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6 14:53:56
打造“天府泉水之乡”公共品牌
形式多样的笑头和尚面具
柑橘农业休闲园
采优质柑橘、赏千亩荷花、吃生态蔬菜、游天府泉水之乡、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产业兴,村庄美,农家富。如今,走进大邑县三岔镇看到的是千亩荷塘、大型柑橘农业休闲园、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还有已打造的十万亩现代农业粮经示范园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农旅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一产促三产、三产固一产,一、三产业互动,大邑县三岔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推进该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产业
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三岔镇始终坚持依托农业生态本底,以粮经果蔬产业为基础,以泉水文化、高山红色文化、宝墩文化、农耕文化为灵魂,以经济为依托,不断提升粮食种植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和规模效应,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柑橘农业休闲园是三岔镇农旅融合项目的一个缩影,是该镇打造的一个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该基地由成都瑞孚柚园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5500万元新建的优质新品种水果基地,计划流转土地2000亩,目前已种植沃柑、春见、不知火、三红柚、黄心柚、红心柚等多个优质柑橘品种。
据悉,该基地以柑橘种植为基础,以农业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的娱乐空间,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休闲园区。
目前,柑橘农业休闲园可解决农村劳动力300人以上常年务工,增加群众收入约340万元。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最大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大邑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重”特色
招大引强深化镇域经济转型升级
该镇相关领导介绍说,三岔镇是“天府泉水之乡”。大邑县有著名的八景,编辑县志的文人将八景写成了一首诗,记载于《大邑县志》上,其中有一句为“筇竹甘泉历岁久”。甘泉,即甘泉寺,在大邑县三岔乡境内。据老人们回忆:旧时为三层大殿的庙宇,香火也丰。庙侧有一泉塘,春夏与立冬之前,常年有泉水自地下涌出,其味甘甜,甘泉寺之名由此而来。泉塘四周栽有筇竹、花卉、树木,兼之泉水涌动,确实是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景。
据了解,三岔镇镇域内的天然泉水,甘甜清洌,富含20多种矿物质,常年自然日出水量达6万吨以上,并且无任何污染,适宜矿泉水、饮料生产及特色水产养殖。
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以“天府泉水之乡”为发展主线,着力抓好天府·甘泉老村、川之源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化镇域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围绕泉水做文章,擦亮“天府泉水之乡”旅游名片;二是加快提升三岔镇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三是重点打造“天府泉水之乡”公共品牌,大力宣传和推广“天府泉水之乡”系列农产品品牌;四是围绕“天府泉水之乡”这条旅游主线招大引强,实现镇域经济转型升级。
“靓”旅游
传承发扬民间传统民俗文化
该镇坚持用新理念和新模式策划乡村未来发展,瞄准逆城市化的市场前景,围绕文旅大邑建设,以项目为抓手,主动融入大邑建设中国旅游名城、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部署,传承发扬传统农耕文化,打造宜居宜游的人居环境,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之一:笑头和尚面具
笑头和尚面具是一种用粗纸手工精心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共有3个系列:笑头和尚、狮子头、孙悟空,其中笑头和尚是三个系列中最常见、最生动的一种,它有鼻子有眼睛,脸颊两边配着红脸蛋,嘴巴裂开上翘,眼睛眯成一条缝,宛如一个笑眯眯的和尚,故因此取名笑头和尚。
据当地人介绍,在老一辈的记忆中,笑头和尚是逢年过节时的必备品,当时每家每户都会买一个笑头和尚,或放在猪圈,寓意六畜兴旺;或放于厨房,寓意五谷丰登;或放于堂屋,寓意万事如意。
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之二: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在春节等传统节日由民间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据悉,为传承发扬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三岔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民俗文化推广领导小组,自2019年6月起进行民俗文化的创新推广和传承。
做精做靓乡村旅游,三岔镇通过统筹抓好笑头和尚、高跷等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为做实文化产业又迈出了一大步。
“加快推进农旅融合、一三互动,已成为三岔镇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重要途径。”三岔镇党委书记左万勇如是说。
如今,立足“泉水”特色,三岔正阔步走在农旅融合发展的大道上。
高扬 张弛 文/图
