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16:21:12
本网讯(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8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绵竹市获悉,绵竹市紧紧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四大任务”,以“七轮驱动”为抓手,着力优布局、打基础、补短板,突破改革发展瓶颈,推动资源优化,提升“后半篇”文章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强配置,优化机构编制资源。统一设置生态环境办公室等党政综合办事机构,因地制宜设置大学城管理办公室等地域特色机构,规范设置农业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全市各镇(街道)党政综合办事机构总数由107个减少到91个,事业单位总数由59个减少到49个,推动镇街职能重心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推动扩权赋能,实行镇街权责清单制度,编制属地事项责任清单109项、行政权力权责清单119项,坚持先行先试,在汉旺镇试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3项,深化便民利民服务。建立工作职责准入制度,厘清镇街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边界,进一步增强镇街公共服务职能。
重盘活,优化镇村闲置资产。强化资产清理,推动权属明晰,全面清查镇国有资产和村集体资产,摸清家底,共清理出闲置资产73宗,面积225552.16平方米。强化资产盘活,推动效益提升,通过充实办公用房、补充国有资本、租赁等方式全面盘活用好镇村闲置公有资产。依托金申公司搭建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盘活国有资产29宗,盘活率达90.62%,成功打造绵竹花乡·绵竹九龙山花宿、麓棠镇古楼社区社工服务站等项目。依托成都农交所德阳所绵竹交易中心,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15宗,盘活率36.59%,成功打造清平镇棋盘村水上乐园、新市工业园综合服务区等项目。全市盘活镇村公有资产实现直接经济收入5770万元,解决群众就业170余人。
促融合,优化农业产业要素。抢抓镇村空间扩展、资源集中机遇期,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三产融合、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四川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投入专项资金6400万元,建设绵竹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一期)项目,投资5000万元,建设智慧农业创新创业工厂。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推进3.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定涉改镇(街道)的12个试点村,拟整合园区发展资金1000万元、涉农整合资金200万元,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发展。确定9个试点村,推进合并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投入50万元试点推行“三社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明标准,优化便民服务体系。深化5个镇(街道)及5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省级试点,严格按照省评估验收标准,以场地建设、事项进驻、信息公开、人员管理、统一规范、网上服务等内容为重点,投入121.994万元,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全市镇村便民服务布局合理、事项统一、服务规范、保障到位。梳理编制镇(街道)“一件事一次办”、依申请服务事项、高频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事项、村(社区)代办服务事项5类清单。巩固深化汉旺镇试点下放93项审批事项经验,逐步推进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下沉,将182项公共服务事项统一下放至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室)办理,实现“就近办、马上办、办事不出镇”。
夯基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以推进校联体建设、打造教育联盟体系为抓手,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投入1500万元,引入四川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领办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绵竹小学校、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绵竹中学,以“新建校即优质校”为目标,让学生在家门口读优质校。实施基础教育5年优化行动,推进16所中小学校和教学点的撤并、1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探索实施大西街小学“1+4”城乡联盟和紫岩小学“一校多区”,推行集团化办学,组建7-8个教育集团,构建多元共治的学区发展模式,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提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推进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聚焦优化乡村两级医疗布局、加强保障激励,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投入2200万元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争取专项债券、特别国债1.34亿元建设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投入1000万元推动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次中心建设,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及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完善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全市153个村(社区)已全覆盖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共有成员1302人,其中有医务工作者或具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成员有264名,不断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监测预警预防能力。
育文明,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以绵竹市图书馆建设为抓手,优化整合农村各类文化资源,调整布局文化阵地,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质量、培育文明乡风、促进移风易俗。实施“2+6+N”图书馆建设,投入50万元优化调整文化阵地网点布局,推进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图书管理的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数字文化建设,建设文化馆数字化平台,对涉改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文化综合体、文化院坝)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完善应急广播系统,完善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优化人口聚居镇(街道)和村(社区)网点覆盖,方便群众就近收听收视。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计划,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网络,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021-08-19 16:21:12
