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绿色崛起写春秋——初冬时节访余村

    2020-12-02 10:51:35


    特约记者 楚江旭 本报记者 李晨赵 文/图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正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目光。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这里,只见竹海绵延,群山遍染,暖阳高照。三面青山环绕,村落散落坝上,村民和游人三五成行,交织其中,天、地、山、水、竹、树、人、物、花、草……入眼皆是美景。澄澈的余村溪穿村而过,成为这座全国闻名的村庄最动人的曼妙风景之一,平添许多灵秀。

      漫步入村通道,两旁的布景让人留恋,左侧是“和谐号”动车模型的长廊屋,条石铺就的步行道蔓延向余村深处,路的不远处有茅草搭就的景观路亭,让人不禁遐思万千,可否偶遇村居老叟童子?步过余村村口,远远望见一块巨大的石碑傲然矗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清晰可见,15年来,这十个大字镌刻在安吉老百姓的心中,更深深印刻在余村老百姓心头,并向全国、全世界传递,“两山”理念成为世人皆知和认同的至理。

      余村的文化礼堂外广场上,空气负氧离子探测器显示,负氧离子4.8万个,清新怡人的空气扑面而来。道路两旁,一座座农家洋房错落有致,天蓝、云白、树红、花艳、人乐,给余村又增添了几分柔美和恬静。


      想当年

      漫天灰尘 山林失色

      看到余村今天的美景,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过去的余村曾岩石裸露、尘土漫天、山林失色。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浙江的20个贫困县名单中,安吉赫然在列。改革开放初期,“万元户”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致富成为时人涌动在血液里的激情所在,安吉人也不甘落后。囿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穷怕了的安吉人憋着劲儿“摘帽”,走上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兴县之路。余村也不例外,炸山开矿,卖矿石、造水泥。村民的钱袋子是鼓起来了,从“贫困村”到年集体收入300多万的“富裕村”,账面好看了。但粗放发展与环境污染是孪生兄弟,就在钱袋子鼓起来后,余村的“村面子”(环境)却脏起来了,开矿、造水泥带来的漫天尘土遮天蔽日,不仅给余村增添了新困扰,还带来了得不偿失的危害。许多上了年龄的村民记忆犹新:以前开矿造水泥时,在村子里晒个被子,要拍好几分钟才能掸掉灰尘。

      漫天灰尘,山林失色;溪水泛沫,让人难睹;环境脏乱,危害当地……伴随粗放式发展带来的危害,余村得病的人不少,惜命的村人不得不重新考量:凭借炸山开矿、卖矿石、造水泥的这条致富路走得远吗?一次爆炸造成的村民伤亡事故,倒逼大家重新思考和选择新的发展路径。

      牺牲环境、粗放发展虽然换取了暂时的经济收入,但付出的代价也巨大惨痛……痛定思痛的余村人,毅然选择放弃了之前的粗放式发展路径,于2002年逐步关停矿山,2004年底全面停工停产……

      停采停产之后,余村的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双双大跌,大量村民失业赋闲,余村绿色发展的路子究竟何去何从?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立足生态发展被讥讽为一个小穷山沟不该有的奢侈品。发展转轨和生产转型带来的冲击让余村人面临巨大的失落,彷徨、质疑、反对……构成了当时安吉人的社会心理。变革的不确定性因素让曾经饱受穷困之扰的余村人又一次走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

      破困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余村之惑、安吉之问、浙江之困、中国之难,浮现着当年的变革之艰。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对村里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见证人潘文革说:“他告诫我们,‘不要迷恋过去的发展模式,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文中说:“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两山”理念的一锤定音和历史性出场,不仅在余村以及安吉起到了止争破立的作用,更开启了浙江的发展新实践。

      余村制定了一个最经济、最生态的矿山修复方案。2007年起,先后对停采废弃的冷水洞、罗子坞、巍山等三个矿山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开发利用,总面积达87158平方米。一方面,对主要边坡进行浮石清理,针对坡底、坡顶和平台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等情况因地绿化。另一方面,对宕底、废渣堆、加工场等区域,通过覆土、削高填低等方式进行土地平整复垦,并种上了景光类植物。先后花费治理费用百余万元,整治后的矿山,整治出的66亩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石头变美景、荒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

      尝到了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的甜头,余村抓紧时机、乘势而为。2013年起,余村对村庄内部进行生态修复,48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实施污水分流纳管。2017年,安吉县封存保留了冷水洞矿山遗址,并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最大原则,以砾石铺满地面,铺装景观小品,建设了矿山遗址公园,记录历史,警示后人。这也体现了安吉县“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景则景”的废弃矿山治理原则。

      看今朝

      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现在的余村,沿着串联起溶洞矿坑、连绵竹海、银杏古树的森林绿道,可骑车,可登山,可游步。登高观竹,心旷神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优美的余村环境,特别是“两山”理念的践行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宾朋,观光旅游、学习考察、体验感悟,余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余村人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两山”理念发源地真正转化呢?依托群山环抱、茂林修竹,余村又开始大刀阔斧。第一步稳固“底盘”,做好规划统筹。从土地空间、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规划,发展规划涵盖余村旅游集散中心、余村大道工程等。第二步打响“品牌”。深化余村发展内涵,发展乡愁产业和品牌农业。生态余村与人居山河、水上横路、红色马吉、影视银坑抱团发展,“宜学宜居宜旅”的“两山”生态游大格局初见雏形。2019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近2.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98元,村级持有集体资产2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521万元。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了安吉余村,肯定了余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成绩,鼓励余村和安吉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眼下,新时代“两山”试验区建设正在余村如火如荼地开展,助力安吉县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县域样本。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绿色崛起写春秋——初冬时节访余村

