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西南商报记者走基层特别报道·走进广安供销事业篇——广安市供销社 “改”活一池春水 助推三农发展

    2021-04-16 15:35:12

      西南商报记者走基层报道组 李国华 童杰 韩锋 勾佳棋 文/图

      四月初晴,满目青青。

      4月10日,正值配送中心收货的日子,位于四川广安现代粮食物流园内的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与营养健康平台枣山分中心1号仓库内一派繁忙景象。库管小陶熟练地“玩转”着电叉车,在一番操作下,各式包装的米、面(面粉)、油、蛋等食品,整齐有序地堆码存放等待着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而旁边的留样架上则摆满了本批次每种抽样的产品。

      像这样的专业中转配送中心还有岳池、邻水、武胜等4个区县分中心,那里,照样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所有货物全部入库后,专业物流团队蓄势待发,配送到广安全市866个学校食堂,满足31万学生就餐需求……

      据记者了解,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是由广安市政府主导,市供销社牵头建设的,旨在规范学校食堂采购行为,实现学生食堂大宗食材来源渠道公开、质量可溯、安全可靠。平台于2019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属于纯公益性质,平台不在采、供、销的环节中盈利。


    记者走访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

      “自选式”

      公益助力学生吃得更放心

      “枣山1号仓库,下午15时21分,温度17.2℃,湿度62.5%……”位于广安市区的平台监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工作人员紧盯着每一个环节。

      进入平台监控指挥中心,墙上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各个中转配送分中心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收货、装卸、堆码以及装车配送过程一清二楚。

      “不止有仓库的实时信息,配送车辆走到哪里了、车厢内是什么状态、驾驶室是什么情况等,这是过程管理中最让人担心的问题。为了确保食材配送过程中的安全放心,除了在仓库装有监控探头外,在每辆配送车上另装有1个GPS定位设备和3个摄像头。”平台主管姜波介绍到,5个中转配送中心3500平方米的仓储面积,30台专业配送车辆的全过程监管必不可少,运用了这些现代技术手段,使监管长出了“眼睛”,配送过程中车辆行驶轨迹、驾驶员状态及货厢货物情况都一目了然,实现从收货入库到配送至学校食堂的全过程监控无死角。

      而在平台上,米、面、油、蛋等产品丰富,不同品牌、各种价位产品的图片、单价、产地都清楚标注,各个学校使用注册账号登陆后,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所需食材。

      “我们学校以前是派出专门的采买人员到市场去联系购买,质量和价格都不好控制。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上面都是国内大品牌或本地知名企业,我们在平台可以买到质量有保证的食材,价格也明显比市场上低,政府的平台大家都放心。”不少学校的负责人都对广安市供销社牵头建设的这个平台赞不绝口。

      直接签约生产企业,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上有优势,各食堂自然用得舒心。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平台实行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机制。据姜波介绍,入驻平台的供货及物流配送企业,全部是通过公开挂网招标征集的,在供货和配送服务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每月评分考核、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平台运行至今,已先后取消了8家企业入驻平台的资格,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国内和本地优秀生产企业加入,为惠及学生的民生工程出一份力。”

      “为实现平台管理决策科学化,广安市供销社在市政府组织下,联合当地发改、商务、教体、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起平台会商机制,凡涉及企业准入退出、产品价格调整等重大事项,都由会商会议集体决策。”姜波介绍说,与此同时,平台还引入社会监督力量为工作“挑刺”。记者现场了解到,2020年5月,平台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教师职工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9名社会监督员,专门为平台工作“找问题”,增加平台运行透明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目前已采纳了监督员工作建议8条并落实改进。另外,平台还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的学生食堂智慧监管大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与学校食堂仓库的监控设备互联,让食材采购到使用全程可视化。

      在建立平台之初,通过竞争择优,先后有6大类47家食材生产企业入驻平台,其中全国行业前50强企业中就有19家入驻。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本地企业的积极参与也换来回报,销售数据显示本地产品的销售占比达35%以上。

      订购统一、定价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五个统一”让平台的工作规范化、流程化。

      “我们平台坚持做到渠道公开、质量可溯、安全可靠,平台的建设、运行、维护及人员工资等费用全部由市、县两级财政全额保障,确保了平台‘纯公益性’。同时,区别于其他地方‘套餐式’服务,我们这里提供的是更为合理的‘自选式’服务,选择余地更大,体验感更强,也让广大学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广安市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彭文阳讲道。

