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让新理念飞进甘洛寻常百姓家:绵竹“智力扶贫”助力甘洛“拔穷根”

    2020-11-11 10:21:20

    李露平 本报记者 胡斌

      好听的歌儿唱起来,欢乐的达体舞跳起来……夜幕降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新市坝镇乃托村的村民纷纷向村上的文化院坝汇聚。村民小琳莫和同伴们一边歌唱脱贫攻坚为他们带来的幸福新生活,一边说, “现在通过勤劳双手发展产业,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更有精气神了!”

      智力扶贫,让扶贫更高效。自2016年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绵竹一直坚持“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志智双扶”的对口帮扶理念,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让新理念飞入甘洛寻常百姓家。

      补齐“精神贫困”短板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深秋的甘洛,暖阳斜照,云雾萦绕。走进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彝族文化风情为主题的一组组绵竹年画格外醒目。“这些年画颜色鲜艳,十分好看,时刻提醒我们要爱国爱家,和谐相处,勤劳致富。”站在自家的房屋前,村民阿木拉合指着一幅“富强”的绵竹年画如是说。

      绵竹年画上墙,致力于思想的滋养、感召与引领,补齐“精神贫困”这块短板。自2018年起,绵竹投入专项资金在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里克乡乃托村、阿嘎乡格古村、则拉乡新基姑村等地实施了绵竹年画上墙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彝族文化风情为主题,助力当地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感恩奋进,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生产。

      脱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行动也要紧紧跟上。绵竹对口帮扶前线指挥部通过组织开展农民夜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技术培训,“上夜校、学技术、学本事”逐渐成为当地的一个“时尚”。

      在甘洛县新茶乡普卡洛村,农技人员结合当地种养实际,为村民详细讲解了生猪饲养、茶叶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村民阿呷曲哈木是农民夜校绵竹班的“忠实粉丝”,他告诉记者,通过参加夜校学习,能学习到实用的种植技术,解决发展茶叶种植不懂技术的难题,大家的生活观念、卫生习惯、勤劳奋进等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农民“点菜”出题,夜校接单“下厨”。农民夜校绵竹班由绵竹帮扶干部和农技专家组成“教师团队”,通过采取“固定课堂+流动课堂”“送教下乡+送学上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为彝区群众提供了一个学知识、学技术的好场所,为帮扶村群众移风易俗,学习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开展禁毒防艾、就业技能等方面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农民夜校34期。

      “扶志”与“扶智”并举

      打造人才“强磁场”

      10月21日,在绵竹什地镇挂职镇长助理的甘洛县政府办副主任赵元强跟随镇长马勇来到红社村,参加了一场“清廉板凳会”。“清廉板凳会”在村民肖茂金家的院子里举行,大家坐在小板凳上,商讨村上的事务,面对村干部直接提出问题。

      “‘清廉板凳会’形式十分新颖,在甘洛确实少见。”赵元强说,在甘洛,基层治理通常会邀请通晓彝族习惯的“德古”来参与协调,使习俗和国家法律之间衔接起来。因此,“德古”在彝区的基层治理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绵竹什地镇红社村这样的清廉板凳会则是通过“民事、民议、民决”的方式,现场反馈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共同议定村组事务,民主评议村组干部……这种形式不限、内容不限、人员不限、地点不限,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开的模式让他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中有了更多的启示。

      今年6月,赵元强和其他9名甘洛县的党政干部在绵甘两地组织部门的协调安排下来到绵竹顶岗锻炼,分别挂职在绵竹的部分部门、镇(街道)开展工作。在绵竹顶岗锻炼期间,他们与当地干部一起,参与各项业务工作,通过观摩学习、项目实践等方式,零距离学习绵竹如何开展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发展软实力的关键。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绵竹紧盯人才这一影响甘洛县脱贫攻坚进程的最大短板,坚持“扶志”与“扶智”并举,聚焦刚性缺口选派队伍、聚焦项目缺口动态支援、聚焦长远需要培育人才,先后接收30名甘洛干部到绵竹挂职、跟岗、接受培训,累计开展各类专业培训20次,受训干部人才2000余人次,受训专业技术人才600余人次,受训群众超过3500余人次。此外,绵竹还累计选派党政、教育、医疗、农业等各类援彝干部人才共302人(其中,挂职副书记12人,驻村综合帮扶工作队77人),常驻甘洛53个部门、26个乡镇、66个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为甘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留下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让新理念飞进甘洛寻常百姓家:绵竹“智力扶贫”助力甘洛“拔穷根”

    2020-11-11 10:21:20

    李露平 本报记者 胡斌

      好听的歌儿唱起来,欢乐的达体舞跳起来……夜幕降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新市坝镇乃托村的村民纷纷向村上的文化院坝汇聚。村民小琳莫和同伴们一边歌唱脱贫攻坚为他们带来的幸福新生活,一边说, “现在通过勤劳双手发展产业,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更有精气神了!”

