗,如今大部分都已成活,为洪雅披上了新的绿衣。 “红腹锦鸡、白鹇、中华秋沙鸭……都是我们这里的‘常客’,自我们建立玉屏山补植护绿基地以来,来栖息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该基地占地总面积240余亩,建成后不仅能充分发挥生态司法保护功能,还集警示、教育、引导、宣传、预防于一体,实现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补植复绿基地对于有效落实生态治理责任,助力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玉屏山补植护绿基地只是“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创新工作举措,打造生态修复基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工作室配合检察机关在青衣江建立全市首个增殖放流基地,联合法院及渔政等部门监督案件当事人进行鱼苗人工投放,实现法律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在青衣江河心岛建成全省首个候鸟补食保护基地1000亩,通过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刑事案件当事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将判罚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赔偿金用于基地食料购买,督促案件当事人在基地内进行食料投放、日常巡逻等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劳动。
汇聚公益力量助力环境公益诉讼 “你好,参加完被动进行食料补给公益劳动后,我想以志愿者身份主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事人周某说道。 谈起为什么要加入“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周某表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保公益事业成果的受益者,美丽环境需要社会成员共同维护。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普通人,但每个人就是一份力量,汇聚到一起那将产生无穷大的作用。 如今,看着洪雅的天日益湛蓝、水越发清亮,空气更加清新、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该工作室的志愿者们打心底里高兴,他们纷纷表示,未来继续前行,号召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工作室的队伍,守护绿水青山,共创一个蓝天、碧水、洁净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该工作室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公益诉讼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增强检察机关调查取证能力,还树牢检察监督的刚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志愿者以点至面、以此及彼、以小扩大的作用,带动更多群众义务参与基地工作,提升基地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形成良好的野生动物保护氛围;拓展检察监督外延,让更多的群众自发参与到公益保护工作中,多角度监督公益诉讼案件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特别是对行政执法单位的履职情况、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确保监督工作不留死角;与“两法衔接”线上平台协调互动,最大限度释放线下渠道效应,着力破解案件线索来源难题,形成志愿者提供线索、工作室汇总线索、检察机关筛选线索的良性线索移送机制。 截至目前,该工作室汇总移送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余条,经检察机关筛选立案3件,营造了公益保护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据悉,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正着手逐步建立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至少建有一支服务常态、运行规范、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建有一支常态化服务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重要转变,逐步形成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彭静雅 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