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农”墨重彩 绘就“良田沃土”振兴画卷

    2024-06-27 16:09:24 来源:西部经济网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前锋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认真落实田长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田长制筑牢耕地“防火墙”

    6月24日一早,巡田网格员王荣华便来到大佛寺街道得胜社区的田间地头,查看秧苗、玉米等农作物生长情况。作为一名巡田网格员,她要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遇到有虫病灾害时要及时上报。

    “每隔两天我就要到这里查看一圈,同时巡查有无耕地占用情况发生,确保巡田工作高效开展。”王荣华说道。

    在大佛寺街道,像王荣华这样的巡田网格员共有16名,另外还有9名镇级田长,8名村级田长,他们各自按照田长制要求,扎实开展常态化巡田工作,筑牢耕地“防火墙”。今年以来,大佛寺街道(镇)村两级田长共计巡田309次,网格员巡田482次,实现了“村村有田长,农田有人护”。

    据悉,2023年,前锋区出台了《2023年广安市前锋区田长制工作要点》,成立了区田长制办公室,推动辖区内田长制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共设立田长制办公室10个,各级田长132名,副田长99名,网格员114名,形成了“区级田长抓统筹、镇级田长抓落实,村级田长抓巡查”的三级网格化、全覆盖责任体系。2023年,前锋区各级田长及网格员巡田完成率达100%,上报巡田线索176条,其中有效线索143条、占比81.25%。

    作为推进耕地保护的基层前沿,前锋区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及时优化调整基层田长和网格员,及时更新田长信息公示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问题类型判断、线索审核和处置等方面工作,加强对基层田长和网格员的培训,推进田长制工作高效开展,规范运行,筑牢耕地保护防线。

    撂荒地整治“闲田”变“良田”

    6月25日,在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的农田里,一片片水稻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片曾经的撂荒地经过精心整治,已结出喜人成果。

    撂荒地治理是耕地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避免耕地资源浪费,前锋区认真开展撂荒地整治,采用人技双查方式,全面组织开展撂荒地情况排查。通过卫星遥感和农事直通App在线监测平台等技术手段,对全区耕地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监测,对比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及时发现“疑似撂荒地”。同时,组织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等实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准确摸清撂荒地位置和面积,建立区镇村三级撂荒地数据台账。

    据悉,为了提高撂荒地利用效率,该区通过委托经营、代耕代种、流转经营等方式分类抓好复耕复种。对撂荒时间长的由各镇统一组织大型机械翻耕,免费交由经营主体或有种植意愿的村民种植;对零散闲置且无业主参与代耕、流转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种植,确保闲置土地有效利用。截至6月11日,今年年初统计的2232.71亩撂荒地已完成整治1854.22亩,12月底前将全部整治完成,确保顺利实现撂荒地动态清零目标。

    此外,该区还组建区镇耕地保护和撂荒地技术服务队,选择整治效果较好的撂荒地作为示范现场,组织种植业业主、群众实地参观,并现场进行科学种植、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土地利用能力。通过广播、微信、短信等手段,向农民详细解读撂荒地整治的相关政策和补贴措施,增强其参与撂荒地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多举措提升土地质量

    小春收割之后,废弃秸秆如何处置?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强化农事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秸秆就地还田技术,及时化解农事难题。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重构健康土壤生态系统,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又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大佛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前锋区持续加强耕地质量提升,管好运行好全区3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和34个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点,持续推进耕地质量监测,组织开展田间实验和取土化验分析,编制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动态监测全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该区耕地质量等级由5.2提升到了4.69。

    同时大力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到建一亩、成一亩,逐步把1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据了解,为了提升群众耕地保护意识,该区还通过广播、横幅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进一步铸牢群众耕地保护红线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保护耕地的习惯,营造保护耕地、守牢粮食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补充,同时加强后期管护,加强耕地利用情况监测,实现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整治效果,齐抓共管,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前锋融媒 吕甜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农”墨重彩 绘就“良田沃土”振兴画卷