      据统计,截至目前,平台共产生有效订单29批次14630笔,销售大宗食材12764.5吨,金额达7940.3万元。

      两条腿走路

      做强做实社属企业

      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宗旨,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核心,广安市供销社完善了以联合社机关为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以社属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的“双线运行”机制,着力推动传统业务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生产生活服务网络,积极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位于广安南站附近的生鲜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初具规模,拣配操作间、冷库、检测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这里每天从凌晨4点半开始就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所有送到这里的产品都要进行抽样检测,然后再经过挑次拣残、称重分装、装筐装车后送到广安市的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广安市生鲜达农副产品配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波讲道。

      作为生鲜食材配送服务平台下的重要一环,遵照标准化建设的检测中心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几分钟就能出结果,确保了安全放心的新鲜蔬菜能迅速到达消费者手中,真正做到“生鲜达”。

      链接本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建立“基地—平台—餐桌”直供体系,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农副产品直配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既保证了农产品新鲜程度,又降低了流通成本,打通农产品从某地出来的“最先一公里”和到消费者手上的“最后一公里”。短期来说,生鲜达实现了基地直供;从长远来看,当销量增加且客户需求大数据形成后,生鲜达可为基地农产品生产提供指导数据,最终实现规模和效益最大化的订单式农业。

      有市级机关食堂管理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自己安排员工采购或者叫菜市场里的小商贩送货,质量价格很难把控,更主要的是小商贩流动性大、质量控制能力差、产品无法溯源,作为食堂管理人员来说,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什么问题。另外,每到月末要和七八个供货商对账走报账程序,相当繁琐。现在,我们只需要管好生鲜达一个公司就行了,接单、对账都有专人对接,省事省心得多。”目前,生鲜达已服务广安市3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其综合配送和一站式服务,受到服务单位普遍好评。

      “从2019年底到现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生鲜达农副产品配送已经在岳池县和广安市建点布局、正式运行,计划通过5年时间,先后在全市其他县(市、区)如邻水县、武胜县、华蓥市和前锋区成立公司,实现对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配送服务全覆盖。”姜波对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充满信心。

      “健康食材供应商”这句公司口号,展示在公司大厅背景墙上的供销社标志下方,每位走进公司大门的员工和来访者都能一眼看到,这也是生鲜达不懈追求的目标。


    配送产品

      电商助力

      本地农副产品行销全国

      广安市供销社社属企业供销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入驻“国家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引领广安其他获“扶贫标志”的平台入驻企业共同打开本地农副产品行销全国的局面。目前,供销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在平台的店铺产品有9大类90多个品种,是全广安产品最丰富、访问流量最大的电商企业。

      在全面脱贫之前,广安区是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搭上“国家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这班快车,供销农副产品销售公司积极组织本地农特产品货源、丰富上架产品,助力本地农副产品销售,实现贫困企业和贫困户增收,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社系统的责任担当。

      “供销农副产品销售公司成立的半年以来,与广安区21家扶贫企业和专合社签订了销售协议,仅通过“832扶贫销售平台”就实现线上销售1300多万元,其中市外销售接近30%。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丰富产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寻求与淘宝、京东等销售平台合作,努力实现销售总额和市外销售占比双提升。”为此,供销农副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茂对公司未来信心满满。

      高站位谋发展

      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为了进一步拓展农副产品销路,根据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广安市供销社和重庆市江津区供销社建立了对接,双方以发展的眼光就农产品流通、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市场销售、开通绿色通道、平台化农产品信息共享、上升合作层级等达成共识,签署了共同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探索农产品信息互通共享、研讨农产品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深层次合作等事项的《战略合作协议》,从供销社系统侧面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迈出了第一步。

      据彭文阳介绍,下一步,广安市供销社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贴心为农服务,通过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成品化,带动农产品增加附加值。包括建立农资联购分销体系,从生产源头上把控农资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通过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国内或地方标准)和标准化检测体系,倒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质量升级;通过“832”“华蓥山公用品牌”和“四川扶贫”商标等平台,集体包装推广本地优质农产品,帮助提升品牌影响力;整合技术力量和资源,与全市涉农国企合作或引进具有生产、技术能力的大型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利用龙头企业的营销网络、品牌价值等,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嫁接联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组织本地优质农产品参加省内外展示展销活动;加强与四川省供销社、湖州供销社、江津区供销社及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电销平台合作,依托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进行品牌宣传推广。

      随着社有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更多的资本“活水”,为广安市187个基层社、2002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38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注入了源力,滋养了为农服务的根基。

      “我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感觉还不错。”停下电叉车的陶思然满脸轻松。作为一名97年出生的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到社有企业上班。

      地里新生的庄稼翠绿惹眼,这是属于春天的故事。相信除了广安社有生鲜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外,专业的物流配送车辆将驶进越来越多的田间地头,奔赴更远的城市,将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西南商报记者走基层特别报道·走进广安供销事业篇——广安市供销社 “改”活一池春水 助推三农发展

