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14:59:52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张永琪)6月30日,记者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获悉,今年3月,旌阳区积极借鉴并实践浙江“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启动了首批10个村的乡村运营试点工作,组建了一支乡村运营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水”。
晨光熹微,黄许镇仙桥村乡村运营师欧阳见频就会走村入户,与村民闲话家常,查看村里的产业情况、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刚到仙桥村时,我每天至少走2万步,把村里的角角落落都走了个遍。”欧阳见频告诉记者,“要厘清发展思路,摸清家底是第一步。”
4月初,欧阳见频到岗后就开始走访调研,他在田间地头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在老旧院落里丈量闲置房屋尺寸,在村头小店内了解经营状况。经过为期两周的全域调研,欧阳见频系统梳理了村内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闲置资源,对仙桥村的下一步规划也有了初步想法。
随后,在旌阳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区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欧阳见频联合乡村运营中心组织了“寻迹旌美・梦回千年”主题活动。两天的活动吸引了1500人次的周边游客,带动村内餐饮、零售等业态消费8万余元。五一期间组织开展全民钓鱼活动,三天时间引流2000余人,拉动消费超1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4000余元。端午节和儿童节系列活动共吸引了1000余人次,销售村内特色农产品小番茄、口口脆西瓜等,为村集体增收2000余元。
短短两个月,欧阳见频策划的活动直接为村集体带来1.2万元的收入。“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村民看到了乡村旅游的潜力。”欧阳见频说。
“活动只是引子,形成产业闭环才是关键。”欧阳见频有着更长远的考量。在他的推动下,仙桥村强村公司注册了“旌美仙桥”商标,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特色农产品售卖区,部分特色农产品还入库德阳供销集团的消费帮扶网,实现了农产品的溢价销售。同时,强村公司正与多个社会资本洽谈林下经济、儿童动物园、非遗手工作坊等项目,并计划今年9月自主建设大棚水果种植园,发展采摘体验农业。
“仙桥村以活动引流,引进资本落地带动产业升级为路径,短期内持续策划差异化主题活动,提升仙桥村曝光度,中长期聚焦落地高附加值项目,通过林下经济、水果采摘园等实体产业留住游客,增强社会资本投资信心,形成‘流量—消费—产业’的闭环。”欧阳见频表示,“作为乡村运营师,下一步,我将以资源为基、以活动为引、以资本为翼,持续激活仙桥村的发展动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与仙桥村的“活动引流”策略不同,德新镇长江村的乡村运营师文雯走出了一条“数字赋能”的新路。
文雯到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长江纪”“长江村刘书记”“长江村乡村运营师”等多个新媒体账号,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5个平台输出差异化的内容,展现长江村的乡村风貌和产业。“在这个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文雯介绍道。
为了拍摄一条展现长江村风光的短视频,她经常在村上来回奔波,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为了撰写一篇吸引人的文案,她常常熬夜到凌晨,反复推敲每一个字。
五一期间,文雯拍摄了“百人共创坝坝宴”“田园T台秀”“乡村音乐会”等系列活动的短视频,因其内容新颖、风格朴实,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其中一条活动视频单条播放量达25万+,全网累计播放量突破100万+。“活动短视频的全网曝光量超100万+,直接拉动村内餐饮、农产品销售增长30%。”文雯展示着后台数据,语气中满是自豪。
“自从乡村运营师文雯来到长江村,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多变化,不仅拓展了我们的发展思路,也深度挖掘了村上的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宣传推广了村上的传统老手艺、农耕文化、非遗技艺,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我们村的发展。”长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培军说道。
在文雯的推动下,长江村开始了“小而美”的业态布局,并落地多个项目:文旅综合体“林夏有溪”已营业,生活商店预计6月底开业,非遗灯艺+扎染融合项目也在洽谈中。同时,她还摸排了全村59处闲置农房,建立资源台账,并登记了12名返乡创业意向村民,重点培育了3名本土手艺人、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的带动效应。
“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多元融合・品牌赋能’。一产升级就是联动农耕体验与农产品深加工,二产赋能就是引入非遗工坊、文创工作室,三产引流则是通过活动IP和新媒体持续导流。”文雯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活动IP和新媒体渠道吸引流量,并构建长江村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等手段,推广长江村的特色农产品,拓展我们的销售渠道。此外,我们计划在年底举办品牌发布会,进一步推广我们的业务和产品,让更多人了解长江村。”
“村集体发展普遍面临投资回报率低、资源闲置等问题,乡村运营师的到来相当于是乡村‘二次造血’。”区乡村运营中心副组长张阳说。
为确保项目有效推进,旌阳区构建了“1+1+N+N”的乡村运营平台模式,即一个乡村运营工作领导小组,一个乡村运营中心,组建N个强村公司,招募N个乡村运营师。
