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四川阆中:房前屋后栽银杏 富了百姓美了乡村

    2024-07-08 10:41:03 来源:西部经济网

    夏日渐浓,四川省阆中市广袤的乡村,漫山遍野的绿更加地郁郁葱葱。7月6日是小暑节气,印镇山村的村民正忙着采摘银杏叶,不一会儿,就装满了竹筐和背篼。茂盛翠绿的银杏树,给家家户户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63岁的王自利家房前,来了好几个亲戚和邻居帮忙。因为爱人重病花了大额的医疗费用,在家的劳动力只有他一个。老王是个能干而又闲不住的人,除了种好两亩庄稼,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田边地头,他还“见缝插针”栽了10亩银杏树,仅此一项,年收入就增加了近3万元。

    “银杏树不生病虫。栽种后,除草、施肥、修枝等等日常管理很简单。”印镇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平介绍,全村除了银杏种植大户8户,像王自利这样的“散户”还有300多户,少则一两亩、一般三四亩。“只要家里头有人,都种的有银杏树。”

    廖开均夫妇均已年过八旬,也都是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共产党员。除了种好庄稼,还在房前屋后栽种银杏树,去年卖银杏叶收入3000多元。“今年银杏长得好,价格也不错,估计能卖4000多块。”廖开均老人很看好村上发展的这个产业,几年前村上建设烘干房,他主动入股1万元。“去年分红500块钱,比存款强多了。”

    印镇山村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离城区60公里,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山高地少。2014年底,当地引进业主成立公司因地制宜发展银杏种植产业,在度过了产业培育周期、效益逐渐显现的时候,业主公司却因为资金、市场等原因“跑路”了,撂下几百亩银杏树无人管理、村民利益无法保障的“烂摊子”。

    印镇山村“两委”班子赓即着手研究,多次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持续大力发展这个绿色产业。“银杏叶药用价值高、资金投入少、管理成本低、市场前景好,算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王平说,大家一致认为村上自己来搞更稳当,村民的利益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但对于村“两委”来说,这又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一是技术、二是销售,弄不好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以党建为引领,印镇山村成立了专合社,实行“专合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村干部自学技术、外出考察、拓展市场,不仅把遭遇发展危机的银杏产业“稳住”了,而且还投资110万元建设了烘干房。收购的银杏叶被送到村加工厂,旋即完成烘干打包。同时与南部、西充、苍溪等周边县建立合作,辐射银杏种植面积6800亩。烘干的银杏叶源源不断销往安徽、陕西、江苏等地药企。

    为了实现优质高价的目标,村委会副主任戚飞翔不仅钻研种植技术、烘干设备操作,还学会了拍小视频在网上发布推销。“去年我们卖得价格最好的两车银杏叶,就是外省的老板通过抖音‘刷’到我们的,都是先打款后发货。今年又和我们签订了收购合同。”戚飞翔对此非常高兴。今年,他个人还接管了周边镇、村的500亩银杏园。

    如今,印镇山村银杏中药材产业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发展到1400亩,村民的房前屋后、边坡地坎都栽满了银杏树。专合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全村人均年增收2000元。印镇山村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进一步绿化美化,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王玉贵 文/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四川阆中:房前屋后栽银杏 富了百姓美了乡村

    2024-07-08 10:41:03 来源:西部经济网

    夏日渐浓,四川省阆中市广袤的乡村,漫山遍野的绿更加地郁郁葱葱。7月6日是小暑节气,印镇山村的村民正忙着采摘银杏叶,不一会儿,就装满了竹筐和背篼。茂盛翠绿的银杏树,给家家户户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63岁的王自利家房前,来了好几个亲戚和邻居帮忙。因为爱人重病花了大额的医疗费用,在家的劳动力只有他一个。老王是个能干而又闲不住的人,除了种好两亩庄稼,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田边地头,他还“见缝插针”栽了10亩银杏树,仅此一项,年收入就增加了近3万元。

    “银杏树不生病虫。栽种后,除草、施肥、修枝等等日常管理很简单。”印镇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平介绍,全村除了银杏种植大户8户,像王自利这样的“散户”还有300多户,少则一两亩、一般三四亩。“只要家里头有人,都种的有银杏树。”

    廖开均夫妇均已年过八旬,也都是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共产党员。除了种好庄稼,还在房前屋后栽种银杏树,去年卖银杏叶收入3000多元。“今年银杏长得好,价格也不错,估计能卖4000多块。”廖开均老人很看好村上发展的这个产业,几年前村上建设烘干房,他主动入股1万元。“去年分红500块钱,比存款强多了。”

    印镇山村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离城区60公里,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山高地少。2014年底,当地引进业主成立公司因地制宜发展银杏种植产业,在度过了产业培育周期、效益逐渐显现的时候,业主公司却因为资金、市场等原因“跑路”了,撂下几百亩银杏树无人管理、村民利益无法保障的“烂摊子”。

    印镇山村“两委”班子赓即着手研究,多次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持续大力发展这个绿色产业。“银杏叶药用价值高、资金投入少、管理成本低、市场前景好,算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王平说,大家一致认为村上自己来搞更稳当,村民的利益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但对于村“两委”来说,这又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一是技术、二是销售,弄不好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以党建为引领,印镇山村成立了专合社,实行“专合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村干部自学技术、外出考察、拓展市场,不仅把遭遇发展危机的银杏产业“稳住”了,而且还投资110万元建设了烘干房。收购的银杏叶被送到村加工厂,旋即完成烘干打包。同时与南部、西充、苍溪等周边县建立合作,辐射银杏种植面积6800亩。烘干的银杏叶源源不断销往安徽、陕西、江苏等地药企。

    为了实现优质高价的目标,村委会副主任戚飞翔不仅钻研种植技术、烘干设备操作,还学会了拍小视频在网上发布推销。“去年我们卖得价格最好的两车银杏叶,就是外省的老板通过抖音‘刷’到我们的,都是先打款后发货。今年又和我们签订了收购合同。”戚飞翔对此非常高兴。今年,他个人还接管了周边镇、村的500亩银杏园。

    如今,印镇山村银杏中药材产业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发展到1400亩,村民的房前屋后、边坡地坎都栽满了银杏树。专合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全村人均年增收2000元。印镇山村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进一步绿化美化,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王玉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