    2024-06-27 16:09:24 来源:西部经济网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前锋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认真落实田长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田长制筑牢耕地“防火墙”

    6月24日一早,巡田网格员王荣华便来到大佛寺街道得胜社区的田间地头,查看秧苗、玉米等农作物生长情况。作为一名巡田网格员,她要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遇到有虫病灾害时要及时上报。

    “每隔两天我就要到这里查看一圈,同时巡查有无耕地占用情况发生,确保巡田工作高效开展。”王荣华说道。

    在大佛寺街道,像王荣华这样的巡田网格员共有16名,另外还有9名镇级田长,8名村级田长,他们各自按照田长制要求,扎实开展常态化巡田工作,筑牢耕地“防火墙”。今年以来,大佛寺街道(镇)村两级田长共计巡田309次,网格员巡田482次,实现了“村村有田长,农田有人护”。

    据悉,2023年,前锋区出台了《2023年广安市前锋区田长制工作要点》,成立了区田长制办公室,推动辖区内田长制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共设立田长制办公室10个,各级田长132名,副田长99名,网格员114名,形成了“区级田长抓统筹、镇级田长抓落实,村级田长抓巡查”的三级网格化、全覆盖责任体系。2023年,前锋区各级田长及网格员巡田完成率达100%,上报巡田线索176条,其中有效线索143条、占比81.25%。

    作为推进耕地保护的基层前沿,前锋区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及时优化调整基层田长和网格员,及时更新田长信息公示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问题类型判断、线索审核和处置等方面工作,加强对基层田长和网格员的培训,推进田长制工作高效开展,规范运行,筑牢耕地保护防线。

    撂荒地整治“闲田”变“良田”

    6月25日,在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的农田里,一片片水稻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片曾经的撂荒地经过精心整治,已结出喜人成果。

    撂荒地治理是耕地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避免耕地资源浪费,前锋区认真开展撂荒地整治,采用人技双查方式,全面组织开展撂荒地情况排查。通过卫星遥感和农事直通App在线监测平台等技术手段,对全区耕地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监测,对比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及时发现“疑似撂荒地”。同时,组织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等实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准确摸清撂荒地位置和面积,建立区镇村三级撂荒地数据台账。

    据悉,为了提高撂荒地利用效率,该区通过委托经营、代耕代种、流转经营等方式分类抓好复耕复种。对撂荒时间长的由各镇统一组织大型机械翻耕,免费交由经营主体或有种植意愿的村民种植;对零散闲置且无业主参与代耕、流转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种植,确保闲置土地有效利用。截至6月11日,今年年初统计的2232.71亩撂荒地已完成整治1854.22亩,12月底前将全部整治完成,确保顺利实现撂荒地动态清零目标。

    此外,该区还组建区镇耕地保护和撂荒地技术服务队,选择整治效果较好的撂荒地作为示范现场,组织种植业业主、群众实地参观,并现场进行科学种植、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土地利用能力。通过广播、微信、短信等手段,向农民详细解读撂荒地整治的相关政策和补贴措施,增强其参与撂荒地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多举措提升土地质量

    小春收割之后,废弃秸秆如何处置?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强化农事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秸秆就地还田技术,及时化解农事难题。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重构健康土壤生态系统,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又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大佛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前锋区持续加强耕地质量提升,管好运行好全区3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和34个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点,持续推进耕地质量监测,组织开展田间实验和取土化验分析,编制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动态监测全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该区耕地质量等级由5.2提升到了4.69。

    同时大力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到建一亩、成一亩,逐步把1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据了解,为了提升群众耕地保护意识,该区还通过广播、横幅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进一步铸牢群众耕地保护红线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保护耕地的习惯,营造保护耕地、守牢粮食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补充,同时加强后期管护,加强耕地利用情况监测,实现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整治效果,齐抓共管,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前锋融媒 吕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