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17:35:35 来源:西部经济网
近年来,邻水县紧扣创建国家级林业园区的目标,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一期聚焦明月山区域,投资9.9亿元,建设商品林10.30万亩;
二期将拓展至铜锣山区域,投资19.31亿元,建设商品林18.75万亩;
三期则瞄准华蓥山区域,投资17.76亿元,建设商品林17.25万亩。
以此为基础,邻水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次收储、分类经营、长短结合”思路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森林粮库”,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高质量生态发展新路子。
科学规划 构筑多元化绿色生态空间
2018年,原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将邻水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区域之一;
2022年6月,邻水县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启动,一场关于绿色生态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变革在邻水大地上演。
作为邻水县的绿色脊梁,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南北轴线成为邻水县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建设的主战场。
在邻水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
规划初期,邻水县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江西山和林业工程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围绕明月山山脉这一核心区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和规划。
经过专家团队精心编制,一期项目建设方案得以出炉。
据邻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周世文介绍,这一方案不仅围绕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南北轴线进行了整体谋划,更以海拔分层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2.18万亩、大径级用材林6.74万亩、珍贵木材林1.33万亩“三条林带”。
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谋划和精准施策,邻水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期在生态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区内,主要采取现有林改培模式,将无培育前途的病、残、弱树采伐,取而代之的是香樟、桢楠等珍稀树种。这些树种的栽植,不仅改善了林分结构,还增加了森林经济效益。
在项目实施区域,马尾松蓄积量下降了40%,松材线虫发病率也降低了40%,每年为防治工作节省了200万元成本。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项目推进,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丰富。目前,项目区植物种类增加了10余种,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力争到205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6.7%,大径级木材产量800万立方米,森林粮食产量10万吨,林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全面实现林业现代化。”邻水县林业局局长刘红锋说道。
集聚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
近日,随着工人们神情专注、有条不紊地施工作业,邻水县白茶基地新扩建区域的一个观景平台正逐渐成形。
位于丰禾镇的6500亩邻水县白茶基地,汇聚了安吉白茶、金香玉、黄金叶等众多高品质白茶品种,其核心区域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目前,另有1000亩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不断绘制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
基地规划布局以“一心一区一带”为核心理念,引领产业多元化发展。其中,“一心”即明月山白茶加工研发中心,为白茶的精深加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一区”为明月山高品质林茶种植区,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确保茶叶达到最高的品质标准;“一带”则是明月山茶文化休闲文旅带,将茶文化与旅游产业完美结合,为游客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卷。
数据显示,2023年,邻水县白茶产业共生产成品茶约1万公斤,产值约2000万元,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等城市,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也为周边群众增加了收入。
然而,邻水县并未止步于此。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林地潜力,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行“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筑巢引凤”发展林下经济,引进7000亩安吉白茶、3500亩刺黑竹笋,统筹推进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构建“种苗培育—基地生产—加工包装—市场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林地综合利用面积增加至1.05万亩、亩均产值提升至800元,实现了“以林助种、以种护林”良性循环。
同时,该县还坚持长中短周期结合,探索“国储林+”模式,推进“国储林+短周期速生丰产用材培育”“国储林+林下经济提质扩面”等工程,催生木材育苗加工链、林下经济产业链、森林康养产业链、生态文旅产业链,并以国储林项目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逐步培育打造“邻水白茶”“华蓥山刺黑竹”“梁板油橄榄”等绿色产品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预计森林食品年产量超过1万吨、林粮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
抓好布局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走进邻水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大径级用材林+林茶)示范区,一片绿意盎然、群山环抱的美丽景象映入眼帘。这片位于丰禾镇五华山村、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核心区的示范区,毗邻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总面积达6000亩,投资规模5100万元。这里以松木(马尾松)为主,辅以杉木、柏木、香樟等树种,共同构成了一道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景线。
经过精心规划与实施,示范区采取了“森林抚育+补植补造、森林改培+更替树种、大径级材+林下笋用竹”的综合建设模式。如今,6000亩的大径级用材林正茁壮成长,而林下套种的华蓥山刺黑竹也达到3000亩的规模。
随着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区建设还贯彻“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建设方针,通过林下套种笋用竹等方式,保证了短期内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示范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邻水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示范区是当地特色林下产业与旅游产业、森林康养深度融合的典范。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邻水县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也为整个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介绍,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总体综合收益有望实现60.39亿元,带动康养项目投资2亿元,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4.4 亿元
据悉,邻水县不仅致力于储备林建设,还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让水湖基础设施等20个建设项目,亩均投资强度高达1万元。这些项目的落成,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领略邻水县的独特魅力,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邻水县秉持“适地适树适产业”的发展理念,深入谋划了五大林下经济区——安吉白茶示范引领区、楠竹发展样板区、刺黑竹笋良种培育区、油橄榄特色单品区、赤松茸种植集聚区。这些经济区的布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脉三带五组团”产业空间格局,为邻水县的林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邻水县还同步升级了五华山景区,高标准建设了让水湖·滨水乡村旅游度假区、棕阁山生态度假区等旅游设施。力争在五年内全面建成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打造一个林农文旅全链条贯通、全过程融合、全要素参与的产业生态系统,全力建设国际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
通过林农文旅的深度融合,邻水县成功打造了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也实现了生态价值的高效转换,带动了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甘子怡)