本网讯(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8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绵竹市获悉,绵竹市紧紧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四大任务”,以“七轮驱动”为抓手,着力优布局、打基础、补短板,突破改革发展瓶颈,推动资源优化,提升“后半篇”文章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强配置,优化机构编制资源。统一设置生态环境办公室等党政综合办事机构,因地制宜设置大学城管理办公室等地域特色机构,规范设置农业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全市各镇(街道)党政综合办事机构总数由107个减少到91个,事业单位总数由59个减少到49个,推动镇街职能重心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推动扩权赋能,实行镇街权责清单制度,编制属地事项责任清单109项、行政权力权责清单119项,坚持先行先试,在汉旺镇试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3项,深化便民利民服务。建立工作职责准入制度,厘清镇街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边界,进一步增强镇街公共服务职能。
重盘活,优化镇村闲置资产。强化资产清理,推动权属明晰,全面清查镇国有资产和村集体资产,摸清家底,共清理出闲置资产73宗,面积225552.16平方米。强化资产盘活,推动效益提升,通过充实办公用房、补充国有资本、租赁等方式全面盘活用好镇村闲置公有资产。依托金申公司搭建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盘活国有资产29宗,盘活率达90.62%,成功打造绵竹花乡·绵竹九龙山花宿、麓棠镇古楼社区社工服务站等项目。依托成都农交所德阳所绵竹交易中心,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15宗,盘活率36.59%,成功打造清平镇棋盘村水上乐园、新市工业园综合服务区等项目。全市盘活镇村公有资产实现直接经济收入5770万元,解决群众就业170余人。
促融合,优化农业产业要素。抢抓镇村空间扩展、资源集中机遇期,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三产融合、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四川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投入专项资金6400万元,建设绵竹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一期)项目,投资5000万元,建设智慧农业创新创业工厂。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推进3.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定涉改镇(街道)的12个试点村,拟整合园区发展资金1000万元、涉农整合资金200万元,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发展。确定9个试点村,推进合并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投入50万元试点推行“三社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明标准,优化便民服务体系。深化5个镇(街道)及5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省级试点,严格按照省评估验收标准,以场地建设、事项进驻、信息公开、人员管理、统一规范、网上服务等内容为重点,投入121.994万元,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全市镇村便民服务布局合理、事项统一、服务规范、保障到位。梳理编制镇(街道)“一件事一次办”、依申请服务事项、高频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事项、村(社区)代办服务事项5类清单。巩固深化汉旺镇试点下放93项审批事项经验,逐步推进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下沉,将182项公共服务事项统一下放至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室)办理,实现“就近办、马上办、办事不出镇”。
夯基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以推进校联体建设、打造教育联盟体系为抓手,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投入1500万元,引入四川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领办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绵竹小学校、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绵竹中学,以“新建校即优质校”为目标,让学生在家门口读优质校。实施基础教育5年优化行动,推进16所中小学校和教学点的撤并、1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探索实施大西街小学“1+4”城乡联盟和紫岩小学“一校多区”,推行集团化办学,组建7-8个教育集团,构建多元共治的学区发展模式,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提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推进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聚焦优化乡村两级医疗布局、加强保障激励,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投入2200万元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争取专项债券、特别国债1.34亿元建设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投入1000万元推动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次中心建设,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及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完善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全市153个村(社区)已全覆盖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共有成员1302人,其中有医务工作者或具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成员有264名,不断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监测预警预防能力。
育文明,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以绵竹市图书馆建设为抓手,优化整合农村各类文化资源,调整布局文化阵地,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质量、培育文明乡风、促进移风易俗。实施“2+6+N”图书馆建设,投入50万元优化调整文化阵地网点布局,推进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图书管理的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数字文化建设,建设文化馆数字化平台,对涉改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文化综合体、文化院坝)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完善应急广播系统,完善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优化人口聚居镇(街道)和村(社区)网点覆盖,方便群众就近收听收视。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计划,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网络,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