据悉,下一步,旌阳区乡村运营中心将一对一指导试点村进行项目包装和申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挖掘稀缺资源以打造具有特色的IP,编制投资机会清单,引入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拓展销售渠道,助力强村公司增加收入。同时,还将借鉴全国的先进经验,与浙江芒种团队合作开展培训指导、梳理产业定位、赋能品牌建设,以高效推进乡村运营的各项工作,共同开创旌阳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2025-06-30 14:59:52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张永琪)6月30日,记者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获悉,今年3月,旌阳区积极借鉴并实践浙江“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启动了首批10个村的乡村运营试点工作,组建了一支乡村运营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水”。
晨光熹微,黄许镇仙桥村乡村运营师欧阳见频就会走村入户,与村民闲话家常,查看村里的产业情况、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刚到仙桥村时,我每天至少走2万步,把村里的角角落落都走了个遍。”欧阳见频告诉记者,“要厘清发展思路,摸清家底是第一步。”
4月初,欧阳见频到岗后就开始走访调研,他在田间地头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在老旧院落里丈量闲置房屋尺寸,在村头小店内了解经营状况。经过为期两周的全域调研,欧阳见频系统梳理了村内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闲置资源,对仙桥村的下一步规划也有了初步想法。
随后,在旌阳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区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欧阳见频联合乡村运营中心组织了“寻迹旌美・梦回千年”主题活动。两天的活动吸引了1500人次的周边游客,带动村内餐饮、零售等业态消费8万余元。五一期间组织开展全民钓鱼活动,三天时间引流2000余人,拉动消费超1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4000余元。端午节和儿童节系列活动共吸引了1000余人次,销售村内特色农产品小番茄、口口脆西瓜等,为村集体增收2000余元。
短短两个月,欧阳见频策划的活动直接为村集体带来1.2万元的收入。“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村民看到了乡村旅游的潜力。”欧阳见频说。
“活动只是引子,形成产业闭环才是关键。”欧阳见频有着更长远的考量。在他的推动下,仙桥村强村公司注册了“旌美仙桥”商标,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特色农产品售卖区,部分特色农产品还入库德阳供销集团的消费帮扶网,实现了农产品的溢价销售。同时,强村公司正与多个社会资本洽谈林下经济、儿童动物园、非遗手工作坊等项目,并计划今年9月自主建设大棚水果种植园,发展采摘体验农业。
“仙桥村以活动引流,引进资本落地带动产业升级为路径,短期内持续策划差异化主题活动,提升仙桥村曝光度,中长期聚焦落地高附加值项目,通过林下经济、水果采摘园等实体产业留住游客,增强社会资本投资信心,形成‘流量—消费—产业’的闭环。”欧阳见频表示,“作为乡村运营师,下一步,我将以资源为基、以活动为引、以资本为翼,持续激活仙桥村的发展动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与仙桥村的“活动引流”策略不同,德新镇长江村的乡村运营师文雯走出了一条“数字赋能”的新路。
文雯到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长江纪”“长江村刘书记”“长江村乡村运营师”等多个新媒体账号,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5个平台输出差异化的内容,展现长江村的乡村风貌和产业。“在这个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文雯介绍道。
为了拍摄一条展现长江村风光的短视频,她经常在村上来回奔波,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为了撰写一篇吸引人的文案,她常常熬夜到凌晨,反复推敲每一个字。
五一期间,文雯拍摄了“百人共创坝坝宴”“田园T台秀”“乡村音乐会”等系列活动的短视频,因其内容新颖、风格朴实,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其中一条活动视频单条播放量达25万+,全网累计播放量突破100万+。“活动短视频的全网曝光量超100万+,直接拉动村内餐饮、农产品销售增长30%。”文雯展示着后台数据,语气中满是自豪。
“自从乡村运营师文雯来到长江村,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多变化,不仅拓展了我们的发展思路,也深度挖掘了村上的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宣传推广了村上的传统老手艺、农耕文化、非遗技艺,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我们村的发展。”长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培军说道。
在文雯的推动下,长江村开始了“小而美”的业态布局,并落地多个项目:文旅综合体“林夏有溪”已营业,生活商店预计6月底开业,非遗灯艺+扎染融合项目也在洽谈中。同时,她还摸排了全村59处闲置农房,建立资源台账,并登记了12名返乡创业意向村民,重点培育了3名本土手艺人、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的带动效应。
“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多元融合・品牌赋能’。一产升级就是联动农耕体验与农产品深加工,二产赋能就是引入非遗工坊、文创工作室,三产引流则是通过活动IP和新媒体持续导流。”文雯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活动IP和新媒体渠道吸引流量,并构建长江村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等手段,推广长江村的特色农产品,拓展我们的销售渠道。此外,我们计划在年底举办品牌发布会,进一步推广我们的业务和产品,让更多人了解长江村。”
“村集体发展普遍面临投资回报率低、资源闲置等问题,乡村运营师的到来相当于是乡村‘二次造血’。”区乡村运营中心副组长张阳说。
为确保项目有效推进,旌阳区构建了“1+1+N+N”的乡村运营平台模式,即一个乡村运营工作领导小组,一个乡村运营中心,组建N个强村公司,招募N个乡村运营师。
据悉,下一步,旌阳区乡村运营中心将一对一指导试点村进行项目包装和申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挖掘稀缺资源以打造具有特色的IP,编制投资机会清单,引入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拓展销售渠道,助力强村公司增加收入。同时,还将借鉴全国的先进经验,与浙江芒种团队合作开展培训指导、梳理产业定位、赋能品牌建设,以高效推进乡村运营的各项工作,共同开创旌阳乡村振兴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