    2020-12-02 10:51:35


    特约记者 楚江旭 本报记者 李晨赵 文/图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正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目光。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这里,只见竹海绵延,群山遍染,暖阳高照。三面青山环绕,村落散落坝上,村民和游人三五成行,交织其中,天、地、山、水、竹、树、人、物、花、草……入眼皆是美景。澄澈的余村溪穿村而过,成为这座全国闻名的村庄最动人的曼妙风景之一,平添许多灵秀。

      漫步入村通道,两旁的布景让人留恋,左侧是“和谐号”动车模型的长廊屋,条石铺就的步行道蔓延向余村深处,路的不远处有茅草搭就的景观路亭,让人不禁遐思万千,可否偶遇村居老叟童子?步过余村村口,远远望见一块巨大的石碑傲然矗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清晰可见,15年来,这十个大字镌刻在安吉老百姓的心中,更深深印刻在余村老百姓心头,并向全国、全世界传递,“两山”理念成为世人皆知和认同的至理。

      余村的文化礼堂外广场上,空气负氧离子探测器显示,负氧离子4.8万个,清新怡人的空气扑面而来。道路两旁,一座座农家洋房错落有致,天蓝、云白、树红、花艳、人乐,给余村又增添了几分柔美和恬静。


      想当年

      漫天灰尘 山林失色

      看到余村今天的美景,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过去的余村曾岩石裸露、尘土漫天、山林失色。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浙江的20个贫困县名单中,安吉赫然在列。改革开放初期,“万元户”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致富成为时人涌动在血液里的激情所在,安吉人也不甘落后。囿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穷怕了的安吉人憋着劲儿“摘帽”,走上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兴县之路。余村也不例外,炸山开矿,卖矿石、造水泥。村民的钱袋子是鼓起来了,从“贫困村”到年集体收入300多万的“富裕村”,账面好看了。但粗放发展与环境污染是孪生兄弟,就在钱袋子鼓起来后,余村的“村面子”(环境)却脏起来了,开矿、造水泥带来的漫天尘土遮天蔽日,不仅给余村增添了新困扰,还带来了得不偿失的危害。许多上了年龄的村民记忆犹新:以前开矿造水泥时,在村子里晒个被子,要拍好几分钟才能掸掉灰尘。

      漫天灰尘,山林失色;溪水泛沫,让人难睹;环境脏乱,危害当地……伴随粗放式发展带来的危害,余村得病的人不少,惜命的村人不得不重新考量:凭借炸山开矿、卖矿石、造水泥的这条致富路走得远吗?一次爆炸造成的村民伤亡事故,倒逼大家重新思考和选择新的发展路径。

      牺牲环境、粗放发展虽然换取了暂时的经济收入,但付出的代价也巨大惨痛……痛定思痛的余村人,毅然选择放弃了之前的粗放式发展路径,于2002年逐步关停矿山,2004年底全面停工停产……

      停采停产之后,余村的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双双大跌,大量村民失业赋闲,余村绿色发展的路子究竟何去何从?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立足生态发展被讥讽为一个小穷山沟不该有的奢侈品。发展转轨和生产转型带来的冲击让余村人面临巨大的失落,彷徨、质疑、反对……构成了当时安吉人的社会心理。变革的不确定性因素让曾经饱受穷困之扰的余村人又一次走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

      破困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余村之惑、安吉之问、浙江之困、中国之难,浮现着当年的变革之艰。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对村里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见证人潘文革说:“他告诫我们,‘不要迷恋过去的发展模式,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9天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文中说:“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两山”理念的一锤定音和历史性出场,不仅在余村以及安吉起到了止争破立的作用,更开启了浙江的发展新实践。

      余村制定了一个最经济、最生态的矿山修复方案。2007年起,先后对停采废弃的冷水洞、罗子坞、巍山等三个矿山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开发利用,总面积达87158平方米。一方面,对主要边坡进行浮石清理,针对坡底、坡顶和平台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等情况因地绿化。另一方面,对宕底、废渣堆、加工场等区域,通过覆土、削高填低等方式进行土地平整复垦,并种上了景光类植物。先后花费治理费用百余万元,整治后的矿山,整治出的66亩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石头变美景、荒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

      尝到了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的甜头,余村抓紧时机、乘势而为。2013年起,余村对村庄内部进行生态修复,48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实施污水分流纳管。2017年,安吉县封存保留了冷水洞矿山遗址,并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最大原则,以砾石铺满地面,铺装景观小品,建设了矿山遗址公园,记录历史,警示后人。这也体现了安吉县“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景则景”的废弃矿山治理原则。

      看今朝

      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现在的余村,沿着串联起溶洞矿坑、连绵竹海、银杏古树的森林绿道,可骑车,可登山,可游步。登高观竹,心旷神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优美的余村环境,特别是“两山”理念的践行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宾朋,观光旅游、学习考察、体验感悟,余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余村人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两山”理念发源地真正转化呢?依托群山环抱、茂林修竹,余村又开始大刀阔斧。第一步稳固“底盘”,做好规划统筹。从土地空间、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规划,发展规划涵盖余村旅游集散中心、余村大道工程等。第二步打响“品牌”。深化余村发展内涵,发展乡愁产业和品牌农业。生态余村与人居山河、水上横路、红色马吉、影视银坑抱团发展,“宜学宜居宜旅”的“两山”生态游大格局初见雏形。2019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近2.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98元,村级持有集体资产2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521万元。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了安吉余村,肯定了余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成绩,鼓励余村和安吉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眼下,新时代“两山”试验区建设正在余村如火如荼地开展,助力安吉县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县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