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 20:35:45 来源:西部经济网
初秋时节,绵竹市富新镇文永村白墙黛瓦,产业多元,满目皆景。十年时间,这个村从“靠天吃饭”到“诗和远方”,振兴的东风不仅把好日子带到群众身边,更把好光景带到群众眼前。
看乡村嬗变,绘振兴美景。近年来,文永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小康路、合力擘画振兴图”的发展理念,聚焦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基础保障、优化产业兴村,全力打造农稳粮安、业兴民富、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呈现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孩子们在村民活动广场上嬉戏玩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乘凉下棋,阡陌纵横的村道干净整洁......行走在文永村,一派民勤村美、民风淳朴、和美清新的景象扑面而来。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如何让村庄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文永村决定在“硬”环境上提升质量,在“软”环境丰富内涵上着重发力。
硬环境方面,文永村围绕“党建带脱贫、产业促增收、环境改面貌、乡风促文明”四大目标,结合“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住房改造、道路沟渠建设、厕污共治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先后完成村组道路硬化近10公里;新修、改建沟渠近2万米;完成了所有农户入户道路建设,全村实现 “沟端路直全畅通”;采用“微动力”方式建成农村“厕污共治”示范点,改造了全村597户农户户厕,基础设施全面提升。2023年,完成了全村路灯的“光亮工程”,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软环境方面,文永村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利用村广播、微信群、院坝会、文艺汇演、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提倡厚养薄葬。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定期为孤残老人上门服务,形成“人和、心齐、风正、气顺”的优良风气。同时,积极发挥榜样作用,每年在全村范围内评选“公益奉献星”“洁美环保星”“文明新风星”“遵纪守法星”“孝老教子星”“勤劳致富星”“文明户”,通过以先进典型为例,向勤廉榜样看齐,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9月10日,文永村8组的村民郭光英正在田里摘葡萄。“农闲时我在村里的农家乐务工,葡萄成熟了我就卖葡萄,在家门口就有两份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郭光英说,2015年,她将自家的农田流转给村集体后,又以“反包倒租”的方式从村上承包了1亩地种植葡萄,每年有上万元的稳定收入。
过去,文永村因区位条件差、资源匮乏等桎梏,严重制约了发展。“广种薄收、产量不稳、丰收不保”是该村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一现状,让失去活力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在富新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该村决定在土地整合上下功夫,以集体经济“撬动”乡村振兴“杠杆”。
从2009年开始,文永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土地资源利用新路径,通过打破地理条件制约,大力整合村组资产、资源,首创“整组流转、统规布局、反包倒租”的农业共营机制新模式,并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绵远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的高标准农田,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零”到“十万”的突破。
“想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土地是关键。”该村党总支书记张静峰告诉记者,村民们将土地交由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对外流转,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一份土地两方受益三种收入。目前,全村通过“整组流转、统规布局、反包倒租”的农业共营机制新模式共发展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4000余亩,辣椒、钢葱等蔬菜,蓝莓、葡萄、黄桃、黑提等水果以及羊肚菌、精品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3500余亩,村民户均收入达4万元以上。
每年桃花盛开的时节,富新镇文永村8组的百亩桃林便迎来了“高光时刻”。白天,游客们穿梭在盛开的桃花里,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尽享春日美景。夜幕降临,笔林墨池小品景观、桃源廊道、田园咖啡屋、产业综合体等地的夜间灯景与静谧的乡村相融合,休闲安逸。“馒头屋”民宿里灯光熠熠,屋外篝火冉冉升起,游客们尽情地载歌载舞……
得益于娇美的桃花,慕名而来的游客变多了,村民们交上了“桃花运”,鼓起了钱袋子。“一到桃花盛开的季节,来文永村赏花踏春的人特别多,不仅在农家乐里吃饭需要定位置,我们摆摊卖小吃也忙得团团转。”村民孔祥英说,近两年来,借着“百亩桃林”带来的人气,村民们腰包更鼓了。
“花资源”始于花,又不局限于花。从白天赏桃花到晚上看夜景,文永村着力在业态融合、项目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把游客“留下来”,让热度“留得住”,实现了“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不仅为村庄积攒了人气增添了财气,也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近年来,文永村按照镇党委政府‘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文旅目的地’的战略部署,立足德阳市‘桃源漫生活’微度假村的定位,按照‘一核、一廊、两片、多组团’的发展路线,打造了‘翰墨文永’文旅品牌,并成功入选德阳文旅名村,进一步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的蓝图成为现实。”张静峰说,文永村虽小,但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却很大。目前,已经建成了12套卡通馒头屋、10套碧泉小院特色民宿、双头醋酿造技艺展示中心以及集游客接待、会议室、农产品展销、电商运营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打造了“文永有志”笔林、“文永有彩”桃花观景廊道夜景、“文永有业”非遗广场等富含村庄文化底蕴的特色景点,推出“桃花节”“采摘节”“篝火晚会”等特色旅游活动。每年接待来访游客10万余人次,全村旅游收入超60万元。
喜看沃野织锦绣,乡村振兴正当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文永村不断深耕“农文化”、聚焦“振兴梦”、健强“精气神”,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翰墨文永”品牌建设中来,实现强村富民共进、集体群众双赢。不断夯实文化“软实力”,用好用活“孝子孝媳”“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和“文永家训文化”的引导,持续创新“农民运动会”系列活动,提振群众的精气神,奋力描绘出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
西南商报源点新闻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通讯员 李露平