    2021-04-16 15:35:12

      西南商报记者走基层报道组 李国华 童杰 韩锋 勾佳棋 文/图

      四月初晴,满目青青。

      4月10日,正值配送中心收货的日子,位于四川广安现代粮食物流园内的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与营养健康平台枣山分中心1号仓库内一派繁忙景象。库管小陶熟练地“玩转”着电叉车,在一番操作下,各式包装的米、面(面粉)、油、蛋等食品,整齐有序地堆码存放等待着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而旁边的留样架上则摆满了本批次每种抽样的产品。

      像这样的专业中转配送中心还有岳池、邻水、武胜等4个区县分中心,那里,照样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所有货物全部入库后,专业物流团队蓄势待发,配送到广安全市866个学校食堂,满足31万学生就餐需求……

      据记者了解,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是由广安市政府主导,市供销社牵头建设的,旨在规范学校食堂采购行为,实现学生食堂大宗食材来源渠道公开、质量可溯、安全可靠。平台于2019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属于纯公益性质,平台不在采、供、销的环节中盈利。


    记者走访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

      “自选式”

      公益助力学生吃得更放心

      “枣山1号仓库,下午15时21分,温度17.2℃,湿度62.5%……”位于广安市区的平台监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工作人员紧盯着每一个环节。

      进入平台监控指挥中心,墙上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各个中转配送分中心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收货、装卸、堆码以及装车配送过程一清二楚。

      “不止有仓库的实时信息,配送车辆走到哪里了、车厢内是什么状态、驾驶室是什么情况等,这是过程管理中最让人担心的问题。为了确保食材配送过程中的安全放心,除了在仓库装有监控探头外,在每辆配送车上另装有1个GPS定位设备和3个摄像头。”平台主管姜波介绍到,5个中转配送中心3500平方米的仓储面积,30台专业配送车辆的全过程监管必不可少,运用了这些现代技术手段,使监管长出了“眼睛”,配送过程中车辆行驶轨迹、驾驶员状态及货厢货物情况都一目了然,实现从收货入库到配送至学校食堂的全过程监控无死角。

      而在平台上,米、面、油、蛋等产品丰富,不同品牌、各种价位产品的图片、单价、产地都清楚标注,各个学校使用注册账号登陆后,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所需食材。

      “我们学校以前是派出专门的采买人员到市场去联系购买,质量和价格都不好控制。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上面都是国内大品牌或本地知名企业,我们在平台可以买到质量有保证的食材,价格也明显比市场上低,政府的平台大家都放心。”不少学校的负责人都对广安市供销社牵头建设的这个平台赞不绝口。

      直接签约生产企业,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上有优势,各食堂自然用得舒心。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平台实行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机制。据姜波介绍,入驻平台的供货及物流配送企业,全部是通过公开挂网招标征集的,在供货和配送服务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每月评分考核、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平台运行至今,已先后取消了8家企业入驻平台的资格,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国内和本地优秀生产企业加入,为惠及学生的民生工程出一份力。”

      “为实现平台管理决策科学化,广安市供销社在市政府组织下,联合当地发改、商务、教体、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起平台会商机制,凡涉及企业准入退出、产品价格调整等重大事项,都由会商会议集体决策。”姜波介绍说,与此同时,平台还引入社会监督力量为工作“挑刺”。记者现场了解到,2020年5月,平台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教师职工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9名社会监督员,专门为平台工作“找问题”,增加平台运行透明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目前已采纳了监督员工作建议8条并落实改进。另外,平台还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的学生食堂智慧监管大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与学校食堂仓库的监控设备互联,让食材采购到使用全程可视化。

      在建立平台之初,通过竞争择优,先后有6大类47家食材生产企业入驻平台,其中全国行业前50强企业中就有19家入驻。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本地企业的积极参与也换来回报,销售数据显示本地产品的销售占比达35%以上。

      订购统一、定价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五个统一”让平台的工作规范化、流程化。

      “我们平台坚持做到渠道公开、质量可溯、安全可靠,平台的建设、运行、维护及人员工资等费用全部由市、县两级财政全额保障,确保了平台‘纯公益性’。同时,区别于其他地方‘套餐式’服务,我们这里提供的是更为合理的‘自选式’服务,选择余地更大,体验感更强,也让广大学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广安市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彭文阳讲道。