2024-06-25 17:35:35 来源:西部经济网
近年来,邻水县紧扣创建国家级林业园区的目标,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一期聚焦明月山区域,投资9.9亿元,建设商品林10.30万亩;
二期将拓展至铜锣山区域,投资19.31亿元,建设商品林18.75万亩;
三期则瞄准华蓥山区域,投资17.76亿元,建设商品林17.25万亩。
以此为基础,邻水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次收储、分类经营、长短结合”思路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森林粮库”,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高质量生态发展新路子。
科学规划 构筑多元化绿色生态空间
2018年,原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将邻水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区域之一;
2022年6月,邻水县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启动,一场关于绿色生态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变革在邻水大地上演。
作为邻水县的绿色脊梁,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南北轴线成为邻水县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建设的主战场。
在邻水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
规划初期,邻水县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江西山和林业工程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围绕明月山山脉这一核心区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和规划。
经过专家团队精心编制,一期项目建设方案得以出炉。
据邻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周世文介绍,这一方案不仅围绕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南北轴线进行了整体谋划,更以海拔分层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2.18万亩、大径级用材林6.74万亩、珍贵木材林1.33万亩“三条林带”。
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谋划和精准施策,邻水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期在生态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区内,主要采取现有林改培模式,将无培育前途的病、残、弱树采伐,取而代之的是香樟、桢楠等珍稀树种。这些树种的栽植,不仅改善了林分结构,还增加了森林经济效益。
在项目实施区域,马尾松蓄积量下降了40%,松材线虫发病率也降低了40%,每年为防治工作节省了200万元成本。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项目推进,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丰富。目前,项目区植物种类增加了10余种,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力争到205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6.7%,大径级木材产量800万立方米,森林粮食产量10万吨,林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全面实现林业现代化。”邻水县林业局局长刘红锋说道。
集聚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
近日,随着工人们神情专注、有条不紊地施工作业,邻水县白茶基地新扩建区域的一个观景平台正逐渐成形。
位于丰禾镇的6500亩邻水县白茶基地,汇聚了安吉白茶、金香玉、黄金叶等众多高品质白茶品种,其核心区域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目前,另有1000亩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不断绘制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
基地规划布局以“一心一区一带”为核心理念,引领产业多元化发展。其中,“一心”即明月山白茶加工研发中心,为白茶的精深加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一区”为明月山高品质林茶种植区,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确保茶叶达到最高的品质标准;“一带”则是明月山茶文化休闲文旅带,将茶文化与旅游产业完美结合,为游客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卷。
数据显示,2023年,邻水县白茶产业共生产成品茶约1万公斤,产值约2000万元,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等城市,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也为周边群众增加了收入。
然而,邻水县并未止步于此。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林地潜力,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行“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筑巢引凤”发展林下经济,引进7000亩安吉白茶、3500亩刺黑竹笋,统筹推进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构建“种苗培育—基地生产—加工包装—市场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林地综合利用面积增加至1.05万亩、亩均产值提升至800元,实现了“以林助种、以种护林”良性循环。
同时,该县还坚持长中短周期结合,探索“国储林+”模式,推进“国储林+短周期速生丰产用材培育”“国储林+林下经济提质扩面”等工程,催生木材育苗加工链、林下经济产业链、森林康养产业链、生态文旅产业链,并以国储林项目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逐步培育打造“邻水白茶”“华蓥山刺黑竹”“梁板油橄榄”等绿色产品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预计森林食品年产量超过1万吨、林粮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
抓好布局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走进邻水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大径级用材林+林茶)示范区,一片绿意盎然、群山环抱的美丽景象映入眼帘。这片位于丰禾镇五华山村、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核心区的示范区,毗邻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总面积达6000亩,投资规模5100万元。这里以松木(马尾松)为主,辅以杉木、柏木、香樟等树种,共同构成了一道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景线。
经过精心规划与实施,示范区采取了“森林抚育+补植补造、森林改培+更替树种、大径级材+林下笋用竹”的综合建设模式。如今,6000亩的大径级用材林正茁壮成长,而林下套种的华蓥山刺黑竹也达到3000亩的规模。
随着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区建设还贯彻“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建设方针,通过林下套种笋用竹等方式,保证了短期内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示范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邻水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示范区是当地特色林下产业与旅游产业、森林康养深度融合的典范。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邻水县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也为整个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介绍,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总体综合收益有望实现60.39亿元,带动康养项目投资2亿元,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4.4 亿元
据悉,邻水县不仅致力于储备林建设,还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让水湖基础设施等20个建设项目,亩均投资强度高达1万元。这些项目的落成,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领略邻水县的独特魅力,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邻水县秉持“适地适树适产业”的发展理念,深入谋划了五大林下经济区——安吉白茶示范引领区、楠竹发展样板区、刺黑竹笋良种培育区、油橄榄特色单品区、赤松茸种植集聚区。这些经济区的布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脉三带五组团”产业空间格局,为邻水县的林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邻水县还同步升级了五华山景区,高标准建设了让水湖·滨水乡村旅游度假区、棕阁山生态度假区等旅游设施。力争在五年内全面建成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打造一个林农文旅全链条贯通、全过程融合、全要素参与的产业生态系统,全力建设国际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
通过林农文旅的深度融合,邻水县成功打造了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也实现了生态价值的高效转换,带动了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甘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