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效能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川省“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出台

    2021-12-21 14:53:56

      本报记者 胡斌

      ●《规划》共5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

      ●着眼于空间、形态、设施、人才、经济、融合多个维度,提出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为提升全省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效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川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近日联合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以发展和治理为主题的规划。

      《规划》共5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探索四川省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构建新时代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的行动纲领,是指导各地编制社区发展治理规划的重要依据。

      坚持“十六字”治理框架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盯住短板弱项、抓住关键环节,提出了“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16字社区治理框架。

      党建引领方面,通过建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党建引领工作格局,增强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领导。

      综合服务方面,通过9项城乡社区协助开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项目、15项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优化服务供给、健全运行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健全全生命周期社区治理服务。

      综治保障方面,通过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完善民生呼叫响应机制、构建社区应急防控体系,以平安社区“夯基”工程为着力点,实现保稳定、促和谐、创平安。

      科技赋能方面,通过加强民生社会领域科技创新,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强化社区治理科技支撑,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

      明确六项重点任务

      《规划》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视角同步规划社区空间布局和发展,着眼于空间、形态、设施、人才、经济、融合多个维度,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空间上,《规划》提出通过建立与城乡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良性互动新型城乡空间布局,分类指导、适时优化城乡社区建制规模,从空间上提升城乡社区人口承载能力。形态上,推进社区形态更新、生态换新、业态更新、文态塑新、心态调新,通过“五态”同步提升,将传统居住型社区建设成为高品质美丽宜居街区。设施上,结合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达标工程,加快补齐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短板,构建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全面覆盖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供给体系。

      人才方面,要强化专业社工人才支撑,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构建全周期职业化的社区人才体系,为社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经济方面,积极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社区基金、社区服务业等,培育直接面向居民的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激活社区造血功能,为持续优化社区治理提供物质支撑。

      《规划》特别提出了融合,要推动易地集中安置社区社会融入、促进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发展融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与全省城乡社区融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的“社区发展”部分对社区经济发展作出了专节规划,旨在引导各方面把握遵循社区治理工作的发展属性,改变“抓社区就是花钱”的旧观念,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或企业开展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场景,激活居民消费潜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规划》就社区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出了6项机制创新,即资金投入、权责对等、共建共享、资源整合、内生动力和人才培养,坚持软硬两手同时发力。“硬件”上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和“亲民化”改造,“软件”上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推动社区服务项目化,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做优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政策体系。这不仅加强了政策保障的力度,更有助于推动实行省级统筹、市县两级具体负责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更好地履行各级政府职责,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效能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川省“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出台

    2021-12-21 14:53:56

      本报记者 胡斌

      ●《规划》共5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

      ●着眼于空间、形态、设施、人才、经济、融合多个维度,提出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为提升全省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效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川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近日联合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以发展和治理为主题的规划。

      《规划》共5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探索四川省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构建新时代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的行动纲领,是指导各地编制社区发展治理规划的重要依据。

      坚持“十六字”治理框架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盯住短板弱项、抓住关键环节,提出了“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16字社区治理框架。

      党建引领方面,通过建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党建引领工作格局,增强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领导。

      综合服务方面,通过9项城乡社区协助开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项目、15项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优化服务供给、健全运行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健全全生命周期社区治理服务。

      综治保障方面,通过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完善民生呼叫响应机制、构建社区应急防控体系,以平安社区“夯基”工程为着力点,实现保稳定、促和谐、创平安。

      科技赋能方面,通过加强民生社会领域科技创新,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强化社区治理科技支撑,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

      明确六项重点任务

      《规划》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视角同步规划社区空间布局和发展,着眼于空间、形态、设施、人才、经济、融合多个维度,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空间上,《规划》提出通过建立与城乡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良性互动新型城乡空间布局,分类指导、适时优化城乡社区建制规模,从空间上提升城乡社区人口承载能力。形态上,推进社区形态更新、生态换新、业态更新、文态塑新、心态调新,通过“五态”同步提升,将传统居住型社区建设成为高品质美丽宜居街区。设施上,结合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达标工程,加快补齐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短板,构建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全面覆盖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供给体系。

      人才方面,要强化专业社工人才支撑,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构建全周期职业化的社区人才体系,为社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经济方面,积极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社区基金、社区服务业等,培育直接面向居民的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激活社区造血功能,为持续优化社区治理提供物质支撑。

      《规划》特别提出了融合,要推动易地集中安置社区社会融入、促进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发展融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与全省城乡社区融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的“社区发展”部分对社区经济发展作出了专节规划,旨在引导各方面把握遵循社区治理工作的发展属性,改变“抓社区就是花钱”的旧观念,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或企业开展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场景,激活居民消费潜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规划》就社区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出了6项机制创新,即资金投入、权责对等、共建共享、资源整合、内生动力和人才培养,坚持软硬两手同时发力。“硬件”上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和“亲民化”改造,“软件”上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推动社区服务项目化,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做优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政策体系。这不仅加强了政策保障的力度,更有助于推动实行省级统筹、市县两级具体负责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更好地履行各级政府职责,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