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 14:41:51
本网讯(左高 记者 李鹏飞 文/图)10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获悉,旌阳区新中镇坚定落实德阳市委、旌阳区委决策部署,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紧扣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主题,先行先试、大胆革新,整合成立集体资产、土地、劳务、旅游、置业五大股份合作社,从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经营分配上破题,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区首批镇级、村级“三变五社”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实践,新中全镇农业总产值增加至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2.2万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96%,获评全国卫生镇,全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生态镇,全区乡村振兴先进镇、改革先进镇。
聚焦“谁来经营”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共同富裕核心
坚持党组织在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从组织保障、队伍建设、责任落实多角度入手,打造党建引领的全方位改革制度体系,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富民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个中心”把全局。坚持将基层党组织作为改革“主心骨”,及时成立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村党组织为主体的改革领导小组,实行核心引领、试点探路、全域推进,前瞻制定镇村联动改革方案,在量身定制、个性推进首批3个试点村改革基础上,主动参与全区镇级试点公开竞争,探索打造镇域五大合作联社,确保改革由点至面、实现深层次“聚变”效果。
“两支队伍”齐推进。充分发挥党组织抓班子、带队伍作用,全面加强管理团队、指导队伍建设,建强改革“主力军”。一方面,在合作社同步建立党组织,由 12名村委会、监委会成员兼任合作社理事、监事,实行村社组织共建,将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合作社发展优势。一方面,在区委支持下,抽调12名区镇转业干部组成试点工作队驻社指导,邀请卢水生教授等专业团队开展政策、运营等指导20余次,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张清单”明责权。充分发挥党组织全流程把关、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改进作用,将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责任清单”,细化“公告公示”等5个环节12项具体任务,在区委指导下,制定“支持清单”,明确税收、土地、财政等5类23项需上级支持项目,在综合评估试点村改革情况基础上,制定“问题清单”,对实际运营等3类共性问题制定5项具体改进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聚焦合力推进、实现整体提升。
聚焦“如何经营”
实行五社融合提升资源管用效率
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标,以建立五大合作社为载体,探索创新经济组织方式,打破“一村一域”限制,全面提高经营集约化、组织化水平,有效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一办一社”靶向服务。按照“分线联系、分块负责”原则,根据乡镇乡村振兴中心、社会事务办、财政办、三资管理中心、经济发展办五个机构职能属性,分线定向联系五大合作社,分块清核职辖区资源资产,实行全过程靶向服务、全要素建库管理,实现精准有效运营。现已对清理出的498万元村级经营性净资产、9604亩承包地,356名劳务登记人员、56台工程农作机械、87套闲置农房,进行统一登记、分类造册、台账管理,确保实时掌握真实家底。
“一环一社”成链发展。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坚持“分环服务、全链推进”理念,由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作为独立法人统筹经营,其他四社针对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点对点”专业化服务管理,有效发挥产业链乘数效应,助推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比如:结合全镇智慧农业产业建设,由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动村民整合2900亩土地入股,劳务股份合作社组织80名人工、14台机械参与土地整理,旅游股份合作社整体包装、配套打造“龙高路”农旅融合示范带,置业股份合作社整合“全域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配套建设加工、仓储、冷链等设施,全程提供精准高效一体化管理,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融合链。
“一园一社”集群推进。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求,联合东湖街道高槐村编制跨镇片区村庄规划,集群布局产业发展空间,按照“一社主导、多社配合”思路,根据空间内“荷韵龙居旅游”等特色产业园区对生产要素需求差异,组织合作社提供“一对一”菜单式服务,有效解决园区“人、地、物”等需求,形成区域内劳务、土地、资金汇聚的良性循环。比如:针对“旌翠白河种养循环”园区对劳动力需求现实,由劳务股份合作社主导,跨村调配37名劳动力,有针对性提供种养技能培训、建立劳动分配体系,有效弥补园区用工空缺和技能短板。
聚焦“如何分配”
推进协同联动密切农企多元利益
坚持以股份合作为纽带,在农民、集体、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结机制,打造抱团经营模式,强化更直接紧密利益联结,实现更高水平共赢。
“六金得益”确保农民获实惠。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改革中心任务,围绕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组织农民以资源要素入股,依据户籍关系与土地承包权,分设“基本股、农龄股、福利股”3类股权,按照量化比例实行“土地流转得租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超产经营得奖金、订单种植得售金”,不断提高农民利益。改革以来,全镇首批3个试点村共8300余人参与,入股比例达93%,预计年底实现分红620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
“二八分红”助推集体强实力。聚焦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增收渠道少问题,创新收益模式,将合作社年度利润80%一次性分红到户,剩余20%全部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部分50%作为集体股,主要用于发展生产、转增资本、弥补亏损,50%作为公益金,主要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现已提取60万元用于集体发展,全镇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3个,收入是改革前的6倍。
“筹投管分”引导社会多参与。坚持内聚要素、外拓市场,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加强与袈蓝文旅、天合畜牧、益农农业等企业合作,吸引社会投资4330万元,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筹集社会资金103万元,定向投入合作社经营,参与资产资本管理,按照比例收取收益,有力撬动工商资本注入改革,集聚各方力量助力乡村建设。