2019-09-06 14:53:56
打造“天府泉水之乡”公共品牌
形式多样的笑头和尚面具
柑橘农业休闲园
采优质柑橘、赏千亩荷花、吃生态蔬菜、游天府泉水之乡、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产业兴,村庄美,农家富。如今,走进大邑县三岔镇看到的是千亩荷塘、大型柑橘农业休闲园、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还有已打造的十万亩现代农业粮经示范园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农旅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
一产促三产、三产固一产,一、三产业互动,大邑县三岔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推进该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产业
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三岔镇始终坚持依托农业生态本底,以粮经果蔬产业为基础,以泉水文化、高山红色文化、宝墩文化、农耕文化为灵魂,以经济为依托,不断提升粮食种植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和规模效应,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柑橘农业休闲园是三岔镇农旅融合项目的一个缩影,是该镇打造的一个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该基地由成都瑞孚柚园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5500万元新建的优质新品种水果基地,计划流转土地2000亩,目前已种植沃柑、春见、不知火、三红柚、黄心柚、红心柚等多个优质柑橘品种。
据悉,该基地以柑橘种植为基础,以农业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的娱乐空间,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休闲园区。
目前,柑橘农业休闲园可解决农村劳动力300人以上常年务工,增加群众收入约340万元。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最大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大邑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重”特色
招大引强深化镇域经济转型升级
该镇相关领导介绍说,三岔镇是“天府泉水之乡”。大邑县有著名的八景,编辑县志的文人将八景写成了一首诗,记载于《大邑县志》上,其中有一句为“筇竹甘泉历岁久”。甘泉,即甘泉寺,在大邑县三岔乡境内。据老人们回忆:旧时为三层大殿的庙宇,香火也丰。庙侧有一泉塘,春夏与立冬之前,常年有泉水自地下涌出,其味甘甜,甘泉寺之名由此而来。泉塘四周栽有筇竹、花卉、树木,兼之泉水涌动,确实是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景。
据了解,三岔镇镇域内的天然泉水,甘甜清洌,富含20多种矿物质,常年自然日出水量达6万吨以上,并且无任何污染,适宜矿泉水、饮料生产及特色水产养殖。
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以“天府泉水之乡”为发展主线,着力抓好天府·甘泉老村、川之源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化镇域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围绕泉水做文章,擦亮“天府泉水之乡”旅游名片;二是加快提升三岔镇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三是重点打造“天府泉水之乡”公共品牌,大力宣传和推广“天府泉水之乡”系列农产品品牌;四是围绕“天府泉水之乡”这条旅游主线招大引强,实现镇域经济转型升级。
“靓”旅游
传承发扬民间传统民俗文化
该镇坚持用新理念和新模式策划乡村未来发展,瞄准逆城市化的市场前景,围绕文旅大邑建设,以项目为抓手,主动融入大邑建设中国旅游名城、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部署,传承发扬传统农耕文化,打造宜居宜游的人居环境,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之一:笑头和尚面具
笑头和尚面具是一种用粗纸手工精心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共有3个系列:笑头和尚、狮子头、孙悟空,其中笑头和尚是三个系列中最常见、最生动的一种,它有鼻子有眼睛,脸颊两边配着红脸蛋,嘴巴裂开上翘,眼睛眯成一条缝,宛如一个笑眯眯的和尚,故因此取名笑头和尚。
据当地人介绍,在老一辈的记忆中,笑头和尚是逢年过节时的必备品,当时每家每户都会买一个笑头和尚,或放在猪圈,寓意六畜兴旺;或放于厨房,寓意五谷丰登;或放于堂屋,寓意万事如意。
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之二: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在春节等传统节日由民间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据悉,为传承发扬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三岔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民俗文化推广领导小组,自2019年6月起进行民俗文化的创新推广和传承。
做精做靓乡村旅游,三岔镇通过统筹抓好笑头和尚、高跷等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为做实文化产业又迈出了一大步。
“加快推进农旅融合、一三互动,已成为三岔镇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重要途径。”三岔镇党委书记左万勇如是说。
如今,立足“泉水”特色,三岔正阔步走在农旅融合发展的大道上。
高扬 张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