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5 19:21:11
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位于雁江区东部,属典型的丘陵乡镇,幅员面积119平方公里,共6.9万人,有贫困村9个、非贫困村32个,2012年底贫困人口数2464户6197人,2012年底贫困发生率为10%;2018年底贫困人口数2254户5410人,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为0,是资阳市脱贫任务最重的乡镇。
丹山镇胡家祠村集体经济藤椒产业园
近几年,丹山镇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可复制的脱贫之路。
谱写“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富强新村
丹山镇将贫困村产业融入到全镇“四个一万亩”(核桃、柑橘、蔬菜、莲藕)的产业大局中来,引进新型经营主体15家按“137” “631”和“三金”模式,构建业主、村集体和农户利益联结新模式,建成藤椒、柑橘、稻虾等产业园14个,使每个贫困村都有2-3个稳定增收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同时依托产业发展,创新集体经济模式,采取基础设施固定收益方式在9个贫困村流转土地6000余亩,每年最低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采取资金投资收益方式与4个合作社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已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预分红4.8万元;采取种养项目收益方式发展柑橘、藤椒、稻虾、李子、养殖等集体经济产业1000亩,仅胡家祠村今年就可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
丹山镇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
绘制“四好新村”新景象,共建文化新村
丹山镇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有效整合扶贫、日间照料、文化活动室等项目资金300余万元,9个贫困村已建成标准化党群活动中心9个、卫生室9个、文化室9个,提升了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大力推进“三改两建”和“厕所革命”,共改造厕所、厨房等3000余户;同时将人居环境治理与丹山丰富的农耕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高效融合,打造了农耕文化示范园1个,在贫困村建成5个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目前,9个贫困村中共有区级文明村3个、区级“四好村”6个、市级“四好村”3个、省级“四好村”1个。
丹山镇老君村稻虾产业
奏响“扶志扶智”新乐曲,拥抱和谐新村
丹山镇积极开展“大走访”“心连心”等帮扶活动,2018年至今组织开展9个贫困村科技入户210户,给予物资补贴7.1万元;借助农民夜校开展柑橘种植、核桃管理等培训,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与技能水平;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齐头并进,丹山镇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共评选出好儿媳、好公婆、脱贫致富能手等先进77人,组建农民舞蹈队,开展了“感恩跟党走”贫困村文艺演出等28场次,打造了“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1个。
文/图 李林
2019-07-15 19:21:11
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位于雁江区东部,属典型的丘陵乡镇,幅员面积119平方公里,共6.9万人,有贫困村9个、非贫困村32个,2012年底贫困人口数2464户6197人,2012年底贫困发生率为10%;2018年底贫困人口数2254户5410人,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为0,是资阳市脱贫任务最重的乡镇。
丹山镇胡家祠村集体经济藤椒产业园
近几年,丹山镇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可复制的脱贫之路。
谱写“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富强新村
丹山镇将贫困村产业融入到全镇“四个一万亩”(核桃、柑橘、蔬菜、莲藕)的产业大局中来,引进新型经营主体15家按“137” “631”和“三金”模式,构建业主、村集体和农户利益联结新模式,建成藤椒、柑橘、稻虾等产业园14个,使每个贫困村都有2-3个稳定增收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同时依托产业发展,创新集体经济模式,采取基础设施固定收益方式在9个贫困村流转土地6000余亩,每年最低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采取资金投资收益方式与4个合作社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已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预分红4.8万元;采取种养项目收益方式发展柑橘、藤椒、稻虾、李子、养殖等集体经济产业1000亩,仅胡家祠村今年就可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
丹山镇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
绘制“四好新村”新景象,共建文化新村
丹山镇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有效整合扶贫、日间照料、文化活动室等项目资金300余万元,9个贫困村已建成标准化党群活动中心9个、卫生室9个、文化室9个,提升了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大力推进“三改两建”和“厕所革命”,共改造厕所、厨房等3000余户;同时将人居环境治理与丹山丰富的农耕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高效融合,打造了农耕文化示范园1个,在贫困村建成5个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目前,9个贫困村中共有区级文明村3个、区级“四好村”6个、市级“四好村”3个、省级“四好村”1个。
丹山镇老君村稻虾产业
奏响“扶志扶智”新乐曲,拥抱和谐新村
丹山镇积极开展“大走访”“心连心”等帮扶活动,2018年至今组织开展9个贫困村科技入户210户,给予物资补贴7.1万元;借助农民夜校开展柑橘种植、核桃管理等培训,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与技能水平;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齐头并进,丹山镇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共评选出好儿媳、好公婆、脱贫致富能手等先进77人,组建农民舞蹈队,开展了“感恩跟党走”贫困村文艺演出等28场次,打造了“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1个。
文/图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