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全国首条!内宜高速实现地震预警系统应用全覆盖

    2021-08-30 14:10:40

      本网讯(记者 马工枚)8月30日,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蜀道集团川高川南公司悉,内宜高速沿线所有收费站、服务区已全部应用地震预警终端,具备地震预警功能,成为全国首条全线应用地震预警系统的高速公路。

    安装在内江白马收费站的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和“大喇叭”

      据了解,四川地处多条地震断裂带,川南地区又系地震易发频发区域,仅2019年一年便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地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为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安全出行服务能力,蜀道集团川高川南公司与减灾所合作,在内宜高速沿线所有收费站、服务区、办公区共安装“四川智造”地震预警终端24处。当发生对上述点位有影响(预估烈度≥4度)的地震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将自动打开广播系统,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带有倒计时和预估烈度提示的预警警报声,公司员工可利用预警时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引导司乘人员和沿线群众有序避险,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内宜高速沿线24个收费站、服务区等已全部应用地震预警

      近年来,蜀道集团和川高公司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提升交通防灾减灾体系韧性,建设监测预警体系”的工作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此次在内宜高速公路全线应用地震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了高速公路防灾减灾体系韧性,为更好地服务公众平安出行、美好出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主任、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表示,地震预警是防震减灾的有效科技手段,“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成果过去10年来已经应用到高铁、卫星发射中心、核设施、机场等重大工程和学校、社区等多个领域,取得良好减灾效果。高速公路是重要的交通动脉、发展动脉,沿线的收费站、服务区则是人员密集场所,内宜高速全线应用地震预警,将有效地保障沿线车辆、司乘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地震安全,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交通领域的的具体落地,也是加强科技支撑、保障交通安全的最新实践。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全国首条!内宜高速实现地震预警系统应用全覆盖

    2021-08-30 14:10:40

      本网讯(记者 马工枚)8月30日,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蜀道集团川高川南公司悉,内宜高速沿线所有收费站、服务区已全部应用地震预警终端,具备地震预警功能,成为全国首条全线应用地震预警系统的高速公路。

    安装在内江白马收费站的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和“大喇叭”

      据了解,四川地处多条地震断裂带,川南地区又系地震易发频发区域,仅2019年一年便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地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为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安全出行服务能力,蜀道集团川高川南公司与减灾所合作,在内宜高速沿线所有收费站、服务区、办公区共安装“四川智造”地震预警终端24处。当发生对上述点位有影响(预估烈度≥4度)的地震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将自动打开广播系统,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带有倒计时和预估烈度提示的预警警报声,公司员工可利用预警时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引导司乘人员和沿线群众有序避险,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内宜高速沿线24个收费站、服务区等已全部应用地震预警

      近年来,蜀道集团和川高公司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提升交通防灾减灾体系韧性,建设监测预警体系”的工作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此次在内宜高速公路全线应用地震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了高速公路防灾减灾体系韧性,为更好地服务公众平安出行、美好出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主任、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表示,地震预警是防震减灾的有效科技手段,“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成果过去10年来已经应用到高铁、卫星发射中心、核设施、机场等重大工程和学校、社区等多个领域,取得良好减灾效果。高速公路是重要的交通动脉、发展动脉,沿线的收费站、服务区则是人员密集场所,内宜高速全线应用地震预警,将有效地保障沿线车辆、司乘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地震安全,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交通领域的的具体落地,也是加强科技支撑、保障交通安全的最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