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贵阳市打好数据“组合拳” 拧紧食品“安全阀”

    2022-04-13 09:28:09

      记者 吴文俊

      中国“数谷”贵阳,一个汇聚美食的地方,一个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城市。数据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完美邂逅”,在此迸发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智慧“火花”。

      食客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就餐地点厨房加工食材情况,了解“盘中餐”制作全过程;超市里购买鸡禽扫描脚环上的二维码就知道来源……如今,贵阳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目标,运用智慧手段有力保障食品、农产品在生产、流通、餐饮等各环节安全,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逐步形成“技防”代替“人防”的智慧监管之势。

      紧盯源头治理

      追根溯源保安全

      新鲜的蔬菜、香甜的水果、美味的禽肉……这些食用农产品进入农贸市场、大型商超之前,必须认真执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交易时需要主动出具合格证,实现农产品合格上市、带证销售。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来,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021年,贵阳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农业部门联合印发《贵阳市贵安新区推进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切实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方案》,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星力百货集团有限公司试行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并逐步在全市及贵安新区推行。

      销售环节时间比较短,销售行为是一种分散行为,食品一旦销售出去,收回、销毁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源头治理是关键。监管部门特别重视源头治理,强化追溯系统录入管理,为后续监管做准备,防患未然。

      做好源头治理,后续追溯也是关键。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联合搭建“食用农产品进销货电子信息化平台”“贵阳贵安猪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追溯监管系统”“智慧食安追溯平台”等数据系统,通过从农户、种植、养殖到收种出栏进行“全链条”“全系统”可追溯监管,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方便监管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查询。

      传统监管方式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监管方式,贵阳不断加强源头监管,配合销售市场监管,双管齐下,使食品更安全,使百姓对食品更放心。

      聚焦生产环节

      公开透明求共治

      大豆、大米从农田丰收,一部分进入农贸市场,另一部分被送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制成面粉或者制作成预包装食品进入大型商超、便利店。那么,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监管?

      近两年,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强化全过程动态监管,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运用落实企业自查制度强化主体责任;扩大溯源范围实时动态监管;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保障食品安全;建立政企沟通渠道保障信息畅通等多种方式方法,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水平。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贵阳,不断借助创新技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事中监管,除了市级层面推进“数智市监”体系建设及应用,全市10个区(市、县)也发挥各自优势,纷纷建立起“智慧共治·社会共享平台”等众多独具特色、功能各异的智慧监管系统,掀起食安监管智慧革新浪潮。

      同时,贵阳市致力于通过整合各级监管数据,建立数据库群和数据连接池,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线上”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线下”精准监管与打击,推动实现“大数据+食安”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全链条监管过程中,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小作坊大多数存在“多、散、小、脏、乱、差”的现状,为切实规范经营质量,2019年以来,贵阳市制定食品小作坊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措施,着力打造一批示范点,坚决打击一批“黑作坊”“黑窝点”,有力规范小作坊经营行为。

      同时,贵阳市积极开展小作坊规范提升建设,先指导一批小作坊进行质量提升,以点带面,形成模板,引导辖区内其他小作坊参照提升,并鼓励支持口碑好、效益优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过联小做大、整合做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质量提升培训。

      近三年,贵阳市1259家小作坊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投入179万元用于小作坊质量提升建设,建成100个小作坊质量提升规范点,帮扶9家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取缔“黑作坊”208家。

      强化流通监管

      畅通链条建体系

      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之一,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贵阳市新路口农贸市场,可以看见市场管理区域电子显示器轮播当日各类蔬菜、蛋禽等生鲜检测数据。市场每天都会对菜农销售的蔬菜快检,查看是否有农药残留等问题。电子显示器连接“智慧农贸市场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已在贵阳市绿苑农贸市场、蟠桃宫农贸市场等农贸市场试点,运用AI分析技术对食品检测数据、销售数据、经营户行为数据上报,对证照、菜价、农药残留检测数据公示。

      “明厨亮灶”是近两年贵阳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将“网络直播”概念引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领域,在食品生产加工后厨安装电子视频监控,市民通过手机或餐饮场所设置的电子显示屏,能实时知晓“盘中餐”制作全过程。目前,对全市1620余所学校食堂搭建 “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及校方、家长、学生可通过平台终端查看学校食堂食品制作、加工等过程,实现时时监管和智慧预警。

