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目前,中国无糖茶饮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仅为6% 各大饮料企业纷纷推出“减糖”计划

    2020-08-25 14:29:43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无糖、低糖、代糖是近年来饮料界大为推崇的新产品,那么,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在炎热的夏天,想喝饮料解暑,又不想因此发胖,是追求健康体型的人群的新目标。0糖0脂0卡的饮料看准了这个商机,频出新品,逐渐变成年轻消费者的新宠。今年夏天,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就会发现种类繁多、颜值颇高的新式苏打气泡水、蛋白饮料和茶饮等占据“C”位。即使是买可乐的人,也开始接受无糖可乐。

      在小区经营便利店的刘敏告诉记者,她把冰柜最打眼的位置留给了无糖饮料。“年轻人比较喜欢,一天能卖50瓶左右。”价格上,无糖饮料相比大多普通饮料要略高一点,大部分无糖饮料的价格都在5元左右,有几款进口无糖饮料的售价在10元左右。而在沃尔玛,饮料区的营业人员表示,无糖饮料相对而言是新鲜事物,“有一个专属货架”。完全不含糖的茶饮,像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纯粹的冷泡茶,男性更喜欢。喝上去觉得甜甜的无糖饮料,像无糖气泡水、乳茶饮等,更受女性消费者和年轻人的喜爱。

      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提出目前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克,国务院办公厅《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行动方案强调,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健康化的潮流之下,如今中国80%的消费者会关注食品饮料的成分,特别是饮料当中的糖分占比。其中,气泡水的受欢迎程度也明显上升,无糖、低糖饮料成为消费主流。

      各大饮料企业纷纷转型推出新品,以求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迅速布局。据了解,2019年,减糖的百事可乐集团实现收入67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9%。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大公司的示范下,去糖化的趋势席卷了国内饮料市场。号称“刮脂肪”的茶饮料表现十分抢眼。日本饮料巨头伊藤园推出的无糖乌龙茶、绿茶、大麦茶等深受消费者欢迎,进入中国两年之后营业额连续攀升,2019年比2018年增加了22%。而国内的三得利无糖黑乌龙茶以及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系列也成为了茶饮界的爆款,口感苦中带有微甜,既能解暑,又不至于甜腻,成为年轻人喜爱夏季饮料中的主流。

      今年,碳酸饮料市场风起云涌,既有元気森林这样的“黑马”、巴黎水等“新贵”,也有健力宝、百事可乐等“老炮”参战。其中,刚刚诞生4年的元気森林还没等到上市,其卖点核心赤藓糖醇及概念股保龄宝倒是先火了一把。据日前元気森林公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销售额超8亿,而仅5月销售业绩就超过了2018年总和,与此同时,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保龄宝半年度业绩预告也预增50%-100%,盈利3652.52万-4870.02万,而2019年年报显示其归母净利润仅3523.37万,换句话说,上半年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无糖茶饮市场容量虽然不断扩大,但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仅为6%,虽然无糖茶饮料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但预计到2024年,无糖茶饮的市场份额也只能会上升至12.3%。

      相关新闻

      四川省消委提醒:“无糖饮料”可别放肆喝

      本报记者 马工枚

      近年来,“糖”在不少人心中,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心中成了肥胖的“凶手”,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口味多样的“无糖饮料”,但这种饮料真的“无糖不长胖”吗?四川省消委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消费维权工作站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心商家的文字游戏,“无糖饮料”不能放肆喝。

      “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

      只是“不含蔗糖”

      包装上写着“无糖”就真的不含糖吗?维权工作站食品专家表示,“无糖”是企业在商业宣传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只是代表这种食物“不含蔗糖”,事实上可能含有其他种类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如乳糖、麦芽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单糖、双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若过量食用这些除蔗糖以外的糖类,也会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影响控糖饮食计划。此外,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含糖量≤0.5g/100g(mL),就可以宣称“无糖”。所以,“无糖”不一定完全没有糖,可能只是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无糖饮料”喝着也很甜?

      “代糖”整懵胰岛素

      “无糖饮料”明明标注“无糖”,但喝起来还是很甜,其背后原因是“代糖”。代糖是任何糖类以外甜味剂的统称,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几十到几百倍。虽然代糖不参与机体代谢、不提供能量,但身体却会以为摄入了“真糖”开始分泌胰岛素,可由于血糖没有升高,久而久之,胰岛素不想再“被骗”,敏感性就会下降,人体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脂肪合成增加,这可能带来肥胖和糖尿病的隐患。

      过量饮用也“坏菜”

      “代糖”选择莫偏爱

      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把“无糖”“低糖”饮料当做健康食品,过量饮用还是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购买时,要查看食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配料表,看看哪种食品最适合自己。选择蔗糖食品时,应控制每日糖量和热量摄取;选择代糖食品时,不要偏食,以免大量摄取单一种类的代糖,造成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目前,中国无糖茶饮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仅为6% 各大饮料企业纷纷推出“减糖”计划