      智力扶贫,让扶贫更高效。自2016年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绵竹一直坚持“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志智双扶”的对口帮扶理念,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让新理念飞入甘洛寻常百姓家。

      补齐“精神贫困”短板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深秋的甘洛,暖阳斜照,云雾萦绕。走进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彝族文化风情为主题的一组组绵竹年画格外醒目。“这些年画颜色鲜艳,十分好看,时刻提醒我们要爱国爱家,和谐相处,勤劳致富。”站在自家的房屋前,村民阿木拉合指着一幅“富强”的绵竹年画如是说。

      绵竹年画上墙,致力于思想的滋养、感召与引领,补齐“精神贫困”这块短板。自2018年起,绵竹投入专项资金在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里克乡乃托村、阿嘎乡格古村、则拉乡新基姑村等地实施了绵竹年画上墙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彝族文化风情为主题,助力当地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感恩奋进,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生产。

      脱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行动也要紧紧跟上。绵竹对口帮扶前线指挥部通过组织开展农民夜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技术培训,“上夜校、学技术、学本事”逐渐成为当地的一个“时尚”。

      在甘洛县新茶乡普卡洛村,农技人员结合当地种养实际,为村民详细讲解了生猪饲养、茶叶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村民阿呷曲哈木是农民夜校绵竹班的“忠实粉丝”,他告诉记者,通过参加夜校学习,能学习到实用的种植技术,解决发展茶叶种植不懂技术的难题,大家的生活观念、卫生习惯、勤劳奋进等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农民“点菜”出题,夜校接单“下厨”。农民夜校绵竹班由绵竹帮扶干部和农技专家组成“教师团队”,通过采取“固定课堂+流动课堂”“送教下乡+送学上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为彝区群众提供了一个学知识、学技术的好场所,为帮扶村群众移风易俗,学习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开展禁毒防艾、就业技能等方面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农民夜校34期。

      “扶志”与“扶智”并举

      打造人才“强磁场”

      10月21日,在绵竹什地镇挂职镇长助理的甘洛县政府办副主任赵元强跟随镇长马勇来到红社村,参加了一场“清廉板凳会”。“清廉板凳会”在村民肖茂金家的院子里举行,大家坐在小板凳上,商讨村上的事务,面对村干部直接提出问题。

      “‘清廉板凳会’形式十分新颖,在甘洛确实少见。”赵元强说,在甘洛,基层治理通常会邀请通晓彝族习惯的“德古”来参与协调,使习俗和国家法律之间衔接起来。因此,“德古”在彝区的基层治理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绵竹什地镇红社村这样的清廉板凳会则是通过“民事、民议、民决”的方式,现场反馈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共同议定村组事务,民主评议村组干部……这种形式不限、内容不限、人员不限、地点不限,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开的模式让他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中有了更多的启示。

      今年6月,赵元强和其他9名甘洛县的党政干部在绵甘两地组织部门的协调安排下来到绵竹顶岗锻炼,分别挂职在绵竹的部分部门、镇(街道)开展工作。在绵竹顶岗锻炼期间,他们与当地干部一起,参与各项业务工作,通过观摩学习、项目实践等方式,零距离学习绵竹如何开展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发展软实力的关键。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绵竹紧盯人才这一影响甘洛县脱贫攻坚进程的最大短板,坚持“扶志”与“扶智”并举,聚焦刚性缺口选派队伍、聚焦项目缺口动态支援、聚焦长远需要培育人才,先后接收30名甘洛干部到绵竹挂职、跟岗、接受培训,累计开展各类专业培训20次,受训干部人才2000余人次,受训专业技术人才600余人次,受训群众超过3500余人次。此外,绵竹还累计选派党政、教育、医疗、农业等各类援彝干部人才共302人(其中,挂职副书记12人,驻村综合帮扶工作队77人),常驻甘洛53个部门、26个乡镇、66个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为甘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留下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