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22:18:05
本网讯(记者 李艳)9月5日12点52分,正是成都抗疫战场上最“吃紧”的时候,在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多方力量汇入震区。除了“飞夺泸定桥”式的英勇救援;争分夺秒不眠不休的道路抢修;还有一份保障力量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就是震后四川医疗卫生“铁娘子军”在行动。
据悉,截至9月8日8时, 本次地震灾害累计收治伤员270余人(其中危重伤4人、重伤62人);目前灾区现场参与救援的国家、省级医疗救援队10支,医务人员174人;国家、省级卫生防疫队5支,人员24人;省级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队伍2支,6人。
医学救援队的“管家婆”
地震来临时,四川省骨科医院手腕科护士长蒋晴正在休息。“我当时在15楼,感觉楼晃得很厉害,于是我马上就给领导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紧急集合。”凭借自身经验,蒋晴在地震还未结束时,就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这不是蒋晴第一次出发,早在今年6月1日芦山地震的时候,她就随队前往芦山县协助当地医院救治伤员。
“路再烂也要去”
9月5日下午4点,蒋晴和其他9位队员到达了泸定县,协助泸定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后经省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组统一部署,蒋晴和其他5位队员前往震中——磨西镇。
路上全是山石,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在距磨西镇大约三四公里的地方,因山体滑坡道路完全阻断,六人小分队只能转道康定,连夜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雅家梗垭口经北路前往磨西镇。“当时已经很晚了,天都黑了,完全看不清路上的情况,可能刚刚走过的路是通的,过了一会儿这条路又不能走了”,说起当时的情形,蒋晴仍历历在目,“有些石头甚至和120救护车一样大,我们虽然都坐在车上,但还是把头盔都戴上了。就算前面的路再不好走,我们也要去”。
山体垮塌没有路?那就绕路走。路况不适合车辆通过?那就再绕。经过无数次的绕路、改路线后,他们终于在6号凌晨0点抵达位于磨西镇的省、州、县卫生应急联合指挥部。
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褪下满身疲惫,蒋晴及队员们就赶往海螺沟景区医院加入了救治工作。受地震影响,磨西镇停水、停电、通讯也中断了,同时该医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工作开展起来是难上加难。但蒋晴和队员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依旧积极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了解灾情、接收患者、救治患者、伤情较重的患者是否需要转院……凌晨4点,等忙完这一切,蒋晴才在帐篷里睡去,早上7点,她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当好一个“管家婆”
除了要完成本身的救治工作以外,蒋晴还身兼数职。作为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护士长,蒋晴不仅要配合队长保障队员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各种医疗及生活物资,还要组织护理人员协助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地震伤员分诊救治及转运、全体队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小队的联络工作以及队员的身心健康问题,“我就是一个‘管家婆’,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要管”。
医疗物资不够了?她来联络后方医院补充。消耗了多少物资?她来列清单。工作流程怎么规划梳理?她来协助安排。队员衣食住行怎么安排?她来想办法……
由于在震中,余震时常发生,“余震来的时候其实也还好,因为大家都是经历过的,但我们是在震中,所以心里要想更多。我们作为一个团队肯定是来的时候一起来,回去的时候要一起回去,在保障患者安全的情况下,也要保障我们队员的安全。”
虽然在震中,但让蒋晴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安置点的居民们,“安置点不仅有当地的居民还有游客,但我从他们的脸上并没有看到惊慌,大家都很放松,因为大家都相信国家相信党,我也相信国家相信党”。
疾控女战士为震后疫情防控注入坚实力量
自9月5日四川泸定地震发生以来,各地救援力量的涌入,也为泸定县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将抗震救援与疫情防控统筹兼顾,考验着每一个前去参与救援的疾控人。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所食品监测科科长张誉就是其中之一。9月5日下午15时,在前往泸定县的路上,张誉已在飞速地思考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一手抓灾情 一手抓抗疫
当天下午到达泸定县后,张誉与同事们马不停蹄地与当地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交流,现场查看震中前方传回来的资料,了解灾后疫情风险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灾区的生态环境、水源通常遭遇较大程度的破坏或污染,这就为微生物的滋生、蔓延提供了舒适的“温床”,加之灾后遭受心理创伤,综合作用下,人的免疫能力相对比较差,容易罹患疾病。
“如果是做单纯的地震的灾后应急防疫工作,其实经过这么多年,无论是心理准备还是技术准备,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张誉告诉记者,“但随着各方救援力量的到来,以及在四川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都无疑让灾情处置工作变得更为严峻”。
