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斩断返贫“致贫链” 守住群众“幸福线”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实招

    2022-04-14 14:39:38

      本网讯(王晓林 邓岚精 记者 田怀江)“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的救助,暴雨受灾都有政策兜底,还是国家的政策啊!”大竹县清水镇老书房何家村九组村民侯昌林一家,去年“8·8”洪灾房屋受损严重,虽然被安置在亲友家临时居住,但是住房没了着落,其家庭存在致贫风险。很快,一家四口被纳入新增监测对象名单。

      其实,侯昌林一家只是该县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坚持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防返贫防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县928户2331人防返贫监测对象均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未出现一例脱贫户返贫或新增致贫现象。

      明路径 兴产业 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现在,我家里10来亩土地都种上了白茶,自己在巴蜀玉叶公司打工,儿子毕业后也在外打工,全家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吃上产业发展的红利了!”4月12日下午,大竹县团坝镇白茶村十三组脱贫群众邓中成谈起收入底气十足。

      发展产业是防止返贫致贫的根本出路。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该县走上“科技兴茶、品牌立茶、文化强茶”之路,全力做好白茶产业“外延扩张”“内涵提升”两篇文章,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我们将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助力乡村振兴,继续让祖国增绿,让群众增收致富。”大竹县白茶产业委员会党委书记廖红军说。今年3月19日,第六届“喊山开茶节”在团坝镇的万亩茶园里如期举行。据了解,大竹县现有白茶企业25家、专业合作社47户,种植白茶8万余亩,总产值突破20亿元,成功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致富。

      除此之外,该县依托白茶、糯稻、香椿、竹、苎麻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同时,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安排监测户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鼓励有条件的监测帮扶对象自主发展到户产业增收项目,帮助监测对象增加收入,助力产业振兴。

      强举措、促就业,架设群众“幸福长线”

      在大竹县月华镇玉皇庙村,五组脱贫群众李光军一家两口人,生活不算富裕。“我母亲71岁了身体不好,正是花钱的时候,全家就靠我一个人打工挣钱。”面对笔者,李光军袒露心声。

      据了解,全县像李光军这样的脱贫户还有少部分,虽说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上,但存在致贫风险。国家政策将他们纳入监测范围,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他们不致贫不返贫。通过政策帮扶、干部帮扶,李光军在扶贫车间——东柳醪糟公司找了份工作,“家门口有活干,一年能挣回2万余元,还能照顾年迈的老母亲,日子好过了!”

      该县采取“双轮驱动”模式,打通外出务工大循环,畅通就地就业微循环。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重点帮助脱贫户、监测户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设立200万专项资金,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跨省就业脱贫劳动力(监测帮扶对象),按照单程交通票面价低于500元的按票面价据实补助,等于或高于500元的按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单程交通补助,为有返贫风险的群众织牢了就业网络。

      迄今为止,全县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32720人,提供就地就近公益性岗位143个,其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5个、防返贫监测对象78个。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斩断返贫“致贫链” 守住群众“幸福线”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实招

    2022-04-14 14:39:38

      本网讯(王晓林 邓岚精 记者 田怀江)“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的救助,暴雨受灾都有政策兜底,还是国家的政策啊!”大竹县清水镇老书房何家村九组村民侯昌林一家,去年“8·8”洪灾房屋受损严重,虽然被安置在亲友家临时居住,但是住房没了着落,其家庭存在致贫风险。很快,一家四口被纳入新增监测对象名单。

      其实,侯昌林一家只是该县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坚持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防返贫防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县928户2331人防返贫监测对象均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未出现一例脱贫户返贫或新增致贫现象。

      明路径 兴产业 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现在,我家里10来亩土地都种上了白茶,自己在巴蜀玉叶公司打工,儿子毕业后也在外打工,全家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吃上产业发展的红利了!”4月12日下午,大竹县团坝镇白茶村十三组脱贫群众邓中成谈起收入底气十足。

      发展产业是防止返贫致贫的根本出路。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该县走上“科技兴茶、品牌立茶、文化强茶”之路,全力做好白茶产业“外延扩张”“内涵提升”两篇文章,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我们将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助力乡村振兴,继续让祖国增绿,让群众增收致富。”大竹县白茶产业委员会党委书记廖红军说。今年3月19日,第六届“喊山开茶节”在团坝镇的万亩茶园里如期举行。据了解,大竹县现有白茶企业25家、专业合作社47户,种植白茶8万余亩,总产值突破20亿元,成功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致富。

      除此之外,该县依托白茶、糯稻、香椿、竹、苎麻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同时,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安排监测户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鼓励有条件的监测帮扶对象自主发展到户产业增收项目,帮助监测对象增加收入,助力产业振兴。

      强举措、促就业,架设群众“幸福长线”

      在大竹县月华镇玉皇庙村,五组脱贫群众李光军一家两口人,生活不算富裕。“我母亲71岁了身体不好,正是花钱的时候,全家就靠我一个人打工挣钱。”面对笔者,李光军袒露心声。

      据了解,全县像李光军这样的脱贫户还有少部分,虽说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上,但存在致贫风险。国家政策将他们纳入监测范围,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他们不致贫不返贫。通过政策帮扶、干部帮扶,李光军在扶贫车间——东柳醪糟公司找了份工作,“家门口有活干,一年能挣回2万余元,还能照顾年迈的老母亲,日子好过了!”

      该县采取“双轮驱动”模式,打通外出务工大循环,畅通就地就业微循环。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重点帮助脱贫户、监测户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设立200万专项资金,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跨省就业脱贫劳动力(监测帮扶对象),按照单程交通票面价低于500元的按票面价据实补助,等于或高于500元的按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单程交通补助,为有返贫风险的群众织牢了就业网络。

      迄今为止,全县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32720人,提供就地就近公益性岗位143个,其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5个、防返贫监测对象7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