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15:20:13 来源:西部经济网
9月2日,开学第一天。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都江堰市教育局主办,北街小学承办,都江堰市青—都局、都江堰市科协协办的都江堰市中小学2024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在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大坝举行。都江堰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曾滢茜出席活动,都江堰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江堰市北街小学部分学生、教师及家长代表等参加活动。
这是一次行走式的学习体验,一堂有风景的思政课,活动以“寻堰之源 启学之航”为主题,全市各中小学数万学子线上线下同上“开学第一课”,一起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领略生态水利智慧,在感悟堰工精神的过程中再起航。
探寻建堰起源 领悟科学原理
在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一堂不拘囿于传统教室,以秀丽山川、滔滔岷江为背景的“行走式课堂”上课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课堂在诵读《华阳国志》片段中开启。学生以视频VCR形式,将假期实践活动中实地走访、学习了解都江堰源起的精彩瞬间进行展示和分享。由此开启这堂课的第一篇章《堰之源》,让学生了解泥沙淤堵、水流受阻是岷江水害的主要原因,也是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现场,巴蜀文化专家赵文侨进一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把蜀地作为军事大后方,并派水利专家李冰担任蜀地郡首带领群众修建都江堰等方面,解读了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原因。
“如何变水害为水利?”在探寻到都江堰修建源起后,学生们带着疑问继续进入到第二篇章《堰之道》。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竹笼、杩槎、石人马、卧铁、治水“三字经”以及“八字真言”等治水之道,在师生共同探究中一一揭示。而岁修六字诀,更是随着学生们吟诵《都江堰岁修谣》的稚嫩声,萦绕在岷江河畔。现场,作为该歌谣创作者的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王国平还从水利科技、农耕文明和民俗活动等方面向大家讲述了岁修传承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的都江堰,如今仍长盛不衰、效益日巨的科学原理。
汲取治水之道 做新时代堰工
传承治水之道,铭记治水功绩。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治理离不开一代代治水先贤的辛劳付出,他们的功绩随着第三篇章《堰之功》娓娓道来。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都江堰造福万代之功,也才有了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美誉。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四川省所辖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7个地级市的40个县、市、区的庞大灌区系统,为280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以占不到四川全省1/20的土地,养育了全省1/4的人口。
课堂还串联了“古堰知多少”知识竞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融会贯通,并现场作答。在课堂上答题的北街小学学生说:“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很有意义,不仅让我通过‘理论+实践’懂得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还让我在探寻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领悟到一代代‘堰工’的伟大。新的一学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带着‘堰工’精神起航,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活动最后,北街小学党总支书记周丽为学生送上“讲科学、勇担当、能创新”九字箴言,她说:“此次‘开学第一课’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深刻传递了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内涵,学生们不仅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更从榜样的力量中获得了前行的动力。”
秉承堰工精神 新学期再启航
整个活动全程去主持化,用场景化对话演绎进行串场,将思政课+现场节目+篇章环节以视频VCR、情景剧等手段进行衔接处理,使整场活动成为一堂生动而沉浸式体验的大思政课,始终保持紧凑、完整、连贯的现场氛围,无缝对接,一气呵成。现场听课的家长唐奕觉得从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看到了新学期的新气象,她说:“这是一堂独特的思想政治、传统文化与科学实践课,它甚至囊括了许多我没有意识到的内容,但它是深刻而富有内涵的。如果我们学校都以这样情境化的模式教学,那孩子一定都能学得会、学得好,这样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希望,相信都江堰市教育会向着更高质量发展。”
在合唱《若水少年梦》悠扬歌声中,此次活动圆满落幕。“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地方。此次‘开学第一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充分融合了思政教育和文化传承,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科学启迪。”都江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婷婷表示,此次“开学第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目的、主要结构和作用,知晓其价值和意义。通过追寻都江堰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感受李冰治水所展现的科学精神和心系百姓、造福后代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学生从“开学第一课”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定下目标,勤于思考,乐于创造,新学期带着新的力量启航。(供稿: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2024-09-02 15:20:13 来源:西部经济网