      据统计,截至目前,平台共产生有效订单29批次14630笔,销售大宗食材12764.5吨,金额达7940.3万元。

      两条腿走路

      做强做实社属企业

      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宗旨,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核心,广安市供销社完善了以联合社机关为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以社属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的“双线运行”机制,着力推动传统业务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生产生活服务网络,积极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位于广安南站附近的生鲜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初具规模,拣配操作间、冷库、检测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这里每天从凌晨4点半开始就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候,所有送到这里的产品都要进行抽样检测,然后再经过挑次拣残、称重分装、装筐装车后送到广安市的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广安市生鲜达农副产品配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波讲道。

      作为生鲜食材配送服务平台下的重要一环,遵照标准化建设的检测中心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几分钟就能出结果,确保了安全放心的新鲜蔬菜能迅速到达消费者手中,真正做到“生鲜达”。

      链接本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建立“基地—平台—餐桌”直供体系,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农副产品直配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既保证了农产品新鲜程度,又降低了流通成本,打通农产品从某地出来的“最先一公里”和到消费者手上的“最后一公里”。短期来说,生鲜达实现了基地直供;从长远来看,当销量增加且客户需求大数据形成后,生鲜达可为基地农产品生产提供指导数据,最终实现规模和效益最大化的订单式农业。

      有市级机关食堂管理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自己安排员工采购或者叫菜市场里的小商贩送货,质量价格很难把控,更主要的是小商贩流动性大、质量控制能力差、产品无法溯源,作为食堂管理人员来说,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什么问题。另外,每到月末要和七八个供货商对账走报账程序,相当繁琐。现在,我们只需要管好生鲜达一个公司就行了,接单、对账都有专人对接,省事省心得多。”目前,生鲜达已服务广安市3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其综合配送和一站式服务,受到服务单位普遍好评。

      “从2019年底到现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生鲜达农副产品配送已经在岳池县和广安市建点布局、正式运行,计划通过5年时间,先后在全市其他县(市、区)如邻水县、武胜县、华蓥市和前锋区成立公司,实现对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配送服务全覆盖。”姜波对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充满信心。

      “健康食材供应商”这句公司口号,展示在公司大厅背景墙上的供销社标志下方,每位走进公司大门的员工和来访者都能一眼看到,这也是生鲜达不懈追求的目标。


    配送产品

      电商助力

      本地农副产品行销全国

      广安市供销社社属企业供销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入驻“国家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引领广安其他获“扶贫标志”的平台入驻企业共同打开本地农副产品行销全国的局面。目前,供销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在平台的店铺产品有9大类90多个品种,是全广安产品最丰富、访问流量最大的电商企业。

      在全面脱贫之前,广安区是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搭上“国家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这班快车,供销农副产品销售公司积极组织本地农特产品货源、丰富上架产品,助力本地农副产品销售,实现贫困企业和贫困户增收,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社系统的责任担当。

      “供销农副产品销售公司成立的半年以来,与广安区21家扶贫企业和专合社签订了销售协议,仅通过“832扶贫销售平台”就实现线上销售1300多万元,其中市外销售接近30%。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丰富产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寻求与淘宝、京东等销售平台合作,努力实现销售总额和市外销售占比双提升。”为此,供销农副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茂对公司未来信心满满。

      高站位谋发展

      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为了进一步拓展农副产品销路,根据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广安市供销社和重庆市江津区供销社建立了对接,双方以发展的眼光就农产品流通、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市场销售、开通绿色通道、平台化农产品信息共享、上升合作层级等达成共识,签署了共同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探索农产品信息互通共享、研讨农产品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深层次合作等事项的《战略合作协议》,从供销社系统侧面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迈出了第一步。

      据彭文阳介绍,下一步,广安市供销社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贴心为农服务,通过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成品化,带动农产品增加附加值。包括建立农资联购分销体系,从生产源头上把控农资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通过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国内或地方标准)和标准化检测体系,倒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质量升级;通过“832”“华蓥山公用品牌”和“四川扶贫”商标等平台,集体包装推广本地优质农产品,帮助提升品牌影响力;整合技术力量和资源,与全市涉农国企合作或引进具有生产、技术能力的大型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利用龙头企业的营销网络、品牌价值等,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嫁接联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组织本地优质农产品参加省内外展示展销活动;加强与四川省供销社、湖州供销社、江津区供销社及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电销平台合作,依托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进行品牌宣传推广。

      随着社有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更多的资本“活水”,为广安市187个基层社、2002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38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注入了源力,滋养了为农服务的根基。

      “我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感觉还不错。”停下电叉车的陶思然满脸轻松。作为一名97年出生的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到社有企业上班。

      地里新生的庄稼翠绿惹眼,这是属于春天的故事。相信除了广安社有生鲜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外,专业的物流配送车辆将驶进越来越多的田间地头,奔赴更远的城市,将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