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7:55:31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通讯员 李露平)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以前“一起扔”,现在“督导分”;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近年来,四川绵竹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创新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举措,进一步凝聚垃圾分类的社会认同感,让“新时尚”逐渐成为“好习惯”。
解锁“物业+”模式 让垃圾分类精准化
破晓时分,在卢浮世家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曾令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垃圾箱体进行清洗、消杀,督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配合垃圾收集车完成清运。
“自‘撤桶并点’后,我们按照7时30分至9时30分、18时至20时的定时投放时间,值守在‘4+1’感应式垃圾回收箱旁,帮助业主分类投放、二次分拣。”曾令华说,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多是物业管理人员或是保洁员兼任,大家在这里工作了数年,了解业主的垃圾投放情况,能够积极引导业主“在家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
走进顶邦天润小区,小区面积不大,却干净整洁,给人第一印象是“小而美”。随着“物业+”模式的推进,小区实施“撤桶并点”后,作为物业人员的曾芳解锁了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新身份,负责小区里定时投放点和误时投放点的巡查、监督、清理工作。
“他们站在那里手把手教,垃圾分类学起来快。”在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带动下,小区居民们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不断提升。
以“物业+”模式推进垃圾分类精准化管理工作是绵竹市创新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新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绵竹市充分调动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示范引领作用,把物业主导作用贯穿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始终,使其成为小区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的核心一环,积极打造“政府引导、物业为主、群众参与”的“物业+”模式,以定时定点投放、督导员桶边督导、上门入户宣传等方式,引导小区居民从生活源头进行减量,指导小区居民正确进行前端投放。同时,各镇(街道)、相关部门还积极指导各小区通过建立党建联建月联席会议制度,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探索推行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等多种举措,让小区居民主动参与环境自治,为小区环境提升出点子、想办法,推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由“一盘散沙”向“同心共治”转变。
构建公众教育体系 让垃圾分类普及化
“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该怎么分类呀?”“过期药品、易拉罐、香蕉皮分别属于什么垃圾呢?”日前,垃圾分类蒲公英讲师在红樱桃幼稚园上了一堂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课,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
垃圾分类蒲公英讲师是绵竹市依托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组建并培养的垃圾分类宣传人才队伍,已培育15名德阳市级蒲公英讲师,134名绵竹市级蒲公英讲师。开展面向市民的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73次,参与志愿者4867人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100次,累计入户宣传84242户,进一步解决群众知晓度高、践行率低、前端分类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
在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宣教点,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知识展板、宣传标语以及集文化、环保、宣教属性的垃圾分类宣教用品等引人注目。每到节假日,小朋友便会化身“小城管”来到此处,带着对城市管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干货满满的垃圾分类知识小讲座和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游戏互动过程中,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垃圾分类宣传要贴近群众更要接地气。作为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场所,绵竹市已在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天河社区、人民公园、月亮泉公园、仟坤国际小区、川师绵竹附中、南轩小学等地建成了集科普展示、宣传教育、互动实践于一体的20个垃圾分类宣教点,以“宣传+体验”的形式不断补齐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短板弱项,推动垃圾分类公众教育沉浸式、多样化。
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教育宣传体系,学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绵竹市各学校依托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平台,组建各班垃圾分类小志愿者队伍,以制作微电影、创编歌曲、主题绘画、互动游戏、入户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教材、进课堂”“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教育,推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的,让生活垃圾分类引领校园文明新时尚。
随着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的持续推进,绵竹市垃圾分类公众宣传教育逐渐体系化、规模化、常态化,公众分类质效不断提升。
“我们还将以获取群众的认同为基准,结合‘蒲公英’计划宣教任务,主抓社区微讲堂主阵地,建立健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志愿者(党员)、居民‘五位一体’联动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下沉到社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绵竹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2024-05-14 17:55:31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通讯员 李露平)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以前“一起扔”,现在“督导分”;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近年来,四川绵竹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创新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举措,进一步凝聚垃圾分类的社会认同感,让“新时尚”逐渐成为“好习惯”。
解锁“物业+”模式 让垃圾分类精准化
破晓时分,在卢浮世家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曾令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垃圾箱体进行清洗、消杀,督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配合垃圾收集车完成清运。
“自‘撤桶并点’后,我们按照7时30分至9时30分、18时至20时的定时投放时间,值守在‘4+1’感应式垃圾回收箱旁,帮助业主分类投放、二次分拣。”曾令华说,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多是物业管理人员或是保洁员兼任,大家在这里工作了数年,了解业主的垃圾投放情况,能够积极引导业主“在家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
走进顶邦天润小区,小区面积不大,却干净整洁,给人第一印象是“小而美”。随着“物业+”模式的推进,小区实施“撤桶并点”后,作为物业人员的曾芳解锁了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新身份,负责小区里定时投放点和误时投放点的巡查、监督、清理工作。
“他们站在那里手把手教,垃圾分类学起来快。”在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带动下,小区居民们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不断提升。
以“物业+”模式推进垃圾分类精准化管理工作是绵竹市创新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新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绵竹市充分调动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示范引领作用,把物业主导作用贯穿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始终,使其成为小区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的核心一环,积极打造“政府引导、物业为主、群众参与”的“物业+”模式,以定时定点投放、督导员桶边督导、上门入户宣传等方式,引导小区居民从生活源头进行减量,指导小区居民正确进行前端投放。同时,各镇(街道)、相关部门还积极指导各小区通过建立党建联建月联席会议制度,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探索推行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等多种举措,让小区居民主动参与环境自治,为小区环境提升出点子、想办法,推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由“一盘散沙”向“同心共治”转变。
构建公众教育体系 让垃圾分类普及化
“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该怎么分类呀?”“过期药品、易拉罐、香蕉皮分别属于什么垃圾呢?”日前,垃圾分类蒲公英讲师在红樱桃幼稚园上了一堂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课,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
垃圾分类蒲公英讲师是绵竹市依托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组建并培养的垃圾分类宣传人才队伍,已培育15名德阳市级蒲公英讲师,134名绵竹市级蒲公英讲师。开展面向市民的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73次,参与志愿者4867人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100次,累计入户宣传84242户,进一步解决群众知晓度高、践行率低、前端分类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
在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宣教点,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知识展板、宣传标语以及集文化、环保、宣教属性的垃圾分类宣教用品等引人注目。每到节假日,小朋友便会化身“小城管”来到此处,带着对城市管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干货满满的垃圾分类知识小讲座和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游戏互动过程中,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垃圾分类宣传要贴近群众更要接地气。作为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场所,绵竹市已在绵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天河社区、人民公园、月亮泉公园、仟坤国际小区、川师绵竹附中、南轩小学等地建成了集科普展示、宣传教育、互动实践于一体的20个垃圾分类宣教点,以“宣传+体验”的形式不断补齐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短板弱项,推动垃圾分类公众教育沉浸式、多样化。
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教育宣传体系,学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绵竹市各学校依托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平台,组建各班垃圾分类小志愿者队伍,以制作微电影、创编歌曲、主题绘画、互动游戏、入户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教材、进课堂”“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教育,推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的,让生活垃圾分类引领校园文明新时尚。
随着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的持续推进,绵竹市垃圾分类公众宣传教育逐渐体系化、规模化、常态化,公众分类质效不断提升。
“我们还将以获取群众的认同为基准,结合‘蒲公英’计划宣教任务,主抓社区微讲堂主阵地,建立健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志愿者(党员)、居民‘五位一体’联动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下沉到社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绵竹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