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0:11:44
成都市青白江区民政局 石红樱
“老有所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民生目标,也是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民生大事。我国的敬老院是为特困供养对象(以前称“五保”)提供养老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随着农村养老需求的增加,敬老院已经成为农村老龄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场所。为进一步发挥敬老院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兜底”功能,特作以下研究和思考。
青白江区农村敬老院基本情况
2017年,全区农村敬老院通过合理布局、有效整合,由8家整合撤并为6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规模化运作的格局。目前,全区6家敬老院总床位数1438张,可入住床位1186张,已入住578人,平均床位利用率49%。
“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财政资金约7700万元,完成2所敬老院迁建、4所敬老院床位和消防设施综合改造、2所敬老院适老化改造和1所敬老院护理型床位改造等项目,敬老院硬件设施得到提升,一改破旧、落后的形象。
农村敬老院营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9年末,青白江区户籍人口42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比22.42%,人口老龄化突出,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出明显,“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现象日益加剧。
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敬老院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一是敬老院作为民政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营运机制不够灵活,向社会开放程度不够;二是敬老院主动向社会宣传不够,加之大量社会老人仍以住敬老院为耻,导致敬老院入住率低;三是敬老院薪资待遇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无法满足部分老人的“医养结合”等中高端、个性化服务需求。
推动农村敬老院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探索多种敬老院管理方式。2008年,敬老院从由乡镇管理调整为由区统筹城乡敬老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统管,2014年,又实行中心敬老院管理制度。2019年,青白江区积极探索敬老院“委托管理”新模式,在确保“产权性质不变、主体功能不变、政府承担职责不变”的前提下,将2所公办敬老院交给具有资质的民办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营运管理。通过近两年的运行,初步显现“政府负担减轻、服务水平上升”的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创新“医养”融合发展,加强与青白江区医疗集团的合作,将剩余3所敬老院委托给医疗集团直接管理,发挥医疗资源在机构养老中的关键作用,提高入住服务对象生命预期值。
有序扩大敬老院服务对象范围。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拓宽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是敬老院发展的趋势。农村敬老院一方面继续无条件保障特困人员入住,另一方面积极调整社会寄养老人收住类型,满足有机构养老需求的中低收入及困难失能失智等刚需老年人入住。同时政府部门、敬老院要加强敬老院社会养老的宣传,引导农村老人转变观念,提升养老意识,改变群众心目中只有特困人员才入住敬老院的传统认识,让更多地群众充分了解当下敬老院的硬环境、软环境、服务内容与收入对象类型等,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敬老院,对敬老院养老有全新认识,提高老年群众入住敬老院的接受度。
全面提升敬老院服务质量。一是优化环境,夯实硬件基础。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入手,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规程,对敬老院设施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开展适老化改造,高标准、高质量、人性化升级完善敬老院设施设备,提升敬老院为老服务功能,积极为敬老院“公建民营”搭建良好基础平台。二是配齐人员,提高管护专业水平。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激励制度,给予奖励、上升的机会与专业发展空间,充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着眼提高养老机构人员工作技能和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农村敬老院管护人员培训基地,对农村敬老院的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机构管理、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岗位前培训、日常定期培训等。三是以医助养,提升康养服务能力。利用区内医疗机构资源(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等)深化医养结合,做好敬老院和医疗机构的规划衔接,鼓励敬老院与大型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升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之间的连续性,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的相互融合。
2020-12-18 10:11:44
成都市青白江区民政局 石红樱
“老有所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民生目标,也是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民生大事。我国的敬老院是为特困供养对象(以前称“五保”)提供养老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随着农村养老需求的增加,敬老院已经成为农村老龄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场所。为进一步发挥敬老院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兜底”功能,特作以下研究和思考。
青白江区农村敬老院基本情况
2017年,全区农村敬老院通过合理布局、有效整合,由8家整合撤并为6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规模化运作的格局。目前,全区6家敬老院总床位数1438张,可入住床位1186张,已入住578人,平均床位利用率49%。
“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财政资金约7700万元,完成2所敬老院迁建、4所敬老院床位和消防设施综合改造、2所敬老院适老化改造和1所敬老院护理型床位改造等项目,敬老院硬件设施得到提升,一改破旧、落后的形象。
农村敬老院营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9年末,青白江区户籍人口42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比22.42%,人口老龄化突出,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出明显,“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现象日益加剧。
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敬老院床位空置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一是敬老院作为民政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营运机制不够灵活,向社会开放程度不够;二是敬老院主动向社会宣传不够,加之大量社会老人仍以住敬老院为耻,导致敬老院入住率低;三是敬老院薪资待遇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无法满足部分老人的“医养结合”等中高端、个性化服务需求。
推动农村敬老院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探索多种敬老院管理方式。2008年,敬老院从由乡镇管理调整为由区统筹城乡敬老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统管,2014年,又实行中心敬老院管理制度。2019年,青白江区积极探索敬老院“委托管理”新模式,在确保“产权性质不变、主体功能不变、政府承担职责不变”的前提下,将2所公办敬老院交给具有资质的民办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营运管理。通过近两年的运行,初步显现“政府负担减轻、服务水平上升”的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创新“医养”融合发展,加强与青白江区医疗集团的合作,将剩余3所敬老院委托给医疗集团直接管理,发挥医疗资源在机构养老中的关键作用,提高入住服务对象生命预期值。
有序扩大敬老院服务对象范围。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拓宽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是敬老院发展的趋势。农村敬老院一方面继续无条件保障特困人员入住,另一方面积极调整社会寄养老人收住类型,满足有机构养老需求的中低收入及困难失能失智等刚需老年人入住。同时政府部门、敬老院要加强敬老院社会养老的宣传,引导农村老人转变观念,提升养老意识,改变群众心目中只有特困人员才入住敬老院的传统认识,让更多地群众充分了解当下敬老院的硬环境、软环境、服务内容与收入对象类型等,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敬老院,对敬老院养老有全新认识,提高老年群众入住敬老院的接受度。
全面提升敬老院服务质量。一是优化环境,夯实硬件基础。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入手,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规程,对敬老院设施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开展适老化改造,高标准、高质量、人性化升级完善敬老院设施设备,提升敬老院为老服务功能,积极为敬老院“公建民营”搭建良好基础平台。二是配齐人员,提高管护专业水平。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激励制度,给予奖励、上升的机会与专业发展空间,充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着眼提高养老机构人员工作技能和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农村敬老院管护人员培训基地,对农村敬老院的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机构管理、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岗位前培训、日常定期培训等。三是以医助养,提升康养服务能力。利用区内医疗机构资源(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等)深化医养结合,做好敬老院和医疗机构的规划衔接,鼓励敬老院与大型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升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之间的连续性,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