      近两年,为有效破解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分布点多面广、经营模式多样、经营规模小且流动性大、监管战线较长、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贵阳开展“大数据+监管”食品流通智慧监管试点,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安装摄像监控,依托生物识别及行为规则智能判定,实现对人、物料、设备和环境方面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智能识别并预警记录信息,为经营户自查自纠或监管部门现场处置提供依据。

      试点工作的开展,逐步推动了贵阳市搭建食品流通监测体系,信息覆盖加工、包装、物流、销售等运营过程,扣紧了流通领域各环节链条“安全阀”。

      聚焦新兴领域

      靶向定位强监管

      在“大数据+”的发展东风下,传统餐饮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网络订餐平台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然而,面对市场竞争,一些第三方平台往往忽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给市场监管带来新挑战。

      面对新挑战,如何应对?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网络餐饮监管系统”,对各大网络餐饮交易第三方平台数据动态抓取,智能分析在线餐饮经营户中的风险点,及时约谈第三方平台,并将自动筛查出的风险数据推送执法终端,指导基层监管人员实施“靶向打击”,分级分类管理,确保市民网络点餐安全。

      以点带面,针对餐饮服务企业,贵阳市大力推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把网络餐饮企业审核关,持续加大对餐饮单位的监测力度,并将监测发现问题作为整治重点,督促餐饮企业及平台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贵阳市风险分级管理数据显示,贵阳 46193家餐饮服务完成风险分级评定,其中A级30625家、B级4090、C级6223家、D级5255家,监管部门将餐饮服务风险分级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对高风险餐饮企业加大检查频次,精准保障网络餐饮安全。

      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餐食配送过程管理,2019年,贵阳开展“食安封签”活动,推进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这也是网络餐饮食品监管的一项大胆尝试。目前,全市已向餐饮企业投放220余万枚封签。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的今天,贵阳借助“大数据”高效智能手段激发城市能级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现代化治理效能,让食品安全监管更“智慧”更“畅联”,而创新监管之后所释放出的安全“红利”,必能让监管人员和老百姓从中受益。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贵阳市打好数据“组合拳” 拧紧食品“安全阀”

    2022-04-13 09:28:09

      记者 吴文俊

      中国“数谷”贵阳,一个汇聚美食的地方,一个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城市。数据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完美邂逅”,在此迸发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智慧“火花”。

      食客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就餐地点厨房加工食材情况,了解“盘中餐”制作全过程;超市里购买鸡禽扫描脚环上的二维码就知道来源……如今,贵阳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目标,运用智慧手段有力保障食品、农产品在生产、流通、餐饮等各环节安全,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逐步形成“技防”代替“人防”的智慧监管之势。

      紧盯源头治理

      追根溯源保安全

      新鲜的蔬菜、香甜的水果、美味的禽肉……这些食用农产品进入农贸市场、大型商超之前,必须认真执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交易时需要主动出具合格证,实现农产品合格上市、带证销售。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来,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2021年,贵阳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农业部门联合印发《贵阳市贵安新区推进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切实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方案》,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星力百货集团有限公司试行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并逐步在全市及贵安新区推行。

      销售环节时间比较短,销售行为是一种分散行为,食品一旦销售出去,收回、销毁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源头治理是关键。监管部门特别重视源头治理,强化追溯系统录入管理,为后续监管做准备,防患未然。

      做好源头治理,后续追溯也是关键。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联合搭建“食用农产品进销货电子信息化平台”“贵阳贵安猪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追溯监管系统”“智慧食安追溯平台”等数据系统,通过从农户、种植、养殖到收种出栏进行“全链条”“全系统”可追溯监管,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方便监管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查询。

      传统监管方式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监管方式,贵阳不断加强源头监管,配合销售市场监管,双管齐下,使食品更安全,使百姓对食品更放心。

      聚焦生产环节

      公开透明求共治

      大豆、大米从农田丰收,一部分进入农贸市场,另一部分被送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制成面粉或者制作成预包装食品进入大型商超、便利店。那么,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监管?

