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20:51:20 来源:西部经济网
“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有效回应百姓诉求。一件件,一桩桩,温暖了人心.....”3月9日,随着央视《小区大事》栏目《被听见的诉求》专题节目的播出,好评如潮。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巴州区坚持真心实意为人民,深刻把握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清爽奋进幸福巴州”为奋斗目标,以“群众诉求大起底”为牵引的治理方式,开出基层治理新“良方”。自2021以来,三年“三步走”,从“市民诉求大起底”,到“群众诉求大起底”,再到“群众诉求再起底”,从市民到村民,从城市到农村,“大起底”实现辖区全覆盖,集中精力打捞、集中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锚定“人民至上”思想不偏向,践行“为民造福”宗旨不松懈,不断提升民生温度,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人民至上”的巴州答卷。
立足区情亮“底色”
巴州区作为巴中市主城区,多年来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交通拥挤、问题楼盘、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休闲场所紧缺等“城市问题”也日益凸显,加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面积扩大、服务半径变长,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新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信访总量常年居高不下,群众满意度不高。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2021年年初,六届区委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反映诉求多的区情,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毅然决定在中心城区开展“市民诉求大起底”活动。按照“区委主导、政法主推、信访主抓、辖区主办”的方式,创新设立区、乡、村三级群众诉求快处中心(站)、老干部工作室,与综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合署办公,一体化、实战化运行。并统筹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组织157支队伍深入基层、直扑一线,通过扫码线上“采”、设置信箱“收”、发放问卷“征”、组织群众“提”、入户走访“谈”、蹲点调研“挖”等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方位“打捞”群众“急”“忧”“盼”等突出问题,做到起底诉求一个不漏,让群众诉求得到充分表达。
实打实化解显为民“本色”
“没想到拆了南池市场建成广场,我们的生意还比以前好了许多。这条街也亮堂、干净、规范、热闹了许多....”在南池市场做了几十年生意的李爱琼喜出望外的说。而当初听说政府要改建南池市场,她却是第一个站出来不答应的。
南池市场于199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建,1993 年10月正式投入营运,占地面积13800多平方米,首期竣工建筑面积20000 多平方米。经过改扩建,商业使用面积增至14158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家具、衣衫鞋袜、锅碗瓢盆……各类生活所需的商品似乎在南池都能买到。“巴中的南池就像成都的荷花池。”这句话在巴中人民心中极为认可,南池作为巴中的一个综合性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度成为巴城的代名词。高峰时期,南池市场有600余户商户营业,它也曾一度成为川东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除巴中当时的四县区外,南充南部、广元旺苍一些乡镇的商家也到这里进货,最高年营业额可达一亿多元。
曾经的南池市场不仅带给巴中人民丰富的购物选择,也承载了大家“赶南池”的美好回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南池地段狭小、场所拥挤、销售方式陈旧、配套不完善、安全隐患严重等缺点日益阻挡其发展。2014年前后,南池市场及周边商户曾经历过三次引导搬迁。2018年3月23日,巴州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将南池市场片区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商户们逐步搬迁,该市场彻底结束营业,搬迁分流至柳津桥国际城(新南池市场)、西城商汇、黄家沟商贸城等地。
2021年5月南池市场旧房全面拆除,在原址全新打造出占地1.2万平方米的南池艺术广场,并于当年12月29日对外开放。改建的南池艺术广场,是一个集时尚、现代、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城市休闲型综合广场,并与巴人广场、草坝街、南龛坡形成片区联动,构成巴城核心发展中轴线。同时以临近的凤凰国际城商业综合体为依托,打造老城核心商业经济圈。它的建成,进一步疏解了老城城市功能、缓解了日益凸显的城市问题,也为像李爱琼一样的商户带来了新的生机。
而这些都是“市民诉求大起底”的功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针对“打捞”出的问题,巴州区按照“小事村(社区)办、难事乡镇(街道)担、大事区上管”的工作原则,将群众诉求按照政策咨询、意见建议、群众求决、行政效能投诉4个类别分类明确办理时限,动态建立三级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一案一档,确保源头可追溯、过程有记录、效果能检验、问责有依据。同时,坚持建立“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每月调度汇总诉求办理情况,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辖区的疑难诉求,并设立化解成效“红黑榜”,组建专项督导组深入实地验收,并强化结果运用,分层分类妥善化解群众诉求。
在逐渐健全成熟的工作机制下,在巴州上下齐心协作下,曾经的巴中“荷花池”——南池市场蝶变为艺术广场,新建的东门大桥成功打通城市交通最大“堵点”,七星、城西、南坝等7个专业农贸市场得以升级改造,以“柳津桥国际城”为代表的一批问题楼盘得以化解.....2021年,市民诉求总体化解率达到98.1%,全区信访总量、纪检信访量、网络舆情量断崖式下降。
而在农村,过去十年,老区群众最期盼的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面对9万名贫困群众的迫切诉求,巴州区累计投入160亿元,全员上阵、全域作战脱贫攻坚,建设了农村聚居点676个,修建道路、农户入户路1000多公里,新建农村集中供水设施500多处……现在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长期建设积累的矛盾和乡村振兴新的要求,让乡村治理现代化迫在眉睫。
有了市民诉求化解的工作方法与经验,2022年,巴州区在“市民诉求大起底”的基础上,从城市延伸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聚焦现阶段老百姓最关心的“能人有没有”“产业强不强”“环境优不优”等问题再发力、再突破,通过不拘一格选贤举能,促一方发展;兴好产业,惠一方民生;抓好善治,优一方环境。