一手抓抗震防灾,一手阻断疫情传播,虽然挑战巨大,但张誉与同事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将担忧与压力转化为动力,力争两手“都要硬”。
经过一整晚的初步调查和研判,次日凌晨,张誉与同事们撰写了泸定县6.8级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初步评估报告。当前,全省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按照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组通知要求,省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组指导当地成立应对灾情疫情防控应急组。在深入了解了各项情况后,张誉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磨西镇地震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磨西镇震区伤员救治过程新冠防控技术指引》《磨西镇震区救灾人员新冠防控技术指引》的撰写。这无疑为接下来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冠疫情防控、传染病疫情症状监测与报告、饮用水应急监测、临时安置点卫生防病、病媒生物监测控制等方面,针对此次特殊的情况,张誉都做了有针对性的预案。
张誉表示,集中安置点供餐中可能出现的卫生隐患以及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将是自己着重关注的问题。
降低群众再患疾病的风险
“有的安置点核酸检测通道设置不合理,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造成了人员大量聚集,如果有疫情,那可能会引起很高的传播风险。”
“有的安置点集中供餐区存在菜板刀具生熟不分,切了生食稍微烫一下就切熟食的情况。所有菜必须彻底煮熟煮透,不能提供凉拌菜,生熟要分开。”
9月6日,张誉又前往磨西镇中心广场集中安置区域核酸检测点进行现场指导。针对发现的不合理的问题,张誉都予以了现场纠正。
走在震中的各个安置点,张誉除了思考着工作的改进,还时常被当地百姓的乐观积极所感染,“看供餐点的时候,他们一直很热情地让我们去他们那吃,虽然地震无情,很多老百姓回不了家,但大家还是在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开展自救”。
“自古大灾后面临大疫,作为疾控人参与救灾的职责就是保证大灾后无大疫。”张誉表示,防止灾后出现流行病传播、食源性水源性疾病发生,尽可能降低灾民再患疾病的风险,既是她的职责,也是她来的目的。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女子特有的细腻和坚韧,以及丰富的情感,使她们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她们不畏艰险、拼搏奉献,展现了四川医疗卫生“铁娘子军”的良好形象。她们的风采,如同盛开的格桑花,在灾区美丽绽放。
2022-09-08 22:18:05
本网讯(记者 李艳)9月5日12点52分,正是成都抗疫战场上最“吃紧”的时候,在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多方力量汇入震区。除了“飞夺泸定桥”式的英勇救援;争分夺秒不眠不休的道路抢修;还有一份保障力量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就是震后四川医疗卫生“铁娘子军”在行动。
据悉,截至9月8日8时, 本次地震灾害累计收治伤员270余人(其中危重伤4人、重伤62人);目前灾区现场参与救援的国家、省级医疗救援队10支,医务人员174人;国家、省级卫生防疫队5支,人员24人;省级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队伍2支,6人。
医学救援队的“管家婆”
地震来临时,四川省骨科医院手腕科护士长蒋晴正在休息。“我当时在15楼,感觉楼晃得很厉害,于是我马上就给领导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紧急集合。”凭借自身经验,蒋晴在地震还未结束时,就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这不是蒋晴第一次出发,早在今年6月1日芦山地震的时候,她就随队前往芦山县协助当地医院救治伤员。
“路再烂也要去”
9月5日下午4点,蒋晴和其他9位队员到达了泸定县,协助泸定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后经省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组统一部署,蒋晴和其他5位队员前往震中——磨西镇。
路上全是山石,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在距磨西镇大约三四公里的地方,因山体滑坡道路完全阻断,六人小分队只能转道康定,连夜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雅家梗垭口经北路前往磨西镇。“当时已经很晚了,天都黑了,完全看不清路上的情况,可能刚刚走过的路是通的,过了一会儿这条路又不能走了”,说起当时的情形,蒋晴仍历历在目,“有些石头甚至和120救护车一样大,我们虽然都坐在车上,但还是把头盔都戴上了。就算前面的路再不好走,我们也要去”。
山体垮塌没有路?那就绕路走。路况不适合车辆通过?那就再绕。经过无数次的绕路、改路线后,他们终于在6号凌晨0点抵达位于磨西镇的省、州、县卫生应急联合指挥部。
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褪下满身疲惫,蒋晴及队员们就赶往海螺沟景区医院加入了救治工作。受地震影响,磨西镇停水、停电、通讯也中断了,同时该医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工作开展起来是难上加难。但蒋晴和队员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依旧积极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了解灾情、接收患者、救治患者、伤情较重的患者是否需要转院……凌晨4点,等忙完这一切,蒋晴才在帐篷里睡去,早上7点,她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当好一个“管家婆”
