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四川省绵竹市建设高标准农田 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2021-08-24 14:24:27

      周韵 尹翔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初秋时节,走进四川绵竹农村,只见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呈现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8月23日,记者从绵竹市获悉,近年来,绵竹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着眼村民发展生产需要,以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为统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坚持综合治理

      夯实农业生产条件

      走进剑南街道柏杨村,放眼望去,经田型调整后的农田成梯状依次排开,千亩水稻绿意盎然,随风摇曳。种植大户吴宇全站在田间,操作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一天下来,百亩水稻完成了“一喷三防”,为水稻病虫害防治送去了“及时雨”。

      “去年我们改造土地面积1.5万亩,修建沟渠60余公里,田间道路30余公里。现在村民播种、插秧、喷药、收割都能实现机械化操作。”剑南街道村镇办主任王军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实现耕地高效利用,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

      “补丁地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边界多,种植管理费用高;药乱打、肥乱施,一轮灌水跑断腿。”这是汉旺镇大柏林村昔日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的土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随处可见村民生产作业的忙碌场景。

      “过去农田旁边杂草丛生,农用机械也进不来,既不美观还影响生产。现在新建了机耕道和沟渠,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村民种地轻松又省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种植大户刘洪扩大了种植规模,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绵竹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田宜机化、水利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等为导向,坚持田、土、水、路综合治理,解决农机到田间“最后一米”难题,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和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20年,绵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达2.2万亩,包括新建和整治田间灌、排渠道90.434 公里,新建、整治田间道路 47.3 公里,田型调整1.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 0.11 万亩,土壤改良 1.2万亩。

      围绕“特色”做文章

      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汉旺镇红旗村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郁郁葱葱的辣椒压弯了枝头,十来个村民正在地里忙着采摘、分拣、打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守着几亩地,想致富也找不到门路。如今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不仅每个月可以挣1000多元,到了年底还能分红。”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村民陈春蓉笑得合不拢嘴。

      “红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有2500亩,通过田块整治、沟渠打造、道路修建后,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显松介绍,目前全村蔬菜面积达到1000余亩,辐射带动村民发展种植业600余户,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余万元,家门口的基地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走进剑南街道五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平整划一的高标准农田,村民穿梭田间,忙着除草施肥。机耕道通到家门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曾经的“田块块”变为连片田、高产田,成为了村民的新希望。

      围绕市场需求,五星村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中连片、提升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叶烟、草莓、树莓等特色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着资本、技术、经营理念来到乡村,发展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借此契机,五星村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机衔接,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乡村环境更美、产业更强、百姓更富。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四川省绵竹市建设高标准农田 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2021-08-24 14:24:27

      周韵 尹翔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初秋时节,走进四川绵竹农村,只见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呈现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8月23日,记者从绵竹市获悉,近年来,绵竹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着眼村民发展生产需要,以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为统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坚持综合治理

      夯实农业生产条件

      走进剑南街道柏杨村,放眼望去,经田型调整后的农田成梯状依次排开,千亩水稻绿意盎然,随风摇曳。种植大户吴宇全站在田间,操作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一天下来,百亩水稻完成了“一喷三防”,为水稻病虫害防治送去了“及时雨”。

      “去年我们改造土地面积1.5万亩,修建沟渠60余公里,田间道路30余公里。现在村民播种、插秧、喷药、收割都能实现机械化操作。”剑南街道村镇办主任王军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实现耕地高效利用,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

      “补丁地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边界多,种植管理费用高;药乱打、肥乱施,一轮灌水跑断腿。”这是汉旺镇大柏林村昔日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的土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随处可见村民生产作业的忙碌场景。

      “过去农田旁边杂草丛生,农用机械也进不来,既不美观还影响生产。现在新建了机耕道和沟渠,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村民种地轻松又省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种植大户刘洪扩大了种植规模,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绵竹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田宜机化、水利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等为导向,坚持田、土、水、路综合治理,解决农机到田间“最后一米”难题,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和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20年,绵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达2.2万亩,包括新建和整治田间灌、排渠道90.434 公里,新建、整治田间道路 47.3 公里,田型调整1.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 0.11 万亩,土壤改良 1.2万亩。

      围绕“特色”做文章

      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汉旺镇红旗村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郁郁葱葱的辣椒压弯了枝头,十来个村民正在地里忙着采摘、分拣、打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守着几亩地,想致富也找不到门路。如今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不仅每个月可以挣1000多元,到了年底还能分红。”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村民陈春蓉笑得合不拢嘴。

      “红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有2500亩,通过田块整治、沟渠打造、道路修建后,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显松介绍,目前全村蔬菜面积达到1000余亩,辐射带动村民发展种植业600余户,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余万元,家门口的基地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走进剑南街道五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平整划一的高标准农田,村民穿梭田间,忙着除草施肥。机耕道通到家门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曾经的“田块块”变为连片田、高产田,成为了村民的新希望。

      围绕市场需求,五星村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中连片、提升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叶烟、草莓、树莓等特色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着资本、技术、经营理念来到乡村,发展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借此契机,五星村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机衔接,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乡村环境更美、产业更强、百姓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