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09:57:02
本网讯(记者 马工枚)2011年4月25日13时5分汶川发生2.7级地震,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制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22秒向位于成都的试验者发出倒计时预警,成为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标志着中国地震预警网启用。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发出10周年之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于4月26日宣布,小米、华为、OPPO、vivo四大国产手机厂商都已接入地震预警功能,手机、电视地震预警已延伸至全国,打通了极难打通的面向数亿用户的秒级响应的手机、电视等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表示在实践和持续科技创新和治理体系创新的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了地震预警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主任、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在减灾所10年无误报的地震预警技术支撑下,四大国产手机厂商都在手机操作系统级接入地震预警功能,大幅拓宽了手机地震预警服务覆盖面,是面向全国全面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步,是我国灾害预警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王暾介绍,操作系统级接入地震预警,使手机用户无需安装地震预警APP即具有地震预警功能,解决了因“灾害是小概率事件”而导致民众平时难以专门下载灾害预警APP的问题,是对灾害预警行业痛点的创新突破。手机操作系统级接入,还可使得地震预警信息按最高优先级传递,最大限度降低通信延迟,给生命的预警多留一点时间。
2019年11月,小米集团与减灾所合作,实现全球首个操作系统级接入地震预警的手机及消费AIoT平台上线。一年半以来,OPPO、vivo、华为等知名国产手机厂商,以及TCL等知名科技企业也与减灾所合作,推动手机、电视终端全面接入地震预警功能。目前,手机、电视地震预警已延伸至全国31个省市区,并在4月16日唐山市滦州市4.3级地震等地震中展现出良好预警效果。
2008年汶川地震后,减灾所从汶川地震余震区起步,面向全国、全球,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3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2011年4月,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发出,2011年9月,中国地震预警网开始服务公众。2014年中国地震预警网延伸至全国31省市区,成为了中国地震预警网V1.0。10年来,“中国智造”地震预警技术已安全服务民众、学校、社区、化工、地铁、高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及国家重大工程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成功预警包括四川芦山7级地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四川长宁6级地震、河北唐山5.1级地震等57次破坏性地震。2013年以来,减灾所从地震预警向多灾种预警延伸,组建了全国首个多灾种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预警151次自然灾害。
持续科技创新的同时,减灾所还有效推动了我国灾害预警政策、法规的良好制定和治理体系的完善,积极参与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促进“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减少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2020年11月20日,中国地震局与减灾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中国地震预警网。同年12月30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闵宜仁与减灾所所长王暾共同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揭牌。该合作是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我国灾害预警领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里程碑事件。
从汶川余震区发出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到推动手机、电视地震预警的全覆盖,从单一灾种的成功预警延伸到多灾种预警,王暾博士表示,重大创新极为艰难,只能在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摸索、把握的基础上去不断坚持和突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警科技从无到强,在全球范围内从跟随到引领,是相关部门和中国科技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在地震预警领域的体现。
王暾表示,减灾所希望未来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我国多灾种预警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加速突破,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助力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服务我国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水平提升,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共同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篇章,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100周年。
2021-04-27 09:57:02
本网讯(记者 马工枚)2011年4月25日13时5分汶川发生2.7级地震,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制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22秒向位于成都的试验者发出倒计时预警,成为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标志着中国地震预警网启用。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发出10周年之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于4月26日宣布,小米、华为、OPPO、vivo四大国产手机厂商都已接入地震预警功能,手机、电视地震预警已延伸至全国,打通了极难打通的面向数亿用户的秒级响应的手机、电视等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表示在实践和持续科技创新和治理体系创新的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了地震预警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主任、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在减灾所10年无误报的地震预警技术支撑下,四大国产手机厂商都在手机操作系统级接入地震预警功能,大幅拓宽了手机地震预警服务覆盖面,是面向全国全面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步,是我国灾害预警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王暾介绍,操作系统级接入地震预警,使手机用户无需安装地震预警APP即具有地震预警功能,解决了因“灾害是小概率事件”而导致民众平时难以专门下载灾害预警APP的问题,是对灾害预警行业痛点的创新突破。手机操作系统级接入,还可使得地震预警信息按最高优先级传递,最大限度降低通信延迟,给生命的预警多留一点时间。
2019年11月,小米集团与减灾所合作,实现全球首个操作系统级接入地震预警的手机及消费AIoT平台上线。一年半以来,OPPO、vivo、华为等知名国产手机厂商,以及TCL等知名科技企业也与减灾所合作,推动手机、电视终端全面接入地震预警功能。目前,手机、电视地震预警已延伸至全国31个省市区,并在4月16日唐山市滦州市4.3级地震等地震中展现出良好预警效果。
2008年汶川地震后,减灾所从汶川地震余震区起步,面向全国、全球,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3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2011年4月,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发出,2011年9月,中国地震预警网开始服务公众。2014年中国地震预警网延伸至全国31省市区,成为了中国地震预警网V1.0。10年来,“中国智造”地震预警技术已安全服务民众、学校、社区、化工、地铁、高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及国家重大工程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成功预警包括四川芦山7级地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四川长宁6级地震、河北唐山5.1级地震等57次破坏性地震。2013年以来,减灾所从地震预警向多灾种预警延伸,组建了全国首个多灾种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预警151次自然灾害。
持续科技创新的同时,减灾所还有效推动了我国灾害预警政策、法规的良好制定和治理体系的完善,积极参与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促进“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减少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2020年11月20日,中国地震局与减灾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中国地震预警网。同年12月30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闵宜仁与减灾所所长王暾共同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揭牌。该合作是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我国灾害预警领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里程碑事件。
从汶川余震区发出中国首条地震预警信息,到推动手机、电视地震预警的全覆盖,从单一灾种的成功预警延伸到多灾种预警,王暾博士表示,重大创新极为艰难,只能在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摸索、把握的基础上去不断坚持和突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警科技从无到强,在全球范围内从跟随到引领,是相关部门和中国科技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在地震预警领域的体现。
王暾表示,减灾所希望未来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我国多灾种预警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加速突破,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助力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服务我国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水平提升,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共同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篇章,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