    2020-08-25 14:29:43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无糖、低糖、代糖是近年来饮料界大为推崇的新产品,那么,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在炎热的夏天,想喝饮料解暑,又不想因此发胖,是追求健康体型的人群的新目标。0糖0脂0卡的饮料看准了这个商机,频出新品,逐渐变成年轻消费者的新宠。今年夏天,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就会发现种类繁多、颜值颇高的新式苏打气泡水、蛋白饮料和茶饮等占据“C”位。即使是买可乐的人,也开始接受无糖可乐。

      在小区经营便利店的刘敏告诉记者,她把冰柜最打眼的位置留给了无糖饮料。“年轻人比较喜欢,一天能卖50瓶左右。”价格上,无糖饮料相比大多普通饮料要略高一点,大部分无糖饮料的价格都在5元左右,有几款进口无糖饮料的售价在10元左右。而在沃尔玛,饮料区的营业人员表示,无糖饮料相对而言是新鲜事物,“有一个专属货架”。完全不含糖的茶饮,像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纯粹的冷泡茶,男性更喜欢。喝上去觉得甜甜的无糖饮料,像无糖气泡水、乳茶饮等,更受女性消费者和年轻人的喜爱。

      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提出目前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克,国务院办公厅《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行动方案强调,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健康化的潮流之下,如今中国80%的消费者会关注食品饮料的成分,特别是饮料当中的糖分占比。其中,气泡水的受欢迎程度也明显上升,无糖、低糖饮料成为消费主流。

      各大饮料企业纷纷转型推出新品,以求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迅速布局。据了解,2019年,减糖的百事可乐集团实现收入67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9%。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大公司的示范下,去糖化的趋势席卷了国内饮料市场。号称“刮脂肪”的茶饮料表现十分抢眼。日本饮料巨头伊藤园推出的无糖乌龙茶、绿茶、大麦茶等深受消费者欢迎,进入中国两年之后营业额连续攀升,2019年比2018年增加了22%。而国内的三得利无糖黑乌龙茶以及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系列也成为了茶饮界的爆款,口感苦中带有微甜,既能解暑,又不至于甜腻,成为年轻人喜爱夏季饮料中的主流。

      今年,碳酸饮料市场风起云涌,既有元気森林这样的“黑马”、巴黎水等“新贵”,也有健力宝、百事可乐等“老炮”参战。其中,刚刚诞生4年的元気森林还没等到上市,其卖点核心赤藓糖醇及概念股保龄宝倒是先火了一把。据日前元気森林公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销售额超8亿,而仅5月销售业绩就超过了2018年总和,与此同时,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保龄宝半年度业绩预告也预增50%-100%,盈利3652.52万-4870.02万,而2019年年报显示其归母净利润仅3523.37万,换句话说,上半年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无糖茶饮市场容量虽然不断扩大,但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仅为6%,虽然无糖茶饮料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但预计到2024年,无糖茶饮的市场份额也只能会上升至12.3%。

      相关新闻

      四川省消委提醒:“无糖饮料”可别放肆喝

      本报记者 马工枚

      近年来,“糖”在不少人心中,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心中成了肥胖的“凶手”,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口味多样的“无糖饮料”,但这种饮料真的“无糖不长胖”吗?四川省消委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消费维权工作站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心商家的文字游戏,“无糖饮料”不能放肆喝。

      “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

      只是“不含蔗糖”

      包装上写着“无糖”就真的不含糖吗?维权工作站食品专家表示,“无糖”是企业在商业宣传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只是代表这种食物“不含蔗糖”,事实上可能含有其他种类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如乳糖、麦芽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单糖、双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若过量食用这些除蔗糖以外的糖类,也会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影响控糖饮食计划。此外,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含糖量≤0.5g/100g(mL),就可以宣称“无糖”。所以,“无糖”不一定完全没有糖,可能只是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无糖饮料”喝着也很甜?

      “代糖”整懵胰岛素

      “无糖饮料”明明标注“无糖”,但喝起来还是很甜,其背后原因是“代糖”。代糖是任何糖类以外甜味剂的统称,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几十到几百倍。虽然代糖不参与机体代谢、不提供能量,但身体却会以为摄入了“真糖”开始分泌胰岛素,可由于血糖没有升高,久而久之,胰岛素不想再“被骗”,敏感性就会下降,人体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脂肪合成增加,这可能带来肥胖和糖尿病的隐患。

      过量饮用也“坏菜”

      “代糖”选择莫偏爱

      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把“无糖”“低糖”饮料当做健康食品,过量饮用还是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购买时,要查看食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配料表,看看哪种食品最适合自己。选择蔗糖食品时,应控制每日糖量和热量摄取;选择代糖食品时,不要偏食,以免大量摄取单一种类的代糖,造成膳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