两年来,村级“带头人”队伍实现了蝶变。近三年,在“群众诉求大起底”一线提拔使用干部188人次,占全区总量的63%。全区84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被选为区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53个村(社区)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等省级以上表彰。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翻了近两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脱贫摘帽时增加了59%,比2020年全面小康后增长了20%。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市级“六无平安村(社区)”81个,同时通过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晏阳初讲堂,清廉政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浸润巴山。
持续固本提幸福“成色”
服务群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23年,巴州区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积极开展“群众诉求再起底”。群众急难愁盼有哪些?群众诉求办理得怎么样?巴州区24名区级领导带着这些问题,深入16个乡镇70个村(社区)开展蹲点调研,走访群众342户698人。通过区级领导蹲点“打捞”群众诉求,归类梳理出需要全区层面解决的4大类8个方面10个具体问题,涉及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队伍建设、遗留问题等。
“再起底”的,除了群众急难愁盼,还有“群众诉求大起底”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起底”推动两年多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群众的满意度也有较大提升,但也要客观地看到,个别干部出现了疲态,有厌战情绪,应付式的假化解等形式主义现象有所抬头,这些也是“再起底”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事项。
据统计,截止2023年底,巴州区全面打捞群众有效诉求32578个,其中2021年12878个、2022年12779个、2023年6921个,目前化解32433件,办结率达99.6%,实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2023年,巴州区被命名为全国“2023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区”,以“群众诉求大起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荣选2023年法治获得感典型案例。
如今,在巴州,城市道路更宽更畅了,老旧小区也不再老旧不堪了,环境舒适度全面提升,城市面貌极大改善,邻里关系更和谐了,社会秩序更井然了,人们留恋也不只是巴州的山水……
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接下来,巴州区将持续推动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机制,让“群众点单、干部接单”成为一种常态和自觉,努力办成、办好群众所需所盼,真正做到解民之难、暖民之心,提升群众幸福感。
当老百姓在生活中面临的所有难事、烦心事都能被认真倾听,都能被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解决好,老百姓能不感到幸福,感到满足吗? (向本令)
2024-03-20 20:51:20 来源:西部经济网
“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有效回应百姓诉求。一件件,一桩桩,温暖了人心.....”3月9日,随着央视《小区大事》栏目《被听见的诉求》专题节目的播出,好评如潮。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巴州区坚持真心实意为人民,深刻把握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清爽奋进幸福巴州”为奋斗目标,以“群众诉求大起底”为牵引的治理方式,开出基层治理新“良方”。自2021以来,三年“三步走”,从“市民诉求大起底”,到“群众诉求大起底”,再到“群众诉求再起底”,从市民到村民,从城市到农村,“大起底”实现辖区全覆盖,集中精力打捞、集中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锚定“人民至上”思想不偏向,践行“为民造福”宗旨不松懈,不断提升民生温度,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人民至上”的巴州答卷。
立足区情亮“底色”
巴州区作为巴中市主城区,多年来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交通拥挤、问题楼盘、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休闲场所紧缺等“城市问题”也日益凸显,加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面积扩大、服务半径变长,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新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信访总量常年居高不下,群众满意度不高。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2021年年初,六届区委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反映诉求多的区情,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毅然决定在中心城区开展“市民诉求大起底”活动。按照“区委主导、政法主推、信访主抓、辖区主办”的方式,创新设立区、乡、村三级群众诉求快处中心(站)、老干部工作室,与综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合署办公,一体化、实战化运行。并统筹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组织157支队伍深入基层、直扑一线,通过扫码线上“采”、设置信箱“收”、发放问卷“征”、组织群众“提”、入户走访“谈”、蹲点调研“挖”等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方位“打捞”群众“急”“忧”“盼”等突出问题,做到起底诉求一个不漏,让群众诉求得到充分表达。
实打实化解显为民“本色”
“没想到拆了南池市场建成广场,我们的生意还比以前好了许多。这条街也亮堂、干净、规范、热闹了许多....”在南池市场做了几十年生意的李爱琼喜出望外的说。而当初听说政府要改建南池市场,她却是第一个站出来不答应的。
南池市场于199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建,1993 年10月正式投入营运,占地面积13800多平方米,首期竣工建筑面积20000 多平方米。经过改扩建,商业使用面积增至14158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家具、衣衫鞋袜、锅碗瓢盆……各类生活所需的商品似乎在南池都能买到。“巴中的南池就像成都的荷花池。”这句话在巴中人民心中极为认可,南池作为巴中的一个综合性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度成为巴城的代名词。高峰时期,南池市场有600余户商户营业,它也曾一度成为川东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除巴中当时的四县区外,南充南部、广元旺苍一些乡镇的商家也到这里进货,最高年营业额可达一亿多元。