9月2日,开学第一天。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都江堰市教育局主办,北街小学承办,都江堰市青—都局、都江堰市科协协办的都江堰市中小学2024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在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大坝举行。都江堰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曾滢茜出席活动,都江堰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江堰市北街小学部分学生、教师及家长代表等参加活动。
这是一次行走式的学习体验,一堂有风景的思政课,活动以“寻堰之源 启学之航”为主题,全市各中小学数万学子线上线下同上“开学第一课”,一起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领略生态水利智慧,在感悟堰工精神的过程中再起航。
探寻建堰起源 领悟科学原理
在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一堂不拘囿于传统教室,以秀丽山川、滔滔岷江为背景的“行走式课堂”上课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课堂在诵读《华阳国志》片段中开启。学生以视频VCR形式,将假期实践活动中实地走访、学习了解都江堰源起的精彩瞬间进行展示和分享。由此开启这堂课的第一篇章《堰之源》,让学生了解泥沙淤堵、水流受阻是岷江水害的主要原因,也是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现场,巴蜀文化专家赵文侨进一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把蜀地作为军事大后方,并派水利专家李冰担任蜀地郡首带领群众修建都江堰等方面,解读了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原因。
“如何变水害为水利?”在探寻到都江堰修建源起后,学生们带着疑问继续进入到第二篇章《堰之道》。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竹笼、杩槎、石人马、卧铁、治水“三字经”以及“八字真言”等治水之道,在师生共同探究中一一揭示。而岁修六字诀,更是随着学生们吟诵《都江堰岁修谣》的稚嫩声,萦绕在岷江河畔。现场,作为该歌谣创作者的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王国平还从水利科技、农耕文明和民俗活动等方面向大家讲述了岁修传承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的都江堰,如今仍长盛不衰、效益日巨的科学原理。
汲取治水之道 做新时代堰工
传承治水之道,铭记治水功绩。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治理离不开一代代治水先贤的辛劳付出,他们的功绩随着第三篇章《堰之功》娓娓道来。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都江堰造福万代之功,也才有了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美誉。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四川省所辖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7个地级市的40个县、市、区的庞大灌区系统,为280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以占不到四川全省1/20的土地,养育了全省1/4的人口。
课堂还串联了“古堰知多少”知识竞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融会贯通,并现场作答。在课堂上答题的北街小学学生说:“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很有意义,不仅让我通过‘理论+实践’懂得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还让我在探寻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领悟到一代代‘堰工’的伟大。新的一学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带着‘堰工’精神起航,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活动最后,北街小学党总支书记周丽为学生送上“讲科学、勇担当、能创新”九字箴言,她说:“此次‘开学第一课’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深刻传递了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内涵,学生们不仅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更从榜样的力量中获得了前行的动力。”
秉承堰工精神 新学期再启航
整个活动全程去主持化,用场景化对话演绎进行串场,将思政课+现场节目+篇章环节以视频VCR、情景剧等手段进行衔接处理,使整场活动成为一堂生动而沉浸式体验的大思政课,始终保持紧凑、完整、连贯的现场氛围,无缝对接,一气呵成。现场听课的家长唐奕觉得从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看到了新学期的新气象,她说:“这是一堂独特的思想政治、传统文化与科学实践课,它甚至囊括了许多我没有意识到的内容,但它是深刻而富有内涵的。如果我们学校都以这样情境化的模式教学,那孩子一定都能学得会、学得好,这样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希望,相信都江堰市教育会向着更高质量发展。”
在合唱《若水少年梦》悠扬歌声中,此次活动圆满落幕。“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地方。此次‘开学第一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充分融合了思政教育和文化传承,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科学启迪。”都江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婷婷表示,此次“开学第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目的、主要结构和作用,知晓其价值和意义。通过追寻都江堰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感受李冰治水所展现的科学精神和心系百姓、造福后代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学生从“开学第一课”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定下目标,勤于思考,乐于创造,新学期带着新的力量启航。(供稿:都江堰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