2024-09-14 20:35:45 来源:西部经济网
初秋时节,绵竹市富新镇文永村白墙黛瓦,产业多元,满目皆景。十年时间,这个村从“靠天吃饭”到“诗和远方”,振兴的东风不仅把好日子带到群众身边,更把好光景带到群众眼前。
看乡村嬗变,绘振兴美景。近年来,文永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小康路、合力擘画振兴图”的发展理念,聚焦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基础保障、优化产业兴村,全力打造农稳粮安、业兴民富、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呈现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孩子们在村民活动广场上嬉戏玩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乘凉下棋,阡陌纵横的村道干净整洁......行走在文永村,一派民勤村美、民风淳朴、和美清新的景象扑面而来。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如何让村庄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文永村决定在“硬”环境上提升质量,在“软”环境丰富内涵上着重发力。
硬环境方面,文永村围绕“党建带脱贫、产业促增收、环境改面貌、乡风促文明”四大目标,结合“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住房改造、道路沟渠建设、厕污共治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先后完成村组道路硬化近10公里;新修、改建沟渠近2万米;完成了所有农户入户道路建设,全村实现 “沟端路直全畅通”;采用“微动力”方式建成农村“厕污共治”示范点,改造了全村597户农户户厕,基础设施全面提升。2023年,完成了全村路灯的“光亮工程”,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软环境方面,文永村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利用村广播、微信群、院坝会、文艺汇演、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提倡厚养薄葬。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定期为孤残老人上门服务,形成“人和、心齐、风正、气顺”的优良风气。同时,积极发挥榜样作用,每年在全村范围内评选“公益奉献星”“洁美环保星”“文明新风星”“遵纪守法星”“孝老教子星”“勤劳致富星”“文明户”,通过以先进典型为例,向勤廉榜样看齐,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9月10日,文永村8组的村民郭光英正在田里摘葡萄。“农闲时我在村里的农家乐务工,葡萄成熟了我就卖葡萄,在家门口就有两份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郭光英说,2015年,她将自家的农田流转给村集体后,又以“反包倒租”的方式从村上承包了1亩地种植葡萄,每年有上万元的稳定收入。
过去,文永村因区位条件差、资源匮乏等桎梏,严重制约了发展。“广种薄收、产量不稳、丰收不保”是该村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一现状,让失去活力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在富新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该村决定在土地整合上下功夫,以集体经济“撬动”乡村振兴“杠杆”。
从2009年开始,文永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土地资源利用新路径,通过打破地理条件制约,大力整合村组资产、资源,首创“整组流转、统规布局、反包倒租”的农业共营机制新模式,并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绵远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的高标准农田,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零”到“十万”的突破。
“想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土地是关键。”该村党总支书记张静峰告诉记者,村民们将土地交由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对外流转,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一份土地两方受益三种收入。目前,全村通过“整组流转、统规布局、反包倒租”的农业共营机制新模式共发展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4000余亩,辣椒、钢葱等蔬菜,蓝莓、葡萄、黄桃、黑提等水果以及羊肚菌、精品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3500余亩,村民户均收入达4万元以上。
每年桃花盛开的时节,富新镇文永村8组的百亩桃林便迎来了“高光时刻”。白天,游客们穿梭在盛开的桃花里,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尽享春日美景。夜幕降临,笔林墨池小品景观、桃源廊道、田园咖啡屋、产业综合体等地的夜间灯景与静谧的乡村相融合,休闲安逸。“馒头屋”民宿里灯光熠熠,屋外篝火冉冉升起,游客们尽情地载歌载舞……
得益于娇美的桃花,慕名而来的游客变多了,村民们交上了“桃花运”,鼓起了钱袋子。“一到桃花盛开的季节,来文永村赏花踏春的人特别多,不仅在农家乐里吃饭需要定位置,我们摆摊卖小吃也忙得团团转。”村民孔祥英说,近两年来,借着“百亩桃林”带来的人气,村民们腰包更鼓了。
“花资源”始于花,又不局限于花。从白天赏桃花到晚上看夜景,文永村着力在业态融合、项目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把游客“留下来”,让热度“留得住”,实现了“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不仅为村庄积攒了人气增添了财气,也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近年来,文永村按照镇党委政府‘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文旅目的地’的战略部署,立足德阳市‘桃源漫生活’微度假村的定位,按照‘一核、一廊、两片、多组团’的发展路线,打造了‘翰墨文永’文旅品牌,并成功入选德阳文旅名村,进一步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的蓝图成为现实。”张静峰说,文永村虽小,但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却很大。目前,已经建成了12套卡通馒头屋、10套碧泉小院特色民宿、双头醋酿造技艺展示中心以及集游客接待、会议室、农产品展销、电商运营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打造了“文永有志”笔林、“文永有彩”桃花观景廊道夜景、“文永有业”非遗广场等富含村庄文化底蕴的特色景点,推出“桃花节”“采摘节”“篝火晚会”等特色旅游活动。每年接待来访游客10万余人次,全村旅游收入超60万元。
喜看沃野织锦绣,乡村振兴正当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文永村不断深耕“农文化”、聚焦“振兴梦”、健强“精气神”,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翰墨文永”品牌建设中来,实现强村富民共进、集体群众双赢。不断夯实文化“软实力”,用好用活“孝子孝媳”“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和“文永家训文化”的引导,持续创新“农民运动会”系列活动,提振群众的精气神,奋力描绘出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
西南商报源点新闻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通讯员 李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