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新增改造老旧小区2555个,打造特色街区 100条…… 《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出炉

    2022-07-06 15:35:52

      本报讯(记者 胡斌)记者日前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末,成都将全面构建“现代化建设、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赋能、智慧化运行、全周期管理”的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包括10个领域目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形成“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质量稳步提升。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

      高质量住房供给体系较为完善。“十四五”期间新增供应商品住房100万套(间),其中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到 2025年末,保障性住房常住人口覆盖面达到100%。

      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实施。“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新增改造老旧小区2555个,打造特色街区 100条。

      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末,十五分钟公服圈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天府文化地标 130处、国家级博物馆23座,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 5个以上。

      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都市圈出行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末,实现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以上,铁路公交化达 560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占公交出行比重达65%。成德眉资各方向实现 2条以上轨道联系,构建成德眉资同城化1小时通勤圈。市县枢纽至少一线串联,构建市域30分钟交通圈。全市开工建设 60个以上TOD项目,陆肖站、行政学院站、三岔站等14个站点首批 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基本呈现。

      市政基础设施更加智慧高效。到2025年末,全市快速路里程达到约315公里, 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

      安全韧性体系基本构建。到2025年末,市域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累计建成 359公里地下综合管廊。

      建筑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到2025年末,全市建筑业总产值7800亿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达到 70%节能标准,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80%。

      城乡一体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房建设品质和居住功能不断提升。

      行业治理更加智慧精细。城市治理体系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智慧物业系统全面建成。城市体检指标标准体系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城市体检颗粒度进一步延伸至街道、社区。

      在“构建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镇化质量”任务方面,《规划》明确,要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强化极核引领;做优做强城市新区,强化动力承载;做优做强郊区新城,强化节点支撑。

      在“持续提升住房供给品质,稳步推动住有宜居”任务方面,《规划》则提出,要提升住房保障质量水平。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租赁补贴和人才公寓多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

      《规划》提出将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十四五”期间,通过新建、改建、配建、改造等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优化人才公寓的规划布局,采取商品住房配建为主、集中新建为辅的建设模式,增加人才公寓供应点位和灵活供应时序,满足人才多元化住房需求,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同时,推动住房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降低住宅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推广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推进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试点。推进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建设,建立通用、协同的软硬件体系标准。

      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风貌提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任务方面,《规划》提出,全面实施片区有机更新行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整体推进老城区173个老旧片区成片更新。将补齐老旧片区配套设施。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完善老城绿道系统,强化居住与就业两端的轨道站点覆盖率。

      提升街区风貌和环境品质。每年实施城市既有建筑风貌提升不少于13个片区,每年打造特色街区不少于20条。加快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实施锦江公园和一环路子街巷整治提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统筹“金角银边”城市空间更新利用,累计打造1000处融合体育、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的“金角银边”示范点位。此外,《规划》还提出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对街巷肌理、重要建筑、原生树木、记忆节点等应保尽保,以原真形象留住城市记忆。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新增改造老旧小区2555个,打造特色街区 100条…… 《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出炉

    2022-07-06 15:35:52

      本报讯(记者 胡斌)记者日前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末,成都将全面构建“现代化建设、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赋能、智慧化运行、全周期管理”的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包括10个领域目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形成“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质量稳步提升。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

      高质量住房供给体系较为完善。“十四五”期间新增供应商品住房100万套(间),其中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到 2025年末,保障性住房常住人口覆盖面达到100%。

      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实施。“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新增改造老旧小区2555个,打造特色街区 100条。

      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末,十五分钟公服圈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天府文化地标 130处、国家级博物馆23座,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 5个以上。

      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都市圈出行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末,实现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以上,铁路公交化达 560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占公交出行比重达65%。成德眉资各方向实现 2条以上轨道联系,构建成德眉资同城化1小时通勤圈。市县枢纽至少一线串联,构建市域30分钟交通圈。全市开工建设 60个以上TOD项目,陆肖站、行政学院站、三岔站等14个站点首批 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基本呈现。

      市政基础设施更加智慧高效。到2025年末,全市快速路里程达到约315公里, 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

      安全韧性体系基本构建。到2025年末,市域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累计建成 359公里地下综合管廊。

      建筑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到2025年末,全市建筑业总产值7800亿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达到 70%节能标准,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80%。

      城乡一体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房建设品质和居住功能不断提升。

      行业治理更加智慧精细。城市治理体系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智慧物业系统全面建成。城市体检指标标准体系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城市体检颗粒度进一步延伸至街道、社区。

      在“构建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镇化质量”任务方面,《规划》明确,要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强化极核引领;做优做强城市新区,强化动力承载;做优做强郊区新城,强化节点支撑。

      在“持续提升住房供给品质,稳步推动住有宜居”任务方面,《规划》则提出,要提升住房保障质量水平。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租赁补贴和人才公寓多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

      《规划》提出将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十四五”期间,通过新建、改建、配建、改造等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优化人才公寓的规划布局,采取商品住房配建为主、集中新建为辅的建设模式,增加人才公寓供应点位和灵活供应时序,满足人才多元化住房需求,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同时,推动住房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降低住宅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推广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推进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试点。推进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建设,建立通用、协同的软硬件体系标准。

      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风貌提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任务方面,《规划》提出,全面实施片区有机更新行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整体推进老城区173个老旧片区成片更新。将补齐老旧片区配套设施。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完善老城绿道系统,强化居住与就业两端的轨道站点覆盖率。

      提升街区风貌和环境品质。每年实施城市既有建筑风貌提升不少于13个片区,每年打造特色街区不少于20条。加快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实施锦江公园和一环路子街巷整治提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统筹“金角银边”城市空间更新利用,累计打造1000处融合体育、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的“金角银边”示范点位。此外,《规划》还提出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对街巷肌理、重要建筑、原生树木、记忆节点等应保尽保,以原真形象留住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