除了要完成本身的救治工作以外,蒋晴还身兼数职。作为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护士长,蒋晴不仅要配合队长保障队员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各种医疗及生活物资,还要组织护理人员协助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地震伤员分诊救治及转运、全体队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小队的联络工作以及队员的身心健康问题,“我就是一个‘管家婆’,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要管”。
医疗物资不够了?她来联络后方医院补充。消耗了多少物资?她来列清单。工作流程怎么规划梳理?她来协助安排。队员衣食住行怎么安排?她来想办法……
由于在震中,余震时常发生,“余震来的时候其实也还好,因为大家都是经历过的,但我们是在震中,所以心里要想更多。我们作为一个团队肯定是来的时候一起来,回去的时候要一起回去,在保障患者安全的情况下,也要保障我们队员的安全。”
虽然在震中,但让蒋晴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安置点的居民们,“安置点不仅有当地的居民还有游客,但我从他们的脸上并没有看到惊慌,大家都很放松,因为大家都相信国家相信党,我也相信国家相信党”。
疾控女战士为震后疫情防控注入坚实力量
自9月5日四川泸定地震发生以来,各地救援力量的涌入,也为泸定县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将抗震救援与疫情防控统筹兼顾,考验着每一个前去参与救援的疾控人。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所食品监测科科长张誉就是其中之一。9月5日下午15时,在前往泸定县的路上,张誉已在飞速地思考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一手抓灾情 一手抓抗疫
当天下午到达泸定县后,张誉与同事们马不停蹄地与当地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交流,现场查看震中前方传回来的资料,了解灾后疫情风险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灾区的生态环境、水源通常遭遇较大程度的破坏或污染,这就为微生物的滋生、蔓延提供了舒适的“温床”,加之灾后遭受心理创伤,综合作用下,人的免疫能力相对比较差,容易罹患疾病。
“如果是做单纯的地震的灾后应急防疫工作,其实经过这么多年,无论是心理准备还是技术准备,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张誉告诉记者,“但随着各方救援力量的到来,以及在四川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都无疑让灾情处置工作变得更为严峻”。
一手抓抗震防灾,一手阻断疫情传播,虽然挑战巨大,但张誉与同事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将担忧与压力转化为动力,力争两手“都要硬”。
经过一整晚的初步调查和研判,次日凌晨,张誉与同事们撰写了泸定县6.8级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初步评估报告。当前,全省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按照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组通知要求,省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组指导当地成立应对灾情疫情防控应急组。在深入了解了各项情况后,张誉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磨西镇地震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磨西镇震区伤员救治过程新冠防控技术指引》《磨西镇震区救灾人员新冠防控技术指引》的撰写。这无疑为接下来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冠疫情防控、传染病疫情症状监测与报告、饮用水应急监测、临时安置点卫生防病、病媒生物监测控制等方面,针对此次特殊的情况,张誉都做了有针对性的预案。
张誉表示,集中安置点供餐中可能出现的卫生隐患以及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将是自己着重关注的问题。
降低群众再患疾病的风险
“有的安置点核酸检测通道设置不合理,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造成了人员大量聚集,如果有疫情,那可能会引起很高的传播风险。”
“有的安置点集中供餐区存在菜板刀具生熟不分,切了生食稍微烫一下就切熟食的情况。所有菜必须彻底煮熟煮透,不能提供凉拌菜,生熟要分开。”
9月6日,张誉又前往磨西镇中心广场集中安置区域核酸检测点进行现场指导。针对发现的不合理的问题,张誉都予以了现场纠正。
走在震中的各个安置点,张誉除了思考着工作的改进,还时常被当地百姓的乐观积极所感染,“看供餐点的时候,他们一直很热情地让我们去他们那吃,虽然地震无情,很多老百姓回不了家,但大家还是在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开展自救”。
“自古大灾后面临大疫,作为疾控人参与救灾的职责就是保证大灾后无大疫。”张誉表示,防止灾后出现流行病传播、食源性水源性疾病发生,尽可能降低灾民再患疾病的风险,既是她的职责,也是她来的目的。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女子特有的细腻和坚韧,以及丰富的情感,使她们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她们不畏艰险、拼搏奉献,展现了四川医疗卫生“铁娘子军”的良好形象。她们的风采,如同盛开的格桑花,在灾区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