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在四川广汉,没过完农历正月十六,那都不算过完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六,由广汉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广汉保保节”如约而至,30万人涌入广汉市,体验民俗“拉保保”(又名“拜干爹”)。当日上午,广汉市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一开园,本地市民和重庆、浙江、内蒙古、云南、陕西、新疆等地的外地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园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截至当日18时,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两处入园人数达6万人,共结对“亲家”175对,“保保”们戴着宝宝的帽子,和宝宝父母结成了干亲家,为新的一年讨个喜气,共同祝愿孩子健康成长。
在广汉市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两个拉“保保”的主会场里,到处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古柏树、特色建筑上,到处都披红挂彩,裹上了大红的绸缎、挂上红灯笼。上午8点过,房湖公园里早已人头攒动,在“十二相”古柏树下,许多家长带着未满10岁的孩子满怀喜悦地在人群中物色合适的“保保”,而那些长相富态的中年男女则是最佳目标。而此时,一些职业拉手们也已经摩拳擦掌,为寻找目标四处打探。现场不断有人在半推半就中被戴上“猪儿帽”(川西地区婴幼儿常戴的一种帽子),幸福又害羞地当上了“保保”。
“拉到啦!拉到啦!”上午9点02分,房湖公园十二株古柏树旁,随着众人的欢呼,广汉市民陈聪被众人带上了一顶“猪儿帽”,和宝宝万雨成结成了一对“干亲家”,成为当天房湖公园里第一个被拉成功的“保保”。“今天我本来只是想看热闹,没想到反而被拉成了‘保保’。宝宝很乖,我很满意。希望我们两家人以后常联系、多走动,愿宝宝健康成长,幸福快乐!”在房湖公园的“保保”节登记处,陈聪满面笑容地与孩子父母互留姓名、电话、住址等联系方式。
来自内蒙古的李女士第一次来“保保节”,还没反应过来,她就被拉着当上了“保娘”(“干妈”)。“活动非常喜庆,也很有意思,我会和孩子的父母一起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来自重庆的范科也是第一次来,就被大家簇拥着当上了“保保”。“之前一直听朋友说 ‘保保节’非常热闹,今天特意赶过来参加,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一来就被拉上了,意外又惊喜,能够给这个小孩子当‘保保’,说明我们很有缘分,以后我们也会经常保持联系的。”
作为主会场之一的金雁湖公园也同样热闹。还没到上午10点,金雁湖公园里“保保”陶俊旗和宝宝刘箐萌已顺利“牵手”,成为该园第一位拉成功的“保保”,金雁湖公园为他们送上一只小猪公仔和蛋糕。
“以前‘拉保保’都是亲戚朋友们帮着拉,这些年出现了专门靠‘拉保保’挣钱的职业拉手帮着拉,过程有些激烈不说,拉成功后他们还要向双方讨礼钱,讨价还价的感觉有点变味。”在现场一些市民告诉记者。
其实,拉保保的乐趣就在“拉”上,这种略带强迫的性质正是节日热闹所在,也是保保节延续至今更加红火的原因。而每年的保保节都少不了职业拉手在当中“牵线搭桥”。
记者注意到,在被拉的 “保保”中有人愿意给职业拉手们这份礼钱,但有人则不愿意给,因为不愿意给钱的人最开始就不愿意被拉成“保保”,最终还是抵不过职业拉手的“游说”这才掏了腰包。
不过,记者在现场看见,也有几名职业拉手会先主动上前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当“保保”,同意后他们才会行动。
“最近这些年的‘保保节’‘拉保保’比起以前感觉已经文明多了,主办方特地发出了文明拉保保倡议书,号召大家‘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鼓励自行或由亲友拉各自中意的‘保保’,另外现场还有不少工作人员维持着活动秩序,还是有些效果。”广汉市民刘洪涛认为,完全做到文明拉保保需一个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样才既有乐趣,也不粗野,保障了大家的安全,避免了由此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据了解,被誉为“华夏民俗一绝”的广汉保保节,源于川西民俗“游百病”和“拉保保”,由两个活动相融、发展、演变而来。正月十六游百病,清代即已成俗,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之说。游百病又叫“游毛病”“踏青”。据传,每年正月十六出行可以消灾祛病。经过300多年沿袭,如今已经成为川西平原上颇有影响力的一个民间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逐渐普及,拉保保原有的“信仰——仪式”模式开始消弱,现在的保保节已成为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寻求亲情,建立友情,共同关心下一代茁壮成长的特殊节日。
据统计,截至当天下午18时,共有175人当上“保保”,“保保”们兴奋地抱着孩子合影留念。为给宝宝的健康成长祈运纳福,当天下午,结对成功的“保保”们带着宝宝,在三星堆博物馆回音祭坛举行了“拉保保拜蜀王”祈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