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绵阳梓潼玛瑙镇:坚持党建引领 做好乡村治理“后半篇文章”

    2021-08-14 11:16:26

      本网讯(王晓东 记者 吕婕 文/图)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绵阳市梓潼县玛瑙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抓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紧紧依靠村(社区)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立足实际,找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入点,对做好乡村治理“后半篇文章”进行了有益探索。


      建好“桥头堡”,汇聚治理强大合力

      在贞元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川正忙着通知村民到卫生院接种新冠疫苗,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部分村民住得较为偏远,出行不便,他就开着自己的小车来回接送。

      “我之前在部队当了两年兵,退役后,在工地包活干,每年收入还不错,去年村两委换届,很荣幸得到镇党委和村民信任,推选我进入村领导班子,我一定不负所托,为村民服好务。”34岁的新任村干部李川说。

      据了解,玛瑙镇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照优化一批、调整一批的思路,通过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等方式,着力解决个别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缺乏问题。两项改革后,该镇11个村(社区)全面完成书记主任“一肩挑”,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两委班子选了出来,实现了新村新人新气象的良好局面。统计显示,该镇新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人员数量占常职干部总数的比例为35%,且都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年轻干部,初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文化水平提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

      “我们村6月份新发展的3名党员,都很不错,特别是前段时间下大雨时,他们都在抢险救灾第一线,非常辛苦,太感谢他们了。”贞元村二社村民宋宗琼说。

      据了解,该镇始终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重点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大学生、优秀农民工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并征求公安、纪检等部门意见,广泛倾听群众口碑,提高准入门槛,真正做到“优中选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凝聚民心,汇聚起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

      当好“主配角”,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关于我们村的旅游规划,刚才设计单位已经作了说明,究竟还有哪些需要做,该怎么做?请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商讨。”村总支部书记童小江说。

      在龙台村会议室,这已经是第四次召开群众意见征求会议了,镇政府、村委会、规划设计公司、群众代表等单位人员全部到齐,旨在通过深入沟通、反复协商,把村庄建成村民满意的样子。像这种热火朝天的会议,龙台村每年都要开很多次,讨论的都是来自本村的焦点问题,比如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贴近村民实际需要的重难点问题。

      为有效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该镇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摸索出坝坝会、茶话会等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村社干部干,群众周边看”现象得到有效扭转。与此同时,该镇始终坚持“提—议—评”相结合,群众提需求,事前开会决议,事后开会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群众的意愿能达到,实施过程不走样。

      “每次村上有重大事情,或者涉及村民利益时,我们都要开大会讨论,以前村干部讲得多,现在,都是我们主动说想法、提意见。”龙台村村民李明全说。

      角色的转换,更多体现的是从乡村管理到乡村治理的巨大进步。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等“微治理”力量主动“唱好配角”,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让群众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特别是邀请利益相关者全程参与,在保障当事人利益情况下,努力形成大多数群众可接受的方案。逐步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打好“组合拳”,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这是我今天化解的宅基地争议矛盾,之前,两家人因为修房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且愈演愈烈,我们一直跟踪调解,终于在今天,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以销号了。”红庙村支部书记黄兵指着台账说。

      记者看到,这是一本全镇统一制作的矛盾纠纷排查登记簿,上面清楚的写着矛盾纠纷当事人姓名、联系方式、矛盾产生时间及事由等相关信息,每次调解结果,他都要让双方在登记簿上签字确认。

      据介绍,该镇建立了一套领导干部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户的定期走访机制,深入农户,从源头上摸清矛盾隐患点,根据常见矛盾纠纷类型,以村为单位,分门别类建立矛盾隐患排查台账。利用镇党委党校培训班,组织村组干部学习民法、环境保护法、土地承包法等农村常用法律知识,逐步养成运用法治思维调解矛盾纠纷习惯,邀请优秀调解员现身说法,以实际案例向村民进行普法宣传。

      “我觉得通过培训班,给村干部讲农村常用法律,有助于我们提高法律知识,我们懂得多了,给村民讲得就多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很多胡搅蛮缠的事情就很容易解决。”黄兵说。

      同时,进一步发挥镇综治中心作用,整合信访、司法等部门资源,设置信访接待室、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安排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实现从接待受理到办理回复一站式服务。同时,拓宽网格化管理思路,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原则,每个村设置一个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室,建立由老党员、老干部、威望高的人组成调解队伍,及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氛围。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绵阳梓潼玛瑙镇:坚持党建引领 做好乡村治理“后半篇文章”