曾经的南池市场不仅带给巴中人民丰富的购物选择,也承载了大家“赶南池”的美好回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南池地段狭小、场所拥挤、销售方式陈旧、配套不完善、安全隐患严重等缺点日益阻挡其发展。2014年前后,南池市场及周边商户曾经历过三次引导搬迁。2018年3月23日,巴州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将南池市场片区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商户们逐步搬迁,该市场彻底结束营业,搬迁分流至柳津桥国际城(新南池市场)、西城商汇、黄家沟商贸城等地。
2021年5月南池市场旧房全面拆除,在原址全新打造出占地1.2万平方米的南池艺术广场,并于当年12月29日对外开放。改建的南池艺术广场,是一个集时尚、现代、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城市休闲型综合广场,并与巴人广场、草坝街、南龛坡形成片区联动,构成巴城核心发展中轴线。同时以临近的凤凰国际城商业综合体为依托,打造老城核心商业经济圈。它的建成,进一步疏解了老城城市功能、缓解了日益凸显的城市问题,也为像李爱琼一样的商户带来了新的生机。
而这些都是“市民诉求大起底”的功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针对“打捞”出的问题,巴州区按照“小事村(社区)办、难事乡镇(街道)担、大事区上管”的工作原则,将群众诉求按照政策咨询、意见建议、群众求决、行政效能投诉4个类别分类明确办理时限,动态建立三级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一案一档,确保源头可追溯、过程有记录、效果能检验、问责有依据。同时,坚持建立“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每月调度汇总诉求办理情况,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辖区的疑难诉求,并设立化解成效“红黑榜”,组建专项督导组深入实地验收,并强化结果运用,分层分类妥善化解群众诉求。
在逐渐健全成熟的工作机制下,在巴州上下齐心协作下,曾经的巴中“荷花池”——南池市场蝶变为艺术广场,新建的东门大桥成功打通城市交通最大“堵点”,七星、城西、南坝等7个专业农贸市场得以升级改造,以“柳津桥国际城”为代表的一批问题楼盘得以化解.....2021年,市民诉求总体化解率达到98.1%,全区信访总量、纪检信访量、网络舆情量断崖式下降。
而在农村,过去十年,老区群众最期盼的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面对9万名贫困群众的迫切诉求,巴州区累计投入160亿元,全员上阵、全域作战脱贫攻坚,建设了农村聚居点676个,修建道路、农户入户路1000多公里,新建农村集中供水设施500多处……现在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长期建设积累的矛盾和乡村振兴新的要求,让乡村治理现代化迫在眉睫。
有了市民诉求化解的工作方法与经验,2022年,巴州区在“市民诉求大起底”的基础上,从城市延伸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聚焦现阶段老百姓最关心的“能人有没有”“产业强不强”“环境优不优”等问题再发力、再突破,通过不拘一格选贤举能,促一方发展;兴好产业,惠一方民生;抓好善治,优一方环境。
两年来,村级“带头人”队伍实现了蝶变。近三年,在“群众诉求大起底”一线提拔使用干部188人次,占全区总量的63%。全区84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被选为区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53个村(社区)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等省级以上表彰。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翻了近两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脱贫摘帽时增加了59%,比2020年全面小康后增长了20%。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市级“六无平安村(社区)”81个,同时通过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晏阳初讲堂,清廉政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浸润巴山。
持续固本提幸福“成色”
服务群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23年,巴州区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积极开展“群众诉求再起底”。群众急难愁盼有哪些?群众诉求办理得怎么样?巴州区24名区级领导带着这些问题,深入16个乡镇70个村(社区)开展蹲点调研,走访群众342户698人。通过区级领导蹲点“打捞”群众诉求,归类梳理出需要全区层面解决的4大类8个方面10个具体问题,涉及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队伍建设、遗留问题等。
“再起底”的,除了群众急难愁盼,还有“群众诉求大起底”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起底”推动两年多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群众的满意度也有较大提升,但也要客观地看到,个别干部出现了疲态,有厌战情绪,应付式的假化解等形式主义现象有所抬头,这些也是“再起底”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事项。
据统计,截止2023年底,巴州区全面打捞群众有效诉求32578个,其中2021年12878个、2022年12779个、2023年6921个,目前化解32433件,办结率达99.6%,实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2023年,巴州区被命名为全国“2023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区”,以“群众诉求大起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荣选2023年法治获得感典型案例。
如今,在巴州,城市道路更宽更畅了,老旧小区也不再老旧不堪了,环境舒适度全面提升,城市面貌极大改善,邻里关系更和谐了,社会秩序更井然了,人们留恋也不只是巴州的山水……
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接下来,巴州区将持续推动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机制,让“群众点单、干部接单”成为一种常态和自觉,努力办成、办好群众所需所盼,真正做到解民之难、暖民之心,提升群众幸福感。
当老百姓在生活中面临的所有难事、烦心事都能被认真倾听,都能被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解决好,老百姓能不感到幸福,感到满足吗? (向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