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创新发展科学扶贫

    2020-01-20 19:43:43

      位于遂宁市安居区磨溪、西眉、马家三镇交界处的向阳村是曾经的困难贫困村,全村1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100余人,常驻人口740余人,外出务工经商1370余人,有耕地面积3200余亩,历经多年,在区委区府、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在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而坚持以科技为依托,找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认真抓好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则是向阳村成功的关键所在。

      明晰思路,找准“新方向”

      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结合向阳村实际,多次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引进五月脆红李品种,发展李子产业。采取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新建果园,采取4:4:2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其中村集体占40%,村民40%,剩余20%用于风险控制,以此来提高村民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比以往,今年果园挂果共350亩,预计产量10万斤,而就市场收购价8-12元一斤的情况来讲,共计产值达到了80万元以上。同时,向阳村坚持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依托产业脱贫增收为落脚点,推动全村农业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增强扶贫产业持续增收的发展后劲。

      精准施策,做强“新引擎”

      结合向阳村村情民情实际情况,把扶贫工作做到实处,因地制宜。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施“雨露计划”、技能培训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感恩教育,树立“新民风”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向阳村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开展四好户评比,对优秀人员公开表彰。

      靶向短板,开辟“新道路”

      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计划下一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同时,与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村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文/陈洪磊)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创新发展科学扶贫

    2020-01-20 19:43:43

      位于遂宁市安居区磨溪、西眉、马家三镇交界处的向阳村是曾经的困难贫困村,全村1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100余人,常驻人口740余人,外出务工经商1370余人,有耕地面积3200余亩,历经多年,在区委区府、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在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而坚持以科技为依托,找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认真抓好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则是向阳村成功的关键所在。

      明晰思路,找准“新方向”

      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结合向阳村实际,多次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引进五月脆红李品种,发展李子产业。采取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新建果园,采取4:4:2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其中村集体占40%,村民40%,剩余20%用于风险控制,以此来提高村民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比以往,今年果园挂果共350亩,预计产量10万斤,而就市场收购价8-12元一斤的情况来讲,共计产值达到了80万元以上。同时,向阳村坚持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依托产业脱贫增收为落脚点,推动全村农业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增强扶贫产业持续增收的发展后劲。

      精准施策,做强“新引擎”

      结合向阳村村情民情实际情况,把扶贫工作做到实处,因地制宜。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施“雨露计划”、技能培训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感恩教育,树立“新民风”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向阳村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开展四好户评比,对优秀人员公开表彰。

      靶向短板,开辟“新道路”

      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计划下一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同时,与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村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文/陈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