      近两年,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强化全过程动态监管,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运用落实企业自查制度强化主体责任;扩大溯源范围实时动态监管;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保障食品安全;建立政企沟通渠道保障信息畅通等多种方式方法,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水平。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贵阳,不断借助创新技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事中监管,除了市级层面推进“数智市监”体系建设及应用,全市10个区(市、县)也发挥各自优势,纷纷建立起“智慧共治·社会共享平台”等众多独具特色、功能各异的智慧监管系统,掀起食安监管智慧革新浪潮。

      同时,贵阳市致力于通过整合各级监管数据,建立数据库群和数据连接池,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线上”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线下”精准监管与打击,推动实现“大数据+食安”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全链条监管过程中,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小作坊大多数存在“多、散、小、脏、乱、差”的现状,为切实规范经营质量,2019年以来,贵阳市制定食品小作坊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措施,着力打造一批示范点,坚决打击一批“黑作坊”“黑窝点”,有力规范小作坊经营行为。

      同时,贵阳市积极开展小作坊规范提升建设,先指导一批小作坊进行质量提升,以点带面,形成模板,引导辖区内其他小作坊参照提升,并鼓励支持口碑好、效益优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过联小做大、整合做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质量提升培训。

      近三年,贵阳市1259家小作坊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投入179万元用于小作坊质量提升建设,建成100个小作坊质量提升规范点,帮扶9家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取缔“黑作坊”208家。

      强化流通监管

      畅通链条建体系

      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之一,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贵阳市新路口农贸市场,可以看见市场管理区域电子显示器轮播当日各类蔬菜、蛋禽等生鲜检测数据。市场每天都会对菜农销售的蔬菜快检,查看是否有农药残留等问题。电子显示器连接“智慧农贸市场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已在贵阳市绿苑农贸市场、蟠桃宫农贸市场等农贸市场试点,运用AI分析技术对食品检测数据、销售数据、经营户行为数据上报,对证照、菜价、农药残留检测数据公示。

      “明厨亮灶”是近两年贵阳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将“网络直播”概念引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领域,在食品生产加工后厨安装电子视频监控,市民通过手机或餐饮场所设置的电子显示屏,能实时知晓“盘中餐”制作全过程。目前,对全市1620余所学校食堂搭建 “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及校方、家长、学生可通过平台终端查看学校食堂食品制作、加工等过程,实现时时监管和智慧预警。

      近两年,为有效破解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分布点多面广、经营模式多样、经营规模小且流动性大、监管战线较长、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贵阳开展“大数据+监管”食品流通智慧监管试点,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安装摄像监控,依托生物识别及行为规则智能判定,实现对人、物料、设备和环境方面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智能识别并预警记录信息,为经营户自查自纠或监管部门现场处置提供依据。

      试点工作的开展,逐步推动了贵阳市搭建食品流通监测体系,信息覆盖加工、包装、物流、销售等运营过程,扣紧了流通领域各环节链条“安全阀”。

      聚焦新兴领域

      靶向定位强监管

      在“大数据+”的发展东风下,传统餐饮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网络订餐平台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然而,面对市场竞争,一些第三方平台往往忽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给市场监管带来新挑战。

      面对新挑战,如何应对?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网络餐饮监管系统”,对各大网络餐饮交易第三方平台数据动态抓取,智能分析在线餐饮经营户中的风险点,及时约谈第三方平台,并将自动筛查出的风险数据推送执法终端,指导基层监管人员实施“靶向打击”,分级分类管理,确保市民网络点餐安全。

      以点带面,针对餐饮服务企业,贵阳市大力推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把网络餐饮企业审核关,持续加大对餐饮单位的监测力度,并将监测发现问题作为整治重点,督促餐饮企业及平台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贵阳市风险分级管理数据显示,贵阳 46193家餐饮服务完成风险分级评定,其中A级30625家、B级4090、C级6223家、D级5255家,监管部门将餐饮服务风险分级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对高风险餐饮企业加大检查频次,精准保障网络餐饮安全。

      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餐食配送过程管理,2019年,贵阳开展“食安封签”活动,推进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这也是网络餐饮食品监管的一项大胆尝试。目前,全市已向餐饮企业投放220余万枚封签。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的今天,贵阳借助“大数据”高效智能手段激发城市能级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现代化治理效能,让食品安全监管更“智慧”更“畅联”,而创新监管之后所释放出的安全“红利”,必能让监管人员和老百姓从中受益。