    2021-08-14 11:16:26

      本网讯(王晓东 记者 吕婕 文/图)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绵阳市梓潼县玛瑙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抓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紧紧依靠村(社区)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立足实际,找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入点,对做好乡村治理“后半篇文章”进行了有益探索。


      建好“桥头堡”,汇聚治理强大合力

      在贞元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川正忙着通知村民到卫生院接种新冠疫苗,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部分村民住得较为偏远,出行不便,他就开着自己的小车来回接送。

      “我之前在部队当了两年兵,退役后,在工地包活干,每年收入还不错,去年村两委换届,很荣幸得到镇党委和村民信任,推选我进入村领导班子,我一定不负所托,为村民服好务。”34岁的新任村干部李川说。

      据了解,玛瑙镇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照优化一批、调整一批的思路,通过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等方式,着力解决个别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缺乏问题。两项改革后,该镇11个村(社区)全面完成书记主任“一肩挑”,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两委班子选了出来,实现了新村新人新气象的良好局面。统计显示,该镇新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人员数量占常职干部总数的比例为35%,且都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年轻干部,初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文化水平提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

      “我们村6月份新发展的3名党员,都很不错,特别是前段时间下大雨时,他们都在抢险救灾第一线,非常辛苦,太感谢他们了。”贞元村二社村民宋宗琼说。

      据了解,该镇始终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重点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大学生、优秀农民工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并征求公安、纪检等部门意见,广泛倾听群众口碑,提高准入门槛,真正做到“优中选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凝聚民心,汇聚起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

      当好“主配角”,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关于我们村的旅游规划,刚才设计单位已经作了说明,究竟还有哪些需要做,该怎么做?请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商讨。”村总支部书记童小江说。

      在龙台村会议室,这已经是第四次召开群众意见征求会议了,镇政府、村委会、规划设计公司、群众代表等单位人员全部到齐,旨在通过深入沟通、反复协商,把村庄建成村民满意的样子。像这种热火朝天的会议,龙台村每年都要开很多次,讨论的都是来自本村的焦点问题,比如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贴近村民实际需要的重难点问题。

      为有效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该镇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摸索出坝坝会、茶话会等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村社干部干,群众周边看”现象得到有效扭转。与此同时,该镇始终坚持“提—议—评”相结合,群众提需求,事前开会决议,事后开会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群众的意愿能达到,实施过程不走样。

      “每次村上有重大事情,或者涉及村民利益时,我们都要开大会讨论,以前村干部讲得多,现在,都是我们主动说想法、提意见。”龙台村村民李明全说。

      角色的转换,更多体现的是从乡村管理到乡村治理的巨大进步。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等“微治理”力量主动“唱好配角”,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让群众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特别是邀请利益相关者全程参与,在保障当事人利益情况下,努力形成大多数群众可接受的方案。逐步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打好“组合拳”,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这是我今天化解的宅基地争议矛盾,之前,两家人因为修房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且愈演愈烈,我们一直跟踪调解,终于在今天,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以销号了。”红庙村支部书记黄兵指着台账说。

      记者看到,这是一本全镇统一制作的矛盾纠纷排查登记簿,上面清楚的写着矛盾纠纷当事人姓名、联系方式、矛盾产生时间及事由等相关信息,每次调解结果,他都要让双方在登记簿上签字确认。

      据介绍,该镇建立了一套领导干部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户的定期走访机制,深入农户,从源头上摸清矛盾隐患点,根据常见矛盾纠纷类型,以村为单位,分门别类建立矛盾隐患排查台账。利用镇党委党校培训班,组织村组干部学习民法、环境保护法、土地承包法等农村常用法律知识,逐步养成运用法治思维调解矛盾纠纷习惯,邀请优秀调解员现身说法,以实际案例向村民进行普法宣传。

      “我觉得通过培训班,给村干部讲农村常用法律,有助于我们提高法律知识,我们懂得多了,给村民讲得就多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很多胡搅蛮缠的事情就很容易解决。”黄兵说。

      同时,进一步发挥镇综治中心作用,整合信访、司法等部门资源,设置信访接待室、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安排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实现从接待受理到办理回复一站式服务。同时,拓宽网格化管理思路,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原则,每个村设置一个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室,建立由老党员、老干部、威望高的人组成调解队伍,及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