2021-10-13 14:41:51
本网讯(左高 记者 李鹏飞 文/图)10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获悉,旌阳区新中镇坚定落实德阳市委、旌阳区委决策部署,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紧扣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主题,先行先试、大胆革新,整合成立集体资产、土地、劳务、旅游、置业五大股份合作社,从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经营分配上破题,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区首批镇级、村级“三变五社”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实践,新中全镇农业总产值增加至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2.2万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96%,获评全国卫生镇,全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生态镇,全区乡村振兴先进镇、改革先进镇。
聚焦“谁来经营”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共同富裕核心
坚持党组织在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从组织保障、队伍建设、责任落实多角度入手,打造党建引领的全方位改革制度体系,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富民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个中心”把全局。坚持将基层党组织作为改革“主心骨”,及时成立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村党组织为主体的改革领导小组,实行核心引领、试点探路、全域推进,前瞻制定镇村联动改革方案,在量身定制、个性推进首批3个试点村改革基础上,主动参与全区镇级试点公开竞争,探索打造镇域五大合作联社,确保改革由点至面、实现深层次“聚变”效果。
“两支队伍”齐推进。充分发挥党组织抓班子、带队伍作用,全面加强管理团队、指导队伍建设,建强改革“主力军”。一方面,在合作社同步建立党组织,由 12名村委会、监委会成员兼任合作社理事、监事,实行村社组织共建,将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合作社发展优势。一方面,在区委支持下,抽调12名区镇转业干部组成试点工作队驻社指导,邀请卢水生教授等专业团队开展政策、运营等指导20余次,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张清单”明责权。充分发挥党组织全流程把关、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改进作用,将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责任清单”,细化“公告公示”等5个环节12项具体任务,在区委指导下,制定“支持清单”,明确税收、土地、财政等5类23项需上级支持项目,在综合评估试点村改革情况基础上,制定“问题清单”,对实际运营等3类共性问题制定5项具体改进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聚焦合力推进、实现整体提升。
聚焦“如何经营”
实行五社融合提升资源管用效率
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标,以建立五大合作社为载体,探索创新经济组织方式,打破“一村一域”限制,全面提高经营集约化、组织化水平,有效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一办一社”靶向服务。按照“分线联系、分块负责”原则,根据乡镇乡村振兴中心、社会事务办、财政办、三资管理中心、经济发展办五个机构职能属性,分线定向联系五大合作社,分块清核职辖区资源资产,实行全过程靶向服务、全要素建库管理,实现精准有效运营。现已对清理出的498万元村级经营性净资产、9604亩承包地,356名劳务登记人员、56台工程农作机械、87套闲置农房,进行统一登记、分类造册、台账管理,确保实时掌握真实家底。
“一环一社”成链发展。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坚持“分环服务、全链推进”理念,由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作为独立法人统筹经营,其他四社针对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点对点”专业化服务管理,有效发挥产业链乘数效应,助推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比如:结合全镇智慧农业产业建设,由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动村民整合2900亩土地入股,劳务股份合作社组织80名人工、14台机械参与土地整理,旅游股份合作社整体包装、配套打造“龙高路”农旅融合示范带,置业股份合作社整合“全域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配套建设加工、仓储、冷链等设施,全程提供精准高效一体化管理,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融合链。
“一园一社”集群推进。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求,联合东湖街道高槐村编制跨镇片区村庄规划,集群布局产业发展空间,按照“一社主导、多社配合”思路,根据空间内“荷韵龙居旅游”等特色产业园区对生产要素需求差异,组织合作社提供“一对一”菜单式服务,有效解决园区“人、地、物”等需求,形成区域内劳务、土地、资金汇聚的良性循环。比如:针对“旌翠白河种养循环”园区对劳动力需求现实,由劳务股份合作社主导,跨村调配37名劳动力,有针对性提供种养技能培训、建立劳动分配体系,有效弥补园区用工空缺和技能短板。
聚焦“如何分配”
推进协同联动密切农企多元利益
坚持以股份合作为纽带,在农民、集体、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结机制,打造抱团经营模式,强化更直接紧密利益联结,实现更高水平共赢。
“六金得益”确保农民获实惠。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改革中心任务,围绕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组织农民以资源要素入股,依据户籍关系与土地承包权,分设“基本股、农龄股、福利股”3类股权,按照量化比例实行“土地流转得租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超产经营得奖金、订单种植得售金”,不断提高农民利益。改革以来,全镇首批3个试点村共8300余人参与,入股比例达93%,预计年底实现分红620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
“二八分红”助推集体强实力。聚焦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增收渠道少问题,创新收益模式,将合作社年度利润80%一次性分红到户,剩余20%全部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部分50%作为集体股,主要用于发展生产、转增资本、弥补亏损,50%作为公益金,主要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现已提取60万元用于集体发展,全镇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3个,收入是改革前的6倍。
“筹投管分”引导社会多参与。坚持内聚要素、外拓市场,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加强与袈蓝文旅、天合畜牧、益农农业等企业合作,吸引社会投资4330万元,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筹集社会资金103万元,定向投入合作社经营,参与资产资本管理,按照比例收取收益,有力撬动工商资本注入改革,集聚各方力量助力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